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陳淑妃抱著小皇帝在廊下瑟瑟發抖的看著眉目凜然威勢甚濃的蕭灃在幾丈外下了馬。
她鬆開小皇帝,撲到了近前,「昊兒他是無辜的,還望齊王可以饒他一命。」
蕭灃凝眸看向她時,便見她臉上的焦急恐懼哀求變成了恨意,匕首從她袖中拿出,狠狠刺向蕭灃。
「還我兒命來!」
蕭灃一腳便將她手上的匕首踢掉了。
「將她們先關進長門宮看押起來。」
撂下這一句後,不理陳淑妃憤怒的咒罵聲,蕭灃抬步就要踏入金鑾殿。
陳從柏和李越帶著士兵在前開路。
金鑾殿內明燭百根,亮如白晝,李福手執拂塵慫眉耷眼的立在龍椅之側,諾大的金殿靜悄悄的,建安帝身著龍袍靜靜坐在龍椅之上,目光隱帶猙獰的看著下方。
蕭灃靜靜和他對視片刻後察覺不對。
李越說道:「好似已失去生息了。」
李福尖細帶著悲意的聲音響在金鑾殿內,「陛下,陛下他吞金自絕了。」
蕭灃黑眸冷沉,只覺得不愧是他,死也要死在這龍椅之上。
片刻後,李福口中流出鮮血,倒地而亡。
他是皇帝心腹,無論新帝是誰,都沒有他的活路,半個時辰之前,他就已經喝下了毒酒。
蕭灃的人從皇都西城門攻入,他帶人進了皇都,卻未放鬆北城門。
在炮火之下,肅王主動放下了兵器,人被萬知景帶進了宮。
公府內,郎中剛剛離去,萬瑾瀾正守在沈卿床榻前和她說話。
沈卿體質本就瘦弱,在天牢內又日日憂心不得安寢,身子難免虛弱,得要細心養著好些日子。
「蕤蕤生的和兄長一樣白淨,母親見到定然喜歡的很。」
沈卿眉角眼稍都是笑意,「便是個泥猴子,我也會喜歡。」
她抓著萬瑾瀾的手,「你身上可有受傷?這些日子定然難熬,母親…」
沈卿說著說著便哭出了聲,萬瑾瀾差點又被帶著哭了。
「女兒如今不是已經平安回來,母親仔細身體,就別哭了。」
沈卿止住眼淚後問道:「齊王對你可好?」
在天牢時還擔心女兒的安全,如今回了府,新的擔憂又來了,若齊王登基,日後納妃,女兒的日子可要如何過。
萬瑾瀾笑道:「母親不必擔憂,他待我甚好,還說過不會納妾。況且,他納妾,我有納妾的活法,不納便是更好。」
直到將沈卿哄睡著,萬瑾瀾才回到自己從前的宜蘭院。
春桃和方碧蕖會等到徹底安定下來才會進皇城,公府從前的僕婦倒是未曾遣散,一直被困在府上,已將她的院子打掃乾淨。
蕭灃忙到寅時末,見萬知景要回公府,便隨他一起來了。
萬知景說道:「王爺怎不在宮中歇下?」
蕭灃揉了揉發酸的眼角毫不心虛的說道:「若是沒我,瑾瀾定然睡不踏實。」
萬知景不想聽倆人的閨房中事,想起許久未見的方碧蕖和女兒,萬知景心中也很是思念。
二人進府時,管家見到齊王就要進去稟報,蕭灃說道:「不必驚動他人,帶我去我夫人院中。」
萬知景聽到他的話,嘴角抽搐,他是他萬家的女婿,但如此這般光明正大的上門還要住同一個院裡,真是一點規矩都不講了。
宜蘭院裡,萬瑾瀾翻來覆去還就是沒睡著。
明明這是她睡了十多年的地方,明明她這幾日奔波,身體也疲累到了極致,可躺在這張床榻上就是睡不著。
穩而有力的腳步聲伴隨著婢女說話的聲音,蕭灃一句「退下」讓她坐直了身子。
蕭灃身上染血的鎧甲留在了宮中,此時穿著一身錦袍,卻也帶著很重的血腥味。
萬瑾瀾讓婢女將外間的燭火點亮,僕婦去燒了水,她又派婢女去兄長那拿一身新的中衣來。
一通忙碌,天卻是徹底亮了,二人才擁在一處沉沉的睡了過去。
三日後,京中官員齊齊跪在太和殿外請蕭灃登基。
至於肅王,其在宗廟前自稱有罪,想要自刎之時被蕭灃攔下,如今進了宗人府。
第181章 登基
十月十七,新皇登基,今日普天同慶,與此同時還有封后大典。
新皇登基和封后大典同時舉行,不說大魏朝,就是前朝也聞所未聞。
更讓不少文官和宗親無法接受的是,登基大典上,新帝設朝華宮,明言給皇后參政之權。
朝臣的反對蕭灃充耳不聞,指著他罵「不顧綱常」死諫撞柱的老臣他連攔都未攔,那老臣不知道是沒吃飽飯還是如何,除了腦袋上撞了一個包,流了點血,人是昏過去了,卻沒死。
一同勸誡的臣子見狀,各個都學會了閉嘴。經此一次,眾位朝臣都知曉新帝心硬如鐵的,要想要挾他,那估計是不可能的了。
身穿黑底用金線繡著五爪金龍的龍袍、頭戴冕毓的蕭灃危坐於龍椅之上,新的總管太監一甩拂塵,宣讀聖旨,給這一路跟隨他的有功之臣封賞。
下了朝,蕭灃去了朝華宮。
如今的局勢看似安穩了起來,實則肅王的勢力還要安撫和分散,以及大魏這一年多的亂局,百姓也要好生安撫。
萬瑾瀾正在查看各地的稅收帳冊,心中是連連搖頭。
她知道,她眼前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這一年內,大魏各州橫徵暴斂的事可不絕。還得組建一支欽差隊伍到地方上去查,該貶的貶,該殺的殺。<hr>
她鬆開小皇帝,撲到了近前,「昊兒他是無辜的,還望齊王可以饒他一命。」
蕭灃凝眸看向她時,便見她臉上的焦急恐懼哀求變成了恨意,匕首從她袖中拿出,狠狠刺向蕭灃。
「還我兒命來!」
蕭灃一腳便將她手上的匕首踢掉了。
「將她們先關進長門宮看押起來。」
撂下這一句後,不理陳淑妃憤怒的咒罵聲,蕭灃抬步就要踏入金鑾殿。
陳從柏和李越帶著士兵在前開路。
金鑾殿內明燭百根,亮如白晝,李福手執拂塵慫眉耷眼的立在龍椅之側,諾大的金殿靜悄悄的,建安帝身著龍袍靜靜坐在龍椅之上,目光隱帶猙獰的看著下方。
蕭灃靜靜和他對視片刻後察覺不對。
李越說道:「好似已失去生息了。」
李福尖細帶著悲意的聲音響在金鑾殿內,「陛下,陛下他吞金自絕了。」
蕭灃黑眸冷沉,只覺得不愧是他,死也要死在這龍椅之上。
片刻後,李福口中流出鮮血,倒地而亡。
他是皇帝心腹,無論新帝是誰,都沒有他的活路,半個時辰之前,他就已經喝下了毒酒。
蕭灃的人從皇都西城門攻入,他帶人進了皇都,卻未放鬆北城門。
在炮火之下,肅王主動放下了兵器,人被萬知景帶進了宮。
公府內,郎中剛剛離去,萬瑾瀾正守在沈卿床榻前和她說話。
沈卿體質本就瘦弱,在天牢內又日日憂心不得安寢,身子難免虛弱,得要細心養著好些日子。
「蕤蕤生的和兄長一樣白淨,母親見到定然喜歡的很。」
沈卿眉角眼稍都是笑意,「便是個泥猴子,我也會喜歡。」
她抓著萬瑾瀾的手,「你身上可有受傷?這些日子定然難熬,母親…」
沈卿說著說著便哭出了聲,萬瑾瀾差點又被帶著哭了。
「女兒如今不是已經平安回來,母親仔細身體,就別哭了。」
沈卿止住眼淚後問道:「齊王對你可好?」
在天牢時還擔心女兒的安全,如今回了府,新的擔憂又來了,若齊王登基,日後納妃,女兒的日子可要如何過。
萬瑾瀾笑道:「母親不必擔憂,他待我甚好,還說過不會納妾。況且,他納妾,我有納妾的活法,不納便是更好。」
直到將沈卿哄睡著,萬瑾瀾才回到自己從前的宜蘭院。
春桃和方碧蕖會等到徹底安定下來才會進皇城,公府從前的僕婦倒是未曾遣散,一直被困在府上,已將她的院子打掃乾淨。
蕭灃忙到寅時末,見萬知景要回公府,便隨他一起來了。
萬知景說道:「王爺怎不在宮中歇下?」
蕭灃揉了揉發酸的眼角毫不心虛的說道:「若是沒我,瑾瀾定然睡不踏實。」
萬知景不想聽倆人的閨房中事,想起許久未見的方碧蕖和女兒,萬知景心中也很是思念。
二人進府時,管家見到齊王就要進去稟報,蕭灃說道:「不必驚動他人,帶我去我夫人院中。」
萬知景聽到他的話,嘴角抽搐,他是他萬家的女婿,但如此這般光明正大的上門還要住同一個院裡,真是一點規矩都不講了。
宜蘭院裡,萬瑾瀾翻來覆去還就是沒睡著。
明明這是她睡了十多年的地方,明明她這幾日奔波,身體也疲累到了極致,可躺在這張床榻上就是睡不著。
穩而有力的腳步聲伴隨著婢女說話的聲音,蕭灃一句「退下」讓她坐直了身子。
蕭灃身上染血的鎧甲留在了宮中,此時穿著一身錦袍,卻也帶著很重的血腥味。
萬瑾瀾讓婢女將外間的燭火點亮,僕婦去燒了水,她又派婢女去兄長那拿一身新的中衣來。
一通忙碌,天卻是徹底亮了,二人才擁在一處沉沉的睡了過去。
三日後,京中官員齊齊跪在太和殿外請蕭灃登基。
至於肅王,其在宗廟前自稱有罪,想要自刎之時被蕭灃攔下,如今進了宗人府。
第181章 登基
十月十七,新皇登基,今日普天同慶,與此同時還有封后大典。
新皇登基和封后大典同時舉行,不說大魏朝,就是前朝也聞所未聞。
更讓不少文官和宗親無法接受的是,登基大典上,新帝設朝華宮,明言給皇后參政之權。
朝臣的反對蕭灃充耳不聞,指著他罵「不顧綱常」死諫撞柱的老臣他連攔都未攔,那老臣不知道是沒吃飽飯還是如何,除了腦袋上撞了一個包,流了點血,人是昏過去了,卻沒死。
一同勸誡的臣子見狀,各個都學會了閉嘴。經此一次,眾位朝臣都知曉新帝心硬如鐵的,要想要挾他,那估計是不可能的了。
身穿黑底用金線繡著五爪金龍的龍袍、頭戴冕毓的蕭灃危坐於龍椅之上,新的總管太監一甩拂塵,宣讀聖旨,給這一路跟隨他的有功之臣封賞。
下了朝,蕭灃去了朝華宮。
如今的局勢看似安穩了起來,實則肅王的勢力還要安撫和分散,以及大魏這一年多的亂局,百姓也要好生安撫。
萬瑾瀾正在查看各地的稅收帳冊,心中是連連搖頭。
她知道,她眼前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這一年內,大魏各州橫徵暴斂的事可不絕。還得組建一支欽差隊伍到地方上去查,該貶的貶,該殺的殺。<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