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頁
趙重錦和認知里的模樣差別不大,更幹練穩重,只不過此時一個人在院子裡獨酌。
相比趙鈺卿,趙長風倒沒多滄桑,可是年紀輕輕便已兩鬢染霜,令人唏噓。
說來年紀最小的趙鈺卿也快到而立之年,更別提另外兩個人,可三兄弟到這把年紀還無妻無子,也是驚奇。
身體被動飄到他住了十九年的偏僻院子,趙白魚訝然發現修繕擴建了不少,儼然判若兩院,環境清幽宜人,就是招魂幡、長命燈和香燭之類的物事不計其數,瞧著更像寺廟。
再走近一點,還真聽到敲木魚和誦經的聲音。
趙白魚站在長廊處,頭頂的燈籠點亮橙紅色的火光,於夜風中搖曳,發出微弱的吱呀聲,身側的門敞開著,裡面青燈長亮,香火未絕,桌上擺著一個牌位,旁邊的几案有一衣著樸素的婦人伏案抄寫佛經,腳邊的銅盆里燃燒著紅彤彤的紙。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
她在抄《地藏菩薩本願經》替亡人祈福。
這時有嬤嬤帶著兩個丫鬟提著籃子走過來,籃子裡是摺疊好的元寶、王金、福錢等燒給亡人的物事,拿到牌位前拜了拜,同旁若無人地抄寫佛經的謝氏交代兩句便到庭院燒掉那些元寶。
嬤嬤叮囑兩個丫鬟在庭院裡看著火,留意一定要全都燒完才能離開,而後進屋陪同謝氏。
那兩個丫鬟離遊廊挺遠的,但趙白魚就是能聽到她們的對話內容,其中一個小丫鬟顯然新來的,不懂趙府情況便小聲詢問。
另一名大丫鬟環顧左右,確定無人靠近才告訴她當年轟動京都府的大事件,換子真相被揭穿,趙家人忍辱含垢,假意投入東宮、也就是繼位不到一年的廢帝一黨,揭發他們謀害先帝,協助臨安郡王登基。
即便昌平和趙鈺錚等人都得到應有的報應,可真正的五郎早就死了,做再多、再怎麼懊悔也於事無補,畢竟人死不能復生。
「今天是五郎的祭日。」
與此同時,背後的謝氏無比虔誠地念著,「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求我小兒郎來世圓滿,長命百歲,百歲無憂。」
趙白魚猛地扭頭看去,終於看清牌位上的幾個大字「故兒趙白魚之靈位」,是他的牌位。
——不,準確來說是原著「趙白魚」的靈位。
他怎麼會做這樣的夢?
「不是夢。」
誰在說話?
趙白魚循聲望去,瞧見一個樣貌和他一模一樣,只是氣質更為柔和蒼白,身體也十分單薄,眉間有一抹鬱氣。
「趙白魚。」
原著里無人疼愛的趙白魚。
「幸會。」
意料之外的是他眼前的『趙白魚』並沒有原著里描寫的那般不堪。
『趙白魚』看向謝氏,目光柔和,既無怨恨亦無偏執:「你看到沒?他們覺得我一生悲苦,其實除了無人愛我,總歸生活無憂,不愁吃喝。」笑了笑,「可人活著的時候想不通這些,著眼於當下的苦難並將其無限放大,偏執於無緣的東西,死活不肯放手……現在我倒是明白我這偏執原是與他們一脈相承。人死萬事空,我本來該無聲無息地消散,是他們的執念將我拉回來,叫我親眼看一看,此世並非無人愛我。」
「我已心滿意足。」
「你是趙白魚卻不是我,但祝你無災無痛,萬事順遂,稱心如意。」
「我亦願你無災無難,得上天眷顧,三星高照,萬事如意常吉祥。」
名字、面孔、命數相同卻是不同的兩個人一左一右,拱手對拜,互相祝福,相視而笑,便於此時,『咚——』地聲響,黃鐘之音響徹京都府上空,伴隨著節奏明快的木魚聲、誦經聲,以及雨聲、蛙鳴,庭院丫鬟的竊竊私語和屋外小廝的喁喁私語相互交織,逐漸拉遠,一方銷聲匿跡,而另一方愈加清晰,畫面從扭曲模糊到真切鮮明——
趙白魚猛地睜開眼,屋內昏暗而雨聲、蛙鳴和喁喁私語都消失,唯獨鐘聲隱隱約約,又過了一會兒,聽到『宰相夫人來訪』的消息,接著便是小廝進屋確定他從剛才的夢境裡醒來,回到了此世此間。
披上鶴氅,趙白魚穿行於遊廊間,十指相扣藏於寬大的袖子裡,低眉垂眼地思索著夢境裡看到的『趙家人』以及『趙白魚』。
毫無疑問那是原著故事線,HE結局定格在主角冊封大典當日,戲幕一落,提線木偶似的配角便都活了過來,燒殺屠戮,腥風血雨,為主角編織出一個充滿血腥的BE番外。
原來他以為的趙家人知道換子真相後依舊疼寵趙鈺錚是別有目的,原來原著里的『趙白魚』不是可悲至極,不是任人踐踏,也不是死不足惜,亦有人為他拾骨,有人在他死後為他供數十年的長命燈,有人為他負愧多年而糟踐自己的人生,有人願供出十世福分換他來生圓滿。
原來『趙白魚』親緣淺薄,並非天命難違。
***
前堂。
謝氏聽到腳步聲便迅速轉身,看見趙白魚就下意識上前,走了幾步突然停在原地,扯起笑臉:「五郎,」打量著趙白魚,無災無痛,沒有任何會夭折在二十六歲的跡象,心口裡緊繃的繩子霎時斷裂,忍不住長舒一口氣,輕聲細語道:「我方才路過王府,便想著見見你。眼下見著了,倒也沒其他事,便不多打擾你,我……我這就走了。」
相比趙鈺卿,趙長風倒沒多滄桑,可是年紀輕輕便已兩鬢染霜,令人唏噓。
說來年紀最小的趙鈺卿也快到而立之年,更別提另外兩個人,可三兄弟到這把年紀還無妻無子,也是驚奇。
身體被動飄到他住了十九年的偏僻院子,趙白魚訝然發現修繕擴建了不少,儼然判若兩院,環境清幽宜人,就是招魂幡、長命燈和香燭之類的物事不計其數,瞧著更像寺廟。
再走近一點,還真聽到敲木魚和誦經的聲音。
趙白魚站在長廊處,頭頂的燈籠點亮橙紅色的火光,於夜風中搖曳,發出微弱的吱呀聲,身側的門敞開著,裡面青燈長亮,香火未絕,桌上擺著一個牌位,旁邊的几案有一衣著樸素的婦人伏案抄寫佛經,腳邊的銅盆里燃燒著紅彤彤的紙。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
她在抄《地藏菩薩本願經》替亡人祈福。
這時有嬤嬤帶著兩個丫鬟提著籃子走過來,籃子裡是摺疊好的元寶、王金、福錢等燒給亡人的物事,拿到牌位前拜了拜,同旁若無人地抄寫佛經的謝氏交代兩句便到庭院燒掉那些元寶。
嬤嬤叮囑兩個丫鬟在庭院裡看著火,留意一定要全都燒完才能離開,而後進屋陪同謝氏。
那兩個丫鬟離遊廊挺遠的,但趙白魚就是能聽到她們的對話內容,其中一個小丫鬟顯然新來的,不懂趙府情況便小聲詢問。
另一名大丫鬟環顧左右,確定無人靠近才告訴她當年轟動京都府的大事件,換子真相被揭穿,趙家人忍辱含垢,假意投入東宮、也就是繼位不到一年的廢帝一黨,揭發他們謀害先帝,協助臨安郡王登基。
即便昌平和趙鈺錚等人都得到應有的報應,可真正的五郎早就死了,做再多、再怎麼懊悔也於事無補,畢竟人死不能復生。
「今天是五郎的祭日。」
與此同時,背後的謝氏無比虔誠地念著,「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求我小兒郎來世圓滿,長命百歲,百歲無憂。」
趙白魚猛地扭頭看去,終於看清牌位上的幾個大字「故兒趙白魚之靈位」,是他的牌位。
——不,準確來說是原著「趙白魚」的靈位。
他怎麼會做這樣的夢?
「不是夢。」
誰在說話?
趙白魚循聲望去,瞧見一個樣貌和他一模一樣,只是氣質更為柔和蒼白,身體也十分單薄,眉間有一抹鬱氣。
「趙白魚。」
原著里無人疼愛的趙白魚。
「幸會。」
意料之外的是他眼前的『趙白魚』並沒有原著里描寫的那般不堪。
『趙白魚』看向謝氏,目光柔和,既無怨恨亦無偏執:「你看到沒?他們覺得我一生悲苦,其實除了無人愛我,總歸生活無憂,不愁吃喝。」笑了笑,「可人活著的時候想不通這些,著眼於當下的苦難並將其無限放大,偏執於無緣的東西,死活不肯放手……現在我倒是明白我這偏執原是與他們一脈相承。人死萬事空,我本來該無聲無息地消散,是他們的執念將我拉回來,叫我親眼看一看,此世並非無人愛我。」
「我已心滿意足。」
「你是趙白魚卻不是我,但祝你無災無痛,萬事順遂,稱心如意。」
「我亦願你無災無難,得上天眷顧,三星高照,萬事如意常吉祥。」
名字、面孔、命數相同卻是不同的兩個人一左一右,拱手對拜,互相祝福,相視而笑,便於此時,『咚——』地聲響,黃鐘之音響徹京都府上空,伴隨著節奏明快的木魚聲、誦經聲,以及雨聲、蛙鳴,庭院丫鬟的竊竊私語和屋外小廝的喁喁私語相互交織,逐漸拉遠,一方銷聲匿跡,而另一方愈加清晰,畫面從扭曲模糊到真切鮮明——
趙白魚猛地睜開眼,屋內昏暗而雨聲、蛙鳴和喁喁私語都消失,唯獨鐘聲隱隱約約,又過了一會兒,聽到『宰相夫人來訪』的消息,接著便是小廝進屋確定他從剛才的夢境裡醒來,回到了此世此間。
披上鶴氅,趙白魚穿行於遊廊間,十指相扣藏於寬大的袖子裡,低眉垂眼地思索著夢境裡看到的『趙家人』以及『趙白魚』。
毫無疑問那是原著故事線,HE結局定格在主角冊封大典當日,戲幕一落,提線木偶似的配角便都活了過來,燒殺屠戮,腥風血雨,為主角編織出一個充滿血腥的BE番外。
原來他以為的趙家人知道換子真相後依舊疼寵趙鈺錚是別有目的,原來原著里的『趙白魚』不是可悲至極,不是任人踐踏,也不是死不足惜,亦有人為他拾骨,有人在他死後為他供數十年的長命燈,有人為他負愧多年而糟踐自己的人生,有人願供出十世福分換他來生圓滿。
原來『趙白魚』親緣淺薄,並非天命難違。
***
前堂。
謝氏聽到腳步聲便迅速轉身,看見趙白魚就下意識上前,走了幾步突然停在原地,扯起笑臉:「五郎,」打量著趙白魚,無災無痛,沒有任何會夭折在二十六歲的跡象,心口裡緊繃的繩子霎時斷裂,忍不住長舒一口氣,輕聲細語道:「我方才路過王府,便想著見見你。眼下見著了,倒也沒其他事,便不多打擾你,我……我這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