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菁瑤父親膽戰心驚的期望著菁瑤不要被他發現,卻並未發覺身後有人在慢慢靠近。

  梁州府來之前與長江下游長寧縣的李知縣爭吵了一番,本就心情不悅。但行至煙溪鎮,一路見到許多年輕貌美的姑娘,便生了一親芳澤的心思。

  這家在鎮頭,廊下晾曬的衣物里分明就有屬於少女的芬芳。

  梁州府愈想愈覺得心頭火熱,一雙豆眼便穿過菁瑤父親,到達了室內。

  不看還好,這一看,梁州府就在門側發現了一個人。

  他先是覺得這人有些眼熟,似乎曾經在哪裡遠遠地看上過一眼。而後等記憶回籠,這個肥碩的大繡球他心頭一突,臉色頃刻間褪了血色。

  「皇……皇上?!」

  建安二年的時候,梁州府曾經到過京城,那時朝內正推行設置監察司,他跟著自己的叔父接待過這位皇帝,又因為離得不遠,梁州府便將這個手段強硬的新皇記在了心裡。

  可煙溪一個小小的鄉鎮,緣何景行會在此?!

  隨著梁州府膝蓋著地,後面跟著的一群人便也嘩啦啦地跪了一地,好不壯觀。

  景行負著手,慢吞吞地跨過門檻,似笑非笑地說道:「這位州府朕瞧著好像很眼熟?」

  梁州府只覺得冷汗將後背悉數打濕,冰冰冷冷的觸感貼合著,卻並非比得上他涼下去的心。

  傳聞新皇狠厲果決,眼中容不得半分沙子,方才梁州府當著他的面為難平民百姓,不是明擺著在他面前作妖嗎?!

  梁州府越想越心驚,只能儘量將頭伏低。

  過了半晌,他才聽見景行開口:「你們要泥沙,是要治洪吧,可你州府都不在長寧縣,治的是什麼洪?」

  梁州府重重磕了三個頭,哆哆嗦嗦地說:「回稟皇上,是……是長寧縣的李知縣在治理,下官見幫不上什麼忙,就出來搜集泥沙了。」

  長寧縣居長江正下游,應是此次受災最嚴重的一個縣。他梁州府不去和李知縣一起治理水患,竟還跑到煙溪來強搶民女,好巧不巧還被皇上抓了個正著。

  梁州府腸子都要悔青了。

  景行卻並未立刻發難,只是說:「既然這麼巧,不如梁州府幫忙準備一輛馬車?朕還想著去長寧縣看看。」

  梁州府忙應下,便心驚膽戰地去張羅馬車了。

  景行本想自己去長寧看一眼,但想著或許謝璋行動頗有不便,便索性要了輛馬車。

  是故等謝璋醒來的時候,一睜眼,就發現自己正躺在景行的腿上。

  景行握著謝璋的手,將方才的事簡略了說了一遍,謝璋便樂得倒在了景行懷中:「那梁州府也忒倒霉了些吧。」

  景行輕笑:「我見他這幅表情還挺有趣的,便索性先不處置了。」

  「他人呢?」

  「在外面抬轎子。」

  「那他這體重可真是難為他了……」謝璋笑了半晌,才想起正事,起身問道:「此番災情嚴重嗎?我初回,對這些不甚了解。」

  「應該不算嚴重。」

  的確算不得嚴重。謝璋與景行穩坐轎中,一路看過去時,積水還不到梁州府的小腿,況且此地還是受災最嚴重的的一個地方。

  到了長寧縣,雨水便又淅淅瀝瀝地落了下來,水位沒上了膝蓋。謝璋掀簾看去,卻並未看見蕭條一片的景色。

  靠近江堤的位置,有一個身穿蓑衣的人正吆喝著一群人一遍一遍地來回往塌了的江堤處跑,他們手上也沒閒著,皆扛著許多袋狀的泥沙。

  其中不乏有年輕的女子,甚至還有精瘦的小孩。

  景行說:「那個穿蓑衣的,也許就是李知縣。」

  謝璋:「我還以為……」

  紛亂年間,譬如慕容燕在位之時,百姓們過日子大約都是過一天算一天,饑荒與政力的壓迫,讓他們生不出什麼與生活抗爭的心思。

  謝璋未來長寧之前,還以為這裡會哀鴻遍野。沒想到,在朝廷的助力未到之前,這些百姓們竟已能奮起學著自救。

  若要看清一個朝代的模樣,最先看的,便應是這些百姓。

  若是滿目素衣餓殍,那這個朝代便是風雨飄搖;若是稻米流脂,那麼國運昌盛便指日而待。

  雖然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歷經了許多磨難。而新朝不過五年,還弱小如稚兒。

  但生活,總是要滿懷期望與願景的。

  謝璋握緊了身側人的手,再抬頭時,只覺得看見了山川滿目,海晏河清。

  作者有話說:

  番外到這裡應該就告一段落了,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寄託了很多自己心中的感情,尤其是這一章,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出來。 雖然近幾年寒冬凜凜,但我始終還是抱有願景的。 謝謝大家的觀看和喜愛,《定風波》到這裡就要跟老母親揮手告別了。【還有點捨不得嚶】 我算是一個萌新,但就算是萌新,也絕不會辜負每一份對這篇文的喜愛。 十分感謝大家 我們下本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