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姜善皺起眉,「雖是個法子,可我怎麼覺得哪裡不對呢?」
「哪裡不對?」端獻又下一子,「你堂堂皇后,難道還要管小太監之間的吵鬧嗎?」
端獻說的有些道理,他要是出面給火青出氣,未免太小題大做。何況他才跟端獻說過皇帝不能跟宮人計較,那他一個皇后跟宮人計較,也是不合適的。
姜善眉眼耷拉下來,把棋子一扔,「這宮裡真是沒意思透了。」
端獻看向姜善,姜善撐著頭,「當年我在宮裡的時候,就沒少被人欺負。他們覺得太后偏愛我,就變著法的欺負我。大冬天的,要我去掃雪,我凍的掃帚都拿不住。那時候,好大的一個院子,一個人都沒有。我都懷疑我被凍死了,也不會有人發現。」
火青的事無端惹起了姜善從前的回憶,叫他眉眼之間都帶出一些鬱郁。
端獻拉住姜善的手,默默的看著他。
姜善有了些笑模樣,「都是過去的事了,不提了。」
端獻沒說話,過去將姜善摟在懷裡。
「我要是早點遇見你就好了,」端獻緊緊的摟著姜善,聲音仿佛嘆息,「我要心疼死了。」
姜善眼睛一酸,差點就落下淚來。那些過往的苦痛,浸潤了這一句話,再想起來的時候,苦澀中都透著一絲甜味。
轉過天,豐興便不再針對火青了。豐興雖不明白端獻這是為了什麼,卻不敢違逆他的意思。火青大約也明白了什麼,很是老實了一陣。
作者有話說:
第70章 姜姜皇后(四)
臨近年末,成王府的五姑娘出嫁了。
端獻即位之後,封成王為親王,端陽端瑋俱封郡王,成王府幾個姑娘全都封了郡主。而五姑娘則是唯一一個以郡主的身份出嫁的人,其地位又有不同。
賞賜的禮單是姜善斟酌打點的,他對這個小姑娘總有些心軟——若他妹妹還活著,或許也是端錦這般模樣。
初一的時候成王妃帶著端錦入宮請安,同諸位命婦一道候在春和殿。
姜善姍姍來遲,龍鳳冠紅羅裙打扮出來的一位端莊秀麗的皇后,端錦隨著眾人一道在下面行禮。
她嫁了人,挽了婦人鬢,珠翠慶雲冠,簪了一對梅花釵,身著繡雲霞翟文大袖衫,大紅霞帔,女兒家的情態仍在,卻也多了一些風情。
姜善笑著免了禮。
殿下眾人,除了端錦,還有不少年輕姑娘。這些人大都是大臣家裡的女兒,雖然無品階,但因著姜善好性,也都帶了來。
這些女子,都是衝著端獻來的。
雖說端獻說了不選妃,但也架不住總有些蠢蠢欲動的,那些個把孩子送進宮的人還好說,看在自己孩子的份上,不敢得罪姜善。也有些人覺得小孩子不頂用,還是該送個姑娘入宮,最好能生下陛下的子嗣,那才是萬無一失的法子。
這幾日,總有人在姜善耳邊念叨,說姜善雖有陛下寵愛,到底不能留下子嗣,況且姜善比陛下年長,未必沒有色衰而愛馳的憂患。又一說即便有女子進宮,姜善大可把住那女子,等他生了孩子養在自己膝下也是一樣的。
如此種種言論,聽著都像是在為姜善打算。
姜善撐著頭,坐在上首,並不吭聲。他瓜子磕多了,近來有些上火,端獻便命甜食房做了酥梨糖來,叫姜善隨身帶著,時不時的含上一粒。
底下的話題已經轉到了一位紅衫女子身上,這位姑娘姓齊,是永樂侯府的嫡小姐。傳言說,她自小愛慕端獻,昔年端獻還是太孫的時候她就表示過非端獻不嫁。到了如今,年過二十依舊沒有嫁人,生生等成了老姑娘。
姜善認得這個姑娘,這個姑娘時常跟她母親一道入宮,每每看向上首姜善,目光總是百轉千折,幽怨不已。
有幾位夫人話里話外的暗示姜善,叫他大方些,把這位齊姑娘選入宮中。剩下大多數夫人都默不作聲。
成王妃出聲維護姜善,說話很是不留情面,說她們咸吃蘿蔔淡操心。那幾位夫人面色都訕訕的。
過後,姜善把端錦和這位齊姑娘留了下來。
「臨近年節事務繁多,便是你成婚,本宮與陛下也沒來得及去觀禮。」姜善道:「你皇兄吩咐人尋了好些東西給你添妝,正巧今日你來了,便帶回去吧。」
姜善擺擺手,火青領著人捧著好些東西過來。
端錦面色如常的屈身行禮,「臣妹謝過陛下,皇后娘娘。」
姜善點了點頭,他並沒有多說什麼,寒暄了幾句就讓人出去了。
殿裡剩下姜善和那位齊姑娘。
姜善看向那位齊姑娘,問道:「姑娘年歲不小了吧,還未議親嗎?」
齊姑娘搖搖頭,很是堅定道:「臣女心有所屬,非他不嫁。」
姜善撐著頭,他們都知道這個他指的是誰。
「你為什麼喜歡他?」姜善問道,難不成這位齊姑娘還跟端獻有什麼過往嗎?
齊姑娘不知道想到了什麼,面色微紅,「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
原來還是一見鍾情。姜善挑了挑眉,心想也是,端獻那張臉,誰見了誰不喜歡呢?
「你想嫁給陛下?」姜善問道。
齊姑娘猝不及防被人說中心事,像是下定了什麼決心一樣跪了下來,「臣女不敢奢求與陛下琴瑟和鳴,只求常伴陛下身側,求娘娘成全!」
「哪裡不對?」端獻又下一子,「你堂堂皇后,難道還要管小太監之間的吵鬧嗎?」
端獻說的有些道理,他要是出面給火青出氣,未免太小題大做。何況他才跟端獻說過皇帝不能跟宮人計較,那他一個皇后跟宮人計較,也是不合適的。
姜善眉眼耷拉下來,把棋子一扔,「這宮裡真是沒意思透了。」
端獻看向姜善,姜善撐著頭,「當年我在宮裡的時候,就沒少被人欺負。他們覺得太后偏愛我,就變著法的欺負我。大冬天的,要我去掃雪,我凍的掃帚都拿不住。那時候,好大的一個院子,一個人都沒有。我都懷疑我被凍死了,也不會有人發現。」
火青的事無端惹起了姜善從前的回憶,叫他眉眼之間都帶出一些鬱郁。
端獻拉住姜善的手,默默的看著他。
姜善有了些笑模樣,「都是過去的事了,不提了。」
端獻沒說話,過去將姜善摟在懷裡。
「我要是早點遇見你就好了,」端獻緊緊的摟著姜善,聲音仿佛嘆息,「我要心疼死了。」
姜善眼睛一酸,差點就落下淚來。那些過往的苦痛,浸潤了這一句話,再想起來的時候,苦澀中都透著一絲甜味。
轉過天,豐興便不再針對火青了。豐興雖不明白端獻這是為了什麼,卻不敢違逆他的意思。火青大約也明白了什麼,很是老實了一陣。
作者有話說:
第70章 姜姜皇后(四)
臨近年末,成王府的五姑娘出嫁了。
端獻即位之後,封成王為親王,端陽端瑋俱封郡王,成王府幾個姑娘全都封了郡主。而五姑娘則是唯一一個以郡主的身份出嫁的人,其地位又有不同。
賞賜的禮單是姜善斟酌打點的,他對這個小姑娘總有些心軟——若他妹妹還活著,或許也是端錦這般模樣。
初一的時候成王妃帶著端錦入宮請安,同諸位命婦一道候在春和殿。
姜善姍姍來遲,龍鳳冠紅羅裙打扮出來的一位端莊秀麗的皇后,端錦隨著眾人一道在下面行禮。
她嫁了人,挽了婦人鬢,珠翠慶雲冠,簪了一對梅花釵,身著繡雲霞翟文大袖衫,大紅霞帔,女兒家的情態仍在,卻也多了一些風情。
姜善笑著免了禮。
殿下眾人,除了端錦,還有不少年輕姑娘。這些人大都是大臣家裡的女兒,雖然無品階,但因著姜善好性,也都帶了來。
這些女子,都是衝著端獻來的。
雖說端獻說了不選妃,但也架不住總有些蠢蠢欲動的,那些個把孩子送進宮的人還好說,看在自己孩子的份上,不敢得罪姜善。也有些人覺得小孩子不頂用,還是該送個姑娘入宮,最好能生下陛下的子嗣,那才是萬無一失的法子。
這幾日,總有人在姜善耳邊念叨,說姜善雖有陛下寵愛,到底不能留下子嗣,況且姜善比陛下年長,未必沒有色衰而愛馳的憂患。又一說即便有女子進宮,姜善大可把住那女子,等他生了孩子養在自己膝下也是一樣的。
如此種種言論,聽著都像是在為姜善打算。
姜善撐著頭,坐在上首,並不吭聲。他瓜子磕多了,近來有些上火,端獻便命甜食房做了酥梨糖來,叫姜善隨身帶著,時不時的含上一粒。
底下的話題已經轉到了一位紅衫女子身上,這位姑娘姓齊,是永樂侯府的嫡小姐。傳言說,她自小愛慕端獻,昔年端獻還是太孫的時候她就表示過非端獻不嫁。到了如今,年過二十依舊沒有嫁人,生生等成了老姑娘。
姜善認得這個姑娘,這個姑娘時常跟她母親一道入宮,每每看向上首姜善,目光總是百轉千折,幽怨不已。
有幾位夫人話里話外的暗示姜善,叫他大方些,把這位齊姑娘選入宮中。剩下大多數夫人都默不作聲。
成王妃出聲維護姜善,說話很是不留情面,說她們咸吃蘿蔔淡操心。那幾位夫人面色都訕訕的。
過後,姜善把端錦和這位齊姑娘留了下來。
「臨近年節事務繁多,便是你成婚,本宮與陛下也沒來得及去觀禮。」姜善道:「你皇兄吩咐人尋了好些東西給你添妝,正巧今日你來了,便帶回去吧。」
姜善擺擺手,火青領著人捧著好些東西過來。
端錦面色如常的屈身行禮,「臣妹謝過陛下,皇后娘娘。」
姜善點了點頭,他並沒有多說什麼,寒暄了幾句就讓人出去了。
殿裡剩下姜善和那位齊姑娘。
姜善看向那位齊姑娘,問道:「姑娘年歲不小了吧,還未議親嗎?」
齊姑娘搖搖頭,很是堅定道:「臣女心有所屬,非他不嫁。」
姜善撐著頭,他們都知道這個他指的是誰。
「你為什麼喜歡他?」姜善問道,難不成這位齊姑娘還跟端獻有什麼過往嗎?
齊姑娘不知道想到了什麼,面色微紅,「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
原來還是一見鍾情。姜善挑了挑眉,心想也是,端獻那張臉,誰見了誰不喜歡呢?
「你想嫁給陛下?」姜善問道。
齊姑娘猝不及防被人說中心事,像是下定了什麼決心一樣跪了下來,「臣女不敢奢求與陛下琴瑟和鳴,只求常伴陛下身側,求娘娘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