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姜慕燕點頭,「嬤嬤請講。」

  「柳家莊是夫人留給兩位姑娘的,姑娘或許不記得,往年莊子裡的瓜果成熟後,莊子都會送到府上來,今年的瓜果都送到王家去了。」秀巧低聲道。

  姜慕燕點頭,「這個我曉得,大舅母說是因為我在王家暫住,妹妹又在山上,所以他們才會送去王家。」

  秀巧點頭,「那是秋時熟的瓜果。夏時兩位姑娘都在咱們府上,但梅子和櫻桃卻只送來一筐,不及往年的半數,今年的年景可不差。」

  姜慕燕咬唇,她覺得外婆不會做這樣的事。

  姜留瞪著黑溜溜的眼睛,認真聽著。

  「奴婢推測,這事兒應該是姑娘的大舅母瞞著您外婆做下的。」秀巧低聲道,「姑娘可能不曉得,王大夫人的娘家兄弟不爭氣,家裡的日子過得一日不如一日,她興許是拿莊子裡的東西去貼補自己的娘家。還有,胭脂鋪的帳房先生,也被大夫人換了。姜猴兒說他見王大夫人的娘家兄弟頻繁出入兩家鋪子……」

  這麼下去,娘親留下的嫁妝會被王家大舅母搗鼓到她自己錢袋裡吧,姜留的眼睛瞪得更大了,這可不行!

  趙秀巧又道,「奴婢知道說這些會讓姑娘為難,但您外婆的身體和精力已大不如前,姑娘們的嫁妝再讓王大夫人把持下去,早晚會出事的。這些可都是夫人留給兩位姑娘,是姑娘們嫁人後過舒坦日子的依仗啊。」

  姜慕燕有些慌神,小聲問道,「嬤嬤是要燕兒把嫁妝拉回來嗎?」

  趙秀巧搖頭,「嫁妝都在單子上列著,是物件,鋪子和田莊每年都有出息,才是大頭。姑娘到年十歲,該學著管教下人、打理家務了。您不如向王老夫人討回鋪子和莊子,就說您想用鋪子和莊子練練手。」

  好主意!姜留用力點頭。

  姜慕燕萬分沒底,「可我不會……」

  「誰也不是天生就會這些,都是一點點學的。」趙秀巧低聲道,「您若是在不想討,先把鋪子和田莊的契書取回來也好,免得被王大夫人從王老夫人手裡哄騙了去。」

  契書一直她手裡呢,大舅母就算想賣也賣不掉,這樣是不是就不會出事了?姜慕燕下意識地轉頭看妹妹。

  妹妹都能從樂陽公主手裡救回父親,這些事也難不倒她。跟書秋一樣,姜慕燕現在也覺得妹妹非常、非常厲害。

  ------------

  第44章 王家問話

  姜留贊成奶娘的建議,但也理解姐姐的不安。在姐姐心裡,姜家人都是不靠譜的,外婆和舅母們是除了姜留之外,她最親的人。這不是奶娘說幾句話,就能馬上扭轉的。於是,姜留握著姐姐的手,一字一頓地說,「留-兒-聽-姐-姐-的。」

  反正鋪子和田莊的契書握在自己手裡,如果姐姐要不回來,那就等自己的舌頭利索了再搶回來。姜留現在迫不及待地想長大,想經營自己的鋪子,一展穿越之前的抱負和穿越後這幾個月的憋屈。

  妹妹聽她的,她該聽誰的呢?姜慕燕茫然無措。

  巧秀也道,「奴婢就是給姑娘提個醒,怎麼做還是得您自己拿主意。如果姑娘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少說、多看、多想,等弄明白了再拿主意也不遲。」

  那就是不用向外婆要回鋪子了,姜慕燕心頭稍松。

  見三姑娘如此,趙巧秀便明白這些事得靠她的六姑娘了,但願王家老夫人能健康長壽,等著六姑娘長大。

  馬車進入王家時,天已經擦黑了。挑開車窗簾的姜留看不清王家的庭院布局,但從門口到外婆住的地方來看,王家的院子一定比姜家的小。

  娘親嫁給爹爹時,祖父是刑部侍郎,乃六部實權高位;外祖父雖是頗受皇上喜愛的翰林學士,但也只是幫皇上起草詔書的文人罷了,並無實權。這麼論起來,娘親能嫁給京城第一美男子的爹爹,其實是高嫁,所以王家給女兒準備豐厚的嫁妝,畢竟在這個朝代,嫁妝的多少代表了一個女人的底氣。

  不過現在祖父死了,還擔著氣死太上皇的大不敬之名,大伯丁憂馬上期滿卻仕途無望。反觀王家,大舅在國子監任司業,二舅乃京城最有名的私家書院——青衿書院的山長,所以現在位置調換,姜家不如王家了。

  姜留站在王家的位置上考慮,他們會不會是覺得這個女兒嫁虧了,想收回嫁妝以減少損失?

  「老夫人,表姑娘們到了。」

  丫鬟歡喜清脆的傳話聲打斷了姜留的沉思,被奶娘抱下馬車,進入溫暖而明亮的堂屋。

  這屋子給姜留的第一感覺,就是——不愧是讀書人家!不同於姜家用博古架或屏風當室內的隔斷,這裡用的是高高的四層書架,架子上擺滿薄厚不一的書籍,牆上掛著書法字畫,可謂墨香襲人。

  姜留和姐姐給外婆行禮後,又給舅母行禮,然後與兩個表哥、一個表弟、三個表姐互相問候罷,小姐妹倆被外婆招到身邊訴溫暖、用飯。

  與姜家一樣,王家用飯也分男女內外桌。與王家不一樣的是,王家謹守吃不言睡不語的規矩,用飯時一點聲音也沒有。姜留覺得這個規矩的好處就是她可以專心用飯,不用分神應對長輩的關懷和問詢。

  等姐姐給她裝了一碗愛吃的菜後,姜留一手拿饅頭一手握勺子,開始慢悠悠地用飯。她還沒吃了兩口,屋裡就起了響動。

  「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