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住所是馮家找的,馮家人在收到前線捷報後便在城內物色起宅邸,等得到路景延正式調任的消息時,房契都已經攥在手上。

  馮家經商,算得很精,路景延既是平暘王庶子,又是李璧麾下愛將,前途定然不可限量,果不其然年末和吐蕃一戰立下功勳,去往濯州任命觀察使,頭頂就只有一個濯州都督。

  而他們馮家,早早認下柳硯鶯做二房小姐,二人成婚之後,路景延在濯州的影響便能照拂馮家世代。

  馮家嫡長,在濯州任職都護的馮建安在府宅門口迎接,「路將軍,五妹妹。」

  柳硯鶯聽他一聲五妹妹,好奇且探究地打量起他,見他模樣端正目光清亮,垂手往那兒一站,很有底氣的模樣。

  有的人光看長相就知道是個聰明人,而馮建安就是那樣的人。

  路景延上前道:「馮都尉,好久不見,有你將鑰匙親手交到我的手上,也是件令人安心的事。鶯鶯,來見過馮都尉。」

  都尉是軍銜,都護是官職,柳硯鶯跟著走上前,眼珠悄然一轉,福了福身,「見過大哥哥。」

  馮建安微微一頓,隨即朗然大笑,果然,一個能讓男人設計都要娶進家門的女人,一定不會簡單。

  「五妹妹,你太久沒回來了,馮家在濯州那麼多有利益往來朋友,將來遇上了,都會好奇你後來的去向,不過你不用緊張,回來了我們就都是你的家裡人,長輩也都在等著見你和路將軍,想著一起吃頓便飯,敘敘舊,也聊聊濯州的風土人情,還有你們的婚事。」

  柳硯鶯聽馮建安隱晦向她說明了些將來的隱患,掌心出了些薄汗,點點頭:「好,我明白了,往後也會多和家裡走動,免得旁人說閒話,說我們久不相認,關係生疏。」

  馮建安欣然頷首:「五妹妹還是和幼時一樣聰慧。」

  柳硯鶯側頭看向路景延,見他噙著笑意堅定望向自己,便也呼出口氣,捏捏拳頭覺得未來可期。

  馮建安帶著兩人在偌大府宅走了一圈,安寧跟在柳硯鶯身後時不時捧場地大呼小叫兩聲,替柳硯鶯抒發了心中的感情。

  這宅邸自然不比京中的郡王府,可勝在身處地廣人稀的大西北,宅子少說也有二十畝地,景觀不同於京城的寂靜秀氣,風格豪放不失端方,很是別致。

  當晚,柳硯鶯和路景延便見過了馮家長輩。

  去到馮家內宅,馮建安說起話就不再那麼雲遮霧繞,對路景延直言道:「將軍,有慶王做媒,您和柳姑娘的婚事馮家會鼎力支持,嫁妝我們會添置,屆時三書六禮明媒正娶,濯州馮家和平暘王府就是親家了,只是…成婚終究是人生大事,若平暘王府自京中來人,我們馮府該如何應對?」

  路景延微笑道:「有馮都尉這番話我就放心了。待春節過後我會書信家中長輩,兩地路遠,家父有爵位在身不會輕易離京,母親亦然,家中或許會專程派人來濯州探訪,屆時我自有辦法,貴府只需配合即可。」

  他話畢輕挑了下眉梢,「不過,我素來不是個受重視的兒子,沒準你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畢竟正如你所說,有慶王保媒,親家又是西北望族,想來我在京中的長輩也沒什麼好不放心的。」

  馮建安點了點頭:「好,我明白了,那麼將軍請隨我入席吧,別讓柳姑娘久等。」

  那廂柳硯鶯早早入席,被幾個馮家長輩打量問詢,馮家多是做生意的,走南闖北沒那麼多了不得的講究,何況還仰仗著路景延將來在濯州的勢力,對柳硯鶯都十分熱切。

  柳硯鶯碗裡被夾了許多菜,見路景延總算入席,鬆了口氣,小聲道:「你可來了,嬸嬸好熱情,你瞧我的碗裡,都壘成一座山了。」

  聞言席上哄堂大笑,路景延的手輕放在她後背,俯身款款落座,「多謝叔伯嬸嬸幫持,馮家的恩情,在下都會銘記在心。」

  「這叫什麼話,早晚都是一家人。二房女婿,我們幫你,不就是幫自己?」

  「嬸嬸說的是。」

  這飯吃得柳硯鶯並不安穩,回到府里,她掣掣路景延袖子,「說到底,咱們和馮家也算利益交換,會不會不長久啊?」

  路景延聽罷沉沉笑道:「結了親,有什麼不長久的?你攢著勁要跟我分家不成?」他回握著柳硯鶯的手,「我在濯州人地生疏,你以為出了京城誰都看平暘王府的面子?我在西北沒有人脈根基,馮家卻是西北的名門望族,既能互為合作,何樂而不為?」

  柳硯鶯恍然:「原來如此,這裡頭學問真大,三爺在軍營待著,這些都擱哪兒學的?」

  「死一回自然就懂了。」

  「說的也是,死一回好多事都能想通,只是不見得人人都有這個機會。」

  說罷,柳硯鶯倏忽抬臉看向他,眼梢帶著點恍然大明白的堅毅,「是不是上輩子月老牽錯了紅線,才叫我們兩個慘死的?所以老天讓我們重活一次,也好讓月老贖罪。」

  路景延忍俊不禁拿起她的手在唇邊輕碰,「有理,只是你的的確牽錯了,我的可沒有。」

  月光沒道理地將柳硯鶯臉蛋照得通紅,「你還翻這舊帳?」她想甩手將路景延給甩開,又被緊緊攥著。

  說話間二人已走到正房門口,小黑胖初來乍到只能關在屋裡,此刻抓心撓肝地在門內貓叫,每一聲都帶著些如泣如訴的幽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