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頁
「知道哀家為什麼找你來嗎?」
「回太后娘娘,奴家大概知道。」
「知道就好,哀家問你,皇帝有沒有跟你說過只娶你一個?」
「回太后娘娘,這個奴家不知,奴家也是昨晚聽祖母回去說的。」
這是李錦事先說好的,有事一概推到他身上。
「哼,好一個奴家不知,哀家問你,女人的三從四德是什麼?學過《女誡》嗎?」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工。」
呃,太后被堵住了。
這話似乎有些不對勁。
既嫁從夫,豈不是說李錦做什麼凌萱都只有聽從的份,沒有勸諫的份?
夫死從子,豈不是說她這個做太后不能干涉兒子的事情,只能聽從兒子的安排?
「七出是什麼?」太后換了一個問法。
「回太后娘娘,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口多言、竊盜,此乃七出之罪。」
「身為一個女人,妒是最要不得的,因為一個妒字,女子就可以被丈夫被夫家休棄,而你,作為一個皇后,更不能犯了妒忌之心,你應該做的是勸皇上多立妃嬪,讓後宮的女人為皇上綿延子嗣,而不是霸著皇帝不放,即便皇帝要獨寵你,你也應該勸諫皇上,你是未來的皇后,是天下女人的表率,怎麼可以做出有失國體的事情來?」
「太后娘娘,能不能容奴家說幾句話?」
「說。」
「太后娘娘,奴家不認同太后娘娘的話,首先,奴家如今還是永定候府的庶女凌萱,不是真正的皇后,後宮的事情奴家現在說了不算,其二,奴家跟皇上之間,經歷了數次生死與共,我們之間的情分,自然跟別的夫妻不一樣。」
「正因為不一樣,你才更應該多勸諫勸諫皇帝,別讓他做出什麼有損皇家顏面的事情來,這才是你做皇后該具備的賢良淑德。」太后打斷了萱娘的話。
她自然明白,李錦的率性一般人是勸不動的,只能是萱娘了。
「太后娘娘也是女人,難道太后娘娘真的願意跟別的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嗎?奴家的嫡母就因為不願意奴家的生母分去了奴家父親的疼愛,這才對奴家的生母痛下殺手,以至於釀成了奴家克母、克祖、克皇帝的悲劇,如果不是因為嫡母的妒忌,這一切原本是不會發生的。所以,太后娘娘,女人的妒忌是天性,是與生俱來的,女人如果不妒,那原因只有一個,她不愛他。」
太后聽了這話怔愣了片刻,想要張嘴反駁,卻又說不出什麼話來。
她也是女人啊,那些孤枕難眠的日子,她也是流著眼淚熬過來的,她敢說她不妒?
☆、第五十九章、維護
從宮裡出來,萱娘有些堵得慌,不過就是想嫁個人,怎麼就這麼難?
一開始是百般不讓嫁,如今讓嫁了,又不讓自己獨享,她有些不明白,為什麼每一個女人明明都不希望跟別人分享自己的丈夫,卻偏還又要裝出一副賢良淑德的假相來?
萱娘這邊如此,李錦的日子也好過不到哪裡去,看著那些堆成小山一樣的奏摺,李錦忍了好幾天,終於有一天在朝堂上發難了。
「朕想問問,男人娶妻生子是私事還是公事?」
「呃,這個自然是私事。」御史官回道。
「朕再問問,夫妻之間應該誰說了算?」
「自然是夫了,妻以夫為天。」這個回答順暢多了。
「好,依你們所說,朕也是一個男人,娶妻生子,是朕的私事,朕想不想娶小,也是朕這個做丈夫的說了算。既如此,朕的後宮立不立妃嬪干皇后什麼事?又干卿等何事?」
「皇上,這,這立後是國家大事啊!」有人反駁。
「立後是國家大事,朕當時也徵得你們同意了,難不成這娶小也是國家大事?朕只知道,家和萬事寧,家和的前提便是夫妻和順,朕跟皇后夫妻和順,朕也能有更多的精力用在朝堂,而不是後宮整日不休的爭鬥,朕知道,你們要以子嗣大事來勸朕,朕答應你們,如果十年後朕的子嗣艱難,朕會考慮妃嬪的問題。最後,朕再說一遍,不立妃嬪是朕的意思,跟皇后沒有關聯,皇后至今還是清清白白的一個閨閣小姐。以後,誰再敢彈劾皇后善妒,朕定治他一個誹謗之罪。」
李錦的話擲地有聲。彈劾他可以,但是彈劾萱娘絕對不行。
本來嘛。一個女孩子,還沒有嫁過來就被披上善妒的惡名,這名聲還要不要了?
幸好,李錦想到了前頭,在萱娘進宮之前把這件事說開了,不然的話,等萱娘進宮後再鬧出了,還不得被世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這邊李錦當著文武百官立下重誓十年不娶小。那邊太后也勸這些世家夫人,皇上不願意,就算是把女兒送了進來,也跟守活寡有什麼區別?
如今皇上正在興頭上,誰還能爭寵爭過萱娘?
莫不如趁早給孩子另尋一個好姻緣,將來的事將來再說,誰見過一個男人一輩子守著一個女人,更別說這人還是皇帝,凌萱早晚有年老色衰的一天,所以皇上早晚有膩煩的那一天。到那個時候再挑年輕漂亮的女孩子送來,豈不更能打動皇上?不比現在跟皇上擰著干強?
還有一點,皇室如今除了皇上。還有三位適齡的皇上弟弟,也到了說親的年齡,一成親就分府單過,嫁過去便是尊貴的親王妃,不比嫁進宮裡守著冰冷的空屋強?
「回太后娘娘,奴家大概知道。」
「知道就好,哀家問你,皇帝有沒有跟你說過只娶你一個?」
「回太后娘娘,這個奴家不知,奴家也是昨晚聽祖母回去說的。」
這是李錦事先說好的,有事一概推到他身上。
「哼,好一個奴家不知,哀家問你,女人的三從四德是什麼?學過《女誡》嗎?」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工。」
呃,太后被堵住了。
這話似乎有些不對勁。
既嫁從夫,豈不是說李錦做什麼凌萱都只有聽從的份,沒有勸諫的份?
夫死從子,豈不是說她這個做太后不能干涉兒子的事情,只能聽從兒子的安排?
「七出是什麼?」太后換了一個問法。
「回太后娘娘,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口多言、竊盜,此乃七出之罪。」
「身為一個女人,妒是最要不得的,因為一個妒字,女子就可以被丈夫被夫家休棄,而你,作為一個皇后,更不能犯了妒忌之心,你應該做的是勸皇上多立妃嬪,讓後宮的女人為皇上綿延子嗣,而不是霸著皇帝不放,即便皇帝要獨寵你,你也應該勸諫皇上,你是未來的皇后,是天下女人的表率,怎麼可以做出有失國體的事情來?」
「太后娘娘,能不能容奴家說幾句話?」
「說。」
「太后娘娘,奴家不認同太后娘娘的話,首先,奴家如今還是永定候府的庶女凌萱,不是真正的皇后,後宮的事情奴家現在說了不算,其二,奴家跟皇上之間,經歷了數次生死與共,我們之間的情分,自然跟別的夫妻不一樣。」
「正因為不一樣,你才更應該多勸諫勸諫皇帝,別讓他做出什麼有損皇家顏面的事情來,這才是你做皇后該具備的賢良淑德。」太后打斷了萱娘的話。
她自然明白,李錦的率性一般人是勸不動的,只能是萱娘了。
「太后娘娘也是女人,難道太后娘娘真的願意跟別的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嗎?奴家的嫡母就因為不願意奴家的生母分去了奴家父親的疼愛,這才對奴家的生母痛下殺手,以至於釀成了奴家克母、克祖、克皇帝的悲劇,如果不是因為嫡母的妒忌,這一切原本是不會發生的。所以,太后娘娘,女人的妒忌是天性,是與生俱來的,女人如果不妒,那原因只有一個,她不愛他。」
太后聽了這話怔愣了片刻,想要張嘴反駁,卻又說不出什麼話來。
她也是女人啊,那些孤枕難眠的日子,她也是流著眼淚熬過來的,她敢說她不妒?
☆、第五十九章、維護
從宮裡出來,萱娘有些堵得慌,不過就是想嫁個人,怎麼就這麼難?
一開始是百般不讓嫁,如今讓嫁了,又不讓自己獨享,她有些不明白,為什麼每一個女人明明都不希望跟別人分享自己的丈夫,卻偏還又要裝出一副賢良淑德的假相來?
萱娘這邊如此,李錦的日子也好過不到哪裡去,看著那些堆成小山一樣的奏摺,李錦忍了好幾天,終於有一天在朝堂上發難了。
「朕想問問,男人娶妻生子是私事還是公事?」
「呃,這個自然是私事。」御史官回道。
「朕再問問,夫妻之間應該誰說了算?」
「自然是夫了,妻以夫為天。」這個回答順暢多了。
「好,依你們所說,朕也是一個男人,娶妻生子,是朕的私事,朕想不想娶小,也是朕這個做丈夫的說了算。既如此,朕的後宮立不立妃嬪干皇后什麼事?又干卿等何事?」
「皇上,這,這立後是國家大事啊!」有人反駁。
「立後是國家大事,朕當時也徵得你們同意了,難不成這娶小也是國家大事?朕只知道,家和萬事寧,家和的前提便是夫妻和順,朕跟皇后夫妻和順,朕也能有更多的精力用在朝堂,而不是後宮整日不休的爭鬥,朕知道,你們要以子嗣大事來勸朕,朕答應你們,如果十年後朕的子嗣艱難,朕會考慮妃嬪的問題。最後,朕再說一遍,不立妃嬪是朕的意思,跟皇后沒有關聯,皇后至今還是清清白白的一個閨閣小姐。以後,誰再敢彈劾皇后善妒,朕定治他一個誹謗之罪。」
李錦的話擲地有聲。彈劾他可以,但是彈劾萱娘絕對不行。
本來嘛。一個女孩子,還沒有嫁過來就被披上善妒的惡名,這名聲還要不要了?
幸好,李錦想到了前頭,在萱娘進宮之前把這件事說開了,不然的話,等萱娘進宮後再鬧出了,還不得被世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這邊李錦當著文武百官立下重誓十年不娶小。那邊太后也勸這些世家夫人,皇上不願意,就算是把女兒送了進來,也跟守活寡有什麼區別?
如今皇上正在興頭上,誰還能爭寵爭過萱娘?
莫不如趁早給孩子另尋一個好姻緣,將來的事將來再說,誰見過一個男人一輩子守著一個女人,更別說這人還是皇帝,凌萱早晚有年老色衰的一天,所以皇上早晚有膩煩的那一天。到那個時候再挑年輕漂亮的女孩子送來,豈不更能打動皇上?不比現在跟皇上擰著干強?
還有一點,皇室如今除了皇上。還有三位適齡的皇上弟弟,也到了說親的年齡,一成親就分府單過,嫁過去便是尊貴的親王妃,不比嫁進宮裡守著冰冷的空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