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旁邊的書秋嘟囔,「那些鋪子都被王家人攥著呢,有跟沒有一樣!」

  姜留者才想起來,王氏的嫁妝都在王家人手裡攥著呢,精神氣頓時沒了。趙青菱瞪了多舌的閨女一眼,小聲跟姜留解釋,「鋪子是夫人留給兩位姑娘當嫁妝的,誰管著都搶不走。」

  姜留裝作傻兒吧唧地點了點頭,只可惜她年齡小,很多話不能說,很多事不能做,手癢啊!

  外屋,姜二爺也不贊成用王氏留下的鋪子,「府里的鋪子可以問問,其他的不必考慮。若是府里的鋪子不合適,爺再想辦法就是。」

  莫說王氏把嫁妝留給了兩個女兒,便是她把嫁妝扔了,姜二爺也不會沾手,他可不想讓王家人嘲笑他惦記亡妻的嫁妝。

  只有沒出息的男人,才會惦記妻子的嫁妝!

  「二爺,王家人把三姑娘送回來了。」莊子上的管事進來報事。

  聽到這話,趙青菱放下手裡的針線,從裡間走了出來,「二爺,奴婢去迎迎吧?」

  姜二爺最煩見王家人,「沒什麼要緊事,別帶他們來見爺。」

  三月不見的小姐姐回來了,姜留也緩緩站起身,打算帶著書秋到出迎。誰知不大一會兒,姜猴兒就跑了進來,「二爺,王家老夫人、大夫人、二夫人都來了,非見您不可!」

  姜二爺冷哼一聲,「見我?她們要見凌兒才對!」

  ------------

  第17章 王家來人

  王家老夫人、大夫人、二夫人?那不就是小胖丫的外婆、大舅母和二舅母嗎?姜留停住剛邁出去一半的腿,差點趴在地上,以她這個身體狀態去見王家人,怕是不大妙。

  王家和姜家雖然是姻親,但關係卻並不好。

  這事兒,還得從姜二爺與妻子王氏的親事說起。姜二爺雖然才不出眾但卻容貌驚人,再加上他爹官居刑部侍郎,所以京中想嫁給姜二爺的女子並不少。但在姜二爺娶什麼樣的妻子這件事上,他祖母和母親產生了分歧。

  祖母姜太夫人出身書香世家,也想為最疼的孫兒娶書香門第之女。在她看來這樣門戶教養出的女子謹守禮儀道德,能照顧姜二爺一輩子。

  母親姜老夫人覺得姜二爺這輩子靠他自己是不成了,以後他的兒女靠他教養也怕不成器,所以要給他娶一位能持家教子的幹練女子,最好是武將之女。

  最後,姜太夫人與其子姜冕壓制住了姜老夫人與姜松母子,為姜二爺娶了京城書香名門之嫡女王氏清荷。王清荷的父親是隆順八年的狀元,後入翰林院為學士,頗得皇上器重;其長兄為國子監司業,也頗得學子敬重;王清荷溫良恭順,頗有才華。

  姜老夫人雖不喜二兒子娶書香世家之女,但對於王家結親是沒有意見的。至於姜二爺自己,他是不喜歡開口閉口之乎者也,月圓月缺都對月嘆息的女人成親的,不過他的意見沒人在意。他中意的那位,姜太夫人和姜老夫人都瞧不上。

  王清荷嫁入姜家後,詩情畫意與放蕩閒逸碰撞之下矛盾不斷。王清荷雖漸漸對姜二爺死心,但如姜太夫人所言,她不管心裡怎麼想的,但待姜二爺謹守夫妻之道,將西院打理的處處妥帖,讓人挑不出錯處,因此姜老夫人對兒媳的不滿也就漸漸消了。唯一遺憾的是她嫁入姜家九年連生兩女,沒給姜二爺生出嫡子。

  不過這不急,他們夫妻還年輕,兒子總會有的。

  誰知姜家事變,姜冕死後姜老夫人病倒,王清荷為盡孝道,衣不解帶地在姜太夫人床前盡孝,姜太夫人故去後她的身體也垮了,回王家養病數月也無法回天,撒手人寰!

  王清荷的死,導致王家人對姜二爺和姜家的不瞞,達到了頂點。王家人認為因為王清荷的婆婆姜老夫人看兒媳不順眼,所以用姜太夫人的病拿捏她,才導致她病倒亡故。姜老夫人當然不認,兩家在王清荷發喪那日鬧得極為不愉快。

  王清荷七七之日,王家人上門討要王清荷的嫁妝,話里話外的意思是怕姜家人將王氏女的嫁妝貪了去。

  他們這麼說也不是沒緣由的。姜家老爺姜冕死後,姜家四處花錢打點,散盡家財仍有不足。於是,姜家的三哥兒媳婦——姜松的妻子陳氏、姜楓的妻子王清荷和姜槐的妻子閆氏都拿出自己的嫁妝來貼補,姜家這才度過難關。姜家這三個兒媳中,貼補最多的就是嫁妝最豐厚的王清荷!

  王清荷是家中獨女,王老夫人將自己的體己都給女兒做了嫁妝,所以王清荷嫁過來時嫁妝有八十八擔之多。為了補上夫家的窟窿,王清荷變賣了三處鋪子!

  這引起王家的極大不滿,口口聲聲說若女兒的嫁妝再留在姜家,定全被姜家人拿來貼補家用。他們把這些嫁妝拿回去為兩個外孫女留著,免得她們將來出嫁時嫁妝寒酸,令人恥笑。

  因王家來的王大夫人和幾個婆子說話極為難聽,明里暗裡地損姜二爺。姜二爺一怒之下,就王家將王氏的嫁妝都抬了回去。自此之後,兩家斷了往來,只有與外祖家素來親厚的三姑娘姜慕燕,還私下與王家往來不斷。

  小姜留這裡,情況就與姐姐大不相同。

  姜慕燕在王氏的教導下與姜二爺的父女關係很是疏離,引起了姜家太夫人和老夫人不滿。所以姜留兩歲時,姜太夫人將姜留的乳母打發走,指了自己院裡的趙青菱照顧姜留。小姜留在趙青菱的影響下,與她爹關係甚好,連她的名字都是姜二爺給改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