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秦江昭緩緩站起了身,上前擁抱住了趙雲琅。
在這一刻,趙雲琅輕輕闔上了雙眸,平淡的面容露出了動容和一絲脆弱。
倆人靜靜地相擁,久久未言。
在鬆開懷抱之際,秦江昭深深地望向趙雲琅,珍重道:「雲琅,我也要感謝你,來到這世間,來到了我身邊。
「世間荊棘遍布,但有我相陪,願你沿途所遇荊棘,儘是花開。」
-
秦江昭之後就和趙雲琅在王府的藏書閣中,尋了兩日,還真讓他倆尋到了一本記載了那處山脈的手札。
也讓他們了解了些許五皇子和五皇子妃生前的喜好、為人,還有幸窺見了他們的日常一角,而趙雲琅一度就是他們生活的重心,是他們心中最驚喜又最柔軟的所在。
他們更是知道了,五皇子妃在五皇子征戰在外的幾年內,患上了心結,因其實在難以控制情緒,擔憂傷到趙雲琅,才開始疏遠他。
秦江昭想,那些時日,無疑是五皇子妃最為痛苦、恐懼、焦灼的歲月,也是困住小小的、充滿疑惑又滿懷失望的趙雲琅的歲月。
那樣的歲月,早已被埋葬在了過去,真相一度似乎永不會再見天日。
若非他們有所需,突然又打開了書笈,五皇子妃那樣的心情將會被永恆地隱藏在書頁手記之中。
好在雖然有些晚了,但終究被他們發現了。
秦江昭想,將趙雲琅凍結在過去的堅冰,也終於開始有了一絲裂縫。
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助,五皇子其中一本手札詳實地記載了那處狹小山脈,
貌似五皇子曾在與西戎交戰的時候,一度存了深入敵後的打算。
五皇子也注意到了那處山脈,雖那狹小的山脈並非什麼必爭之地,但五皇子懷疑其中有西戎某代的帝陵,戰事吃緊,亟需兵器,他準備派兵前去挖掘,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但後來他大概被北胡引起的戰事絆住了手腳,未曾實施。
不過,他曾派人查探,手札中記載了,二月份中旬有幾日,那處橫亘在山脈前,絕澗水位會下降到可以截流而渡的程度,如此也那處山脈也算不上什麼險要了。
趙雲琅把這個情報上報給了乾元帝,乾元帝大喜,立馬派人去前線通傳。
西戎先王舊部還真挖了那山中陵墓,都配備了武器,但終究就是些不再年輕的殘兵敗將,訓練再有素,也不能以一敵百。
趕上枯水期,軍隊騎馬飛快就渡過了絕澗,不出幾日,西戎先王的舊部就氣數已盡,很快就被盡數剿滅。
將士們又在山中搜尋十幾日,未曾發現他們先王,又確認沒有漏網之魚,才帶著戰俘,收兵回京復命。
正好趕在清明前夕,趙雲琅雙親的忌日之前,對趙雲琅心存歹念的餘孽被除盡。
第83章
清明時節, 皇室舉行了大型的皇家祭祀。
一大早,趙雲琅就跟著乾元帝前往位於嵩山的皇陵,除了皇室子弟, 還有一眾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 一行人天沒亮, 就聲勢浩大地從皇宮出發了。
清明是小祭, 乾元帝已經多年未在清明親身躬祭,但這一年清明,皇陵祭祀準備得十足隆重盛大。
皇陵建在嵩山半山腰上, 趙雲琅離著乾元帝很近,他能夠很清楚地看到乾元帝的身型, 似乎沒有從前那麼挺拔了,爬山的身姿,也不似他記憶里那麼矯健,但是乾元帝明顯精神很好。
清晨雲霧迷濛, 往山上爬的時候, 眼前白茫茫一片, 就像他的心情一樣, 那麼得不明朗,也不知何時能夠明朗。
待走到山上的時候,他的褲腿都被已經被露水打濕。
皇陵為前殿後寢的格局,前面是祭祀的大殿,後方是陵寢。
陵寢的官員早已擺好祭品,乾元帝進入殿內,在內贊官的唱贊中, 行拜禮,殿外趙雲琅同其他人跟著乾元帝行拜禮。
趙雲琅也有幾年清明沒有來皇陵了, 往年清明並非乾元帝躬祭,乾元帝遣使祭皇陵,自然也沒有這樣浩浩蕩蕩的隨行人員。
祭拜結束,山中的霧氣竟在此時,恰好散去了。
趙雲琅起身,天空中散落下金色的陽光,視野中,豁然開朗。
他微微仰頭遠眺,從他的位置正好可以看見後面的山體之上,樹木已經生出了新芽,嫩綠的。
空氣中,離得老遠,還能聞到青草的清新。
再次正視記憶里,冰冷的、幽暗的、潮濕的這方土地,他發覺恍如隔世。
父王母妃,你們在那邊好嗎?
乾元帝也出了大殿,他行至殿外,走到趙雲琅旁邊,停下了腳步。
祖孫倆對望,誰都沒有先開口,最後,乾元帝拍了拍趙雲琅的肩膀,對他重重地點了點頭。
一切都在不言中。
這個在位了幾十年,已然年過花甲的天生的帝王,半生曲折波瀾,他要強了一輩子,一個人孤零零地立於高處,從未對誰流露出半分脆弱。
但這十幾年,他始終沒有忘記,他那個視死如歸,為了大盛赴湯蹈火的兒子。
他的兒子丟下了自己的兒子,一定,就像他這樣的遺憾吧。
但到今天,他終於,可以快慰地祭拜他了。
大盛如今海清河晏,趙雲琅已經長大成人成家立業,隱患也已經拔除。
乾元帝看了看四周,霧氣已經散去,下山的路更清晰了。<hr>
在這一刻,趙雲琅輕輕闔上了雙眸,平淡的面容露出了動容和一絲脆弱。
倆人靜靜地相擁,久久未言。
在鬆開懷抱之際,秦江昭深深地望向趙雲琅,珍重道:「雲琅,我也要感謝你,來到這世間,來到了我身邊。
「世間荊棘遍布,但有我相陪,願你沿途所遇荊棘,儘是花開。」
-
秦江昭之後就和趙雲琅在王府的藏書閣中,尋了兩日,還真讓他倆尋到了一本記載了那處山脈的手札。
也讓他們了解了些許五皇子和五皇子妃生前的喜好、為人,還有幸窺見了他們的日常一角,而趙雲琅一度就是他們生活的重心,是他們心中最驚喜又最柔軟的所在。
他們更是知道了,五皇子妃在五皇子征戰在外的幾年內,患上了心結,因其實在難以控制情緒,擔憂傷到趙雲琅,才開始疏遠他。
秦江昭想,那些時日,無疑是五皇子妃最為痛苦、恐懼、焦灼的歲月,也是困住小小的、充滿疑惑又滿懷失望的趙雲琅的歲月。
那樣的歲月,早已被埋葬在了過去,真相一度似乎永不會再見天日。
若非他們有所需,突然又打開了書笈,五皇子妃那樣的心情將會被永恆地隱藏在書頁手記之中。
好在雖然有些晚了,但終究被他們發現了。
秦江昭想,將趙雲琅凍結在過去的堅冰,也終於開始有了一絲裂縫。
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助,五皇子其中一本手札詳實地記載了那處狹小山脈,
貌似五皇子曾在與西戎交戰的時候,一度存了深入敵後的打算。
五皇子也注意到了那處山脈,雖那狹小的山脈並非什麼必爭之地,但五皇子懷疑其中有西戎某代的帝陵,戰事吃緊,亟需兵器,他準備派兵前去挖掘,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但後來他大概被北胡引起的戰事絆住了手腳,未曾實施。
不過,他曾派人查探,手札中記載了,二月份中旬有幾日,那處橫亘在山脈前,絕澗水位會下降到可以截流而渡的程度,如此也那處山脈也算不上什麼險要了。
趙雲琅把這個情報上報給了乾元帝,乾元帝大喜,立馬派人去前線通傳。
西戎先王舊部還真挖了那山中陵墓,都配備了武器,但終究就是些不再年輕的殘兵敗將,訓練再有素,也不能以一敵百。
趕上枯水期,軍隊騎馬飛快就渡過了絕澗,不出幾日,西戎先王的舊部就氣數已盡,很快就被盡數剿滅。
將士們又在山中搜尋十幾日,未曾發現他們先王,又確認沒有漏網之魚,才帶著戰俘,收兵回京復命。
正好趕在清明前夕,趙雲琅雙親的忌日之前,對趙雲琅心存歹念的餘孽被除盡。
第83章
清明時節, 皇室舉行了大型的皇家祭祀。
一大早,趙雲琅就跟著乾元帝前往位於嵩山的皇陵,除了皇室子弟, 還有一眾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 一行人天沒亮, 就聲勢浩大地從皇宮出發了。
清明是小祭, 乾元帝已經多年未在清明親身躬祭,但這一年清明,皇陵祭祀準備得十足隆重盛大。
皇陵建在嵩山半山腰上, 趙雲琅離著乾元帝很近,他能夠很清楚地看到乾元帝的身型, 似乎沒有從前那麼挺拔了,爬山的身姿,也不似他記憶里那麼矯健,但是乾元帝明顯精神很好。
清晨雲霧迷濛, 往山上爬的時候, 眼前白茫茫一片, 就像他的心情一樣, 那麼得不明朗,也不知何時能夠明朗。
待走到山上的時候,他的褲腿都被已經被露水打濕。
皇陵為前殿後寢的格局,前面是祭祀的大殿,後方是陵寢。
陵寢的官員早已擺好祭品,乾元帝進入殿內,在內贊官的唱贊中, 行拜禮,殿外趙雲琅同其他人跟著乾元帝行拜禮。
趙雲琅也有幾年清明沒有來皇陵了, 往年清明並非乾元帝躬祭,乾元帝遣使祭皇陵,自然也沒有這樣浩浩蕩蕩的隨行人員。
祭拜結束,山中的霧氣竟在此時,恰好散去了。
趙雲琅起身,天空中散落下金色的陽光,視野中,豁然開朗。
他微微仰頭遠眺,從他的位置正好可以看見後面的山體之上,樹木已經生出了新芽,嫩綠的。
空氣中,離得老遠,還能聞到青草的清新。
再次正視記憶里,冰冷的、幽暗的、潮濕的這方土地,他發覺恍如隔世。
父王母妃,你們在那邊好嗎?
乾元帝也出了大殿,他行至殿外,走到趙雲琅旁邊,停下了腳步。
祖孫倆對望,誰都沒有先開口,最後,乾元帝拍了拍趙雲琅的肩膀,對他重重地點了點頭。
一切都在不言中。
這個在位了幾十年,已然年過花甲的天生的帝王,半生曲折波瀾,他要強了一輩子,一個人孤零零地立於高處,從未對誰流露出半分脆弱。
但這十幾年,他始終沒有忘記,他那個視死如歸,為了大盛赴湯蹈火的兒子。
他的兒子丟下了自己的兒子,一定,就像他這樣的遺憾吧。
但到今天,他終於,可以快慰地祭拜他了。
大盛如今海清河晏,趙雲琅已經長大成人成家立業,隱患也已經拔除。
乾元帝看了看四周,霧氣已經散去,下山的路更清晰了。<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