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頁
讓李逍去河東河南河北這幾道,那就真是太優選了。
“劍南道如何?”
劍南道那可謂天高皇帝遠了,畢竟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把李逍扔到劍南去,一年都未必能回來一次,而且劍南那邊西南是吐蕃,東南是南詔,都是不安份的,境內又多蠻夷部落,足夠讓李逍忙活的了。
“不妥!”
許敬宗卻出聲反對。
“劍南靠近吐蕃和南詔,若讓李逍去那邊,以他那性子,只怕正好給他機會鬧事了。無事他還要生非呢,若讓他在那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搞不好他就要搞事情,到時我們還得被他牽著鼻子走,更煩人。”
想想李逍在安東,就三千老弱,他都有本事在那搞風搞雨,不但鎮壓了百濟人復國,還把倭人大敗,又趁機吞併了新羅,愣是把一盤死棋給折騰活了。
讓李逍去了劍南,誰知道他到時會怎麼折騰,而大家並不認為李逍每次都會有那麼好的運氣的。
萬一他點了火,最後卻無力控制,那會燒到長安來的。
“要我說,還是讓他去嶺南道吧,嶺南也遠,但那邊相對來說環境較好點,不容易有機會讓李逍搞事情。”
“我看可以,讓李逍做嶺南觀察轉運使,讓他去那邊監督那些嶺南的酋長們去,再替朝廷好好的征徵稅賦。廣州港自南北朝以來,皆為大港,可如今朝廷收到的稅賦卻還不及赤山港這樣一個新開港三年的商港,廣州的人口也已經破了十萬,這可是我大唐繼長安、洛陽、揚州、益州之後,第五個破十萬人口的州城,但稅賦卻太少了,讓李逍去那邊收稅去。”許敬宗捋著鬍鬚道。
廣州是南道通夷海路的大港,每年進出的商船無數,但收的稅卻極低。兼之嶺南那邊還有許多俚越和漢人豪酋早年歸附朝廷後,被朝廷授予官職,導致嶺南那塊地方,雖說早就是朝廷直轄的州縣,但俚越土人的勢力,以及那些數百年的漢人豪強勢力極強,比如說馮氏、冼氏、陳氏等。
在早些年經歷了嶺南土酋叛亂後,這些土人的勢力雖然削弱了些,但依然還是很強的。
朝廷在那邊的真正控制力不強,甚至有些偏遠的州縣,也就只能控制個州城縣城,其餘的地方,那都是那些土人和黎越人說了算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控制力難以增強,稅賦徵收更就別提了。
每年的稅賦都征不齊,甚至人口清點登記,田地丈量造冊等工作都做不下去。
而那些嶺南人私採礦產,也往往並不向朝廷上課。
嶺南道還是大唐唯一一個到現在都還是禁止銅錢流入的道,那邊以舊銅錢和銀錢為主。
嶺南有太多問題了,雖然一年形勢比一年略微有些好轉,但是改變還是太緩慢了。
李逍不是有本事嗎,那就把李逍扔過去好了,讓他去監督那些土人刺史、縣令、都尉們,讓他去向嶺南人徵稅,讓他去把嶺南的財稅轉運到兩京來。
:
第430章 拒絕
“嶺南道觀察轉運使兼鹽鐵使?”
東宮。
李逍聽著兵部侍郎郭正一的話,露出了幾分驚訝之色。郭正一是現任的兵部侍郎,他此前任秘書監。本來李逍這次回來是要拜兵部尚書的,結果最後被眾臣反對,結果便讓秘書監郭正一撿了這個漏成了兵部尚書,然後順理成章的又加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政事堂成了宰相。
而李逍,最後則接替了郭正一的秘書監,又兼太子詹事。
因為這層關係,郭正一對李逍倒還是很客氣的,甚至有點感激。要不然,他的資歷,可未必有機會進政事堂。
今天,他就是受政事堂宰相們之託,過來跟李逍談判的。
“這是政事堂通過的決議任命?”
“是建議。”郭正一笑道。
朝廷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已經不在吏部而在政事堂宰相手裡,而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就在皇帝手裡了。
但宰相們也是有建議權的。
“那我可以不接受這個建議了?”李逍呵呵一笑。
“嶺南之地有些特殊,地極廣,可朝廷的控制卻很弱,這個情況極須改善,但多年來一直沒有什麼進展。李宮保你年輕力壯,能力出眾,尤其是充滿幹勁。想你在安東,三年時間,卻為大唐經營出了一座大糧倉啊。”
“鹽鐵使又是怎麼回事?”李逍問,按他所知,大唐可沒有鹽鐵專賣制度,所以鹽鐵使這個職務不應當出現的。真正的歷史上,鹽鐵使這一職,是出現在中唐了,那是安史之亂以後,藩鎮割據,戰事不斷,朝廷財庫空虛,於是不得不廣擴財源,最後便有了鹽稅茶稅等專賣重稅出現,靠著鹽稅,當時可謂是挽救了李唐王朝,支撐著他們苟延殘喘了多年。
“考慮到嶺南道的特殊,那邊之前一直都是銅錢禁流入區,朝廷詔令,銅錢不過嶺,多年來,那邊以銀錢蠻金交易為主,既有蠻人來商帶來的大量金銀,又有嶺南人私自開採的大量金銀,有見於此,朝廷便有意在嶺南設立鹽鐵衙門。”
這個鹽鐵衙門的設立初衷就是為了錢。
嶺南本來就是個貨幣特區,因此政事堂的大佬們便也打算在嶺南再弄幾個特殊政策,這也是為李逍準備的,畢竟要讓李逍去,也沒只打算讓李逍去吃荔枝的,他們也還是很欣賞欽佩李逍的才幹。
“劍南道如何?”
劍南道那可謂天高皇帝遠了,畢竟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把李逍扔到劍南去,一年都未必能回來一次,而且劍南那邊西南是吐蕃,東南是南詔,都是不安份的,境內又多蠻夷部落,足夠讓李逍忙活的了。
“不妥!”
許敬宗卻出聲反對。
“劍南靠近吐蕃和南詔,若讓李逍去那邊,以他那性子,只怕正好給他機會鬧事了。無事他還要生非呢,若讓他在那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搞不好他就要搞事情,到時我們還得被他牽著鼻子走,更煩人。”
想想李逍在安東,就三千老弱,他都有本事在那搞風搞雨,不但鎮壓了百濟人復國,還把倭人大敗,又趁機吞併了新羅,愣是把一盤死棋給折騰活了。
讓李逍去了劍南,誰知道他到時會怎麼折騰,而大家並不認為李逍每次都會有那麼好的運氣的。
萬一他點了火,最後卻無力控制,那會燒到長安來的。
“要我說,還是讓他去嶺南道吧,嶺南也遠,但那邊相對來說環境較好點,不容易有機會讓李逍搞事情。”
“我看可以,讓李逍做嶺南觀察轉運使,讓他去那邊監督那些嶺南的酋長們去,再替朝廷好好的征徵稅賦。廣州港自南北朝以來,皆為大港,可如今朝廷收到的稅賦卻還不及赤山港這樣一個新開港三年的商港,廣州的人口也已經破了十萬,這可是我大唐繼長安、洛陽、揚州、益州之後,第五個破十萬人口的州城,但稅賦卻太少了,讓李逍去那邊收稅去。”許敬宗捋著鬍鬚道。
廣州是南道通夷海路的大港,每年進出的商船無數,但收的稅卻極低。兼之嶺南那邊還有許多俚越和漢人豪酋早年歸附朝廷後,被朝廷授予官職,導致嶺南那塊地方,雖說早就是朝廷直轄的州縣,但俚越土人的勢力,以及那些數百年的漢人豪強勢力極強,比如說馮氏、冼氏、陳氏等。
在早些年經歷了嶺南土酋叛亂後,這些土人的勢力雖然削弱了些,但依然還是很強的。
朝廷在那邊的真正控制力不強,甚至有些偏遠的州縣,也就只能控制個州城縣城,其餘的地方,那都是那些土人和黎越人說了算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控制力難以增強,稅賦徵收更就別提了。
每年的稅賦都征不齊,甚至人口清點登記,田地丈量造冊等工作都做不下去。
而那些嶺南人私採礦產,也往往並不向朝廷上課。
嶺南道還是大唐唯一一個到現在都還是禁止銅錢流入的道,那邊以舊銅錢和銀錢為主。
嶺南有太多問題了,雖然一年形勢比一年略微有些好轉,但是改變還是太緩慢了。
李逍不是有本事嗎,那就把李逍扔過去好了,讓他去監督那些土人刺史、縣令、都尉們,讓他去向嶺南人徵稅,讓他去把嶺南的財稅轉運到兩京來。
:
第430章 拒絕
“嶺南道觀察轉運使兼鹽鐵使?”
東宮。
李逍聽著兵部侍郎郭正一的話,露出了幾分驚訝之色。郭正一是現任的兵部侍郎,他此前任秘書監。本來李逍這次回來是要拜兵部尚書的,結果最後被眾臣反對,結果便讓秘書監郭正一撿了這個漏成了兵部尚書,然後順理成章的又加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政事堂成了宰相。
而李逍,最後則接替了郭正一的秘書監,又兼太子詹事。
因為這層關係,郭正一對李逍倒還是很客氣的,甚至有點感激。要不然,他的資歷,可未必有機會進政事堂。
今天,他就是受政事堂宰相們之託,過來跟李逍談判的。
“這是政事堂通過的決議任命?”
“是建議。”郭正一笑道。
朝廷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已經不在吏部而在政事堂宰相手裡,而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就在皇帝手裡了。
但宰相們也是有建議權的。
“那我可以不接受這個建議了?”李逍呵呵一笑。
“嶺南之地有些特殊,地極廣,可朝廷的控制卻很弱,這個情況極須改善,但多年來一直沒有什麼進展。李宮保你年輕力壯,能力出眾,尤其是充滿幹勁。想你在安東,三年時間,卻為大唐經營出了一座大糧倉啊。”
“鹽鐵使又是怎麼回事?”李逍問,按他所知,大唐可沒有鹽鐵專賣制度,所以鹽鐵使這個職務不應當出現的。真正的歷史上,鹽鐵使這一職,是出現在中唐了,那是安史之亂以後,藩鎮割據,戰事不斷,朝廷財庫空虛,於是不得不廣擴財源,最後便有了鹽稅茶稅等專賣重稅出現,靠著鹽稅,當時可謂是挽救了李唐王朝,支撐著他們苟延殘喘了多年。
“考慮到嶺南道的特殊,那邊之前一直都是銅錢禁流入區,朝廷詔令,銅錢不過嶺,多年來,那邊以銀錢蠻金交易為主,既有蠻人來商帶來的大量金銀,又有嶺南人私自開採的大量金銀,有見於此,朝廷便有意在嶺南設立鹽鐵衙門。”
這個鹽鐵衙門的設立初衷就是為了錢。
嶺南本來就是個貨幣特區,因此政事堂的大佬們便也打算在嶺南再弄幾個特殊政策,這也是為李逍準備的,畢竟要讓李逍去,也沒只打算讓李逍去吃荔枝的,他們也還是很欣賞欽佩李逍的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