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兩人在波浪中起伏,參光這時才露面,仿佛在等待什麼。
荊苔的手指輕輕划過那些草莢,粗粗一數,兩側各八枚,加在一塊正好十六枚,每一枚都有手掌大小,隨他的動作輕輕搖擺,仿佛真如風鈴般叮鈴鈴地響著。
「十六枚。」荊苔說,「十六蓂。」
他嘆息,將蓂草揮向細雨朦朧的天際,在半空草莢紛紛散落。
十四枚隨波流向入海口,一枚流向蒙那,還有一枚如雪回歸天穹般飛起,飛向倒懸的眠仙洲。
參光高興地長鳴,水柱不斷,它再也沒看倆人一眼,而是快樂地向那十四枚草莢漂流的方向追逐而去。
那十四枚草莢,終要開啟十四條新水,其中有一條,名為「挽」。
與此同時,甘蘄散開藻鑒。
包裹中的葫蘆立即爆出冷光,剎那間巨大的衝力使得它脫離甘蘄的手掌,那噴薄而出的水汽比十萬座火山一齊爆發還要熱烈。
那半個葫蘆一面噴出水汽一面升上眠仙洲。
無涯無際的水汽如同籠罩整個世間的大霧匯聚一堂,雲般彼此擁抱。
那比斷鏡樹山的蒸氣燈罩還要濃稠,只不過它是清涼的。
「從哪裡來的?」荊苔問,心裡先有了個答案。
甘蘄說:「大概就是我們那邊多出來的水汽,剛好能滋補這邊多年的乾旱,倒正好是此消彼長、盈虛衰殺。」
「但天地在運行之中,自己會產生新的陰氣。」荊苔說。
甘蘄道:「然後那些陰氣就會積攢起來,造就後面的洪水、魚祟和大雨。」
荊苔一時無言,這竟是個有你即有我、無我也無你的循環。
盈滿、空虛、衰老、消亡,道使萬物有變,而自身卻無變。
荊苔嘆息道:「也許這就是天地的『道』吧。」
磅礴泱泱、波瀾壯闊的水汽在海面上盤旋成一個巨大的漩渦。
忽然,風不再颳了,雨也不再下了,轉而飄起小白點,荊苔一抬手,悵然道:「下雪了。」
雪沫從漩渦里飄出,綢密地、擁擠地落向大陸,莊重卻又輕盈、像棉花一樣裹在野獸的毛髮和犄角上,淺黃色的蒙那山在大雪裡一點一點地變白,乾枯而赤|裸的樹枝也覆上一層雪。
兩人靜靜地執手等著,等著所有水汽都凝結為柔密的雪花,無聲地降落。
雪蓋住了迷茫的生靈、蓋住了從來都只是旁觀者的大地、蓋住了痛呼和喧囂,天光也變得鮮白而雪亮,像一盞天然的「銀箔燈」。
荊苔不知道那位照曠是不是也曾在夢裡見過這樣的落雪。
這場大雪裡沒有疾風、沒有冰雹、沒有試探,只有絕對而極致的寂靜,在這一場大雪下,世界正在自我癒合,積雪的曠野顯露出斑駁陸離的顏色。
甘蘄身後翅膀抽長,在白皚皚中顯得極為醒目,他抖了抖水,伸手攬住荊苔的腰,說話時從嘴裡吐出水霧:「我們回去吧。」
荊苔輕聲應「好」,總覺得他們的對話會打破這蘊藏著涅槃的寂默恬靜。
半個葫蘆里只剩銀液潺潺,如鏡似冰。
甘蘄抱起荊苔,雙翅扇動,兩人穿過降雪、穿過雨雲、穿過寒霧。
荊苔在甘蘄的懷裡側頭回望,只見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影子惟蒙那一痕、眠仙洲一點,魚兩三粒而已。
葫蘆的銀光將二人吞沒,再睜眼時,他們就像兩顆世外隕石,從倒懸的眠仙洲墜下,眼看就要再度栽進水裡。
荊苔現在實在是看見水就暈,心道:「完大蛋了。」
但大出他意料之外的是,就在荊苔滿以為自己和甘蘄肯定要跟水面來個硬碰硬的千鈞一髮之際,一條銀色的巨龍從矩海下凌空出世,如一道閃電——無論是顏色、形狀還是速度——牢牢地接住了荊苔和甘蘄。
荊苔下意識抓住龍角,膽戰心驚地伏在冰涼的銀色鱗片上,被狂風颳得頭暈目眩,餘光覷見甘蘄從另一邊爬上來,荊苔問:「這祖宗又是哪位啊!」
甘蘄面色古怪,沒吭聲。
荊苔急得不行:「祖宗!別飛了!!!」
銀龍玩得正起勁,完全不理他,荊苔由衷地感到疲累,唉聲吞氣。
這時從遠方傳來一道悠長的口哨,被咆哮的、潮濕的海風撕得粉碎,荊苔頭暈眼花之際依稀覺得著這聲似乎有點耳熟。
但銀龍肯定是認識這道口哨,在半空中來了個急停。
「啊——」荊苔差點被甩出去,「我天!」
銀龍不情不願地回頭,放慢速度往回飛,遠遠的,一隊龐大的沙艘映入荊苔眼帘——一面銀龍旗。
荊苔扭頭問:「哪家是銀龍旗啊?我怎麼沒印象?」
甘蘄攀過來,道:「是芣崖。」
話音未落,倆人就被銀龍甩在了領頭沙艘的甲板上,引來一陣驚呼。
荊苔眼前冒金星,一時昏昏沉沉,心裡氣道:叫什麼叫!
甘蘄扶起被摔得腰酸背疼的荊苔,荊苔一睜眼,就又看見一隻狐狸揣著袖子,笑眯眯地望著他,頓時一聲「哎喲」,見鬼了似的往後縮,剛好縮到甘蘄的懷裡。
「怎麼還有狐狸?!」荊苔震驚。
重音放在「還」上。
面前的狐狸聞言,頓時委屈巴巴地垂下尾巴,毛都沒有那麼蓬鬆了。
「他不是行藏。」
荊苔的手指輕輕划過那些草莢,粗粗一數,兩側各八枚,加在一塊正好十六枚,每一枚都有手掌大小,隨他的動作輕輕搖擺,仿佛真如風鈴般叮鈴鈴地響著。
「十六枚。」荊苔說,「十六蓂。」
他嘆息,將蓂草揮向細雨朦朧的天際,在半空草莢紛紛散落。
十四枚隨波流向入海口,一枚流向蒙那,還有一枚如雪回歸天穹般飛起,飛向倒懸的眠仙洲。
參光高興地長鳴,水柱不斷,它再也沒看倆人一眼,而是快樂地向那十四枚草莢漂流的方向追逐而去。
那十四枚草莢,終要開啟十四條新水,其中有一條,名為「挽」。
與此同時,甘蘄散開藻鑒。
包裹中的葫蘆立即爆出冷光,剎那間巨大的衝力使得它脫離甘蘄的手掌,那噴薄而出的水汽比十萬座火山一齊爆發還要熱烈。
那半個葫蘆一面噴出水汽一面升上眠仙洲。
無涯無際的水汽如同籠罩整個世間的大霧匯聚一堂,雲般彼此擁抱。
那比斷鏡樹山的蒸氣燈罩還要濃稠,只不過它是清涼的。
「從哪裡來的?」荊苔問,心裡先有了個答案。
甘蘄說:「大概就是我們那邊多出來的水汽,剛好能滋補這邊多年的乾旱,倒正好是此消彼長、盈虛衰殺。」
「但天地在運行之中,自己會產生新的陰氣。」荊苔說。
甘蘄道:「然後那些陰氣就會積攢起來,造就後面的洪水、魚祟和大雨。」
荊苔一時無言,這竟是個有你即有我、無我也無你的循環。
盈滿、空虛、衰老、消亡,道使萬物有變,而自身卻無變。
荊苔嘆息道:「也許這就是天地的『道』吧。」
磅礴泱泱、波瀾壯闊的水汽在海面上盤旋成一個巨大的漩渦。
忽然,風不再颳了,雨也不再下了,轉而飄起小白點,荊苔一抬手,悵然道:「下雪了。」
雪沫從漩渦里飄出,綢密地、擁擠地落向大陸,莊重卻又輕盈、像棉花一樣裹在野獸的毛髮和犄角上,淺黃色的蒙那山在大雪裡一點一點地變白,乾枯而赤|裸的樹枝也覆上一層雪。
兩人靜靜地執手等著,等著所有水汽都凝結為柔密的雪花,無聲地降落。
雪蓋住了迷茫的生靈、蓋住了從來都只是旁觀者的大地、蓋住了痛呼和喧囂,天光也變得鮮白而雪亮,像一盞天然的「銀箔燈」。
荊苔不知道那位照曠是不是也曾在夢裡見過這樣的落雪。
這場大雪裡沒有疾風、沒有冰雹、沒有試探,只有絕對而極致的寂靜,在這一場大雪下,世界正在自我癒合,積雪的曠野顯露出斑駁陸離的顏色。
甘蘄身後翅膀抽長,在白皚皚中顯得極為醒目,他抖了抖水,伸手攬住荊苔的腰,說話時從嘴裡吐出水霧:「我們回去吧。」
荊苔輕聲應「好」,總覺得他們的對話會打破這蘊藏著涅槃的寂默恬靜。
半個葫蘆里只剩銀液潺潺,如鏡似冰。
甘蘄抱起荊苔,雙翅扇動,兩人穿過降雪、穿過雨雲、穿過寒霧。
荊苔在甘蘄的懷裡側頭回望,只見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影子惟蒙那一痕、眠仙洲一點,魚兩三粒而已。
葫蘆的銀光將二人吞沒,再睜眼時,他們就像兩顆世外隕石,從倒懸的眠仙洲墜下,眼看就要再度栽進水裡。
荊苔現在實在是看見水就暈,心道:「完大蛋了。」
但大出他意料之外的是,就在荊苔滿以為自己和甘蘄肯定要跟水面來個硬碰硬的千鈞一髮之際,一條銀色的巨龍從矩海下凌空出世,如一道閃電——無論是顏色、形狀還是速度——牢牢地接住了荊苔和甘蘄。
荊苔下意識抓住龍角,膽戰心驚地伏在冰涼的銀色鱗片上,被狂風颳得頭暈目眩,餘光覷見甘蘄從另一邊爬上來,荊苔問:「這祖宗又是哪位啊!」
甘蘄面色古怪,沒吭聲。
荊苔急得不行:「祖宗!別飛了!!!」
銀龍玩得正起勁,完全不理他,荊苔由衷地感到疲累,唉聲吞氣。
這時從遠方傳來一道悠長的口哨,被咆哮的、潮濕的海風撕得粉碎,荊苔頭暈眼花之際依稀覺得著這聲似乎有點耳熟。
但銀龍肯定是認識這道口哨,在半空中來了個急停。
「啊——」荊苔差點被甩出去,「我天!」
銀龍不情不願地回頭,放慢速度往回飛,遠遠的,一隊龐大的沙艘映入荊苔眼帘——一面銀龍旗。
荊苔扭頭問:「哪家是銀龍旗啊?我怎麼沒印象?」
甘蘄攀過來,道:「是芣崖。」
話音未落,倆人就被銀龍甩在了領頭沙艘的甲板上,引來一陣驚呼。
荊苔眼前冒金星,一時昏昏沉沉,心裡氣道:叫什麼叫!
甘蘄扶起被摔得腰酸背疼的荊苔,荊苔一睜眼,就又看見一隻狐狸揣著袖子,笑眯眯地望著他,頓時一聲「哎喲」,見鬼了似的往後縮,剛好縮到甘蘄的懷裡。
「怎麼還有狐狸?!」荊苔震驚。
重音放在「還」上。
面前的狐狸聞言,頓時委屈巴巴地垂下尾巴,毛都沒有那麼蓬鬆了。
「他不是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