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轟隆隆」,此時的古盪村無數閃電開始集結,整個天空已經完全被籠罩在了烏雲裡面,一道又一道的霹靂從天而降……

  「文斌哥,」超子見他情緒微微已經能控制後,小聲對他說道:「那個蛋里的人……」

  「殺我兄弟者,我必殺之,」查文斌冷冷看著那個雞蛋道:「我要用三昧真火燒穿他的骨頭!」

  超子知道他此刻還在怒火上,但是他猶豫了片刻之後還是說道:「你該先去看看。」

  原來剛才把查文斌從那蛋里扶出來的時候,超子看見那紫色的衣服被查文斌撕開了一道大口子,隱約看見那衣服後面有些字跡模樣的東西,他就隨手多翻了一下,只見其中赫然寫著「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查文斌掀開那衣服一看,原來在這衣服的內里上面被縫著一副字畫,他用手一摸,那字畫之上有一層摸著十分光滑的東西,他道:「是蠟!」接著便將那件紫衣給完整的給脫了下來,只見那衣服的內里一整圈剛好是一副行書。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此文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查文斌從第一行字開始念起,恍惚間,他竟是飄飄然的感覺自己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永和八年,東晉王師北伐,大敗而歸。到了永和九年的春天,時任北伐統帥的殷浩親率大軍在淮河與敵軍對峙,戰事一觸即發。和前線的劍拔弩張相比,大後方的會稽,還是歌舞昇平。

  永和九年的紹興蘭亭天空中,懸掛著一輪紅月。

  月變色,將有殃。

  這不是一次文人的聚會,而是一次北伐前的調和。

  當時北伐的統帥,有兩個人選,也就分成了兩派。一個是桓溫派,桓溫是當時最高的軍事統帥,但受到朝廷的猜忌。一個是殷浩派,殷浩是個名士,是東晉皇室用來牽制桓溫的。這兩派都有人參加蘭亭雅集,桓溫的兒子親自來參加,殷浩手下的兩個將軍也來參加了。

  對於王羲之來說,右將軍的職務,使他成為這次會議上的關鍵人物。

  桓溫和殷浩兩個人積怨很深,對於王羲之而言,一個是他上司,一個是他朋友。他想通過蘭亭集會調和兩人的關係。

  但在這次會議上,調和失敗了。

  所以在這《蘭亭序》後半段他大聲疾呼,帶有悲憤的情緒,就是因為這次會議無疾而終,而《蘭亭序》千古悲涼的絕唱密碼也就在這裡,半年之後,殷浩率領七萬大軍北伐,以慘敗告終,被廢為庶人。

  蘭亭之會,終以悲劇收場。王羲之右將軍的政治生命也就此結束,六天後王羲之辭官回家,悄悄歸隱了。只留下一泓墨池,一座書樓,一個蘭亭,一段風雅傳說。

  看完這字帖,查文斌久久不能回神,半晌他才輕聲說道:「就算是書聖又如何,若是贏了那場仗,我想他寧願沒有這天下第一行書的稱呼。因為他輸不起,輸的是一整個國家。」

  作為一個文武雙全的人物,在當時,王羲之的身份遠比他的書法要顯赫的多。查文斌能讀出這書信中的無奈,要知道彼時的中國正值五胡亂華之際。

  在西晉「八王之亂」,胡人趁亂反晉。西晉滅亡後,出於避亂,晉朝皇室和北方黃河流域廣大居民被迫遷入長江流域,從此中國文明的重心開始從黃河移至長江。而在這一時期,整個長江以北的土地基本都被胡人占領,從而迎來了中華文明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關於這段歷史因為太過於殘忍,因此史書上幾乎都是一筆帶過,胡人所到之處,血流成河,著名把漢人女子當作「兩腳羊」的典故就是發生在那個時候。而最後的結果就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

  所以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東晉王朝的失敗所帶來的影響是空前絕後的,不僅僅是亡國,甚至是亡種……

  第七十章 不破不立

  如果和查文斌的命運相比,王羲之所承受的並不比他少,作為一個朝廷命官,因為此次調解失敗而間接導致了東晉王朝的瓦解,甚至是整個漢民族所帶來的危機。國家國家,沒有國又哪來的家?如果說查文斌丟的是至親的愛,那麼作為一個才高八斗,文武雙全的國之棟樑,他丟的也是他的整個人生。

  悲涼,無奈,還有痛苦和失望,所有的這一切都影藏在了這幅《蘭亭序》中,在寫完這幅字後,查文斌相信他的靈魂就已經死了。那個後來隱居山林,終日飲酒醉心書法的不過是個空皮囊,好男兒志在保家國,這是他一生的夙願,終究是未能完成。

  查文斌有些懂了,為何樓言會告訴他能在這裡找回他丟失的東西。他看到人無完人,誰由想到被封為書聖的王羲之竟是如此的失敗,那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中又影藏了這麼多的國恨家仇。

  這總計324字,字字無不蘊含著他的心血,字字無不注入著他的靈魂。

  如果說七魄分別著代表著喜、怒、哀、懼、愛、惡、欲,那麼這幅《蘭亭序》從頭到尾那種哀傷之情無以言表。

  這就是為何胖子打開了那個錦盒後會被他攻擊的原因了吧,因為這些筆就是他的生命,這裡頭的秘密是萬萬不能讓他人知道的,所以胖子在拿起筆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他的結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