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晌午酷熱,宣德殿內卻清爽怡人,怕熱的姜二爺進殿之後渾身舒坦,行禮時都透著輕快,「臣姜楓,拜見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看到姜楓,景和帝心情也跟著變好了,「卿這些日子,去了何處?」

  出京十日,錯過了兩次早朝的姜二爺如實道,「回萬歲,此時正值芒種,臣帶人到杞縣、勒縣和蘭陽三縣巡視夏收情況。今年春雖旱了些,但畿輔各縣官員未雨綢繆,修水渠,造水車,引水灌溉良田,產量不比去年少,請萬歲放心。」

  這大熱的天,姜卿竟利用十天的時間巡視了三縣。景和帝甚是欣慰,「朕記得開春卿上奏章,請修水渠之事,卿做得很好。」

  被萬歲誇獎了,姜二爺笑容燦爛,「臣是聽了司天監陳大人的話,得知今春可能少雨,才想到修整水渠的。」

  萬歲感興趣了,「陳卿跟愛卿說的?」

  姜二爺如實道,「回萬歲,是陳大人跟臣的長子提起, 然後臣的兒子回府後跟臣說天河少水,臣才到司天監去請教的。」

  只有時刻把政事和百姓放在心裡的姜卿,才會聽到稚子之言,主動跑去司天監請教。若是旁人,定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般想著,景和帝看姜楓的目光越發柔和了,閒聊道,「朕記得卿的長子比朕的三皇兒和四皇兒小一歲,今年六歲了吧?可還是不願開口說話?」

  「萬歲記性真好,犬子今年確實六歲了,雖還是能少說一個字算一個字,能少走一步路算一步路,但也是個孝順知禮的好孩子。」姜二爺說罷,誠懇地向景和帝道謝,「髮妻病逝後,臣本打算不再娶,守著兩個閨女和義子度日,是萬歲憐惜臣無子,說要給臣賜婚,臣才續娶了蘇氏,得了兩個嫡子,臣多謝萬歲。」

  做了好事的景和帝龍顏大悅,想到姜楓即將嫁女,他也要給大皇兒娶妃,景和帝忽然有了想與姜楓促膝長談的心思,吩咐道,「楊奉,命御膳房備幾樣小菜。」

  姜二爺愣了,他又沒幹出啥值得封賞的功績,萬歲怎會突然留他在宮中用膳?

  楊奉笑著安排道,「萬歲與樂安侯用膳後還要商議朝政,您看將御宴擺在旁邊的夏沁閣可好?」

  姜楓早上回京,晌午在宮中跟萬歲吃酒,晚上又與左相在茶樓喝茶的消息散開,等著看他笑話的官員們沒一個能笑出來了。

  尤其是廖宇,臉黑得能掛下一層炭來。吃完這兩頓飯,姜二爺還不肯罷休,接連三日,召集了自己的舊友們用飯。

  這幾頓飯吃完,效果很快就顯露了出來了:廖宇,乃至整個慶安侯府,開始處處倒霉。

  ------------

  第1192章 四封書信

  廖宇出門上朝,馬車會壓到狗屎;散朝回府時,車輪會陷在石頭縫裡拔不出來;就連廖家的管事出門採買,都會遇到潑婦打架,被扔幾個臭雞蛋。這些手段雖不能傷筋動骨,卻讓令廖宇沉每日都黑沉著臉。

  廖宇的臉有多沉,姜二爺就有多開心,「貓有貓道,鼠有鼠道。廖宇跟為父斗,還嫩得很呢!」

  姜留嘿嘿追問,「那爹爹是貓,還是鼠?」

  姜二爺用摺扇敲了一下閨女的腦袋,「老子是貓,你就是貓崽子,老子是鼠,你就是鼠崽子。你想當什麼?」

  「女兒想當仙子。」

  「巧得很,你老子還是萬歲親口楓的送瑞謫仙。」

  「仙童。」

  趴在床上的小悅兒道明自己的身份,順手給快要急哭的笨弟弟揭開了繞在一起的九連環,雅正與姜慕燕笑坐在旁邊,笑而不語。

  姜留簡直愛極了現在的氣氛,她喝著解渴的溫水,又道,「廖宇現在肯定氣得咬牙切齒了,咱們得防備他再出招。」

  不愛動腦子的姜二爺將這費腦子的事兒直接扔給閨女,「你派人盯緊了他,一旦他有異動,立刻布局,讓他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爹爹放心,女兒已經盯緊了。」姜留應下,不管陽謀陰謀,只要廖宇敢動,她定要讓它成為死謀。秦天野她都不怕,更何況一個剛剛回京的廖宇。

  雅正分析道,「慶安侯府與咱們並非不死不休的敵家,斗個兩敗俱傷對誰都沒好處。廖宇現在知道咱們不好欺負了,定會有所收斂。若妾身所料不差,過幾日慶安侯府該給咱們遞帖子了。」

  姜慕燕詢問道,「母親現在不宜出門,若慶安侯府的女眷登門也就罷了,若是她們下帖請母親過府,到時便由女兒替母親去吧?」

  見妻子和長女都望著自己,姜二爺點頭,「確實沒必要往死里斗,就這麼安排吧。燕兒帶著留兒去,讓她跟著長長心眼兒。」

  姜留回神,立刻道,「爹爹,女兒的心眼已經很多了。」

  「心眼很多,還會被氣得嗚嗚哭?」

  姜留……

  這要讓她怎麼說,她哭不是被氣的,爹爹和姐姐不必將帳算在廖宇頭上……

  姜留被氣哭這件事,不只西院的人在意,姜松也很心疼。他把二弟、三弟叫到一處,商量道,「如今咱們有萬歲護著,廖宇不能將二弟如何,但聖心難測,咱們還得靠自己才能。」

  「大哥說得對。」姜槐表示贊同,「小弟覺得,咱們還是得多請幾位出謀劃策的幕僚,就算請不到有裘叔八成本事的,有五成也好。」

  沒了裘淨出謀劃策,不只姜二爺不習慣,姜家人都不習慣。不過,「裘叔之能,天下罕有。他已把親手帶出來的徒弟延平留給咱們了,再想尋比延平還有本事又能信任的幕僚,並非易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