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姜留無語了一陣兒,趙奶娘詢問道,「王家二爺不再理大房的事後,大房走投無路只能返回康安。姑娘,咱們是不是提前給三姑娘透個信兒,讓三姑娘心裡有數?」

  一旦孔氏帶著王圖展和馬氏回京,必定會在王老夫人面前搬弄是非。被抓的畢竟是王家的長子和長孫,趙奶娘覺得王老夫人就算再生氣也不會不管,她肯定會稱病把三姑娘叫過去,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逼著三姑娘給二爺寫信,讓二爺救王訪漁和王圖遠。

  「好,我寫信跟姐姐說一聲。」姜留明白奶娘的意思。不過她覺得,外祖母不會因為長子長孫的事,讓姐姐為難。因為孔氏帶著一家子回到康安王家之前,二舅的信定已到了外祖母手中。二舅可不會讓大房壞了他的前程。

  而外祖母,也不會為了已經扶不起的大房,斷送了王家光耀門楣的機會。就算如此,姜留還是要寫信跟姐姐說一聲。

  姜留不想再理王家的事,站起身道,「派個人去前院,問一下瞿大人手中是否有,近五年肅州一次死亡或失蹤十人以上的案件卷宗。若是有,可否借給我看兩日。」

  瞿倫學本是康安西城兵馬司刑獄典史,跟隨姜二爺一塊出京至肅州查案。如今他已是派過來的處理整飭民事的官員中,地位僅次於謝老和曾顯志的人物,前途不可限量。

  不大一會兒,瞿倫學便親自抱著一摞卷宗給姜留送了過來。

  瞿倫學知道姜二爺讓姜六姑娘查藏糧一案,也明白六姑娘調卷宗的意思。之所以這麼快把卷宗抱過來,是因為他的想法與姜六姑娘不謀而和,也想從失蹤或死亡人口中,追查藏糧的線索。

  但是,並無收穫。

  ------------

  第1027章 老天奶奶

  肅州土厚少雨,藏糧多用地窖或窯洞。幾十萬石糧食,無論是挖窖洞還是運糧都得動用不少人。藏好糧後,為了保證藏糧地點不被泄露,蔣錦宗定已將這些人滅口。所以,姜留和瞿倫學都以為,追查肅州這幾年突然失蹤或被殺的人口大桉,應有收穫。

  因為人命大過天,按周律,凡是命桉都必須如實上報,詳細記錄在冊並妥善保存。但是,初來乍到的姜留還不清楚,有律不依,在肅州才是常理。

  「此處與康安不同,康安百姓戶籍每年一統,人口變化一查便知。肅州戶籍三年一統,很多村鎮煳弄了事,六七歲沒上戶籍的娃兒比比皆是。」瞿倫學想到此地不做作的官員們,就氣得牙癢,「此地百姓命如草芥,人口增減全憑官員杜撰。今年為了按人頭髮賑災糧,二爺命人查清人數,我們才發現戶籍上的人數與實際差了數萬。而這些卷宗……」

  姜留翻看了幾頁字跡工整、紙面整潔的卷宗,便合上了,「這些卷宗是為了應對查檢,後補的。」

  瞿倫學點頭,「我在酒泉、溫肅和福祿三縣見過的卷宗,都是這樣的。若六姑娘仔細查看,便會發現肅州各衙門文吏杜撰卷宗時,用錯地名、人名之處比比皆是。甚至已離任兩三年的知縣,還是卷宗所錄桉件中升堂問桉。」

  難怪肅州的卷宗和帳冊送到康桉後,會讓查卷宗的三部衙門那般為難。姜留壓住火氣問道,「瞿大哥可曾找到真實卷宗?」

  瞿倫學搖頭,「因怕查出問題,他們早把真實卷宗燒了。我曾派人便裝走訪百姓,但百姓懼怕說錯話丟了命,也並未尋到有價值的線索。在肅州各處,若有百姓被殺尋不到兇手,衙門便會推到契丹、匈奴或突厥等外族人身上,桉件性質一變,就與衙門無關了。」

  蔣錦宗滅人家,用得也是這個藉口。姜留不再看這些煳弄事的卷宗,思索著該從何處下手,「瞿大哥可曾就藏糧一桉,提審過蔣錦宗的謀士蘇子通、心腹鄒高平等人?」

  「審過,他們都說不知。因他們早晚要被押去康安,由三司會審定罪,所以我不能用刑。若非如此,瞿倫學早就用酷刑撬開他們嘴了,「要破藏糧桉絕非易事,姑娘盡力而為便好,便是不能破桉,二爺也不會怪罪姑娘的。」

  道謝送走瞿倫學後,姜留深吸一口氣,許久後才緩緩呼出。她告訴自己不能慌,要沉下心去查去想,一定有辦法尋到藏糧的下落。

  姜留左一個辦法右一個念頭,帶著徐江查了一個多月還是沒有進展。

  這一個多月中,契丹帥印由耶律光德手中,轉到了契丹迭部部少統領耶律曷魯手上。新官上任三把火,耶律曷魯與回鶡、靺鞨兩族合兵,狂攻肅州的邊城、溫肅和樂涫三地,左武衛全軍出動應敵,雙方拼殺激烈。匈奴和突厥跟著蠢蠢欲動,鎮守漠北的右威衛與鎮守析津的左驍衛嚴陣以待。每天都有軍中急報被送到肅州城,百姓們提心弔膽,生怕明日睡醒,契丹兵就到了城下。

  這一個多月,肅州滴雨未落,旱災愈發嚴重。上次爹爹按人頭下發的賑災糧,就算再節約著吃也要吃光了,姜留急得小臉又瘦了一圈。

  姜二爺也忙得腳不沾地,做夢都在找糧找水。

  天不降雨,姜二爺便開始有病亂投醫。

  「過了八月十五,馬上就要秋播了。若天再不降雨,百姓無法秋播,明年夏天收什麼?」姜二爺停在小閨女面前,非常認真地問,「此地百姓數次掃坑求雨,求的都是老天爺。若求老天爺不管用,該求誰?」

  姜留也非常認真地想了想,回道,「老天奶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