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爭執到最後,諸葛雲河看到了刑堂大長老一劍砍了環叔的頭,他就看到那腦袋滾落下來,滾在了桌子旁,那嘴巴還張開著,似乎還有沒說完的話,眼睛瞪的很大,仰著直朝樑上的諸葛雲河。
諸葛雲河身子一癱軟,險些從樑上直接掉下去。
他死死的抱著那個柱子,背後早就濕漉了一片,殺了一個人之後還有兩個不吱聲了,但還是堅持倔強的很,刑堂大長老把他們帶下去之後很快就有人上來清理環叔的屍體。
諸葛雲河就這麼死死的盯著那邊,也不挪開眼睛去,儘管受了驚嚇,他還是這麼死死的盯著,直到屍身被挪走,直到神堂里一個人都沒有了。
他也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等到他覺得有力氣從樑上爬回去,離開神堂,天已經黑了...
家中奴僕已經找了他一個多時辰,等到的是懨懨的他,回到家之後,他大病了一場,病好了之後,原本調皮活潑的他,一下子變的沉默寡言。
也不惡作劇一起上學的人了,也不逃神堂里的課,長老們以為他長進了,變乖了。
一個月之後,諸葛雲河取得了神堂長老的信任,在一個深夜裡,他放了當初那兩個關著的人,還偷了神堂里的璽玉跟著他們離開了衡谷。
四姓的族人到了諸葛雲河這一代,他的金家只剩下他這一個獨苗苗了,他是衡谷中唯一還保有蕭家皇室血脈的人,因為他的祖上尚過公主。
但他並不願意去接受那些東西,如今的天武之主是奪了他們的東西,殺害了他們的親人,所以他們要復國,要報仇,要把舒家人也趕盡殺絕,要奪回失去的一切。
他不願意看到因為這件事死很多人,年紀小的時候婆婆就告訴過他,衡谷的人太執著了,執著到最後都會忘了他們到底堅持的東西,好好活著和延綿才是對死去親人最好的慰藉,終日沉浮於復國,還要死多少人才甘心呢。
所以他逃了。
這時候年紀還輕的他,覺得少了蕭家血脈的他,少了璽玉中的寶藏圖,衡谷的人就沒有辦法復國,這樣一來,大家就不會打仗,不會有人因此喪命,都還好好的活在衡谷中,而他,也能脫離他厭惡的生活方式。
三個人馬不停蹄一路逃到了關內,到了關內也不安全,稍作休息,他們直接是往恆安城的方向逃。
當初和環叔一起的還有兩個人,在天武已經生活幾年,有一定的基礎,饒是如此,為了確確實實的躲避衡谷的人,徹底的隱姓埋名,他們這一逃,一年才到恆安城附近,有了新的身份,落腳下來,這一年,諸葛雲河十二歲,他改名為禇雲河,雲河二字是爹和娘給他取的,他不能丟棄。
其餘的兩個人變成了他的叔叔,第二年,他參加了考試,十六歲那年,他中舉,十七歲,他過了殿試,還是以前三甲的好名次。
他從未想過要真的在恆安城隱姓埋名下來,躲一輩子,他用這樣的方式混淆著衡谷派遣來尋找的人,他怎麼可能會高調的去參加科考呢,即便是名字中有一樣的,五六年過去,他早就大變了模樣,而衡谷的人,最初也沒想過要到恆安城來找人,這邊動靜太大,會引起舒家人的注意。
十九歲那年,禇雲河成親,娶了當時比他身份不知道高了多少的范侯府的嫡小姐,他就是以這樣大咧咧的方式出現在眾人視線。
不躲藏,他就是個孤兒一樣的人,有兩個異性叔叔,如今也都身故了,不怕人查家族,反而用他的聰明才智,在朝中逐漸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他喜歡這裡的生活,喜歡這樣的無拘無束,更喜歡舒家治理下這樣的天武,他並不仇視舒家,百年前是怎麼樣一番情景他也翻閱過很多書籍,若是沒有舒家,也會有別人起來反蕭家,當時已經是民怨載道,而四大家族的人,怎麼會對這些有深切體會呢...
幾年過去,他有了兩個孩子,而衡谷那邊前往尋找的人越來越多,他開始擔心萬一有一天找到了,他死不要緊,璽玉不能被找到,裡面的財寶不能尋找,衡谷永遠不夠錢銀來充沛軍力糧食。
所以他在兩個孩子身上分別刻了印記,並且讓他們背誦印記上的二十字預示,外人看不懂,會以為是什麼烙印而已,繼而把璽玉藏在了書房內的底下暗室中,整個府邸的格局,都是他精心布置,就是為了保證東西不被找到。
長女還算乖巧,兒子和他小時候簡直就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禇雲河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然而,他擔心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
不知是誰的建議,衡谷的人直接派外奴人前來刺殺皇上。
幾番交手,他無奈之下以少主的名義和那些外奴人聯繫,沒辦法要求他們不再行動,但知道了他們的計劃,他護著皇上躲過了不少的刺殺。
而找尋了這麼多年,他的行蹤,也暴露在了衡谷派出來的人眼底。
甚至是朝中都有人被衡谷的人收買。
他知道自己活不長了。
只要外奴有一次成功,那些早就看他不順眼的人會即刻下手,但他沒有辦法,他唯一愧對的是要陪著他一起去面對這一切的妻子和孩子。
他不是聖人,所作的決定必然有所利弊,但他始終不曾後悔離開衡谷。
只是一切來得太突然,預料之外皇上昏迷不醒,禇家被抄,他被斬首,臨死前的那一刻,他心裡惦念著妻子和兩個孩子,眼前忽然出現了衡谷時所住的院子模樣。
諸葛雲河身子一癱軟,險些從樑上直接掉下去。
他死死的抱著那個柱子,背後早就濕漉了一片,殺了一個人之後還有兩個不吱聲了,但還是堅持倔強的很,刑堂大長老把他們帶下去之後很快就有人上來清理環叔的屍體。
諸葛雲河就這麼死死的盯著那邊,也不挪開眼睛去,儘管受了驚嚇,他還是這麼死死的盯著,直到屍身被挪走,直到神堂里一個人都沒有了。
他也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等到他覺得有力氣從樑上爬回去,離開神堂,天已經黑了...
家中奴僕已經找了他一個多時辰,等到的是懨懨的他,回到家之後,他大病了一場,病好了之後,原本調皮活潑的他,一下子變的沉默寡言。
也不惡作劇一起上學的人了,也不逃神堂里的課,長老們以為他長進了,變乖了。
一個月之後,諸葛雲河取得了神堂長老的信任,在一個深夜裡,他放了當初那兩個關著的人,還偷了神堂里的璽玉跟著他們離開了衡谷。
四姓的族人到了諸葛雲河這一代,他的金家只剩下他這一個獨苗苗了,他是衡谷中唯一還保有蕭家皇室血脈的人,因為他的祖上尚過公主。
但他並不願意去接受那些東西,如今的天武之主是奪了他們的東西,殺害了他們的親人,所以他們要復國,要報仇,要把舒家人也趕盡殺絕,要奪回失去的一切。
他不願意看到因為這件事死很多人,年紀小的時候婆婆就告訴過他,衡谷的人太執著了,執著到最後都會忘了他們到底堅持的東西,好好活著和延綿才是對死去親人最好的慰藉,終日沉浮於復國,還要死多少人才甘心呢。
所以他逃了。
這時候年紀還輕的他,覺得少了蕭家血脈的他,少了璽玉中的寶藏圖,衡谷的人就沒有辦法復國,這樣一來,大家就不會打仗,不會有人因此喪命,都還好好的活在衡谷中,而他,也能脫離他厭惡的生活方式。
三個人馬不停蹄一路逃到了關內,到了關內也不安全,稍作休息,他們直接是往恆安城的方向逃。
當初和環叔一起的還有兩個人,在天武已經生活幾年,有一定的基礎,饒是如此,為了確確實實的躲避衡谷的人,徹底的隱姓埋名,他們這一逃,一年才到恆安城附近,有了新的身份,落腳下來,這一年,諸葛雲河十二歲,他改名為禇雲河,雲河二字是爹和娘給他取的,他不能丟棄。
其餘的兩個人變成了他的叔叔,第二年,他參加了考試,十六歲那年,他中舉,十七歲,他過了殿試,還是以前三甲的好名次。
他從未想過要真的在恆安城隱姓埋名下來,躲一輩子,他用這樣的方式混淆著衡谷派遣來尋找的人,他怎麼可能會高調的去參加科考呢,即便是名字中有一樣的,五六年過去,他早就大變了模樣,而衡谷的人,最初也沒想過要到恆安城來找人,這邊動靜太大,會引起舒家人的注意。
十九歲那年,禇雲河成親,娶了當時比他身份不知道高了多少的范侯府的嫡小姐,他就是以這樣大咧咧的方式出現在眾人視線。
不躲藏,他就是個孤兒一樣的人,有兩個異性叔叔,如今也都身故了,不怕人查家族,反而用他的聰明才智,在朝中逐漸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他喜歡這裡的生活,喜歡這樣的無拘無束,更喜歡舒家治理下這樣的天武,他並不仇視舒家,百年前是怎麼樣一番情景他也翻閱過很多書籍,若是沒有舒家,也會有別人起來反蕭家,當時已經是民怨載道,而四大家族的人,怎麼會對這些有深切體會呢...
幾年過去,他有了兩個孩子,而衡谷那邊前往尋找的人越來越多,他開始擔心萬一有一天找到了,他死不要緊,璽玉不能被找到,裡面的財寶不能尋找,衡谷永遠不夠錢銀來充沛軍力糧食。
所以他在兩個孩子身上分別刻了印記,並且讓他們背誦印記上的二十字預示,外人看不懂,會以為是什麼烙印而已,繼而把璽玉藏在了書房內的底下暗室中,整個府邸的格局,都是他精心布置,就是為了保證東西不被找到。
長女還算乖巧,兒子和他小時候簡直就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禇雲河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然而,他擔心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
不知是誰的建議,衡谷的人直接派外奴人前來刺殺皇上。
幾番交手,他無奈之下以少主的名義和那些外奴人聯繫,沒辦法要求他們不再行動,但知道了他們的計劃,他護著皇上躲過了不少的刺殺。
而找尋了這麼多年,他的行蹤,也暴露在了衡谷派出來的人眼底。
甚至是朝中都有人被衡谷的人收買。
他知道自己活不長了。
只要外奴有一次成功,那些早就看他不順眼的人會即刻下手,但他沒有辦法,他唯一愧對的是要陪著他一起去面對這一切的妻子和孩子。
他不是聖人,所作的決定必然有所利弊,但他始終不曾後悔離開衡谷。
只是一切來得太突然,預料之外皇上昏迷不醒,禇家被抄,他被斬首,臨死前的那一刻,他心裡惦念著妻子和兩個孩子,眼前忽然出現了衡谷時所住的院子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