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雪片糕是哪個?」她瞧著一桌子的點心問了對面的人一句。花染衣正拿著莫筱的杯子,用茶壺裡的水洗了一遍,替她倒了一杯酒。聞言抬了抬眼皮,過了一會兒才伸手指了指其中一個碟子示意道:「白的,就那個。」過了一會兒還是沒忍住,狀似無意地問了一句,「他告訴你這個好吃?」
莫筱伸手夾了片,筷子在嘴邊停了停,才說:「他說這個甜,姑娘家應該喜歡。」她說完把那薄薄的一片放嘴裡嘗了嘗,咽下去了也沒說什麼,表情上也看不出好惡。
花染衣挑著眉笑了笑,將手裡的酒杯遞給她,問道:「怎麼樣?」莫筱不動聲色的接過來抿了一口酒,答道:「還不錯。」過了一會兒,才又忍不住加了一句:「太甜了。」
花染衣瞧著她微微有些糾結的模樣,終於忍不住笑了起來。他自出門以來,擺了一天的臉色,這時候才有些像她記憶里的樣子,像個幸災樂禍的小孩,就差再冷嘲熱諷幾句了。
莫筱便也忍不住笑了笑,又見他也伸出筷子夾了一片嘗了嘗味道,等咽下去了又說:「她很喜歡這個。」莫筱自然知道這個「她」是誰,便不再接話了。但他倒也不在意,只是自顧自的又說道:「小時候我也不愛吃這個,但看她愛吃,又忍不住再偷偷嘗一口,嘗了再多次還是吃不慣。現在想想大概是因為她心裡太苦了,所以喜歡吃點甜的。」
淮揚菜入口大多有些偏甜,連酒里也有甜味。這本來就是一個適合醉生夢死的地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所以她留在了這兒,再也沒有走。
樓下說書的已經擺開了架勢,一樓的大廳里不知什麼時候聚滿的人。灰布長袍的先生,手裡一柄摺扇坐在堂中央,莫筱朝下望去,邊見他伸手捋了捋鬍子,摺扇在手中一揚發出一聲輕響,堂下原本鬧哄哄的人群便安靜了下來,只聽他說道:「上回書說道,那師清遠走塞外恰好從一夥馬賊手上救下了一名紅衣女子,那女子蛾眉皓齒,杏臉桃腮,生的一張美若天仙的相貌……」
莫筱愣了一愣,下意識便轉頭去看對面的人。花染衣自然也聽見了樓下講的,但並無什麼反應,反倒是有些認真地托著腮側耳聽了起來。莫筱見他面上並無不虞,也猜想到如今花錦重病逝的消息怕是已經傳遍了整個江湖,當年這如同戲文里一般才子佳人的故事中三個當事人都已經亡故了,這些事情才又重新被拿出來說了起來。她心下不知怎的有些鬱郁,但見花染衣似乎並無不快,只是面色平靜的舉著手裡的酒杯淺啜,便也靜靜的在一旁安靜的聽了。
駕鶴樓大概連說書的先生都要比別處厲害些,一個已不知聽過多少遍了的故事,在他口裡講出來依舊叫人覺得心潮澎湃,連情緒也好像隨著他語調的升降而跟著起伏不定。
但故事還是那個故事,就算中間有些出入,大體的脈絡與別的版本也沒什麼不一樣的。武功高強年少得志的一個年輕人在塞外一夥馬賊的手裡救下了一個紅衣的姑娘。那姑娘是附近一帶草原上族長的女兒,因生的貌美名聲傳遍了整片草原,才引得一夥馬賊半夜裡帶人來搶。青年救下了族長心愛的小女兒後自然受到了當地人熱情的款待,他在那裡住了大半個月,走的時候,那個姑娘追著他和家裡斷了關係跑到了中原。
從此之後,江湖上就時常能看到那個年輕人身邊跟著一個美若天仙的女子,他走到哪兒,她追到哪兒。於是男人開始嫉妒他有這樣好的艷福,女人則開始痛罵那個女人不知廉恥,不論如何,這件事情也不失為一樁美談在江湖上傳了開去。
她十八歲的時候遇見的他,追著他到了中原,非君不嫁地跟了他兩年,兩年裡兩人一個追一個逃也遭逢過劫難,同生共死過,可惜他還是不願娶她。師清年少成名,紅顏知己無數,可是這樣不管不顧痴心追著他不放的女人,只有這一個。
第三年的時候,她追著他到了揚州,就在駕鶴樓上,她取出一個紅繩結的手環遞給他,跟他說,她不會再追著他了,她以後就留在揚州城裡,等他哪一日若想起她來,就來揚州城找她。
師清據說當時沉默了一會兒,拔劍把紅繩斬斷了,並讓她不必再等他了,他此生都不會再踏入揚州城一步。那女子聽了便心灰意冷,很快就嫁進了揚州扶雲山莊,而師清後半生果然沒有再踏進揚州半步。
這件事情流傳的很廣,什麼說法都有,但江湖上大多數人說起這件事來都說師清絕情,駕鶴樓上一劍斷情。
作者有話要說:
☆、二十三
樓下醒木一拍,故事已經入了尾聲。十載光陰在這故事裡也不過只是彈指一瞬,只收穫滿堂的喝彩聲和高聲的闊論。花染衣終於覺得沒意思了似的,回過了頭,不再理會樓下喧鬧的議論,有一搭沒一搭地挑著盤裡的花生米,遠望著瘦西湖上起了漣漪的水紋默然不語。
「他說的是真的嗎?」
「嗯?」
「剛剛說書的那個,」他重複了一遍,「他說的都是真的嗎?」
「真假摻半吧。」感受到對方質疑的目光,莫筱才又說,「駕鶴樓那個不太對。」
花染衣安靜地看著她,像是一個等待解惑的學生,目光過於認真專注以至於莫筱微微有些不自在,但還是如實地說:「紅霜……姑娘和師傅約在駕鶴樓,是想告訴他自己要嫁人了,師父聽了就把隨身的佩劍送給她當做新婚禮物了。沒有紅繩,師傅也沒說過『再也不踏進揚州城』這種話,大家喜歡聽這種故事,所以可能就被編進去了。」
莫筱伸手夾了片,筷子在嘴邊停了停,才說:「他說這個甜,姑娘家應該喜歡。」她說完把那薄薄的一片放嘴裡嘗了嘗,咽下去了也沒說什麼,表情上也看不出好惡。
花染衣挑著眉笑了笑,將手裡的酒杯遞給她,問道:「怎麼樣?」莫筱不動聲色的接過來抿了一口酒,答道:「還不錯。」過了一會兒,才又忍不住加了一句:「太甜了。」
花染衣瞧著她微微有些糾結的模樣,終於忍不住笑了起來。他自出門以來,擺了一天的臉色,這時候才有些像她記憶里的樣子,像個幸災樂禍的小孩,就差再冷嘲熱諷幾句了。
莫筱便也忍不住笑了笑,又見他也伸出筷子夾了一片嘗了嘗味道,等咽下去了又說:「她很喜歡這個。」莫筱自然知道這個「她」是誰,便不再接話了。但他倒也不在意,只是自顧自的又說道:「小時候我也不愛吃這個,但看她愛吃,又忍不住再偷偷嘗一口,嘗了再多次還是吃不慣。現在想想大概是因為她心裡太苦了,所以喜歡吃點甜的。」
淮揚菜入口大多有些偏甜,連酒里也有甜味。這本來就是一個適合醉生夢死的地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所以她留在了這兒,再也沒有走。
樓下說書的已經擺開了架勢,一樓的大廳里不知什麼時候聚滿的人。灰布長袍的先生,手裡一柄摺扇坐在堂中央,莫筱朝下望去,邊見他伸手捋了捋鬍子,摺扇在手中一揚發出一聲輕響,堂下原本鬧哄哄的人群便安靜了下來,只聽他說道:「上回書說道,那師清遠走塞外恰好從一夥馬賊手上救下了一名紅衣女子,那女子蛾眉皓齒,杏臉桃腮,生的一張美若天仙的相貌……」
莫筱愣了一愣,下意識便轉頭去看對面的人。花染衣自然也聽見了樓下講的,但並無什麼反應,反倒是有些認真地托著腮側耳聽了起來。莫筱見他面上並無不虞,也猜想到如今花錦重病逝的消息怕是已經傳遍了整個江湖,當年這如同戲文里一般才子佳人的故事中三個當事人都已經亡故了,這些事情才又重新被拿出來說了起來。她心下不知怎的有些鬱郁,但見花染衣似乎並無不快,只是面色平靜的舉著手裡的酒杯淺啜,便也靜靜的在一旁安靜的聽了。
駕鶴樓大概連說書的先生都要比別處厲害些,一個已不知聽過多少遍了的故事,在他口裡講出來依舊叫人覺得心潮澎湃,連情緒也好像隨著他語調的升降而跟著起伏不定。
但故事還是那個故事,就算中間有些出入,大體的脈絡與別的版本也沒什麼不一樣的。武功高強年少得志的一個年輕人在塞外一夥馬賊的手裡救下了一個紅衣的姑娘。那姑娘是附近一帶草原上族長的女兒,因生的貌美名聲傳遍了整片草原,才引得一夥馬賊半夜裡帶人來搶。青年救下了族長心愛的小女兒後自然受到了當地人熱情的款待,他在那裡住了大半個月,走的時候,那個姑娘追著他和家裡斷了關係跑到了中原。
從此之後,江湖上就時常能看到那個年輕人身邊跟著一個美若天仙的女子,他走到哪兒,她追到哪兒。於是男人開始嫉妒他有這樣好的艷福,女人則開始痛罵那個女人不知廉恥,不論如何,這件事情也不失為一樁美談在江湖上傳了開去。
她十八歲的時候遇見的他,追著他到了中原,非君不嫁地跟了他兩年,兩年裡兩人一個追一個逃也遭逢過劫難,同生共死過,可惜他還是不願娶她。師清年少成名,紅顏知己無數,可是這樣不管不顧痴心追著他不放的女人,只有這一個。
第三年的時候,她追著他到了揚州,就在駕鶴樓上,她取出一個紅繩結的手環遞給他,跟他說,她不會再追著他了,她以後就留在揚州城裡,等他哪一日若想起她來,就來揚州城找她。
師清據說當時沉默了一會兒,拔劍把紅繩斬斷了,並讓她不必再等他了,他此生都不會再踏入揚州城一步。那女子聽了便心灰意冷,很快就嫁進了揚州扶雲山莊,而師清後半生果然沒有再踏進揚州半步。
這件事情流傳的很廣,什麼說法都有,但江湖上大多數人說起這件事來都說師清絕情,駕鶴樓上一劍斷情。
作者有話要說:
☆、二十三
樓下醒木一拍,故事已經入了尾聲。十載光陰在這故事裡也不過只是彈指一瞬,只收穫滿堂的喝彩聲和高聲的闊論。花染衣終於覺得沒意思了似的,回過了頭,不再理會樓下喧鬧的議論,有一搭沒一搭地挑著盤裡的花生米,遠望著瘦西湖上起了漣漪的水紋默然不語。
「他說的是真的嗎?」
「嗯?」
「剛剛說書的那個,」他重複了一遍,「他說的都是真的嗎?」
「真假摻半吧。」感受到對方質疑的目光,莫筱才又說,「駕鶴樓那個不太對。」
花染衣安靜地看著她,像是一個等待解惑的學生,目光過於認真專注以至於莫筱微微有些不自在,但還是如實地說:「紅霜……姑娘和師傅約在駕鶴樓,是想告訴他自己要嫁人了,師父聽了就把隨身的佩劍送給她當做新婚禮物了。沒有紅繩,師傅也沒說過『再也不踏進揚州城』這種話,大家喜歡聽這種故事,所以可能就被編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