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雅正解釋道,「開私塾是做善事,那些人便是要動手,也會有些顧忌。」

  聰明!姜留認真道,「母親有用得到留兒的地方,儘管吩咐。」

  ------------

  第605章 姜松入翰林院

  嫁入姜家後,雅正已知丈夫數次面臨困境時,都是留兒幫著想辦法。留兒雖然年紀不大,但她頭腦靈活、遇事不慌,堪當重任。留兒沒把雅正當外人,雅正便也不跟她客氣,徑直道,「雖說私塾開在豐邑坊,由咱們府中過去只有兩盞茶的工夫,但若府中有事,我恐無法及時趕回。我不在時,六郎會由你祖母照看,但她老人家畢竟年歲大了,精力或有不濟,所以六郎還需你看顧一二。」

  這個好辦,姜留當仁不讓地承擔下照顧弟弟的責任,「好。」

  雅正解釋道,「私塾剛開起來時會忙一些,等孩子們開始上課,我便無需日日去了。」

  姜留明白,「母親打算收什麼樣的學生?」

  雅正已考量過,「私塾以教識字知理為主,中午不管飯,每月一百文的束脩。你覺得如何?」

  一月一百文對於康安大多數人家來說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也就是說母親將學生定位為中低端市場,即尋常百姓人家。姜留回道,「一百文不錯,不過女兒覺得除了識字知理,母親還可以讓夫子教她們算帳、記帳、刺繡、裁衣這些本事,好讓她們學成之後有一技之長。」

  能拿出一百文錢送女兒入私塾的人家,除了讓孩子識字將來說個好婆家,還會想讓她們學些真本事,幫著家裡做事。若是她的私塾教這些,確實能讓更多人動心。雅正點頭,「若教這些,束脩一百文便不夠用了。」

  刺繡和裁衣需要用布、繡線、繃子等,雖說雅正開私塾不是為了賺多少銀子,但總不能貼著銀子去做。

  這個好辦,姜留笑嘻嘻道,「母親,咱們可以列出幾項讓她們自己選。只學識字知理是一百文一月,若想學其他的則另加錢,學得樣式越多就加得越多,這樣成嗎?」

  大周私塾和書院還真沒有哪個是這樣做的,但雅正也算是生意人,一下就聽出了這法子的好處,不過還有些難處,「你這點子不錯。不過若這麼做,讀書與學手藝的時間便不不好安置了。」

  這在上過大學的姜留看來,就是正課與選修課的關係。她繼續建議道,「咱們可以只頭半晌教認字,後半晌教手藝。每個半天兩樣手藝,你若想學就用飯後再來,若不想學只頭晌來就可以。具體怎麼安排,留兒還沒想明白,母親覺得呢?」

  雅正豁然開朗,用手捧住留兒的小臉道,贊道,「留兒,以你的本事,可任司業。」

  姜留眨巴眨巴眼睛,司業不就是她大舅在國子監時的差事麼?她彎起桃花瞳,笑得極為開心。

  二月十八,生子後被關了一個半月的雅正終於走出屋子,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此時正值春暖花開,姜家全家出行,去城北新建的靈寶觀遊玩、放紙鳶,一家人早早過去,天黑時才盡興而歸。接下來幾日,雅正開始為了開私塾的事四處走動,一個月後,豐邑坊千金私塾門前掛起兩串長長的爆竹,一陣噼里啪啦之後,私塾正式開門收徒,兩日便收滿了一百五十人,雅正聘來的女夫人開始授課、授藝,步入正軌。

  雅正開私塾後,果然引起了樂陽、仁陽、申國公夫人等人的關注,無形之中幫姜二爺分散了來自兩位公主的壓力,也在姜二爺的政績上,添了漂亮的一筆。

  當張文江問起開女子私塾是誰的主意時,姜二爺洋洋得意地道,「私塾的地方是下官尋的。」

  只幹了這一樣?張文江問道,「私塾的名字不是你起的?」

  提起這個,姜二爺還有點火氣,「是下官的小閨女起的,大人也覺得不怎麼樣吧?可內子偏說好。」

  竟不是姜楓起的?張文江來了興致,「依你之意,私塾該叫什麼?」

  「如玉私塾,大人覺得如何?」姜二爺雙目灼灼地望著自家府尹大人。

  張文江看著他顏如玉的臉,正不知說什麼時,京兆府少尹趙德敏走了進來。張文江不再搭理姜楓,轉向趙德敏問起案情。

  趙敏德回道,「三名案犯不肯招供,下官想對他們用重刑,請大人示下。」

  二月初在柿豐巷外劫走賈知茂的三人,幾日前已從右羽林衛的馬廄中擒獲,這三人都是左羽林衛郎超的部下,但他們咬緊牙關,只說他們缺銀子,所以才綁走賈知茂,意圖訛財。

  如此漏洞百出的理由,也虧他們說得出口!張文江轉頭問姜楓,「你覺得該怎麼辦?」

  姜楓拱手,「大人,下官也覺得趙大人說得對,不用重刑,他們必不肯招供。不過這畢竟是萬歲下旨查的案子,若咱們用刑,恐被人拿住把柄,說咱們是屈打成招。」

  這也正是趙德敏左右為難的地方,「下官擔心的也是這一點。」

  張文江點頭,吩咐道,「請右羽林衛大將軍和兵部尚書前來商議。」

  「大人高見!」姜二爺拱手贊道。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麼?張文江白了姜楓一眼,「告訴你兄長準備準備,不出兩日,萬歲該宣他入宮了。」

  張大人這麼說,必是萬歲已經看完大哥遞上去的稿子了。姜二爺眸子亮亮的,等不及散衙便跑去了禮部,將這個好消息告知了大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