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幕府還有天皇那邊沒多久都得到了消息,對大晉這邊的武力敬畏眼熱不已,偏生大晉對武器管制很嚴,海關那邊對賣給商船的槍枝都是有記錄的,哪怕槍枝損毀,你也得把殘骸帶回來登記,銷掉記錄,幕府廢了老大的力氣,也只弄到幾支,但是彈藥有限,自個又仿製不出裡面的子彈來,最終只得咬了咬牙,拿出了大筆的錢財,又弄了許多妙齡美貌少女,讓使節團帶著前往大晉,請求大晉同意購買武器。

  天皇那邊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不過他們是真的沒錢,因此,乾脆不知道從哪兒弄了一大堆東西,打著朝貢的名義,直接帶著人跑過來了。天皇的使臣自然是在那邊哭訴,說自家被臣子挾持,半分不得自由,要求宗主國為自己做主什麼的。

  問題來了,雙方雖說在路上沒遇到,但是算是一前一後上了岸,在前往京城的時候碰上了,一下子出現了衝突。

  等到徒景年得到消息的時候,雙方已經明里暗裡火拼了好幾場,甚至還有幾個所謂的武士就在大街上切腹了,把圍觀的人很是嚇了一大跳,鴻臚寺那邊的人為此頭疼不已。因此,急急忙忙進了京,立馬將事情丟給了禮部,禮部那邊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立馬又在朝堂上稟報了,立刻朝堂上一片譁然。

  說實話,對東瀛,本朝這些人一直以來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那等彈丸小國,實在沒什麼好說的,開國那會兒,有倭寇侵擾海岸,結果叫海軍結結實實揍了一頓,老實到現在,就算還有些倭寇充當海盜,如今也只敢搶槍朝鮮人什麼的,不敢跟大晉這邊的商人對著幹了。

  這會兒聽說了東瀛那邊的古怪,天皇就是個吉祥物擺設,幕府倒是挺強勢的,因此,自然有大臣生出了一些憐憫之心來,在朝堂上建言,要海軍出兵,給天皇撐腰。但是戶部兵部那邊立馬跳起來了,雖說東瀛是藩國,但是人家多少年沒來朝貢啦,這等遠洋出兵該多少錢啊?何況,這是東瀛的內政,若是這會兒答應下來,以後別的藩國要是有什麼想法,是不是也可以找大晉來啊,反正不找白不找啊!兵部那邊也不同意,出兵這種事情,聽起來簡單,但是,這可不是在本土,而是要跑到倭國去,軍需怎麼說,補給怎麼算?戰死的人怎麼撫恤,何況,人家背井離鄉當兵都不樂意,何況還得跑到東瀛小國去打仗呢,據說東瀛那邊生活惡劣,天皇一頓飯都只有一條指頭長的小魚,米飯都不能天天吃,一點油水都沒有的地方,萬一一個不好,引起譁變怎麼辦?

  當然,也有同意的,徒景年眯了眯眼睛,覺得這其實是個挺好的機會,自從火器在軍中普及之後,還沒有真正試過手呢,草原那邊幾個南下打草谷的,被火炮轟了幾次,就學乖了,何況,如今徒景年大力鼓勵跟草原發展貿易關係,從他們那裡收購牛羊馬匹,還有草原上的各種特產,價格都很是不錯,哪怕是他們養綿羊呢,每年羊毛都能賣個好價錢呢!徒景年還叫人傳授那些小部落的牧民,如何紡織毛線,用羊毛織地毯帘子,甚至是直接用毛線打毛衣什麼的,這些都有專門的商隊前去收購,無論你是想要換錢還是換糧食鹽巴茶葉或者是日常生活用品都行。

  除了這些,草原上礦產也多啊,一般的露天礦產,自然是被比較強勢的部落占了,草原上那些貴族的日子因此過得也很不錯,恨不得連馬桶都用金子的。如今,朝廷直接派了人過去,跟那些部落貴族合作開礦,那些貴族賺得盆滿缽盈,來自中原的各種奢侈品迷花了他們的眼睛。牧民能溫飽,貴族好享受,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還會沒事冒著性命危險打仗啊!因此,這些年下來,內附的部落越來越多,朝廷也比較公正地為他們分配了草場,並且達成了供銷協議,反正如今公路已經修起來了,往來於中原草原也比較容易。欽天監每年為他們提供氣候預警,遇上災年,秋天的時候,中原的商人就會大舉出動,前往草原大量收購牲畜,雖說價格比平常的年份低了點,但是總比在雪災中平白損失了來得好。牧民們也得了好處,囤積了足夠的糧食什麼的安然過冬,中原這邊也能得到大量的肉類補充,冬天正是吃羊肉的時候呢,草原上的羊肉味道可比中原這邊自家養的羊肉強多了,到了冬天,長安這邊的有錢人,誰家不買個幾十頭上百頭的。

  這也導致了,如今邊軍壓根沒有練手的機會,光靠著平時的訓練,不見見血,怎麼養的出一支強軍來呢?

  徒景年琢磨了一下,回頭就在內閣跟一干閣臣說了自己的想法,反正就是打著不干涉別國內政的旗號,但是呢,朝廷會派出志願軍,什麼叫志願軍呢,那就是看不過眼東瀛那邊的事情,自願幫忙的。當然了,他們自願去打仗,總不能叫他們自帶乾糧,到了東瀛那邊喝西北風吧,因此,東瀛那邊必須表示一下。至於用什麼表示,簡單啊,你們沒錢,難道沒有土地礦產嗎?用那些抵扣就行了!

  尤其,徒景年的意思是,志願軍去幫助天皇,幕府那邊也不能真的讓他們失敗了,得偷偷摸摸地給他們走私點武器過去,反正就是要叫雙方的實力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誰占了優勢,就要打壓一下,反正就是叫東瀛一直處在動盪之中。那些志願軍也好辦,各個軍區的人輪著上就是了,也就是在東瀛那邊試試手,見見血,總不能整日裡拿著火槍火炮,只知道打靶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