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姜三郎停住手,哭道,「祖母。」

  「你祖父去後,你父親、二叔和三叔,費勁千辛萬苦,才挽姜家於狂瀾,保你們衣食無憂。你不思感恩,不知長進,屢教不改,令你父母蒙羞,令姜家受人指點、恥笑。今日之事你要牢牢記在心裡,若你再不知悔改,令你父再因你受辱,我姜家便沒有你這個不孝孫。」

  姜三郎以頭觸地,「是。」

  回到西院後,姜慕燕對妹妹道,「三郎經了這次,必定會改過自新。」

  「對。」姜留點頭,他再喝一口酒,身邊的人就要被杖斃,再罵一句人大伯就要掌他自己的嘴。若大伯掌自己的嘴,祖母就要把三郎逐出家門。如此嚴厲的懲罰,他敢不改嗎?

  姜凌道,「大伯知道三郎皮糙肉厚,怎麼打罵他,他都不會悔改,這才懲罰他身邊的人,蛇打七寸,這招非常厲害。」

  跟著母親留在西院打掃庭院的書秋很是不解,「三少爺不過是喝醉酒說了幾句胡話,怎就要罰這麼重呢?」他推六姑娘落水,六姑娘差點淹死,大爺都沒這麼罰他。

  姜留給自己的笨丫頭開竅,「昨天是什麼場合?在場的都是什麼人?三郎卻被人攛掇幾句就不分場合地胡鬧,明知酒量不好還敢跟人拼酒。這要不給他板過來,他以後准闖大禍,可能會累及咱們家裡每一個人。」

  書秋滿眼星星地望著自家姑娘道,「姑娘長了一歲,心眼多了一倍!」

  姜留……

  這丫頭還是扔去八里莊開荒吧……

  「姑娘,少爺,二爺和二夫人回來了,還帶回來好多賞賜。」芹青跑進來報喜。

  三小隻起身又趕往北院。待進到祖母房中,姜留髮現此時屋內的氣氛與方才大不相同。她爹眉飛色舞地給家裡人講進宮的事,雅正夫人含笑立在旁邊聽著,適時補上一兩句,好一副夫唱婦隨的場面。

  待聽到萬歲讓兒子迎接十二國使節後,姜老夫人非常高興;待聽到兒子要在牡丹宴上舉鼎,姜老夫人的心一下就揪了起來,暗中不斷埋怨孔風閣。

  姜松也很擔心,「自殿試後,你就沒正經練過弓箭和臂力。既然萬歲已經恩准,那你便要做足準備,三朝回門後,你就要操練起來了。」

  姜二爺殿試之後就放飛了自我,箭想怎麼射就怎麼射,槍也不練了,不過他卻一點也不擔心,「大哥放心,屈屈一個鼎而已,小弟單手就能舉起來!」

  在禮部供職多年,常接待番邦來使的姜松嚴肅道,「番邦能人異士也不少,為了穩操勝券,御宴上的禮炮會比殿試校場的鼎重上許多,你不可掉以輕心。」

  「我沒……」

  「你哥讓你練你就練,左右也沒壞處。」姜老夫人也瞪了眼。

  「是。」姜二爺只得應了。

  待回到西院,雅正輕聲問,「舉鼎辛苦費力,二爺不能想辦法不舉麼?」

  一聽雅正這麼說,方才還沮喪的姜二爺立刻挺胸抬頭,「男子漢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更何況這是我答應萬歲的事,一定要辦到。舉鼎對別人辛苦費力,對我來說卻不值一提。走,咱們去外院,我舉給你看!」

  見母親被父親嚇住了,姜慕燕連忙道,「父親,明日是您和母親成親三朝之日。母親要準備羹湯,還要準備回門之禮,讓凌弟陪您去外院可好?」

  姜凌站起身,姜留也過來拉住爹爹的手,不滿搖晃著,「爹爹,您答應了今日帶女兒騎馬的,您忘記了?」

  「當然沒有。」姜二爺立刻道,「爹先去舉個鼎暖暖手,再帶你去騎馬。」

  姜留……爹爹這勁兒頭,怎跟個愣頭青似的?

  姜二爺帶著兒女走後,雅正握住姜慕燕的手坐在桌邊,輕聲問,「燕兒明日可想跟我與你父親一起回昌明坊看看?」

  姜慕燕拿不準,便請教道,「女兒去合規矩麼?」

  這孩子無論做什麼,首先考慮的都是規矩,而不是她內心的想法。雅正夫人開解她道,「人是活的,規矩是死的。人想做的事,都能尋到合適的理由,這便是規矩。」

  ------------

  第378章 大動作

  雅正夫人的話讓姜慕燕有些無所適從,她不知道該怎麼辦,緊張得小手心都冒汗了。握著她的小手的雅正自是感覺到了她的變化,心中有些不忍。

  這個孩子安靜而敏感,她以規矩為準繩行事,行走坐臥、言行舉止都想做到最好,讓人無可指摘、讓人稱讚。若是生在規矩教條嚴苛的人家,姜慕燕這樣做確實可以受到稱讚,可以少受些苦,但姜家並非如此,姜老夫人和姜松對家中姑娘們的要求只是知書達理、進退有度,姜二爺則對子女沒有任何要求,只要她們開心就好。

  雅正曾在王家教琴,她發現王家的情況與姜家截然不同。王家老夫人極為講究,處處端著,每句話每件事都要反覆思量,姜慕燕的母親王清荷在世是雖深居簡出,但經常出入各種宴會的雅正也見過她一兩次,知道她也是一個極為講究的人。

  姜慕燕生在姜家,接受的卻是王家女人的教養方式,這種矛盾和割裂在其母王清荷病故後被拉大,姜慕燕變得更加敏感。據雅正夫人這一年多的觀察,姜慕燕能在姜家過得越來越好,是因為姜留。但她今年已十二歲,再過三四年便要嫁人了,到了夫家沒有妹妹可以幫她,她得靠自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