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很懷念開汽車代步的日子,但如今的小汽車比四合院都貴,四合院將來能漲瘋了,小汽車頂多開上十幾年就要淘汰了,而且是越用越不值錢。

  這筆經濟帳,林二少還是會算的,所以他不打算買車,有錢就買房,岳父和劉伯伯這樣最好也別把錢存著,存在家裡錢不會多,存在銀行利息是很微薄的。

  劉老爺子並沒有覺得將來房價會漲,但也不認為會跌,錢對他來說,存銀行和買房子是一樣的,他又不會霍霍錢。

  但一年掙一套房,這目標聽起來就讓劉老爺子覺得帶勁兒。

  誰說退了休的人就不中用了呢,他老劉比年輕人還能幹。

  「那就搬。」

  兩家搬家的動靜不大,舊家具不用搬,除了手電筒,兩家唯一的家電就只有劉老爺子的收音機,雖然不比後世輕便,但也沒大到哪裡去,最多的行李是衣服鞋子,但也只是裝了六個麻袋而已,三輪車一趟就能送過去,盤碗杯碟書本紙張這些再湊一車,基本上就算搬完了。

  姜父和劉老爺子離開只告知了相熟的十多戶人家,邀熟人們過幾天去新房子裡暖房。

  像對門,雖然是住的最近的鄰居,但平時沒多少往來,自然用不到特意告知。

  至於林家,全由林二少一個人拿主意,林二少不去說,也沒人會說。

  但一家子搬走的事兒還是在兩三天之內就傳遍了整個家屬樓,尤其是那十幾戶人家暖房回來後,把小院大誇特夸。

  「獨門獨院,裡面整整十二間房,那院子大的能在裡面搭六個桌球檯,老薑這回可算是熬出頭了,不知道離了的那個會不會後悔。」

  別看許鳳蘭搬過來住沒幾年,但沒有她不知道的事兒。

  「人家後悔什麼,又不是老薑自己掙的,還不是孩子爭氣,孝順了爹還能落下娘嗎?」許鳳蘭想著在村裡的小院,也有些嫌棄兒子分到那樓房了,忒小忒憋屈,馬上打聽道,「院兒里有自來水嗎,有能沖水的廁所嗎?」

  「那哪能沒有呢,人家廁所都分兩間,男廁女廁都有……」

  沒等人夸完,許鳳蘭就扭頭一路小跑回家。

  「兒啊,你給娘也買套小院吧,就咱們老家那種小院,你娘沒有享福的命,就喜歡住平房。」

  許鳳蘭的兒子,服裝廠的車間主任小心翼翼問道:「您要回老家?」

  「不,那哪能回去呢,我還得幫你看孩子,還在京市,對面老薑家不就買了小院嗎,咱也買。」

  「娘,您兒子我的存款也就只夠在老家給您蓋套小院,京市的小院不叫小院,叫四合院,貴著呢,您要真想住,從大雜院裡買一間的錢兒子能擠出來,再多我就沒轍了。」

  這麼貴!

  許鳳蘭嘴裡嚷嚷道:「老薑家那丫頭看來是真掙錢了。」

  誰說不是呢。

  鄰居們越是恭喜她,林母心裡就是越不是滋味。

  小兒子是住上獨門獨戶的四合院了,不像她們以前住的大雜院,三十多戶人家住一套房,又小又急用個水都要排隊。

  可搬家這麼大的事兒,小兒子都沒告訴她們一聲,暖房叫親家以前的工友也不叫她們,更關鍵的是這房子是小兒媳掙的,男弱是什麼情況,看老大兩口子就知道。

  顧青心裡頭就更不是滋味了,妯娌和小叔子提前走在了她預想當中的發財道路上。

  上輩子,她想過的就是妯娌的日子,重活一世,她活得比以前好了,可妯娌過得更好了。

  不同於顧青,林向南卻是鬆了口氣,在錢沒還上之前,住遠點才好呢,免得見面心虛尷尬。

  年後這三個月他偷偷攢了點錢,但是不敢多拿,每天也就是拿個一兩毛,趕上生意好的時候就三四毛,現在攢了三十多塊了,年底的時候肯定能湊個整數給小弟送過去。

  這樣的話,老婆那邊一年還一百,他這邊再一年還一半,兩年就能把錢還清了。

  林父只恨兩個兒子不爭氣,大的被媳婦拿捏,小的被媳婦養著,他還不如姜老頭這個絕戶呢。

  本來家屬樓這邊因為姜露開店、林家賣工作的事情,出來擺地攤的人就多,老薑家買四合院的事情傳開後,擺攤的人就更多了,以前還只是回城沒有工作的年輕人出來擺攤做生意,現在退了休的、把工作讓給兒女的許多老同志也出山了。

  這股擺攤做生意的風氣甚至漸漸蔓延到了整個街道,當然這是後話,眼下搬到四合院住的幾個人也並非事事順心。

  首當其衝就是林二少和姜露,孽是林二少造下的,他就不該給劉老爺子定什么小目標,讓這位伯伯跟打了雞血一樣,又要招新人,又讓他和老婆過去培訓,老婆培訓技術,他培訓銷售技能。

  被拔苗助長的還有姜父,劉老爺子一半的精力放在管員工和店面上,剩下那一半的精力,四分之一用來督促小林和小姜,四分之一用來幫老下屬儘快獨當一面。

  別看兩個人差了不到十歲,但劉老爺子做了多年的廠長,而且還是工人總數超一千五的大廠,用當廠長的經驗來管理一家店是大材小用,但姜父這些年一直守在庫房,沒有任何管理經驗,需要學的還多著呢。

  作者有話說:

  傍晚見~

  第44章

  最開心的當屬強子, 不光漲了工資,而且扣完四月份的工資後,助聽器的錢就全部還清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