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冷笑一聲,掃了一圈在場之人驚詫的神情,心中惘然。

  親人已然不在世上,從前的敵國南陳也早被滅國,所謂對大梁的歸屬之情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爾虞我詐之中被消磨了大半,而家鄉靈州……他更是回不去了。

  無親無鄉亦無國。

  季別雲重新看向城牆之上,他現在只有觀塵了。

  他沉聲開口:“臣要揭發大梁當今皇帝的罪行。”

  此話一出,原本勉強安靜的大軍頓時如潮水一般,一層連著一層沸騰開來。

  不遠處的賢親王喊了一聲他的名字,語帶焦急。

  不過這些都被季別雲忽視了,他仰著頭,繼續道。

  “皇帝明朔,自登基以來犯下三罪。”他嗓音平靜而有力,“一為姑息養奸之罪,縱容奸佞為害百姓,上至襄國公萬良傲,下至充州等地官員皆在默許之下愈發猖狂。”

  隨著他開口,那些騷動紛紛平息下來,眾人都在仔細聽著他大逆不道的斥責,生怕漏掉一個字。

  “二為奢靡之罪。自先帝駕崩之後,新皇大興土木,圖害民脂民膏。並且不顧百姓性命,以致皇陵掩埋數百冤魂。”季別雲停頓片刻,看向元徽帝,“三為謀害忠臣之罪,今上包庇兇手,使忠臣蒙冤,奸臣橫行,社稷清明不再。”

  遠處隱隱響起雜亂而磅礴的馬蹄聲,仿佛有千軍萬馬朝這裡奔來。

  賢親王壓著嗓子沖他喊道:“季遙!北衙的人快到了,你留著以後說行不行!”

  季別雲不為所動,繼續道:“明朔身為大梁皇帝,本該以己之言行統率天下,反觀如今,其舉止喪倫敗行,實不該據此天子之位繼續危害江山社稷。”

  他一邊說,一邊取下背後那把硬弓,反手從箭筒中抽出一支羽箭來,垂眼搭箭。平靜得仿佛只是在右驍衛軍營與人切磋,對著的也不是君王,而是普通的箭靶。

  “臣願捨去一身功名,不為黨羽之爭,不為留名史書,”他屏息挽弓,長箭對準了高牆之上的元徽帝。

  “只求除惡務本!”

  皇帝在一瞬間的怔愣之後試圖倉皇逃開,然而他退無可退,後腰上始終抵著一把利刃。他只能眼睜睜瞧著死亡臨近,口中無力呢喃:“朕命不該絕……命不該絕……”

  觀塵看著城牆下意氣風發的少年,心中有某種躁動亢奮的情緒在翻湧。季別雲本該如此,不為權勢牽絆,不被世俗捆綁,就該這樣一副恣肆無畏的模樣。

  不如成全。

  他收回匕首,卻抓住了元徽帝的後領,把人往前一摜。

  皇城永安門外,在萬人注目之下,漸近鐵蹄聲之中,利箭如流星颯沓飛出,命中了元徽帝心口。

  混亂由此而始。驚呼的眾人,已經逼近的北衙將士,天地間的一切在此刻亂作一團。

  而季別雲將長弓一扔,拽著繩索將段文甫交給了賢親王。

  王爺坐在馬上,匆忙下令迎擊北衙,轉過頭來對著他吼道:“你瘋了嗎!”

  “沒瘋。”他笑了笑,“我又不是為了皇位,為什麼不能殺他?”

  季別雲說著就要轉身離開,賢親王忙追問道:“你殺了皇帝,之後還如何在朝中自處!”

  他止住腳步,回頭答道:“不在宸京待了,去浪跡天涯。”

  說罷不再停留,只轉頭望了一眼城牆上的僧人。

  像是在炫耀。

  兩軍開戰,元徽帝的死還沒傳到陣前,這場混亂還要持續一陣子。不過混亂尚且沒有波及到城牆下,季別雲收回視線,頂著第一縷晨光漫步在這戰場上,悠閒地離開了永安門。

  當他拐進一條偏僻的小巷,身後傳來了熟悉的腳步聲。他故意放慢步伐,等觀塵不緊不慢地追上自己。

  兩人並肩而行,季別雲舒出一口氣,抬頭看向東邊的朝陽與彩霞。

  “今日是個好天氣。”

  觀塵答道:“的確。”

  季別雲語氣上揚:“我要離開宸京了,你想去何處?”

  旁邊的和尚半晌沒說話,他疑惑地轉過頭去,卻正對上觀塵的目光。

  “紅塵漫漫,去有你之處。”

  作者有話說:

  沒有完結,還有一章

  第114章 紅塵漫漫

  季別雲與觀塵動身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好幾日,那場宮變早就塵埃落定。

  元徽帝駕崩,國喪期間不宜議儲,但在丞相帶領之下朝野上下都默認了賢親王為下一任皇帝人選。

  之所以忽略了從賢親王府過繼到宮中的世子,是因為在宮變之中世子不幸遇刺了,兇手並非什麼刺客,而是皇后。趁眾人不備皇后闖進世子寢殿,用金簪刺進了世子胸口,隨即又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因此大梁同時舉辦了三場葬禮,哀上加哀。

  而季別雲這幾日也沒再見到過賢親王,只聽說王府上兵荒馬亂。王妃聽聞喪子噩耗之後早產了,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好不容易才撿回來一條命,也誕下了一對龍鳳胎。之後賢親王將世子靈柩接回王府,好幾日閉門不出。

  季別雲只收到一個口信。

  賢親王說感謝他將弒君罪名攬了下來,而自己必定會處理好柳家一案和懸清寺的去留。口信就這麼兩個意思,其餘的話一律沒提,也沒問他今後會去哪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