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到這裡,姜二爺長長嘆了口氣,「任家和姜家很像。我祖父雖名不及老將軍,但也是驚才絕艷的能臣。他們老去後,兒子們難承父業,只能將希望寄托在孫輩上……不對,姜家是將希望寄托在曾孫輩上,我們哥仨這一輩也不爭氣。」

  ------------

  第268章 康安是誰的地盤

  「姜家的希望在二爺身上,二爺不可妄自菲薄。」裘叔糾正道。

  姜二爺擺手,「爺只不過是比旁人善察言觀色,能逢人說人話遇鬼說鬼話罷了。大郎才是姜家的希望所在,他頗有我爺爺當年的風采。」

  門外的姜寶吐槽,您方才可不是這麼說,您剛才還要藐視西北諸多將呢。

  裘叔繼續道,「大少爺確實很好,但二爺三兄弟這一代,也是極為難得的。大爺為人正直,持家不偏不倚,令姜家上下和睦。家和,乃興旺之兆。二爺知人善任,又胸懷坦蕩不計較個人得失,這才是能成大事者該有的才幹和襟懷。」

  初入姜府,裘叔覺得姜二爺比其他紈絝強的一點,就是他有底線,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跟在二爺身邊越久,裘叔越看好姜二爺。

  姜二爺雖有天真純善的一面,但也有狡黠的一面。他書讀得少,所以不會被四書五經中的「君子」行徑束縛,在諸多掣肘之中巧做安排,出人意料。

  當然,姜二爺也是懶散而任性的。他小毛病頗多,遇事首先想的不是往前沖而是心煩逃避。所以他不肯讀書上進,與夫人、長女的關係也頗為僵硬。且他雖生在富貴之中,卻不過分的挑剔,能得過且過。只要姜家不敗落到吃不起飯的程度,姜二爺此生仍然安心做個閒散度日的紈絝。

  所以,若要姜二爺上進就得逼他,可姜家老夫人和大爺捨不得。

  何其幸哉,康安城樂陽這麼個讓姜二爺厭惡到骨子裡的、位高權重的公主。

  被裘叔一表揚,姜二爺又飄了,「我大周國泰民安四海昇平,所以沒大事兒讓爺干,否則爺定會成為名留青史的一代名臣!」

  會有的,而且很快就有了。裘叔深信,「不急,二爺初入仕,得一步步走。您上任三月便能令西城百姓有口皆碑,得萬歲賜匾,已遠超旁人了。」

  爺是也這麼覺得。姜二爺又美了一會兒,才問道,「先生,宋顆入京可有什麼貓膩?」

  裘叔回道,「宋顆乃蔣錦宗的心腹,讓他來送馬也在情理當中。不過,蔣錦宗這三年來一直在暗中派人查找凌少爺的下落,也不排除他聽到了什麼風聲,派人入京探查實情的可能性。待宋顆入城後,看他的舉動便見分曉。」

  姜二爺皺緊眉頭,「不管來意如何,一旦他認出先生和凌兒,定會趕盡殺絕吧?」

  裘叔點頭。

  姜二爺立刻道,「自他入城那日起,你們幾個都不要出門了。爺會想辦法儘快送客,將他攆出京城。」

  裘叔道,「二爺,若他是為探聽消息而來,我等躲著也無濟於事。」

  姜二爺擺手,「先躲著,走一步看一步。」

  「是。」裘叔應下。

  「這件事不要告訴凌兒。」姜二爺叮囑道。

  裘叔搖頭,「肅州軍馬入京的事已經傳遍,瞞不住的。不過老夫會好看少爺,請二爺放心。」

  姜二爺點頭。

  裘叔又道,「姜寶與之前變化甚大,無人能認出他,讓他依舊在您身邊當差吧。」

  姜寶……

  得知父親讓自己在府中避禍,姜凌抿緊薄唇不吭聲。姜二爺怕他一時衝動跑出去找人報仇,便道,「趕巧這幾日雅正夫人也告了假,你可以跟留兒一塊玩。」

  姜凌這才點頭應下。

  安置好兒子的事兒,姜二爺才將大哥、三弟請到書房,關起房門先講了孟三的話。

  姜槐先罵道,「孟回舟真是個徹頭徹尾的白眼狼!」

  姜松半晌才道,「祖母生姑姑時傷了身子,不能再生育。祖父收下孟回舟,確實有讓他與父親相互扶持之意。知人知面不知心,誰成想孟家竟早對咱們起了恨意。」

  姜二爺分析道,「如今看來,咱爹肯定是被他害死的!」

  姜槐點頭。

  姜松卻道,「二弟,你現在已是一衙之首,當牢記凡事都要講究證據,沒有證據不可輕易斷是非。父親的確可能是被他害死的,也有可能是他知道有人要害父親,卻袖手旁觀,任父親被人殺害。」

  「反正不管怎麼樣,咱們都不能饒了這老匹夫。」姜槐握緊了拳頭。

  姜二爺點頭,「那是自然。那老匹夫現在已不能掌控刑部,待萬歲選出刑部尚書後,咱們就想辦法與他交好,重啟舊案,為父伸冤。」

  姜松卻沒這麼樂觀,「父親之死牽扯著肅州貪腐大案,重啟舊案談何容易。咱們不可操之過急,要步步為營,不可再令姜家陷入危難之中。既知了孟家人的心思,咱們日後更要提防孟家,不可再中了他們的圈套。」

  「是。」姜二爺和姜槐齊聲應了。

  「如今看來,非骨血血親不可託付。只有多兒多孫,兄弟們相互扶持,姜家才能壯大。」姜松先看向三弟,「弟妹身子重了,你多擔待些,切不可惹她生氣。」

  提起懷孕的妻子,姜槐的心情好轉,「小弟明白。」

  姜松又將目光放在二弟身上,「你也要儘快想辦法娶妻生子,延續香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