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侯希白並無親友在世,這次來長安,未必不是因為石之軒安隆都在長安的緣故,估摸著已經見過面了,反正後來侯希白看裴宣的目光就顯得更加友善親近了許多。裴矩離開之後第二天,侯希白便也向裴宣告了別,說是要回蜀中了。

  裴宣也沒如何挽留,他跟侯希白也就是別人看起來相對親近罷了,實則真沒多少交情,再者,他本來也是極灑脫的人,所謂人有悲歡離合,侯希白本也就是這個時代的風雲人物,將來自然還會再見。

  裴宣直接回了樓觀道,張子陽和張子遠這會兒還在樓觀道,並沒有回龍虎山,龍虎山畢竟偏遠了一些,消息不夠靈通,而且他們也需要跟樓觀道達成更深的合作關係,比如說,根據那本《洪荒志》重新定下道教的神靈譜系,並且還得商議著道門將來的出路問題。佛門是前車之鑑,道門根本不可能跟佛門一樣,過深地牽扯到天下之爭裡面,這次實在是迫不得已,真讓佛門得逞,只怕是佛門影響力愈發強大,最終都要沒有道門的立足之地了。雖說李淵那邊對道門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親近之心,但是,與其投資一個立場不穩定,曖昧不明的對象,為什麼不能扶持自家的代言人呢!因此,李淵想要左右逢源,很顯然打錯了如意算盤。

  道門不可能跟佛門一樣,弄個什麼南朝四百八十寺出來,想要具備較為深入的影響力,就需要在各地正常的神靈祭祀上做文章。

  一般來說,各地除了道觀佛寺來說,頗有些別的神祠,比如說山中有山神廟,水邊有龍神廟,地方上也都有土地城隍,這些都是小神,一般不過一兩個廟祝罷了,但是,數量卻很是可觀,另外還有什麼月老祠之類的。道門便想要主持這方面的神祠祭祀,如此一來,道門深入民間,卻不牽扯到任何朝政,即便改朝換代,也不會影響到道門的傳承。當然,三清的祭祀也是不能少的,卻不在民間,而是選取名山大川,修建道觀,祭祀三清。至於其他的諸如昊天還有歷代帝王封禪所封的神靈,自然有歷朝歷代的皇室祭祀,這就要跟道門分割開來了。

  天師道跟樓觀道雖然在道門中勢大,另外也就是上清派,但是並不是說,道門也就這三派了,當年葛玄之後,便傳下了上清、靈寶、三洞三派,另外還有些別的小門派,加起來也是一個不小的力量,樓觀道跟天師道顯然不能吃獨食,因此乾脆派人四處送信,卻獨獨繞過了跟佛門不清不楚的上清派以及上清派的附庸,用他們的說法就是,上清派既然背叛了道門,跟佛門沆瀣一氣,那麼,就讓他們跟佛門繼續混下去吧!

  各個道家門派的人往終南山過來,自然是瞞不了人的,但是樓觀道打出來的旗號是重新制定華夏神靈譜系,這自然是道門大事,總得得到其他道家門派家族的認同,要不然,還是和以前一樣,各行其是,混亂不堪,道門想要大興自然是遙遙無期。

  很多人是以一種看笑話的架勢看待這回事的,畢竟,道門說實話,分裂已久,神靈譜系也是混亂不堪,尤其是一些家族式的道家門派,更是直接封自家的祖先為祖神,便是帝王將相,也在自家祖先之下,因此,一直混不開,這回樓觀道想要搞出一個統一的譜系來,只怕光是扯皮,就要扯個三五年了。

  上清派那邊對此自然趕到憤恨不已,跑過來問為什麼沒自己什麼事,卻被在場的人有志一同地冷嘲熱諷了一番,你們都跑去捧佛門的臭腳,相信那狗屁的佛祖弘法了,那乾脆剃個光頭進佛門算了,還跑到這邊來,讓我們也數典忘祖,跟著你們給佛門卑躬屈膝不成!氣得上清派的人勃然大怒,最終怒氣沖沖的甩袖而去。

  樓觀道跟天師道這邊已經達成了合作,底下的小門小派就算有什麼意見,也只能等著慢慢商榷了,因此,在幾個擅長望氣觀命的道士見過張玉書之後,甚至跟張玉書有過一定程度上的接觸之後,幾乎所有的門派都同意了這個計劃,推動張玉書上位,然後由道門主持中原民間祭祀。

  當然,在這之前,神靈譜系的訂立,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因為張果在道門輩分比較高,裴宣又是《洪荒志》的締造者,因此,他也得以參與了這項工作,他對道門亂七八糟的神靈知道得實在不是很多,後世的時候,他也就是看看各種小說罷了,逍遙派說是道門,尊奉的是莊子,也就是所謂的南華真人,但是,也就是入門的時候拜一下莊子的畫像,逢年過節,誰記得這回事啊!因此,他真心對此了解不多,如今不過是在邊上敲敲邊鼓,不過,後世那些小說也給他帶來了不少靈感,比如說天庭的構成。

  這事實在是非常耗費心力,各門各派都想要自家的祖先在天庭占據一個肥缺,比如說天師什麼的,樓觀道就比較方便,他們尊奉的是老君,這早就定下來了,其他尊奉三清的同樣差不多,只要將自己的祖師爺安排成三清的弟子什麼的,別的那些家族式的道門,就得為了自家祖先在天庭的地位高低糾纏不清,誰也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修仙,修到最後,跑到天上去一看,自己只能做個雜兵,給人家神仙看大門啊!

  裴宣正在那邊看著一堆原本仙風道骨的道士,為了這事吵得形象全無,幾乎要跟潑婦打架一樣,衝上去撕扯,就覺得異常好笑。

  裴宣想要在一邊繼續看好戲的願望顯然沒能實現,楊廣也聽說了他的名頭,直接一道旨意下到了樓觀道,他要第二次親征,要裴宣這個才子伴駕。楊廣這人一向自負,他自詡文采,當年也寫過一首《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這會兒聽說裴宣因為詩詞的造詣,竟然被人稱作是謫仙人,不免又是好奇,又是有些嫉妒,不過,裴宣是自己的能臣裴矩之子,因此,他還是表現出了一下自己的寬容大度,很是慷慨地封了裴宣一個翰林學士的官職,然後便召裴宣伴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