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爺,銀子補不了運道的。」

  「爺出銀子再給你修座道觀。」

  「……那貧道試試吧。」

  「有勞道長。」

  姜二爺回到府里時,心裡美滋滋,看他的黑兒子也順眼了不少。在兒子面前坐下,姜二爺抬起他正在看的書,發現《尚書正義》四個大字,便覺得腦袋嗡地一聲,疑惑道,「凌兒,你怎開始看這玩意兒了,看著腦袋不疼麼?」

  《尚書正義》中有很多有趣的典故,論以天道治民之理,令人讀之茅塞頓開,怎會讓人腦袋疼?不過姜凌卻一本正經地點頭,「有點疼。」

  「是吧!這本書上的字都很生僻拗口,讀都讀不通,偏夫子和你大伯還要爺默誦!」姜二爺終於在讀書這件事上與兒子有了共同語言,極為開心。

  姜凌默默聽父親念叨完,才道,「父親,兒又做噩夢了。」

  「嗯,跟為父回去睡。」姜二爺帶著兒子往北院走時,便聽他問道,「父親覺得和至怎麼樣?」

  「挺好的,會炒茶,還會做飯,嘴也甜,長得也順眼。」姜二爺隨口應道。

  姜凌……

  早知道這樣,他就在書房歇下了。

  姜二爺轉頭看兒子,「說吧,你覺得和至哪不好了?」

  「沒,兒覺得他也挺好的,兒以後想多跟他一塊玩,行麼?」姜留嘴角翹起。

  「難得還能有你看著順眼的人。」這幾年,康安城各家的二郎被兒子嫌棄了個遍,姜二爺一度以為是自己太優秀,才讓兒子眼界變得太高,還曾為此自責過。現在兒子有看著順眼的,姜二爺很開心,「去跟他玩吧,不過你悠著點,別欺負人家。」

  「父親放心,兒不會的。」

  ------------

  第316章 王家嫁女

  此時已是深秋,馬上要入冬了。姜家卻在院內大肆整修園林,一牆之隔的孟回舟看在眼裡,心中幾番思量。

  因三兒子被殺,瞬間老了好幾歲的孟老夫人不解道,「前幾年運道不好時,也不見他們整飭園林,如今運道好轉了卻開始整修,這其中必有因由。我找人隔牆看過,姜家此番布置是為了增福避煞。二郎你說,他們避得什麼煞?」

  孟二避而不談煞氣,只道,「前兩年他們連吃飯穿衣的錢都沒有,那顧得上這些。現在姜楓霸著西市,錢財源源不斷流入姜家,他本就好顯擺,這才是剛剛開始,母親且看著吧!」

  孟老夫人立刻道,「兒啊,你要儘快拿住他截留西市稅銀的證據,告到京兆府,讓他不得好死,給你三弟報仇。」

  「兒會的。」孟二應下,從母親房內出來後回到自己院中,招來心腹管事,「道長怎麼說?」

  管事小聲道,「道長說於淵子道術高深,他不想與其鬥法。」

  孟二握了握拳,「廢物!」

  管事低頭,不敢吭聲。

  十月初十是黃道吉日,伴著早晨升起的太陽和鞭炮聲,姜慕容第一批大件的嫁妝被裝上馬車,由姜槐、大郎和姜凌一起送往太康李家。

  姜慕容是長房嫡女,姜大郎是長房嫡子,姜凌現在頂的是二房嫡子的身份,所以才讓他一同前去,以示姜家對姜慕容親事的重視。以姜凌的年紀是可以坐馬車的,但他更願意騎馬。

  一身寶石藍新衣帽的姜凌騎在青龍上,姿勢氣度一點也不輸大他幾歲的姜大郎。姜二爺看著出色的兒子,心裡覺得異常滿足。

  姜二爺本也想跟著去太康轉悠一圈的,奈何這幾日番邦使節入京,京兆府尹壓給他很多差事,實在脫不開身。

  這一日,也是王幽影出嫁之日。姜家與王家乃是姻親,按說是應該早早過去幫忙的。但王氏已故,大夫人陳氏要忙著女兒婚事走不開,三夫人閆氏已滿七月,不能出門走動。所以這日趕往王家的,只有姜慕燕和姜留兩姐妹。

  王家那幫人個頂個地心裡黑,姜二爺很不放心兩個閨女,讓她們帶足人手去,並叮囑道,「早去早回。若有人敢說難聽的,你們就罵回去;有人敢伸手,你們就讓武婢和鴉隱他們打回去。」

  姜慕燕回道,「父親,今日大表姐成親,沒人會鬧事的。」

  那可不一定,孟家人肯定會去,孔家人也會去,他們可不管王家女成親是不是要圖個吉利。姜二爺越想越不放心,「你們還是別去了。」

  姜慕燕咬咬唇,「不去會被人指摘不知禮數的。父親放心,女兒會照顧好妹妹,快去快回的。」

  姜留也挺起小胸脯,「爹爹放心,女兒不會吃虧的,也會照顧好姐姐的。」

  說心裡話,姜二爺還是對小閨女放心些,「讓姜猴兒跟著你們去。」

  大周婚俗為晨迎昏行,即男方早上到女方家接親,然後傍晚時在男方家舉行婚禮。因王幽影的夫家翰林院張家就在距王家不遠的立政坊,所以兩家定的結親時辰在巳正,姜家姐妹現在趕去完全來得及。

  姜老夫人也不放心兩個孫女,叫去叮囑了一番,又讓伺候她多年的劉婆子跟去,遇事也好有個照應。

  於是,姜留和姐姐去王家帶了劉婆子、齊嫂、趙奶娘三個僕婦,書秋、書英兩個丫鬟,芹青、芹白、聽琴和琦雪四個武婢,鴉隱、姜猴兒兩個僕從。姜留和姐姐到王家門口下車,被丫鬟婆子簇擁著往裡走,正遇上出來迎客的孔氏。

  一身新衣的孔氏看這倆姍姍來遲的死丫頭竟擺出這麼大陣仗,鼻子都氣歪了,隨手一點姜慕燕身後的丫鬟,吩咐道,「你們來的正好,快跟著去車上搬桌椅板凳,擺在院中用來宴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