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張玉書也沒用虧待翟嬌,他之前攻下蜀中之後,便已經自立為楚王,翟嬌過來之後,直接封翟嬌做了鄉君,反正是個女子,將來還得嫁人,翟嬌自己也不是什麼如沈落雁那樣的人,沒什麼精明的頭腦,也沒有兵權,封個爵位自然沒什麼了不起的,張玉書樂得大方一把。

  內亂的瓦崗遭遇了巨大的打擊,歸家心切的禁軍發揮了幾乎是百分之一百二的戰鬥力,將損失了近半人馬的瓦崗直接打懵了,瓦崗一時間幾乎是四分五裂,李密若是這會兒打了勝仗,自然能夠趁機穩固自己的地位,重新整合瓦崗,還有一爭之力,偏偏遭遇了慘敗。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禁軍算得上是破釜沉舟,一是想家,而來也是缺少糧食,他們需要興洛倉的糧草,而興洛倉就在瓦崗手裡,宇文化及本身也不是什麼草包,宇文家也出了不少將才,武功兵法都非等閒,加上大隋原本的一些武將也投靠了宇文化及,一方如日中天,一方卻是人心惶惶,對戰起來,結果可想而知,瓦崗敗退,興洛倉也被占據,宇文化及也懶得派人駐守,反正禁軍人多,車馬也齊全,乾脆將糧食一股腦兒都捲走了,瓦崗這邊的主力本來就是一群吃不飽的農民,這會兒沒了糧食,又大敗了一場,自然人心也就散了。李密雖說還是收攏了一批人,但是已經沒了當年的浩大聲勢,下面也是人心思變,瓦崗一下子從舉足輕重的大勢力,淪落到跟尋常義軍一般了。尤其,瓦崗的位置也不好,正處在夾縫裡面,南邊是張玉書,北邊就是李閥了,壓根伸展不開手腳。

  宇文化及這邊衝破了瓦崗的包圍,直接攻下了洛陽,殺了楊侗,就窩在洛陽不動彈了,而李閥那邊,之前和氏璧的餘波剛剛過去,李淵便在太原起事,在佛門的支持下,迅速攻下了長安,先是立楊侑為帝,遙尊楊廣做太上皇,結果那邊楊廣的死訊傳出,李淵直接將楊侑踹了,自立為帝,國號為唐,又改元武德。哪怕對李世民再忌諱,但是,因為李世民手底下的確人才比較多,佛門又擺明了支持李世民,起碼這會兒,李淵手裡頭兵馬不多,面對的敵人又不是什麼紙糊的,遇到硬茬子,還得仰仗佛門出手,因此,不得不啟用李世民帶兵。尤其,李淵這人別的不說,性子也多疑得很,他用人,用的不是兒子就是宗室,帶兵的人就是李世民和李元吉,還有就是李神通之流,至於別人,位置都不算高,他信不過他們。

  一時間,天下局勢差不多明朗下來,張玉書這邊雖說沒有稱帝,但是,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稱帝的宇文化及和李淵兩人一個占據了洛陽,一個占據了長安,不過,比起已經穩定了自己的地盤的張玉書,北方卻不是很太平,竇建德那邊也開始稱王建制,劉武周也早早就在雲中那邊起事了,另外,關中那邊也不太平,薛舉自稱霸王,短短半個月,就席捲了十幾個郡縣,擁兵二十萬,儼然已經是李閥的心腹之患。

  這等情況下,慈航靜齋那邊自然沒辦法厚著臉皮說什麼李閥才是天命之主了,你們趕緊投降李閥,好讓天下早點太平下來。雖說關中是帝王之基,但是,那也得看在誰手上,當年董卓倒是攻占了長安,最終又是個什麼下場。李閥如今根本不占優勢,剛剛起事沒多久,雖說占據了長安,但是依舊有人思念大隋,背地裡面跟李閥搗亂,眼皮子底下就有人舉事,北邊也不安穩。

  李閥也算狠的,打了一場之後,發現薛舉不好對付,先是跟佛門談判,不知道許諾了什麼,佛門一下子派出了大半的僧兵,這還不夠,薛舉占據了關中最大的馬場,都是騎兵,李世民的玄甲鐵騎才幾千個人,哪裡抗得過去,因此,李閥更是直接拿了一大筆金銀,問突厥借了近萬騎兵入關,兩邊夾擊薛舉,薛舉直接死在佛門高手的手中,最終一敗塗地,但是佛門損失也非常慘重,僧兵傷亡大半,佛門可以說是元氣大傷。

  李閥這邊艱難擴張的時候,張玉書這邊卻顯得很是順暢,宇文化及逃離江都的時候,將不少大隋的文臣留在了江都,這些人最終都投降了張玉書,裴矩和裴蘊顯然是其中領頭的,張玉書很是厚待了他們,這也讓大隋的臣子都鬆了口氣,張玉書並沒有趕盡殺絕,而且楊廣也不是死在他手上,甚至他還給楊廣報了一部分仇,剩下的應該還得指望他。因此,大楚並沒有因為地盤快速擴張,大隋的遺臣迅速接納了他,開始有條不紊地恢復各地的行政生產,這會兒很多地方被戰亂肆掠過,因此,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做起事情來也就沒有那麼多掣肘的餘地。因為裴宣的插手,南方直接引進大面積推廣了占城稻,北方戰亂帶來的流民給南方提供了大量的壯勞力,一部分可以補充到軍隊裡面,另一部分便可以以工代賑,開挖溝渠,大型水利。更是在南方海邊開闢了大型的曬鹽場,將鹽價降低了下來,讓人人吃得起,也同樣打擊了私鹽,說起來,這影響了宋家的利益。但是如今宋家已經是後族,宋缺被封了鎮南王,也就不在乎這點鹽利了。

  李淵擊潰薛舉的時候,張玉書也正式率兵北上,擊潰瓦崗餘部,李密不得不帶領殘部北逃,最終投降了李閥,偏偏李閥對他不放心,不過是封了個空頭的國公,連個實職都沒有,不過,即便他再不甘心,也已經是砧板上的魚肉了,沒有一兵一卒,手底下的人還投降了李閥,被打散開來,哪裡還掀得起風浪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