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離不在郗真面前時,總是一副冷淡自持的模樣,而自他成了太子之後,身上又多了一份威儀,令人不敢直視。

  「太子殿下,」程漣笑道:「聽聞郗大人蜀中的事情已經辦妥了,這會兒也在往長安趕。說不好,殿下與郗大人能同時進城呢。」

  謝離看了眼程漣,「有勞你來告知我這個消息。」

  程漣笑了笑,自太子身邊退來。赫連月問道:「你到殿下身邊,就是為了說這一句話?」

  程漣笑道:「你懂什麼。」

  像他們這些小人,最懂鑽營之道,一句話的空子也不能落下。

  這一夜過得很快,晨起微寒,草木凝了一層露珠,行軍過後,噗噗嗒嗒地落在地上,如下了一場雨。

  郊外野草見風就長,偶有兩棵桃杏,花瓣綿延,馥郁如雲。

  當日與郗真分別的長亭里,正立著一個長身玉立的人。他身披殷紅斗篷,容貌隱在兜帽之下,玉白的手指上,戴著枚紅色的戒指。

  他把玩著戒指,背對著眾人。

  謝離下了馬,緩步走進長亭中。

  郗真轉過身,微風吹起郗真的斗篷,吹開他的兜帽,露出那張穠艷至極的臉。

  他的眼眸含笑,一眨不眨的望著謝離,恰似當年。

  作者有話說:

  劇情到此就完結啦~後續有些番外,都是甜的

  感謝大家的喜歡和支持

  江湖再見啦~

  第50章 番外一

  自重明太子歸京之後,便開始入朝參政。世家經過接連打擊,勢力大不如前。這時候,他們終於想起自己作為臣子的本分,不在試圖轄制皇權,而開始為陛下分憂。君臣同心,朝堂於是安穩下來。

  重明太子一派的官員,似赫連月,程漣等人接連升官,進入六部,開始真正接觸權利的中心。與此同時,各地類似九嶷山一樣的學院頻出,再也不必擔心朝堂無人可用。

  而郗真,作為最開始跟隨重明太子的功臣,重明太子也不吝嗇。郗家家主封安平侯,郗夫人封二品誥命,賞賜如流水一般送往蜀中。郗真封太子少傅,隨重明太子入朝參政。不僅如此,他還可以夜宿東宮,許宮中行步攆。文武百官,幾乎見郗真如見太子。

  日子一天一天過,太子威勢愈重,大家也就愈看中太子。

  那一天早朝,不知道說到了哪裡,忽然就有人出列,上書請立太子妃。郗真回頭看了一眼,那御史大夫梗著脖子,見郗真看過來,越發視死如歸了。

  陛下面色和煦,問重明太子,「你意下如何?」

  重明太子立在最前頭,抬眼看了看那御史,問道:「葉大人可有合適的太子妃人選?」

  葉御史有些激動,當即數了幾家名門貴女,並道:「太子妃之事非同小可,臣以為,應當取各地才德兼備的女子入京待選。」

  重明太子不置可否,他忽然看向郗真,問道:「郗大人家裡可有姊妹?」

  葉御史一口氣梗在胸口,對著郗真怒目而視。滿朝文武的目光游離在重明太子與郗真之間,生怕這兩人說出什麼石破天驚的話。

  郗真抿了抿嘴,道:「家中並無適齡姊妹。」

  重明太子道:「那真是可惜了。」

  可惜,怎麼個可惜?可惜不能娶郗氏女,還是可惜不能娶郗真?

  幾個相熟的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說話。這事還是不要再提,要是太子妃真出自郗氏,或者重明太子真的離經叛道,娶郗真為妻,這枕邊風可比大臣們苦哈哈的上諫簡單多了。

  太子娶妻之事不了了之,而郗真這樣的盛寵顯然令人不滿。

  有御史大夫上書說郗真榮寵太過,彈劾他恃寵生驕。這幾封摺子換來了賞賜給郗真的芙蓉園和東宮內庫,連陛下都對此不置一詞。

  如此對峙一段時日,有些人敏銳的發現,郗真雖然封無可封,但是卻不封后嗣,他的封賞爵位,沒一個能留給下一代。這說明什麼?就是郗真再榮耀加身,也只在重明太子一朝。

  你說這是重明太子不許郗真成婚育子也好,說重明太子深謀遠慮也好。總是,有了這樣一個說頭,朝臣也就不再攻擊郗真了。

  太子殿下也不是寵人寵得昏了頭,連後嗣都不許郗真留,可憐吶。

  那一日東宮議事,程漣剛走進東宮花廳,就見季如在同太子殿下說話。季如是個年輕的東宮屬官,升官的速度與程漣一樣可觀。

  見程漣到了,季如不再說話,回到下首站在程漣身後,等著其他人。

  人到齊了,程漣與季如等人站在一側,赫連月與阮玉英等人站在一列,大家忠臣奸臣,涇渭分明。

  重明太子坐在上首,單手撐著頭,眼眸微垂,雖然姿態隨意,卻叫人不敢輕視。

  阮玉英率先出來回話:「荊楚之地均田法的推行很順利,只是春耕工具不夠,耕牛耕犁十戶湊出來一樣。」

  重明太子翻著摺子,「工部不是在打造一種新耕犁嗎?」

  赫連月走出來,道:「回殿下,需要時間,也需要銀錢。」

  重明太子看向程漣,程漣道:「雖則新農具可以事半功倍,但是如今春耕在即,怕是來不及了。臣請挪出一部分銀錢去各地購買,暫時發放給農戶使用。」

  重明太子看了程漣一眼,道:「可以,但工部那邊也得給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