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來……”皇帝嘆了一聲,接下來的話題有些沉重,他道,“此番宮變,不單單揪出了暗中窺伺的奸人,也把大慶的沉疴舊疾盡數顯現出來,若非開海充盈了國庫,若非一船船的糧食運回使得邊關軍糧充裕,若非百姓亂中還能尋到一絲生機……風雨飄搖之際,守得了一回,又豈回回都能守得住?京察用人、工商稅收、邊關駐軍、與外貿易、興教取才,處處都有沉疴,皆已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

  “朕明白,你欲做事,若無身份地位則寸步難行,若身份過高又易受人忌憚、防備,朕封你文清侯,朕想看看你的答卷。”皇帝最後道。

  裴少淮舉著棋子定住,這一瞬他忽然尋到了一個答案。

  如何靠著帝王的大船去推翻帝王之治?

  自後世而來,他深知大慶繼續往前走,必將推翻帝王之治,才能趟出一條新道。但他不能推翻朝廷,因為在毫無準備、時機不當的時候推翻慶朝,結果亦只是另一帝王取代當今天子,使得另一個封建王朝崛起。

  推著歷史往前走的是生產力,還有千千萬萬百姓們的認知。

  裴少淮身在搖搖欲墜的舊船之上,新船未成以前,不能蠻力摧毀舊船。但他可以幫著這架舊船順利走完剩餘的路程,與新船接軌。

  一點點去改變,民智開化,豐衣足食,總有準備就緒的時候。

  後世自有後世的英雄推著歷史往前走,裴少淮想要做的,是讓這片大地少受一些苦難,不要在炮火連天中被迫做出改變。

  不必奢求看到新船至,只需活著的時候,做出一點點改變就夠了。

  只要筆下的字不變,“天下大同”便永遠孕育在這片土地上。

  裴少淮行禮應道:“微臣謝皇上賞賜。”

  他慶幸自己融入了現世,又慶幸自己能守住本心。

  ……

  ……

  新京察、新考滿重新提上日程。

  大姐夫徐瞻受命主考北直隸秋闈,對照新京察、新考滿,對秋闈題目做出了些許改變——雖仍以文章為主,但偏重於考察學子們的治世方略、當官本領,重在一個“實”字。

  題目變得詳細,不再為破題而出題。

  桂榜已揭榜多日,京中學子仍在議論紛紛、商討不止,眾人皆意識到,科考將隨朝廷的用人發生改變。

  而學子們必須隨科考的改變而改變,才能爭到機會。

  這日,江子勻帶著兒子登門致謝裴少淮,並順帶告辭南下。守孝期滿,朝廷復用旨意已下,江子勻想趁冬雪封河以前,儘早南下上任。

  官任雙安州同知,正六品。

  “子勻兄為何如此匆忙南下?”

  “大雪一封河,又要等數月,不想耽擱索性早些出發。”

  裴少淮又勸:“朝廷即將推行新京察、新考滿,大亂之後京中實缺甚多,以子勻兄的學識,若是考一考,不難拿到京中官職。”

  江子勻若是多留幾個月,便能等到新機會。

  “不了。”江子勻笑著搖搖頭,他對雙安州同知這個官職很滿意,言道,“上回聽淮弟說,雙安州海船十二月南下,次年五月歸來,船載商品玲琅滿目,四夷的農作物也隨船被帶回來,我早便滿心期待了,如今有了機會,若是不去看一看、闖一闖豈不可惜?”

  江子勻仍掛念著“新糧種”,希望能在雙安州試一試自己的猜想。

  京官雖好,卻非他所求。

  “再者。”江子勻將兒子拉至身前,面帶驕傲說道,“懷志他頗有幾分讀書之資,為父者當盡全力栽培他,令他見識南北河山,拓寬眼界。日後,懷志若能有他裴叔父的幾分本事,我便也就滿足了。”

  他南下為官,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兒子遊學。

  聽到“江懷志”這個名字時,裴少淮還是不由地怔了怔,一時木訥,心想,這世道果然還是陰差陽錯。

  “淮弟?”

  江子勻喊了兩聲,裴少淮這才回過神來,連忙掩飾道:“子勻兄目光之遠見,叫人佩服。子勻兄既去意已決,裴某便不勸告了,希望子勻兄在雙安州能將功立業,為民造福,裴某靜候佳音。”

  “承淮弟吉言。”

  一番閒敘之後,裴少淮留江子勻用晚膳,幾番推杯換盞,便是為江子勻餞行了。

  夜裡,裴少淮酒意醒了許多,江子勻的事一直在他腦中縈繞。

  本已寬衣上榻了,裴少淮又下床掌亮房燈,從櫃中取出了王高庠寫給亡妾的那封信。

  泛黃的信紙靠近燈焰,火焰竄起,屋內頓時光亮了許多。

  那封信飄著火落入火盆子中,化作了灰燼,隻字不留。

  楊時月給丈夫披了件衣裳,她看過信中的內容,知曉江子勻的身世,言道:“如此也好,這遭身世對他而言太過殘忍了。”

  裴少淮看著盆中灰燼,半晌才道:“最殘忍不是子勻兄的身世,而是……江父江母究竟是不是真的被山賊所殺。”

  大亂已了,殘忍的事實就隨信件一起湮滅罷。

  第253章 尾聲一

  臘月里,大雪初至。

  一年歲暮,至此雪盛。

  今日無早朝,可以晚些去衙門。天蒙蒙亮時,裴少淮起身穿衣,還未推開門窗,便已聽聞外頭的風雪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