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姜家何時多了這個規矩,王幽菡微愣,何婆子連忙道,「我家老夫人是貴府三姑娘和六姑娘的外祖母。我家老夫人臥病在床,不能親自來,所以讓我家二姑娘來給貴府給老夫人磕頭、送年禮。勞煩老姐姐通稟一聲。」

  說罷,何婆子取出幾枚銅錢往張潤媳婦手裡塞。

  張潤媳婦避開何,「您客氣了,咱們府里不興這個。請姑娘稍待,奴婢這就派人去送信。」

  姜家婆子無可挑剔的禮數,反襯著王幽菡和何婆子的不知規矩。王幽菡來送訪,沒提前送拜帖問主人家有沒有空,說是送年禮,竟連禮單都沒準備,只想著塞幾文錢了事。素來,都是她們嘲笑姜家不懂規矩的,王幽菡面上掛不住,不再看守門婆子的臉,打量起江凌的新宅。

  那處本是她外祖父家。昨日在姜家正門外,王幽菡看到任府嶄新的大門和院牆;今日到後巷,她發現後牆和小角門也推倒重建了。新磚新瓦新牆,看不出一絲孟家人在此住了幾十年的痕跡。

  物非人亦非,往日不可追。王幽菡放下車簾,鼻子一酸眼淚便落了下來。

  片刻後,姜家北院管事的劉婆子趕來了。這讓王幽菡面上好看了些,下了馬車。

  劉婆子給王幽菡禮,「王姑娘來得實在不巧,我家老夫人正在陪著貴客吃茶。老夫人特讓奴婢來給姑娘賠不是,也請姑娘回去後代我家老夫人問您祖母安。我家老夫人還說等她得空了,一定去貴府探望親家母,也請親家母不要客氣,還需請醫用藥時,派人來知會一聲就好。」

  劉婆子的話像耳光一樣打在王幽菡臉上,她強忍著屈辱,請劉婆子代她謝過姜老夫人,才道,「勞煩嬤嬤派人去貴婦西院給我的燕兒表妹傳話,我給她帶了祖母親手做的梅花糕。」

  劉婆子驚喜道,「貴府老夫人已能起身做糕點了?看來她老人家的身體已經大好了!」

  才沒有!祖母拖著病體親手做的!王幽菡抿抿唇,不想再與婆子費口舌。她不開口,何婆子便回道,「我家老夫人身上輕快了些,但還得好生將養著。勞煩嫂子給三姑娘傳個話吧。若嫂子忙,我與姑娘自己去西院也好,我們認得路。」

  劉婆子哪能讓她們進門,「我家三姑娘昨日就發了話,說她年前要閉門寫書稿,不見客。姑娘還是把糕點交給奴婢,奴婢給您送過去吧。」

  姜家這是鐵了心不讓她們見三姑娘了,何婆子又問道,「六姑娘可在?奴婢將糕點交給六姑娘也是一樣的。」

  「六姑娘早上就出門了,不知她何時才能回來。」劉婆子說完,眼見又有馬車趕了過來,忙向王幽菡告了聲罪,快步過去迎客。

  王幽菡見吏部尚書丁海全的夫人和丁家姑娘從馬車上下來,連忙站在邊上行了福禮,飛快想著該如何應對丁夫人的問話,才能跟她一起進姜府。

  誰知本就話少的丁夫人只略點頭,便帶著女兒進了姜家。被晾在門外的王幽菡再也受不了了,上車摔帘子,躲在裡邊不再出聲。

  何婆子無法,只得將梅花糕交給姜家的守門婆子,告辭回府。至於年禮,她們不提,張潤媳婦自是不會多問。

  把丁夫人送到西院後,劉婆子聽說王家的車已經走了,快步返回北院。她可一句謊話都沒說,老夫人的確是在招待貴客。若是事情順利,姜家大少夫人明年就能進門了。在這個節骨眼上,怎能讓王家人進府添堵。

  傍晚時分,姜留才和哥哥一起回府。聽齊嫂講了王幽菡來訪的經過,姜留道,「王幽菡是覺得丁夫人和丁姑娘瞧不起她,才哭著走的。」

  「王家與丁尚書家八竿子打不著,沒有任何往來。丁夫人在門外遇著王家姑娘……」趙奶娘的話還沒說完,手中的毛巾就被少爺接了過去。

  江凌接過奶娘手裡的毛巾,十分自然地為妹妹擦淨手,然後把新買的糖塊放在裝糖的匣子裡,推到妹妹面前。姜留先挑了一塊軟糖塞進哥哥嘴裡,又挑了一塊自己喜歡的桔子味硬糖方扔進自己嘴裡,美滋滋地吃著問,「奶娘怎麼不說了?」

  手裡拎著少爺塞給她的布巾,趙奶娘哪還顧得上王家姑娘怎麼樣,為了自家姑娘,她愁得頭髮都要白了。

  ------------

  第573章 兩小無猜

  姑娘到年十歲,少爺到年十二歲,都不能再算小孩子。他們不是親生兄妹,但倆人卻沒有一點男女大防的意思,三年如一日地往一塊湊。姑娘與三姑娘是親姐妹,三年來還因上山治病、陪二爺南下趕考分開過數月,但少爺自打被二爺領回來,一天也沒跟姑娘分開過。

  眼看著倆人吃完糖,就跟過家家一樣搗鼓剛買回來的家居擺設,趙奶娘更愁了,乾脆回姜府去找三姑娘,先稟了今日她陪著姑娘出去做了什麼,然後拐著彎道,「任家只剩少爺一個人,若沒人過去新院陪他,少爺那邊確實冷清。二少爺、三少爺和四少爺是男娃,去新院與少爺一起打打鬧鬧,也能熱鬧許多。姑娘覺得呢?」

  姜慕燕當然明白趙奶娘的意思,不過她心裡早已把江凌當做妹夫的頭號人選看待,顧慮自然少了許多,「他倆曾同在藏雲寺治病三月,有了共患難的情誼,凌弟把妹妹看做至親。凌弟搬入新府後,父親擔心他一人胡思亂想,特意叮囑留兒多過去陪陪他。便是外人知道了,也說不出什麼。」

  趙奶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