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跟通天理念不合的元始就是三清兄弟里一個極好的突破口。
「后土娘娘在紫霄宮與道祖對弈論道,想來一時半會兒回不了洪荒。眼下大劫雖接近尾聲,但也不可小覷。」
「通天道兄想必就是這一點,才主動提出要去地府幫后土娘娘分憂的。」
「地府輪迴事關六道,你我皆有弟子在地府辦事,也該去看一看才是。」
元始聽了半晌,態度卻極為冷淡,「有通天在足矣,貧道就不必去了。」
想想也知道,后土化身輪迴神魂不全後都能重返洪荒,在短短十數年中將地府發展的那麼好,豈能是好欺負的?
當然了,不去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跟通天已經和好了。
而元始是相當護短的。弟妹也是短。
所以元始非但沒有想去分一杯羹的欲/望,反而覺得這西方二聖真不懂事。
接引准提不知,元始對自家弟弟跟后土的事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人家道侶之間相互託付的事,能叫搶嗎!
不知元始心聲,接引准提卻是在心裡暗罵元始太不真誠。當初后土沒回來的時候,眾聖可是哪一個都不肯退出,才約定大家都不出手的。
現在大好良機,連通天都不裝了直接明搶,你元始慣來不肯吃虧的,這會兒又裝什麼良善?
「話不能這麼說啊元始道友。」
「通天道兄截教人多勢眾,那些濕生卵化之輩多是狼子野性,恐怕會欺負你我教眾啊。」
兩聖苦口婆心地勸了好久,直往元始跟通天最大的矛盾
元始終於不耐煩了。做出一副勉強答應的模樣,
「那就去看看吧。」
准提心裡一喜,又提議,
「不若也邀老子道友一起?」
元始挑眉,無可無不可。
「也好。」
接引准提皆頷首稱「善」,忍不住臉上帶了笑。
很好,這波穩了。
*
卻說聖人們為地道所屬而展開博弈之時,人間已是西岐反叛、建立大周的第五年。
這一年,商軍兵臨西岐城下。
西岐的新主武王姬發站在城門樓上,望著城外駐紮的商軍,低聲問隨侍官,
「那些天兵呢?」
「都走了。」
「國師何在?」
「奴不知。」
隨侍官的聲音越來越低,不敢看王上陰沉的臉。
姬發又問,「城裡的糧草還能堅持多久?」
「約莫一個月……」
「一個月啊……你說,孤是不是一開始就錯了?」
隨侍官低著頭,不敢回答。
姬發或許也沒有真的要聽他的答案。
他沉默了許久,沉聲問,
「今日又有多少人去拜訪故世子?」
隨侍官小心翼翼,「朝臣約莫二十五,民眾……有許多。」
聽到這個答案,姬發閉上了眼。
「你退下吧。」
隨侍官如臨大赦地退走。才走出兩步,又聽得姬發的聲音響起,
「備車,請文武大臣隨孤王一同……去請故世子伯邑考入宮歸位。」
本不該屬於他的位置,終究是留不住。
*
伯邑考的竹廬外車水馬龍,被圍的水泄不通。
像這樣的盛況已經持續快一年了,最初是想要投機的小貴族,然後是普通的民眾,再然後是朝中官員。
縱然伯邑考一直緊閉門戶,也無損於大家的熱情。
「商兵在城外,我已經好多天沒出過城了,一家老小可怎麼過。」某個商人滿面愁容。
「今天世子會出門來嗎?」
「聽聞世子當初逃出西岐,差點丟了性命,會不會是因為新侯爺……」
「你們還關心世子?不如想想商軍破城後我等會不會淪落為奴吧。」
將戰敗小國的臣民變成戰勝國的奴隸,是如今的慣例。他們這些西岐的良民貴族也有別族的奴隸。怎麼能保證那些奴隸的現在不是自己的未來呢?
西岐城內人心惶惶。若非日子實在過不下去,沒有人喜歡戰爭。
何況西岐百姓過去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壓根沒體會到所謂商王殘暴的痛苦。何況廢除了人牲,王后跟風希公主又孕育出良種。
如果不是幾代西伯侯經營的好名聲和天庭的造勢,他們早就不滿了。原來也可以越過越好的,幹嘛要反呢?
民眾的憤怒需要宣洩,而故去的西伯侯沒有人敢責備,那麼就一定是姬發奪位的錯。
故世子伯邑考才是他們老文王的繼承人!
這樣的心態越傳越廣,便有越來越多的人來請伯邑考回去撥亂反。
但伯邑考始終不肯出來。
直到這一日,武王也來了。
姬發獨自走進竹屋內,與伯邑考對坐良久。直到落日西斜,他終於帶著一絲不甘地開口。
「大哥,我輸了。」
伯邑考無聲地撫弄琴弦,沒有說話。但姬發卻好像打開了話匣子,有許多言語不吐不快。
「……大哥,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比你遜色。政務上我永遠比你學的快,但僅僅是晚出生了兩年,父王眼中便只有你沒有我。所以天庭的仙人找到我時,我又驚又喜……」
「……萬萬沒想到,我成了王,又不是王,竟像是仙人的傀儡。我心知起兵的時機太早了,不對,卻只能聽那些不通大局的仙人之言……」
「后土娘娘在紫霄宮與道祖對弈論道,想來一時半會兒回不了洪荒。眼下大劫雖接近尾聲,但也不可小覷。」
「通天道兄想必就是這一點,才主動提出要去地府幫后土娘娘分憂的。」
「地府輪迴事關六道,你我皆有弟子在地府辦事,也該去看一看才是。」
元始聽了半晌,態度卻極為冷淡,「有通天在足矣,貧道就不必去了。」
想想也知道,后土化身輪迴神魂不全後都能重返洪荒,在短短十數年中將地府發展的那麼好,豈能是好欺負的?
當然了,不去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跟通天已經和好了。
而元始是相當護短的。弟妹也是短。
所以元始非但沒有想去分一杯羹的欲/望,反而覺得這西方二聖真不懂事。
接引准提不知,元始對自家弟弟跟后土的事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人家道侶之間相互託付的事,能叫搶嗎!
不知元始心聲,接引准提卻是在心裡暗罵元始太不真誠。當初后土沒回來的時候,眾聖可是哪一個都不肯退出,才約定大家都不出手的。
現在大好良機,連通天都不裝了直接明搶,你元始慣來不肯吃虧的,這會兒又裝什麼良善?
「話不能這麼說啊元始道友。」
「通天道兄截教人多勢眾,那些濕生卵化之輩多是狼子野性,恐怕會欺負你我教眾啊。」
兩聖苦口婆心地勸了好久,直往元始跟通天最大的矛盾
元始終於不耐煩了。做出一副勉強答應的模樣,
「那就去看看吧。」
准提心裡一喜,又提議,
「不若也邀老子道友一起?」
元始挑眉,無可無不可。
「也好。」
接引准提皆頷首稱「善」,忍不住臉上帶了笑。
很好,這波穩了。
*
卻說聖人們為地道所屬而展開博弈之時,人間已是西岐反叛、建立大周的第五年。
這一年,商軍兵臨西岐城下。
西岐的新主武王姬發站在城門樓上,望著城外駐紮的商軍,低聲問隨侍官,
「那些天兵呢?」
「都走了。」
「國師何在?」
「奴不知。」
隨侍官的聲音越來越低,不敢看王上陰沉的臉。
姬發又問,「城裡的糧草還能堅持多久?」
「約莫一個月……」
「一個月啊……你說,孤是不是一開始就錯了?」
隨侍官低著頭,不敢回答。
姬發或許也沒有真的要聽他的答案。
他沉默了許久,沉聲問,
「今日又有多少人去拜訪故世子?」
隨侍官小心翼翼,「朝臣約莫二十五,民眾……有許多。」
聽到這個答案,姬發閉上了眼。
「你退下吧。」
隨侍官如臨大赦地退走。才走出兩步,又聽得姬發的聲音響起,
「備車,請文武大臣隨孤王一同……去請故世子伯邑考入宮歸位。」
本不該屬於他的位置,終究是留不住。
*
伯邑考的竹廬外車水馬龍,被圍的水泄不通。
像這樣的盛況已經持續快一年了,最初是想要投機的小貴族,然後是普通的民眾,再然後是朝中官員。
縱然伯邑考一直緊閉門戶,也無損於大家的熱情。
「商兵在城外,我已經好多天沒出過城了,一家老小可怎麼過。」某個商人滿面愁容。
「今天世子會出門來嗎?」
「聽聞世子當初逃出西岐,差點丟了性命,會不會是因為新侯爺……」
「你們還關心世子?不如想想商軍破城後我等會不會淪落為奴吧。」
將戰敗小國的臣民變成戰勝國的奴隸,是如今的慣例。他們這些西岐的良民貴族也有別族的奴隸。怎麼能保證那些奴隸的現在不是自己的未來呢?
西岐城內人心惶惶。若非日子實在過不下去,沒有人喜歡戰爭。
何況西岐百姓過去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壓根沒體會到所謂商王殘暴的痛苦。何況廢除了人牲,王后跟風希公主又孕育出良種。
如果不是幾代西伯侯經營的好名聲和天庭的造勢,他們早就不滿了。原來也可以越過越好的,幹嘛要反呢?
民眾的憤怒需要宣洩,而故去的西伯侯沒有人敢責備,那麼就一定是姬發奪位的錯。
故世子伯邑考才是他們老文王的繼承人!
這樣的心態越傳越廣,便有越來越多的人來請伯邑考回去撥亂反。
但伯邑考始終不肯出來。
直到這一日,武王也來了。
姬發獨自走進竹屋內,與伯邑考對坐良久。直到落日西斜,他終於帶著一絲不甘地開口。
「大哥,我輸了。」
伯邑考無聲地撫弄琴弦,沒有說話。但姬發卻好像打開了話匣子,有許多言語不吐不快。
「……大哥,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比你遜色。政務上我永遠比你學的快,但僅僅是晚出生了兩年,父王眼中便只有你沒有我。所以天庭的仙人找到我時,我又驚又喜……」
「……萬萬沒想到,我成了王,又不是王,竟像是仙人的傀儡。我心知起兵的時機太早了,不對,卻只能聽那些不通大局的仙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