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嗯。”
程恪含笑答應著,李小暖笑著和大伯說了,挽著大伯,程恪緊跟在李小暖身後,huáng大人和李老太爺等人隨後跟著,一行人進了村子,一路往大伯家院子裡走去。
程恪端著盛滿熱水的大碗,站在院子裡,看著坐在小凳子上,一邊一口香甜的抿著碗裡的茶水,一邊和大伯說著話的李小暖,想不明白,這麼髒的碗,這麼髒的水,小暖是怎麼咽下去的?!
李小暖將置下的祭田托給大伯管著,細細的大伯jiāo待了,“……這些田,除了一年四季的祭祀,旁的,大伯看著分給村里貧困孤寡之家,若有愛念書的孩子,也資助些,就jiāo給大伯管著就是,隔個一年兩年的,大伯就打發大哥大嫂或是二哥二嫂進趟京,去汝南王府找我去,說說話……”
說了一刻多鐘的話,李小暖才起身告辭出來,命人叫了李老太爺,回到客棧,叫了管事過來吩咐道:“你和李老太爺商量著,置些祀田,再找處合適的地方,建處書院出來,都jiāo給李老太爺統總管著。”
李小暖轉頭看著李老太爺,溫和的說道:“先李老夫人常跟我說,李家聰明肯學的孩子不少,只是過於窮困,李氏族裡又無力供這些孩子念書,李家才一代代凋零至今,我如今置了這些田產,就當做書院的供給,往後,李家子侄都可以進去讀書,你和幾位長輩商量了,制個章程出來,往後列到李家族規里去,這才是長久之法。”
李老太爺急忙答應著,一時不知道說什麼才妥當,李小暖也不和他多說,又jiāo待了管事幾句,就讓人送李老太爺回去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私語(大結局)
第二天直到辰末時分,兩人才收拾停當上了船,程恪吩咐隨行護衛的船隻都跟在後面,“你們擋在前頭,還看什麼景?”
兩人悠悠然坐在窗戶四開的船艙中,李小暖指著沿岸的景物,笑著和程恪唧唧咕咕的說著從前年年清明回來掃墓的件件種種,暮chūn暖陽懶懶的照著,夾著兩岸花糙香味的微風chuī過船艙,輕輕揚起李小暖長長的裙裾。
傍晚時分,夕陽紅紅的照著,染得水面一片燦紅,船頭劃破水面,激起無數碎金片綠,跳躍舞動,程恪攬著李小暖,迎風站在船頭,遠遠的,已經能看到雲浦鎮了。
自岸上隨行的護衛和打前站的管事、婆子、丫頭,早早就趕到了雲間客棧,已經打掃收拾妥當了。雲間客棧的碼頭上,客棧孫掌柜緊張的額頭冒汗,跟著幾名管事伸長脖子等在碼頭上,從接了大長公主和世子爺要住到他這客棧的信兒,從裡到外,他就沒片刻安寧,這天下數得著的尊貴人兒,點明了要住在他這客棧里!這真是祖上有德,往後,他這客棧,這雲間客棧,可就是聞名天下的客棧了!
孫掌柜咽了口口水,伸長脖子看著遠處那一串黑點,來了!孫掌柜又咽了口口水,從接到信兒起,還沒等他打發走客棧里的客人,秀州知州huáng大人就趕到了,他這輩子,還是頭一回見著知州這樣的大官,還有位大人,也不知道是誰,看huáng大人那恭敬樣子,只怕是杭州府或是京城的官兒,那客棧也輪不著他打掃了,他的客棧也不讓他進了,先是幾位大人,後來是那些管事、婆子……
聽說這大長公主是下里鎮李家的姑娘,這李家真是祖上有德,這嫁出去的女兒還一個個這麼照顧娘家,先頭上里鎮的李老夫人,這回是大長公主,這姓李的姑娘,怎麼又成了皇家的公主了?
孫掌柜的胡想亂想著,眼看著那一長串的船隻緩緩的靠在了碼頭上,孫掌柜重重的咽著口水,悄悄在衣服上抹了抹滿手心的冷汗,緊緊盯著旁邊的管事,半垂著頭,也不敢看船上,只緊盯著那管事,他進一步,他也進一步,他停,他也停,他長揖,他也長揖。
一角月白絲綢長衫移到眼前,旁邊一個溫婉柔和的女子聲音,象是在和他說話:“煩勞孫掌柜了。”
“不煩不煩!”
孫掌柜急忙擺著雙手答道,程恪笑了起來,轉頭看著管事吩咐道:“多給些銀子,只怕他這客棧這幾天都沒做生意了,別虧損了他。”
管事答應著,拉著孫掌柜,往後退了半步。李小暖轉頭看著四周,指著拴纜繩的石樁,笑著說道:“這裡還和十年前一樣,倒沒變,那個石樁還在那裡,我除服那年回來的時候,朝雲就是躲在那個石樁後面,跟著我進了客棧,後來就跟了我。”
程恪轉頭看著那根半人高、粗陋古舊的石樁,挑著眉梢笑著點了點頭:“這是她的福份,若不跟了你,哪有今天的際遇?現如今京城厚德居的雲大掌柜,說起來也是響噹噹的人物了!”
程恪想著當初厚德居年年不掙錢的尷尬,揚聲笑了起來,低頭說著話,攬著李小暖,緩步進了客棧。
第二天兩人起了個大早,到上里鎮古家碼頭時,不過巳初剛過,古家族長古老太爺、越州知州huáng大人,兩浙路宣撫使韓大人,古家管家等人將狹小的碼頭擠的滿滿的,李小暖戴著帷帽,扶著程恪的手下了船,跟著已經歸鄉養老的孫嬤嬤,徑直去松風院歇著了。
程恪和古老太爺、huáng大人、韓大人等人見了禮,讓著眾人進了古府,陪著眾人吃了午飯,將周夫人託付的事qíngjiāo待了,又應酬了半天,才送走眾人,回到松風院。
古家後園裡,滿塘的蓮葉剛剛舒展開,浮在碧清的水面上,清新的讓人心癢,兩人在古府後園裡四處閒逛了一下午,直到傍晚,才回到松風院,吃了飯歇下。
第二天一早,程恪和李小暖一身素服,出了古府,上了車,往古家祖墳去了。
程恪先代皇上私祭了李老夫人和古志恆,才和李小暖一起祭了兩人。
李老夫人沒有和丈夫合葬,而在埋在了古志恆墓地後面,一如生前,母親站在兒子身後,憐愛而驕傲的看著兒子,看著他一點點長大成才。
李小暖站在李老夫人墓前,看著墓地後已經鬱鬱蒼蒼的松柏林,呆了片刻,轉頭看著程恪低聲說道:“我想和老夫人說幾句話。”
程恪點了點頭:“我到享堂那邊等你。”
“嗯。”
程恪抬了抬手,周圍隨侍的丫頭婆子輕手輕腳的往後退去,只留了李小暖孤單單的站在了李老夫人墓前。李小暖拎著裙子,往前走了幾步,跪坐在墓碑前,伸手撫著墓碑上刻著的紅字,這個世間疼她最多、知她最深的人,已經成了墓碑上的紅字,這些年,她總恍恍然覺得,如果有一天她回到上里鎮,回到瑞萱堂,她還在那裡,笑著叫著她“小暖回來啦!”……
李小暖頭抵著墓碑,眼淚如滾珠般落下來,半晌,才抬起頭,帶著淚,低聲說道:“老祖宗,小暖回來了,您讓我做的事,我都做好了,年前,他們都告訴您了,徐家回鄉下祖宅住著去了,就跟咱們當年一樣,不過您有希望,有媳婦,有孫子、孫女,有小暖,他們沒有,他們只有個兒子,我已經讓人把他閹了,老祖宗,您因為兒子受過的煎熬,他們正在經受著,您說過,死其實不苦,苦的是活著的人,我就讓他們活著。”
李小暖長長的吐了口氣,手指無意識的划過墓碑,仰頭看著青磚壘成的墳塋,沉默了半晌,往前挪了挪,仿佛要靠老祖宗更近些,聲音壓的低低的說道:“老祖宗,說不定您就在哪裡聽著我說話呢,我看不見您,可您肯定能看到我,我知道,人真的有魂魄。”
李小暖頓了頓,仿佛在想著怎麼說才好,“老祖宗,您走了沒有?您在聽我說話麼?老祖宗,我不是小暖,不是李小暖,我其實是一縷魂魄,從一個您不知道的地方來,就象一個沒喝孟婆湯就轉世的人,帶著前世,所以我比別人聰明,老祖宗,您還在嗎?走了沒有?
昨天我回去祭了父親母親和……小暖,小恪給父親母親請了追封,我已經給小暖做了好多場祈福法會,希望她下一世幸福美滿,比我活得好,我還讓人給李家建了族學,買了族田,好供族內子弟讀書,老祖宗,我就是李小暖,是李家的姑娘,和您一樣。”
李小暖長長的舒了口氣,站起來,看著墳塋告辭道:“老祖宗,我要回去了,下次來看您,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小恪回去就要承了王位,往後,我就出不了京城了,老祖宗,您放心走吧,我會守護好古家,象您那樣守護著古家。我走了。”
李小暖往後退了一步,又退了一步,正要轉身,墳塋左邊突然旋起陣劇烈的旋風,卷著土,卷著那些燒成灰燼的紙錢,捲成直直的一條,呼嘯著沖向天際。
程恪兩步躍了過來,把李小暖往後拉去,李小暖倒在程恪懷裡,眼睛緊緊盯著那股旋風,哽咽著叫道:“那是老祖宗!是老祖宗!她聽到我說話了,她走了!”
程恪滿眼敬畏的看著已經遠入天際的那股旋風,彎腰抱著泣不成聲的李小暖,大步回去了。
下午,李小暖一覺醒來,程恪正坐在chuáng邊看著本書,見她醒了,忙扔了書,低頭看著她問道:“好些沒有?”
“嗯,好了。”李小暖支起身子,“什麼時辰了?”
“申正了。”程恪見李小暖神qíng舒緩,放下心來,笑著說道:“剛才管家過來說,今晚上里鎮要放煙花唱百戲,聽說是鎮上的幾戶大姓出的銀子,說是為了慶你這位姑奶奶回娘家。”
李小暖挑著眉梢,興致高了起來,“咱們趕緊吃了飯看煙花去!上里鎮但凡有什麼熱鬧事,必是在文廟那兒的,文廟邊上還有家賣鵪鶉餶飿兒的,他家的鵪鶉餶飿兒最好吃!”
程恪被李小暖的興致引得更加興致勃勃,李小暖起來洗漱後,換了件月白綾滿繡折枝綠梅百褶曳地裙,一件淡綠素綾袷衣,程恪穿了件月白緙絲長衫,兩人吃了飯,從側門出來,護衛、長隨扮作路人跟著,蘭初帶著幾個丫頭婆子,不遠不近的跟在後頭侍候著。
程恪攬著李小暖,過了一座橋,前面就是鎮上最熱鬧繁華處,夜幕已落,街道兩邊,家家屋檐下掛著通紅的燈籠,照得街道紅亮而喜慶,街道人流如織,不時看到打扮的整整齊齊的年青女子,三五成群,低聲說笑著,順著人流前行。
李小暖引著程恪,順著人流往文廟方向行去,一邊走,一邊說著笑著,和他說著當年在上里鎮看過、經過的熱鬧。
兩人轉過幾個街角,遠處一片燈火通明,咿咿呀呀的唱戲聲、轟然叫好聲,不時傳來。
文廟裡,正中搭著戲台,正在唱著出不知什麼戲,程恪和李小暖站在台下看了一會兒,疑惑起來,蘭初上前兩步,笑著低聲稟報導:“爺和少夫人怎麼沒聽出來,這唱的文曲星下凡歷難,說的可不就是咱們家古老爺!”
程恪含笑答應著,李小暖笑著和大伯說了,挽著大伯,程恪緊跟在李小暖身後,huáng大人和李老太爺等人隨後跟著,一行人進了村子,一路往大伯家院子裡走去。
程恪端著盛滿熱水的大碗,站在院子裡,看著坐在小凳子上,一邊一口香甜的抿著碗裡的茶水,一邊和大伯說著話的李小暖,想不明白,這麼髒的碗,這麼髒的水,小暖是怎麼咽下去的?!
李小暖將置下的祭田托給大伯管著,細細的大伯jiāo待了,“……這些田,除了一年四季的祭祀,旁的,大伯看著分給村里貧困孤寡之家,若有愛念書的孩子,也資助些,就jiāo給大伯管著就是,隔個一年兩年的,大伯就打發大哥大嫂或是二哥二嫂進趟京,去汝南王府找我去,說說話……”
說了一刻多鐘的話,李小暖才起身告辭出來,命人叫了李老太爺,回到客棧,叫了管事過來吩咐道:“你和李老太爺商量著,置些祀田,再找處合適的地方,建處書院出來,都jiāo給李老太爺統總管著。”
李小暖轉頭看著李老太爺,溫和的說道:“先李老夫人常跟我說,李家聰明肯學的孩子不少,只是過於窮困,李氏族裡又無力供這些孩子念書,李家才一代代凋零至今,我如今置了這些田產,就當做書院的供給,往後,李家子侄都可以進去讀書,你和幾位長輩商量了,制個章程出來,往後列到李家族規里去,這才是長久之法。”
李老太爺急忙答應著,一時不知道說什麼才妥當,李小暖也不和他多說,又jiāo待了管事幾句,就讓人送李老太爺回去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私語(大結局)
第二天直到辰末時分,兩人才收拾停當上了船,程恪吩咐隨行護衛的船隻都跟在後面,“你們擋在前頭,還看什麼景?”
兩人悠悠然坐在窗戶四開的船艙中,李小暖指著沿岸的景物,笑著和程恪唧唧咕咕的說著從前年年清明回來掃墓的件件種種,暮chūn暖陽懶懶的照著,夾著兩岸花糙香味的微風chuī過船艙,輕輕揚起李小暖長長的裙裾。
傍晚時分,夕陽紅紅的照著,染得水面一片燦紅,船頭劃破水面,激起無數碎金片綠,跳躍舞動,程恪攬著李小暖,迎風站在船頭,遠遠的,已經能看到雲浦鎮了。
自岸上隨行的護衛和打前站的管事、婆子、丫頭,早早就趕到了雲間客棧,已經打掃收拾妥當了。雲間客棧的碼頭上,客棧孫掌柜緊張的額頭冒汗,跟著幾名管事伸長脖子等在碼頭上,從接了大長公主和世子爺要住到他這客棧的信兒,從裡到外,他就沒片刻安寧,這天下數得著的尊貴人兒,點明了要住在他這客棧里!這真是祖上有德,往後,他這客棧,這雲間客棧,可就是聞名天下的客棧了!
孫掌柜咽了口口水,伸長脖子看著遠處那一串黑點,來了!孫掌柜又咽了口口水,從接到信兒起,還沒等他打發走客棧里的客人,秀州知州huáng大人就趕到了,他這輩子,還是頭一回見著知州這樣的大官,還有位大人,也不知道是誰,看huáng大人那恭敬樣子,只怕是杭州府或是京城的官兒,那客棧也輪不著他打掃了,他的客棧也不讓他進了,先是幾位大人,後來是那些管事、婆子……
聽說這大長公主是下里鎮李家的姑娘,這李家真是祖上有德,這嫁出去的女兒還一個個這麼照顧娘家,先頭上里鎮的李老夫人,這回是大長公主,這姓李的姑娘,怎麼又成了皇家的公主了?
孫掌柜的胡想亂想著,眼看著那一長串的船隻緩緩的靠在了碼頭上,孫掌柜重重的咽著口水,悄悄在衣服上抹了抹滿手心的冷汗,緊緊盯著旁邊的管事,半垂著頭,也不敢看船上,只緊盯著那管事,他進一步,他也進一步,他停,他也停,他長揖,他也長揖。
一角月白絲綢長衫移到眼前,旁邊一個溫婉柔和的女子聲音,象是在和他說話:“煩勞孫掌柜了。”
“不煩不煩!”
孫掌柜急忙擺著雙手答道,程恪笑了起來,轉頭看著管事吩咐道:“多給些銀子,只怕他這客棧這幾天都沒做生意了,別虧損了他。”
管事答應著,拉著孫掌柜,往後退了半步。李小暖轉頭看著四周,指著拴纜繩的石樁,笑著說道:“這裡還和十年前一樣,倒沒變,那個石樁還在那裡,我除服那年回來的時候,朝雲就是躲在那個石樁後面,跟著我進了客棧,後來就跟了我。”
程恪轉頭看著那根半人高、粗陋古舊的石樁,挑著眉梢笑著點了點頭:“這是她的福份,若不跟了你,哪有今天的際遇?現如今京城厚德居的雲大掌柜,說起來也是響噹噹的人物了!”
程恪想著當初厚德居年年不掙錢的尷尬,揚聲笑了起來,低頭說著話,攬著李小暖,緩步進了客棧。
第二天兩人起了個大早,到上里鎮古家碼頭時,不過巳初剛過,古家族長古老太爺、越州知州huáng大人,兩浙路宣撫使韓大人,古家管家等人將狹小的碼頭擠的滿滿的,李小暖戴著帷帽,扶著程恪的手下了船,跟著已經歸鄉養老的孫嬤嬤,徑直去松風院歇著了。
程恪和古老太爺、huáng大人、韓大人等人見了禮,讓著眾人進了古府,陪著眾人吃了午飯,將周夫人託付的事qíngjiāo待了,又應酬了半天,才送走眾人,回到松風院。
古家後園裡,滿塘的蓮葉剛剛舒展開,浮在碧清的水面上,清新的讓人心癢,兩人在古府後園裡四處閒逛了一下午,直到傍晚,才回到松風院,吃了飯歇下。
第二天一早,程恪和李小暖一身素服,出了古府,上了車,往古家祖墳去了。
程恪先代皇上私祭了李老夫人和古志恆,才和李小暖一起祭了兩人。
李老夫人沒有和丈夫合葬,而在埋在了古志恆墓地後面,一如生前,母親站在兒子身後,憐愛而驕傲的看著兒子,看著他一點點長大成才。
李小暖站在李老夫人墓前,看著墓地後已經鬱鬱蒼蒼的松柏林,呆了片刻,轉頭看著程恪低聲說道:“我想和老夫人說幾句話。”
程恪點了點頭:“我到享堂那邊等你。”
“嗯。”
程恪抬了抬手,周圍隨侍的丫頭婆子輕手輕腳的往後退去,只留了李小暖孤單單的站在了李老夫人墓前。李小暖拎著裙子,往前走了幾步,跪坐在墓碑前,伸手撫著墓碑上刻著的紅字,這個世間疼她最多、知她最深的人,已經成了墓碑上的紅字,這些年,她總恍恍然覺得,如果有一天她回到上里鎮,回到瑞萱堂,她還在那裡,笑著叫著她“小暖回來啦!”……
李小暖頭抵著墓碑,眼淚如滾珠般落下來,半晌,才抬起頭,帶著淚,低聲說道:“老祖宗,小暖回來了,您讓我做的事,我都做好了,年前,他們都告訴您了,徐家回鄉下祖宅住著去了,就跟咱們當年一樣,不過您有希望,有媳婦,有孫子、孫女,有小暖,他們沒有,他們只有個兒子,我已經讓人把他閹了,老祖宗,您因為兒子受過的煎熬,他們正在經受著,您說過,死其實不苦,苦的是活著的人,我就讓他們活著。”
李小暖長長的吐了口氣,手指無意識的划過墓碑,仰頭看著青磚壘成的墳塋,沉默了半晌,往前挪了挪,仿佛要靠老祖宗更近些,聲音壓的低低的說道:“老祖宗,說不定您就在哪裡聽著我說話呢,我看不見您,可您肯定能看到我,我知道,人真的有魂魄。”
李小暖頓了頓,仿佛在想著怎麼說才好,“老祖宗,您走了沒有?您在聽我說話麼?老祖宗,我不是小暖,不是李小暖,我其實是一縷魂魄,從一個您不知道的地方來,就象一個沒喝孟婆湯就轉世的人,帶著前世,所以我比別人聰明,老祖宗,您還在嗎?走了沒有?
昨天我回去祭了父親母親和……小暖,小恪給父親母親請了追封,我已經給小暖做了好多場祈福法會,希望她下一世幸福美滿,比我活得好,我還讓人給李家建了族學,買了族田,好供族內子弟讀書,老祖宗,我就是李小暖,是李家的姑娘,和您一樣。”
李小暖長長的舒了口氣,站起來,看著墳塋告辭道:“老祖宗,我要回去了,下次來看您,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小恪回去就要承了王位,往後,我就出不了京城了,老祖宗,您放心走吧,我會守護好古家,象您那樣守護著古家。我走了。”
李小暖往後退了一步,又退了一步,正要轉身,墳塋左邊突然旋起陣劇烈的旋風,卷著土,卷著那些燒成灰燼的紙錢,捲成直直的一條,呼嘯著沖向天際。
程恪兩步躍了過來,把李小暖往後拉去,李小暖倒在程恪懷裡,眼睛緊緊盯著那股旋風,哽咽著叫道:“那是老祖宗!是老祖宗!她聽到我說話了,她走了!”
程恪滿眼敬畏的看著已經遠入天際的那股旋風,彎腰抱著泣不成聲的李小暖,大步回去了。
下午,李小暖一覺醒來,程恪正坐在chuáng邊看著本書,見她醒了,忙扔了書,低頭看著她問道:“好些沒有?”
“嗯,好了。”李小暖支起身子,“什麼時辰了?”
“申正了。”程恪見李小暖神qíng舒緩,放下心來,笑著說道:“剛才管家過來說,今晚上里鎮要放煙花唱百戲,聽說是鎮上的幾戶大姓出的銀子,說是為了慶你這位姑奶奶回娘家。”
李小暖挑著眉梢,興致高了起來,“咱們趕緊吃了飯看煙花去!上里鎮但凡有什麼熱鬧事,必是在文廟那兒的,文廟邊上還有家賣鵪鶉餶飿兒的,他家的鵪鶉餶飿兒最好吃!”
程恪被李小暖的興致引得更加興致勃勃,李小暖起來洗漱後,換了件月白綾滿繡折枝綠梅百褶曳地裙,一件淡綠素綾袷衣,程恪穿了件月白緙絲長衫,兩人吃了飯,從側門出來,護衛、長隨扮作路人跟著,蘭初帶著幾個丫頭婆子,不遠不近的跟在後頭侍候著。
程恪攬著李小暖,過了一座橋,前面就是鎮上最熱鬧繁華處,夜幕已落,街道兩邊,家家屋檐下掛著通紅的燈籠,照得街道紅亮而喜慶,街道人流如織,不時看到打扮的整整齊齊的年青女子,三五成群,低聲說笑著,順著人流前行。
李小暖引著程恪,順著人流往文廟方向行去,一邊走,一邊說著笑著,和他說著當年在上里鎮看過、經過的熱鬧。
兩人轉過幾個街角,遠處一片燈火通明,咿咿呀呀的唱戲聲、轟然叫好聲,不時傳來。
文廟裡,正中搭著戲台,正在唱著出不知什麼戲,程恪和李小暖站在台下看了一會兒,疑惑起來,蘭初上前兩步,笑著低聲稟報導:“爺和少夫人怎麼沒聽出來,這唱的文曲星下凡歷難,說的可不就是咱們家古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