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閣內,仁陽公主斜靠在軟靠上,繡著茶香,用左手食指緩緩地、輕輕地撫摸著微微上翹的下唇。這是她思考時的習慣動作,屋內的嬤嬤和宮女靜靜站著,不發出一點聲音。

  半晌,閣外孩子們的歡笑聲傳入仁陽公主的耳中,她緩緩睜開眼,望著裊裊升煙的香爐和銅盆內半融化的冰塊。

  仁陽公主身後的竇嬤嬤這才俯身,在她耳邊低語了幾句。仁陽公主的眸子裡厲光閃過,低聲道,「嬤嬤的意思是,姜留認出來了?」

  竇嬤嬤有些拿不準,「若是認出來了,她面上一定藏不住。可若說沒認出來,她偏又提起了給牡丹搭架的月鶯……」

  仁陽公主把玩著冰荔枝,聲音里也浸著冰冷,「嬤嬤這次大意了。」

  竇嬤嬤低頭認錯,「是奴婢疏忽了,本想著月鶯只在牡丹園裡做事,不會被人認出來。公主,現在咱們該怎麼辦?」

  「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仁陽公主稍一用力,荔枝便被她捏破,汁水順著縫隙滴滴答答落在暗紅色的桌面上,「等兩日,若姜家沒有動靜,再透信給御史台。」

  「御史台早就被秦天野嚇破膽了……」

  仁陽公主一抬眸,竇嬤嬤立刻閉嘴,緩緩低下頭。

  「透給白全海和護國公府的眼線」

  「是。」

  江凌與姜留與仁陽公主一起用了午膳,然後才被公主府的侍衛送回了姜家莊。他們平安回來了,姜老夫人懸著的心才算放下,仔細問了事情經過後,便放姜留去午睡,留下江凌問道,「依你看,公主叫你們去,是為了何事?」

  江凌回道,「孫兒覺得,公主對萬歲賜給孫兒的宅子很感興趣。」

  她也是這麼覺得,姜老夫人微微點頭,「如今看來,孟宅似乎是個麻煩。」

  「祖母,孟宅被旁人拿去會更麻煩。」江凌提醒道。

  想到仁陽公主或秦相拿下孟宅後,天天扒著牆縫往自己院子裡瞧,姜老夫人立刻覺得江凌說得非常有道理,索性破罐子破摔道,「仁陽公主府里有兩株照殿紅,你去選花草時剪手指粗細的一枝回來。」

  「是。」江凌退下,回到母親和妹妹落腳的房間,沒想到,母親也正在講照殿紅,「仁陽公主府的名貴花草甚多,其他的也就罷了,她有兩株一人高的照殿紅,品相極好。凌兒可剪取兩枝回來,咱們扦插成活後,送與你祖母一株。」

  「母親,照殿紅是牡丹新品嗎?」姜留好奇問道。

  雅正解釋道,「是茶花。待扦插開花後,你們就有漂亮的茶花簪了。」

  大周女子喜歡在頭上簪花,姜留腦袋上也經常被插幾朵,看習慣覺得還是蠻漂亮的。姜慕燕也喜歡茶花,歡喜道,「母親也可以簪。」

  雅正笑著點頭。

  江凌見大家都喜歡,再想著妹妹戴上茶花的漂亮模樣,便拍板道,「我明日跟黃劍雲說一聲,讓公主府的花匠扦插几几個枝條,明年春天母親和姐姐、妹妹就有照殿紅戴了。」

  一家人商量得好好的,但晚上回到府中,就被姜二爺給否了,「不要她的花,喜歡什麼我帶你們去買。」

  「爹爹,那麼漂亮的照殿紅,只有仁陽公主府有。」姜留強調道,「祖母也喜歡。」

  姜二爺的桃花瞳里儘是不屑,「那是你們的祖母沒看到真正的極品,十日之內,爹就讓你們開開眼,瞧瞧什麼是紅色山茶花中的極品!」

  江凌試問道,「父親指的是藏雲寺主持修善大師院中的山茶花?」

  姜留的眸子也亮了,自告奮勇道,「爹爹,女兒去藏雲寺挖吧?」

  她三年前從藏雲寺下來後,再沒上去過。連青山難爬,但上邊風景好啊,以她現在的腿腳,一天肯定能爬上去!姜留躍躍欲試。

  姜慕燕也想去,她鼓起了勇氣,剛張開嘴,就聽父親道:「有福不享,去受那個罪做甚?」

  姜留鼓起小臉,姜慕燕識趣地閉上嘴。

  姜二爺繼續道,「明日是當度下山進城採買的日子,我讓他上山背一株下來就是。」

  藏雲寺的當度以前姜二爺的賭友,姜二爺當上西城指揮使後,這尖頭和尚每次下山都會攔路向姜二爺討香火錢。姜二爺讓他背株茶花下來,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雅正含笑道,「若能得到沾著佛香的山茶花,母親一定會非常高興的,還是二爺您想得周到。」

  誰知幾日後,料事周到的姜二爺還沒將山茶花送到母親面前,卻被御史武雲山一本摺子,參到了御前。

  武雲山告的是姜楓奉聖命教養任家後人,卻不體察聖意,教子無方。才十一歲的任凌生玩樂夜遊清平江,被同樣夜遊清平江的姜楓撞見,姜楓不自責羞愧,卻還扔給義子一袋銀子,讓他恣意玩樂!

  姜楓此舉有辱斯文,有傷教化,其德行令人齒冷!

  武雲山慷慨激昂地痛斥姜楓之罪狀後,又有十餘名文武朝臣出班指責其之罪過。

  ------------

  第514章 朝上風雲

  張文江見此陣仗,抬頭看了一遍站出來的官員。御史台的三位御史許是真覺得姜楓有錯,餘下的十幾位抱的什麼心思,可就耐人尋味了,是出於嫉妒,還是受人指使?張文江的目光先與杜海安碰了碰,又看向了武班首位站著的,穩如磐石的秦天野。

  以當前的局勢,按照秦天野的脾氣,一個區區的六品小吏,還不至於讓他如此大動刀戈。若不是秦田野的話……那就是萬歲對秦楓太好,引得文武百官嫉妒了!雖然不可能,但深受其苦的張文江內心裡得一定是這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