第223頁
杜將軍覺得此法可行:「你說的有理,那便這麼辦吧。」
沒想到這回不僅不用離開軍隊,職位還朝上挪了挪,以後軍中士兵見到他可都要喊一聲師傅,信使,阿不,祁生高興極了,忙謝過幾人。
戰後瑣事大約忙了一旬時日,再然後,便是關於此戰的封賞。
參與此戰的將士們不必說,小功賞金銀,大功賜軍功、升官職,負責調兵的趙問直接升了一個中尉,這會兒高興的嘴角都要裂開到耳根。
大臣中,盛大人、陶大人等都有功,文臣的官位不好因為此事隨意挪動,便賞賜了許多金銀財寶外加御用之物。
大學士格外厲害,隻身解救了人質,皇上還多贈予了他一封描述他功勞豐厚、稱讚他武學造詣的聖旨,放在家中可謂是光耀門楣,於是合不攏嘴的人又多了一個。
其他大臣都羨慕死了,但是只能怨自己,沒有大學士那樣肌肉啊,於是無形之間,一股文臣練武的潮流在京城中流傳開來。
皇子中,二王爺有功,皇上賜了他許多金銀珠寶,外加一摞的孤本,十二皇子年紀雖小卻殺敵神勇,取了敵方先鋒的首級,晉封為王爺,賜居十二王府。
再然後,顧珏倒是真被封了一個將軍,雖是最末級的少將,可年方二八的少將,卻已足夠光耀門楣,從沒有人能在如此年輕的年紀便能依靠自己戰功赫赫當上少將的。
老榮威侯高興的不得了,要不是如今不合適,他都想要設宴請客來顯擺顯擺了。
衛瑜這回的功勞可大,可以說是大過在場的所有人,若是沒有她冒著危險出宮去送虎符,那也就沒有之後的事情了。
此時此刻,磅礴大氣的金鑾殿中,各位皇子們站在最前端,朝臣們分立與兩邊,衛瑜站在朝堂的大殿中央,她亦是大衛開國以來,第一個站上朝堂的衛氏女子。
李公公笑呵呵的看著她,隨後面色稍稍收斂,攤開手中明黃色的聖旨,唱和道:「長樂郡主接旨。」
衛瑜抓著裙擺,端端正正的跪了下去。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咨爾長樂郡主,六王爺之女,朕之孫女,知書識理,貴而能儉,無怠遵循,克佐壺儀,軌度端和,敦睦嘉仁,朕甚喜,身為大衛皇室女,勇送虎符,救駕有功,著封為寧國長樂永嘉慶陽公主,賜爾金冊,謙以持盈,益篤興門之枯,貴而能儉,永垂宜室之聲,勿替令儀,尚緩厚祿,欽此——」
衛瑜在眾皇子與朝臣欣慰的目光下拜下謝恩:「長樂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殿上其他人也紛紛跪下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上含笑抬手。
有封賞,便會有處罰,九王爺謀權篡位,囚禁皇室,帶兵入宮,勾結外國,數罪併罰,被褫奪了王爺的位子,貶為庶人,並被賜下一壺毒酒。
眾人說起此事卻還道皇上仁慈,畢竟做出了這種事,便是將他五馬分屍或凌遲了也不為過,眼下不過一壺毒酒還能留下全屍,那九王爺就偷著樂去吧。
九王爺離世在京城並沒有掀起什麼風浪,大家都嫌他晦氣,不願提起此事,再過兩月風平浪靜,就差不多將人徹底拋在腦後了。
一切塵埃落定,京城再次傳起了顧少將軍與長樂公主的佳謠,一個是威風凜凜奮戰沙場,將敵國打的落花流水的年輕少將,一個是巾幗不讓鬚眉,勇送虎符的衛國公主,這兩個人,多配呀!
有人說了:「我就知道那顧少將軍是個好的,這回叛賊攻城失敗可有他一份功勞呢!」
這人是先前說顧珏性格頑劣,難當大任的。
有人接話:「可不是麼,我打小就看這孩子行,日後是能做大將軍的料,可不被我說中了。」
這人是之前說顧珏整日在京城混日子,日後長大定是紈絝之首的。
還有人說:「長樂公主可真是吾輩女子的楷模啊,敢在叛軍猖狂的京城中潛出城外送虎符,誰敢像她那樣呢,當真是巾幗英雄!」
這是個貴婦人,先前看不上衛瑜,覺得她性子跳脫,難登大雅之堂的。
殊不知到現在為止,衛瑜想到從李公公嘴裡吐出的那一句句聖旨中的形容詞彙還是想笑。
怕是她從小到大被誇的詞兒都沒有那一日的多。
那一卷長長的聖旨上,大約只有那一句「勇送虎符,救駕有功」是真的在說她吧?
如今滿京城都是討論長樂公主與顧少將軍的人,兩人成了京城的紅人,顯然這個熱門話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消下去了。
雖說六王府與榮威侯府早有結親的意思,但這不是還沒有嗎,是以這段時間踏進兩府門檻的媒婆激增,誰不想與這兩位京城新貴結親呢?
就在這時候,兩府終於放出了結親的消息,京城眾人扼腕嘆息,不過更多的人是恭喜這郎才女貌的兩人。
他們這結親太過突然,就是一些同他們關係好的朋友也是才知道,其實是六王妃與榮威侯夫人覺得那些媒婆太煩了,不若想個法子堵了她們,結親這個法子就不錯。
放出這個消息時他們也沒想過要問兩個孩子,反正做娘的知道他們早就互通了心意,結親又不是成親,這消息放了就放了,都是早晚的事。
於是顧珏和衛瑜就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被迫公開了,還被朋友們埋怨沒有義氣,要定親也不提早告訴他們,不聲不響整個京城都知曉了才輪到他們。<hr>
沒想到這回不僅不用離開軍隊,職位還朝上挪了挪,以後軍中士兵見到他可都要喊一聲師傅,信使,阿不,祁生高興極了,忙謝過幾人。
戰後瑣事大約忙了一旬時日,再然後,便是關於此戰的封賞。
參與此戰的將士們不必說,小功賞金銀,大功賜軍功、升官職,負責調兵的趙問直接升了一個中尉,這會兒高興的嘴角都要裂開到耳根。
大臣中,盛大人、陶大人等都有功,文臣的官位不好因為此事隨意挪動,便賞賜了許多金銀財寶外加御用之物。
大學士格外厲害,隻身解救了人質,皇上還多贈予了他一封描述他功勞豐厚、稱讚他武學造詣的聖旨,放在家中可謂是光耀門楣,於是合不攏嘴的人又多了一個。
其他大臣都羨慕死了,但是只能怨自己,沒有大學士那樣肌肉啊,於是無形之間,一股文臣練武的潮流在京城中流傳開來。
皇子中,二王爺有功,皇上賜了他許多金銀珠寶,外加一摞的孤本,十二皇子年紀雖小卻殺敵神勇,取了敵方先鋒的首級,晉封為王爺,賜居十二王府。
再然後,顧珏倒是真被封了一個將軍,雖是最末級的少將,可年方二八的少將,卻已足夠光耀門楣,從沒有人能在如此年輕的年紀便能依靠自己戰功赫赫當上少將的。
老榮威侯高興的不得了,要不是如今不合適,他都想要設宴請客來顯擺顯擺了。
衛瑜這回的功勞可大,可以說是大過在場的所有人,若是沒有她冒著危險出宮去送虎符,那也就沒有之後的事情了。
此時此刻,磅礴大氣的金鑾殿中,各位皇子們站在最前端,朝臣們分立與兩邊,衛瑜站在朝堂的大殿中央,她亦是大衛開國以來,第一個站上朝堂的衛氏女子。
李公公笑呵呵的看著她,隨後面色稍稍收斂,攤開手中明黃色的聖旨,唱和道:「長樂郡主接旨。」
衛瑜抓著裙擺,端端正正的跪了下去。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咨爾長樂郡主,六王爺之女,朕之孫女,知書識理,貴而能儉,無怠遵循,克佐壺儀,軌度端和,敦睦嘉仁,朕甚喜,身為大衛皇室女,勇送虎符,救駕有功,著封為寧國長樂永嘉慶陽公主,賜爾金冊,謙以持盈,益篤興門之枯,貴而能儉,永垂宜室之聲,勿替令儀,尚緩厚祿,欽此——」
衛瑜在眾皇子與朝臣欣慰的目光下拜下謝恩:「長樂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殿上其他人也紛紛跪下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上含笑抬手。
有封賞,便會有處罰,九王爺謀權篡位,囚禁皇室,帶兵入宮,勾結外國,數罪併罰,被褫奪了王爺的位子,貶為庶人,並被賜下一壺毒酒。
眾人說起此事卻還道皇上仁慈,畢竟做出了這種事,便是將他五馬分屍或凌遲了也不為過,眼下不過一壺毒酒還能留下全屍,那九王爺就偷著樂去吧。
九王爺離世在京城並沒有掀起什麼風浪,大家都嫌他晦氣,不願提起此事,再過兩月風平浪靜,就差不多將人徹底拋在腦後了。
一切塵埃落定,京城再次傳起了顧少將軍與長樂公主的佳謠,一個是威風凜凜奮戰沙場,將敵國打的落花流水的年輕少將,一個是巾幗不讓鬚眉,勇送虎符的衛國公主,這兩個人,多配呀!
有人說了:「我就知道那顧少將軍是個好的,這回叛賊攻城失敗可有他一份功勞呢!」
這人是先前說顧珏性格頑劣,難當大任的。
有人接話:「可不是麼,我打小就看這孩子行,日後是能做大將軍的料,可不被我說中了。」
這人是之前說顧珏整日在京城混日子,日後長大定是紈絝之首的。
還有人說:「長樂公主可真是吾輩女子的楷模啊,敢在叛軍猖狂的京城中潛出城外送虎符,誰敢像她那樣呢,當真是巾幗英雄!」
這是個貴婦人,先前看不上衛瑜,覺得她性子跳脫,難登大雅之堂的。
殊不知到現在為止,衛瑜想到從李公公嘴裡吐出的那一句句聖旨中的形容詞彙還是想笑。
怕是她從小到大被誇的詞兒都沒有那一日的多。
那一卷長長的聖旨上,大約只有那一句「勇送虎符,救駕有功」是真的在說她吧?
如今滿京城都是討論長樂公主與顧少將軍的人,兩人成了京城的紅人,顯然這個熱門話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消下去了。
雖說六王府與榮威侯府早有結親的意思,但這不是還沒有嗎,是以這段時間踏進兩府門檻的媒婆激增,誰不想與這兩位京城新貴結親呢?
就在這時候,兩府終於放出了結親的消息,京城眾人扼腕嘆息,不過更多的人是恭喜這郎才女貌的兩人。
他們這結親太過突然,就是一些同他們關係好的朋友也是才知道,其實是六王妃與榮威侯夫人覺得那些媒婆太煩了,不若想個法子堵了她們,結親這個法子就不錯。
放出這個消息時他們也沒想過要問兩個孩子,反正做娘的知道他們早就互通了心意,結親又不是成親,這消息放了就放了,都是早晚的事。
於是顧珏和衛瑜就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被迫公開了,還被朋友們埋怨沒有義氣,要定親也不提早告訴他們,不聲不響整個京城都知曉了才輪到他們。<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