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頁
事後別人看,全是鬼畫符,一個漢字都沒有,但青豆都看得懂。
每次結束,她都要認真整理這些稀有的靈感。
半年沒日沒夜,這對夫妻用事實證明,確實不太行。而且大概率是她不行。
青豆焦慮,偷偷跑去看中醫,喝了一個月藥被顧弈罵了,灰溜溜還是放棄了。
幾百頁劇本,她修改三次,敲打一個月,終於滿意,通過餘輝之的關係投至上影廠。
投出三個月,收到回復,上海那邊請她去一趟,談談合作。去之前,餘輝之讓她不要抱太大希望,電影初期階段很容易黃的,這可比文學投稿變數大多了。
青豆心臟強大,就是去見見世面:「沒事的,我經得起打擊。」
那邊報銷路費住宿,但是青豆和顧弈是開車去的,也沒要那點報銷的錢。
顧弈誇她,到底工作了,這點小錢都不放心上了。
青豆做作地捋捋碎發:「那是,當然不一樣了。」
98年開始,可能是生活條件好了,可能是工資漲了,青豆的拍照量驟增,據顧弈統計,一年會洗出千張照片。
青豆很少回看這個階段的照片,更別提一張照片藏在枕頭下來回看幾百遍。
拍的太容易了,反倒沒了過去來之不易的珍惜。
青豆對相機依然熱愛,婚後她又買了一台理光和一台傻瓜膠片機。但她喜歡的還是海鷗,約莫已經淘汰了,隨手拿起來拍一點也不心疼。
她說,隨民生水平提高,相機需求變大,市面越來越多全塑鍍膜鏡頭的相機,因為塑料製品生產速度快。
但從光學角度來說,隨時間推移,塑料片鏡頭高分子合成狀態的非球面鏡會發生微形變,致使光學精度下降。
青豆還是喜歡傳統的玻璃鏡頭,經得起時間考驗。
99年,發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在賣出劇本後,青豆和上影廠簽署合同。
這劇本很受領導歡迎,說是響應了「扔掉戲劇拐棍」的號召,書寫了一代農村人田間的詩意溫柔,所以通過兩次會議,馬上收到生產令。
要是成功上映,她就有代表作了。但要她辭去文化館工作,去上影廠做編劇,她還是猶豫的。
她嘴上說,因為要交3000的培養費,心疼。
顧弈懶得理她,罵她口是心非。
青豆是國家培養的大學生,學費幾近於無。南城分配單位要求在專業系統內找工作,系統外是要交培養費的。當時文化館很看中青豆,替她申請了培養費。現在她辭職,肯定是要交還培養費的。這很正常。
青豆在吳會萍的病房思考了三天,不是為錢,而是懷疑自己是否有持續創作的能力。
萬一去了,後面寫不出故事了呢?
終於,她狠狠心,決定去跟領導說這個事。她進單位三年,事情太多了,又是陪妹妹考學,又是跑上海一次次開會,現在母親又生病,這樣屢次麻煩同事領導,青豆過意不去。
而她世界上最好的朋友顧弈,已經幫她做了決定,把事情辦妥了。
三千塊,他沒讓她動賣劇本的錢,默默幫她交了。還跟文化館的老師道歉,請他們原諒。最近家裡事多,家人生病,青豆沒法親自來辦離職手續。
青豆捏著那張三千的票據,心臟劇烈跳動。她愛顧弈,永永遠遠。
第二,他們收養了東子。
青豆再一次提起這件事,是她準備去上海的前一個月。她那時候已經放棄了,只是提了一嘴,有些遺憾,不知道那孩子怎麼樣了,她還說要給他送新華字典呢。
顧弈說,既然答應人家,那就去送,一百多里路,又沒多遠。
然後他們就去了。青豆路上就很開心,路過商店想給他買衣服,但考慮他在長個子,不知道一年過去現在多高了,所以沒買。
這趟去時兩人,回來時車上便是三個人了。顧弈跑了三個地方辦完領養登記手續,青豆人已經在上影廠宿舍了。
等她再回來,東子和顧弈從互相瞪眼已經處成了湊活過日子的兄弟。
第三,大哥下山了。
他下山那天,村里喪樂奏鳴。程家再次掛上喪幡。
吳會萍沒走前,躺在病床上,對孩子說,自己本來是賢惠的惠,但她不喜歡這個字,太複雜了,她死活寫不來。去公社結婚的時候,程有才給她換了個字。他說簡單,好記。這事兒成了她心頭一樁憾事。尤其在知道惠是一個如此美好的字之後,總想著要改過來。她恨自己笨。有時候看到青梔學不進,她總聯想到自己的不爭氣,對她便更凶。
寫逝者名字的時候,青豆猶豫是用正確的「惠」還是戶口本上的「會」。二哥說,還是按照本來名字寫吧。青豆想了想,沒有感性地糾正,讓顧弈按照「吳會萍」三個字寫輓聯。
她頭戴白花,一身孝服,怔然地站在村口,等著接二姨。五月末尾,麥子黃了。遠遠飄來一身海青服。
她先看到了一顆反光的光頭,等他走近些,青豆的燙淚掉了下來。
吳會萍錯別字的人生最終沒有被糾正。她命里的錯別字來找她了。
99年5月,和吳會萍相處最久的青梔在劇組。
南城大學要開藝術學院,請了一票人參觀學校,青梔的照片就在宣傳欄的櫥窗內。就是這樣,去年年底,十九歲,如花似玉的年紀,她通過三次試鏡一次集訓,莫名其妙又理所當然地被選做了一部鄉村題材愛情電影的女二號。
每次結束,她都要認真整理這些稀有的靈感。
半年沒日沒夜,這對夫妻用事實證明,確實不太行。而且大概率是她不行。
青豆焦慮,偷偷跑去看中醫,喝了一個月藥被顧弈罵了,灰溜溜還是放棄了。
幾百頁劇本,她修改三次,敲打一個月,終於滿意,通過餘輝之的關係投至上影廠。
投出三個月,收到回復,上海那邊請她去一趟,談談合作。去之前,餘輝之讓她不要抱太大希望,電影初期階段很容易黃的,這可比文學投稿變數大多了。
青豆心臟強大,就是去見見世面:「沒事的,我經得起打擊。」
那邊報銷路費住宿,但是青豆和顧弈是開車去的,也沒要那點報銷的錢。
顧弈誇她,到底工作了,這點小錢都不放心上了。
青豆做作地捋捋碎發:「那是,當然不一樣了。」
98年開始,可能是生活條件好了,可能是工資漲了,青豆的拍照量驟增,據顧弈統計,一年會洗出千張照片。
青豆很少回看這個階段的照片,更別提一張照片藏在枕頭下來回看幾百遍。
拍的太容易了,反倒沒了過去來之不易的珍惜。
青豆對相機依然熱愛,婚後她又買了一台理光和一台傻瓜膠片機。但她喜歡的還是海鷗,約莫已經淘汰了,隨手拿起來拍一點也不心疼。
她說,隨民生水平提高,相機需求變大,市面越來越多全塑鍍膜鏡頭的相機,因為塑料製品生產速度快。
但從光學角度來說,隨時間推移,塑料片鏡頭高分子合成狀態的非球面鏡會發生微形變,致使光學精度下降。
青豆還是喜歡傳統的玻璃鏡頭,經得起時間考驗。
99年,發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在賣出劇本後,青豆和上影廠簽署合同。
這劇本很受領導歡迎,說是響應了「扔掉戲劇拐棍」的號召,書寫了一代農村人田間的詩意溫柔,所以通過兩次會議,馬上收到生產令。
要是成功上映,她就有代表作了。但要她辭去文化館工作,去上影廠做編劇,她還是猶豫的。
她嘴上說,因為要交3000的培養費,心疼。
顧弈懶得理她,罵她口是心非。
青豆是國家培養的大學生,學費幾近於無。南城分配單位要求在專業系統內找工作,系統外是要交培養費的。當時文化館很看中青豆,替她申請了培養費。現在她辭職,肯定是要交還培養費的。這很正常。
青豆在吳會萍的病房思考了三天,不是為錢,而是懷疑自己是否有持續創作的能力。
萬一去了,後面寫不出故事了呢?
終於,她狠狠心,決定去跟領導說這個事。她進單位三年,事情太多了,又是陪妹妹考學,又是跑上海一次次開會,現在母親又生病,這樣屢次麻煩同事領導,青豆過意不去。
而她世界上最好的朋友顧弈,已經幫她做了決定,把事情辦妥了。
三千塊,他沒讓她動賣劇本的錢,默默幫她交了。還跟文化館的老師道歉,請他們原諒。最近家裡事多,家人生病,青豆沒法親自來辦離職手續。
青豆捏著那張三千的票據,心臟劇烈跳動。她愛顧弈,永永遠遠。
第二,他們收養了東子。
青豆再一次提起這件事,是她準備去上海的前一個月。她那時候已經放棄了,只是提了一嘴,有些遺憾,不知道那孩子怎麼樣了,她還說要給他送新華字典呢。
顧弈說,既然答應人家,那就去送,一百多里路,又沒多遠。
然後他們就去了。青豆路上就很開心,路過商店想給他買衣服,但考慮他在長個子,不知道一年過去現在多高了,所以沒買。
這趟去時兩人,回來時車上便是三個人了。顧弈跑了三個地方辦完領養登記手續,青豆人已經在上影廠宿舍了。
等她再回來,東子和顧弈從互相瞪眼已經處成了湊活過日子的兄弟。
第三,大哥下山了。
他下山那天,村里喪樂奏鳴。程家再次掛上喪幡。
吳會萍沒走前,躺在病床上,對孩子說,自己本來是賢惠的惠,但她不喜歡這個字,太複雜了,她死活寫不來。去公社結婚的時候,程有才給她換了個字。他說簡單,好記。這事兒成了她心頭一樁憾事。尤其在知道惠是一個如此美好的字之後,總想著要改過來。她恨自己笨。有時候看到青梔學不進,她總聯想到自己的不爭氣,對她便更凶。
寫逝者名字的時候,青豆猶豫是用正確的「惠」還是戶口本上的「會」。二哥說,還是按照本來名字寫吧。青豆想了想,沒有感性地糾正,讓顧弈按照「吳會萍」三個字寫輓聯。
她頭戴白花,一身孝服,怔然地站在村口,等著接二姨。五月末尾,麥子黃了。遠遠飄來一身海青服。
她先看到了一顆反光的光頭,等他走近些,青豆的燙淚掉了下來。
吳會萍錯別字的人生最終沒有被糾正。她命里的錯別字來找她了。
99年5月,和吳會萍相處最久的青梔在劇組。
南城大學要開藝術學院,請了一票人參觀學校,青梔的照片就在宣傳欄的櫥窗內。就是這樣,去年年底,十九歲,如花似玉的年紀,她通過三次試鏡一次集訓,莫名其妙又理所當然地被選做了一部鄉村題材愛情電影的女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