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頁
碎嬰劍從他的手中振盪飛出,越過尚未凝滯的刀光劍影,就這麼從容地、不可阻擋地飛向前方,帶著些宿命般的意味,靜靜地凝在沈如晚的身前。
很可笑的——他忽然想起,眼前的情景恰如很多年前他把碎嬰劍交給沈如晚的那一幕。
就好像命運輪轉了數千個日夜,最終又回到起點。
一模一樣。
第129章 待浮花浪蕊俱盡(一)
寧聽瀾踏入渡厄峰的那一刻一定沒想到, 他再也不會有走出這座峰巒的一天。
前有手持碎嬰劍的沈如晚,後有狀態完好的曲不詢,誰也不會讓他安然離開, 他就這麼無可反抗地被送入渡厄峰中關押, 等待敕令堂的調查。
「方才你那一聲『劍止』, 厲若雷霆,風歇雲凝, 就算放在劍修之中, 也是上上等的劍心劍魄。」曲不詢走到沈如晚面前,抱臂望著她。
沈如晚神色忡怔惆悵地撫著手裡的碎嬰劍, 似有傷懷,久久不語。
曲不詢望了她一會兒,張張口, 又閉上, 沉吟一晌,狀似無意地問她, 沒話找話,「誒, 先前曾師兄說得有道理啊, 你當初怎麼沒拜入劍閣呢?」
沈如晚無言。
「這世上就你們劍閣最好?」她沒好氣地瞪他,「我偏愛做個法修,不行嗎?」
可這麼說著,她臉上的悵然傷感卻漸漸散了,垂頭望著手中的碎嬰劍,心頭千絲萬緒, 最終只剩下一聲輕嘆。
曲不詢被她瞪了也不惱, 望見她眉眼悵惘散去, 他便聳了聳肩,懶洋洋地笑了。
沈如晚對著碎嬰劍看了好一會兒,抬起頭,只剩下沉然與平靜。
她手持碎嬰劍,步入雲海,迎向數不清的好奇的打量和晦澀的權衡。
在各色的打量中,她神色無波,慢慢抬起手,高高舉起手中的碎嬰劍。
「此劍屬於蓬山。」她說,「我代掌三年,等塵埃落定,蓬山變回從前的蓬山,新掌教足以服眾,我會讓碎嬰劍物歸原主。」
晨光熹微,長夜已至盡頭,新晝初始。
日光照在青霜如雪的碎嬰劍上,映在她清疏昳麗的眉眼間,鋒芒半斂半露,熠熠生輝,幾乎有種輝光刺目卻又挪不開眼的力量,攝人心魄。
渡厄峰外觀者如雲,竟有一瞬靜息。
一瞬也勝千秋。
剛被關押進渡厄峰時,寧聽瀾心裡猶有僥倖:他在蓬山做了那麼多年的掌教,在宗門內自然有其羽翼,更有在七夜白中分一杯羹的同黨,即使他現在被關押在渡厄峰中不得自由,外面也有大把的人想把他撈出去,以防這把火燒到自己身上。只要他性命尚存,一切都還有轉圜之機。
然而誰也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曲不詢和沈如晚留在蓬山本身便是最好的威懾,他們事無巨細地關注七夜白的調查,凡有貓膩便追究到底,到最後,那些隱藏在寧聽瀾羽翼之下的人也一一被找出,真相像是姍姍來遲的遠客,終有為世人所見的那天。
一晃,便是兩度春秋。
堯皇城的城際靈舟上,依舊是渡客如雲、迎來送往。
這兩年來,神州修仙界發生了許許多多讓人瞠目的大事,可對於每個風暴之外的普通修仙者而言,日子還是一天天的過,除了每期必看的半月摘之外,這些大事似乎與平常生活並無什麼關係。
這列城際靈舟上,一對少男少女便正湊在一起,共讀這一版的《歸夢筆談半月摘》。
「……陳獻跌跌撞撞藏匿在枝葉下,恰躲過那白飛曇異火中逸散出的可怖祟氣。他安安穩穩地坐定了,便聽見一聲搖山撼海般的轟鳴,他忙不迭從枝葉中探出頭去,向外一望,竟就這麼呆住了——
「原來,就在這須臾之間,漫山遍野均被枝葉藤蔓所覆蓋,沈如晚引來九天星辰墜落,星光璀璨刺目、難以直視,轉瞬便將那白飛曇湮滅……」
陳獻讀著讀著怪叫一聲,「不對啊,我記得當時不是這樣——」
楚瑤光擰了他胳膊一下。
陳獻的怪叫聲戛然而止。
他抬起頭,望見對座乘客茫然怫然的目光,乾乾一笑,又低下頭,和楚瑤光耳語,「我記得當時不是這樣的,沈前輩學的是木行道法,哪來的九天星辰啊?這真是修士能做到的嗎?是不是太誇張了點?」
楚瑤光神色平靜,並不意外,「當初撰寫之前就說過,不會完全按照實情來,有些過程也不適合直接寫出來,便會稍稍改易杜撰。畢竟是解悶的話本,為了迎合讀者,誇張些也是正常的。」
七夜白的事水落石出後,神州修士不出意外地對沈如晚和長孫寒這兩個名字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風雲豪傑總是為人追逐的,更何況這兩個風雲人物還是道侶。
在追逐熱門傳聞這件事上,誰也比不過意修,早有數不清的意修求到蓬山,想為沈如晚和曲不詢寫話本,只是都被拒絕了。
然而意修中不乏愛鑽空子的,改去了主角名姓,卻又故意起了一望便知原型的名字,引那些對沈如晚和曲不詢好奇的修士買來看。
法不責眾,蓬山事務紛雜耗時,故而除了那些扭曲事實、實在胡說的話本之外,沈如晚和曲不詢也不深究,竟引得這類話本成了一個新流派。
而陳獻和楚瑤光正共讀的話本卻與那些並不相同,正經刊載在《歸夢筆談半月摘》上,並且是唯一一本用了真名的話本。
很可笑的——他忽然想起,眼前的情景恰如很多年前他把碎嬰劍交給沈如晚的那一幕。
就好像命運輪轉了數千個日夜,最終又回到起點。
一模一樣。
第129章 待浮花浪蕊俱盡(一)
寧聽瀾踏入渡厄峰的那一刻一定沒想到, 他再也不會有走出這座峰巒的一天。
前有手持碎嬰劍的沈如晚,後有狀態完好的曲不詢,誰也不會讓他安然離開, 他就這麼無可反抗地被送入渡厄峰中關押, 等待敕令堂的調查。
「方才你那一聲『劍止』, 厲若雷霆,風歇雲凝, 就算放在劍修之中, 也是上上等的劍心劍魄。」曲不詢走到沈如晚面前,抱臂望著她。
沈如晚神色忡怔惆悵地撫著手裡的碎嬰劍, 似有傷懷,久久不語。
曲不詢望了她一會兒,張張口, 又閉上, 沉吟一晌,狀似無意地問她, 沒話找話,「誒, 先前曾師兄說得有道理啊, 你當初怎麼沒拜入劍閣呢?」
沈如晚無言。
「這世上就你們劍閣最好?」她沒好氣地瞪他,「我偏愛做個法修,不行嗎?」
可這麼說著,她臉上的悵然傷感卻漸漸散了,垂頭望著手中的碎嬰劍,心頭千絲萬緒, 最終只剩下一聲輕嘆。
曲不詢被她瞪了也不惱, 望見她眉眼悵惘散去, 他便聳了聳肩,懶洋洋地笑了。
沈如晚對著碎嬰劍看了好一會兒,抬起頭,只剩下沉然與平靜。
她手持碎嬰劍,步入雲海,迎向數不清的好奇的打量和晦澀的權衡。
在各色的打量中,她神色無波,慢慢抬起手,高高舉起手中的碎嬰劍。
「此劍屬於蓬山。」她說,「我代掌三年,等塵埃落定,蓬山變回從前的蓬山,新掌教足以服眾,我會讓碎嬰劍物歸原主。」
晨光熹微,長夜已至盡頭,新晝初始。
日光照在青霜如雪的碎嬰劍上,映在她清疏昳麗的眉眼間,鋒芒半斂半露,熠熠生輝,幾乎有種輝光刺目卻又挪不開眼的力量,攝人心魄。
渡厄峰外觀者如雲,竟有一瞬靜息。
一瞬也勝千秋。
剛被關押進渡厄峰時,寧聽瀾心裡猶有僥倖:他在蓬山做了那麼多年的掌教,在宗門內自然有其羽翼,更有在七夜白中分一杯羹的同黨,即使他現在被關押在渡厄峰中不得自由,外面也有大把的人想把他撈出去,以防這把火燒到自己身上。只要他性命尚存,一切都還有轉圜之機。
然而誰也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曲不詢和沈如晚留在蓬山本身便是最好的威懾,他們事無巨細地關注七夜白的調查,凡有貓膩便追究到底,到最後,那些隱藏在寧聽瀾羽翼之下的人也一一被找出,真相像是姍姍來遲的遠客,終有為世人所見的那天。
一晃,便是兩度春秋。
堯皇城的城際靈舟上,依舊是渡客如雲、迎來送往。
這兩年來,神州修仙界發生了許許多多讓人瞠目的大事,可對於每個風暴之外的普通修仙者而言,日子還是一天天的過,除了每期必看的半月摘之外,這些大事似乎與平常生活並無什麼關係。
這列城際靈舟上,一對少男少女便正湊在一起,共讀這一版的《歸夢筆談半月摘》。
「……陳獻跌跌撞撞藏匿在枝葉下,恰躲過那白飛曇異火中逸散出的可怖祟氣。他安安穩穩地坐定了,便聽見一聲搖山撼海般的轟鳴,他忙不迭從枝葉中探出頭去,向外一望,竟就這麼呆住了——
「原來,就在這須臾之間,漫山遍野均被枝葉藤蔓所覆蓋,沈如晚引來九天星辰墜落,星光璀璨刺目、難以直視,轉瞬便將那白飛曇湮滅……」
陳獻讀著讀著怪叫一聲,「不對啊,我記得當時不是這樣——」
楚瑤光擰了他胳膊一下。
陳獻的怪叫聲戛然而止。
他抬起頭,望見對座乘客茫然怫然的目光,乾乾一笑,又低下頭,和楚瑤光耳語,「我記得當時不是這樣的,沈前輩學的是木行道法,哪來的九天星辰啊?這真是修士能做到的嗎?是不是太誇張了點?」
楚瑤光神色平靜,並不意外,「當初撰寫之前就說過,不會完全按照實情來,有些過程也不適合直接寫出來,便會稍稍改易杜撰。畢竟是解悶的話本,為了迎合讀者,誇張些也是正常的。」
七夜白的事水落石出後,神州修士不出意外地對沈如晚和長孫寒這兩個名字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風雲豪傑總是為人追逐的,更何況這兩個風雲人物還是道侶。
在追逐熱門傳聞這件事上,誰也比不過意修,早有數不清的意修求到蓬山,想為沈如晚和曲不詢寫話本,只是都被拒絕了。
然而意修中不乏愛鑽空子的,改去了主角名姓,卻又故意起了一望便知原型的名字,引那些對沈如晚和曲不詢好奇的修士買來看。
法不責眾,蓬山事務紛雜耗時,故而除了那些扭曲事實、實在胡說的話本之外,沈如晚和曲不詢也不深究,竟引得這類話本成了一個新流派。
而陳獻和楚瑤光正共讀的話本卻與那些並不相同,正經刊載在《歸夢筆談半月摘》上,並且是唯一一本用了真名的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