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徒景年定了性,又表露出了快點結案的意思,大理寺那邊很快判決也下來了,雖說絕大多數人性命無礙,但是,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樣的判決還不如乾脆一刀兩斷痛快呢!大理寺嚴格按照大晉律,涉事的這些二代三代們,不光得受十到八十不等的杖刑,還得充軍流放,流放得最遠的那個,直接被流放到了遼東。那邊如今可不是什麼塞上江南,是正兒八經的蠻荒之地,女直人還在那邊深山野林子裡面過日子,介於本朝對外的嚴厲制度,他們又沒有足夠的武力,沒辦法跟那些韃靼人一般,經常跑到邊境打打草谷,跟邊軍作戰一番,只得三五不時地拿出珍貴的皮毛藥材什麼的,到互市的地方跟商人交易,換取糧食鐵鍋布匹茶鹽,至於價錢嘛,跟白菜價差不多。
徒景年做了太子之後,便有意開發遼東,那邊雖說冷了些,但是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何況,那邊徒景年還想著開發西伯利亞呢,那邊自然是一處比較完美的補給地。這些年來,徒景年派出去的人已經做出了一些成績,比較成功地在那邊種起了水稻玉米,雖說生長周期長了一些,但是產量和品質都很不錯。徒景年登基之後,已經有意招安一部分女直人,在遼東開發大農場,女直人日子過得很苦,他卻是不相信,他們不願意放棄原本那種不安定的捕獵採集生活,走進農耕時代。
徒景年因為打算採用經濟措施,實現和平的民族融合,草原那邊,如今已經開始了,徒景年已經命人在草原上跟那些牧民交易,大量收購羊毛,同時,向那些胡人中的貴族推銷各種來自中原的奢侈品,等到草原那邊人心思定之後,甚至可以在草原那邊直接創辦工廠,在草原上就對那些羊毛,牛羊皮進行精加工,然後將成品賣回中原甚至是外洋,將草原上的經濟跟中原緊緊聯繫在一起,再輔以漢族的遷徙,時間長了,自然也就沒有什麼胡漢紛爭了!
這種和平的不見血的手段,在朝中還是很有市場的,倒是武將對此挺不滿,覺得以後沒仗打了,徒景年卻是來了句,想要通過經濟手段對草原進行同化,武力也是不會少的,徒景年的想法就是,儘可能聯繫那些中小部落,打擊乃至拆散那些大部落,這些自然需要邊軍出力,何況,北方除了那些胡人,不還有俄羅斯人嘛,那些人可不是什麼老實的,胡人常年南下,很多就是被俄羅斯人攛掇的,跟曾經受過中原文化薰陶的那些胡人相比,這些人才是真的非我族類呢!
當然了,這些事情都是後話了,一眾紈絝子弟被打得哭爹喊娘,傷口還沒好全,就得走上充軍流放之路,一個個如同瘟雞一般,再沒了往日的囂張。他們的父母也只得好言安慰,又找了心腹下人跟隨服侍,心中卻也沒什麼怨懟之心,畢竟,之前徒景年擺明了做出嚴懲的架勢,但是好歹沒要了他們的性命,也沒有追究的意思,雖說自知在皇帝那邊記了這一筆,日後只怕前程有限了,但是以後的事情誰知道呢?有些家裡比較有遠見的,已經叫自個的孩子到了邊鎮那兒,好好表現,若是能掙上幾分軍功,日後就是浪子回頭的典範,聖上不會看不到。
何瑜因為何思賢的事情,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得了徒景年的好臉色,在聽進宮的季氏說,何思賢已經走上流放的路了,何思賢在這裡頭罪名並不是最重的,他被流放的地方並非北邊,而是東南,說實話,徒景年對他已經挺優待了,何家當年在東南經營過一段時日,如今那邊自然還有些故人可以照顧,日子過得不會太差。
但是何瑜只覺得徒景年半點不給何家面子,心中鬱郁不已,再說,選秀的日子已經來了,來自各地的年輕少女一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地進了宮門,看著那些年輕鮮艷的少女,何瑜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臉。
何瑜這些年雖說養尊處優,在物質上,徒景年半點沒有虧待何瑜,何瑜享用的東西,可比懿元皇后當年強多了,徒景年搞出了人工養殖珍珠之後,每年各個品級的珍珠,何瑜那邊就不知凡幾,除了一些比較大,顏色比較稀奇的,其他的,磨成珍珠粉都能把何瑜給淹沒了。但是,沒有聖寵,兩個兒子跟她也不親近,何瑜這些年性子也有些扭了,變得陰鬱沉悶起來,哪怕有更多的保養品,但是一來她畢竟不是年少的時候了,心情不好,人也老得快,這會兒已經有了些細細的魚尾紋,哪怕用最好的脂粉遮著,也不能掩飾,她已經不再年輕的事實。
偏偏這會兒,何瑜還得親自給徒景年相看那些年輕漂亮的美少女,她的心只有更見不平的。
徒景年自個對選秀的事情並不是很上心,因為對何瑜更加失望,選秀的事情他不光是交給了何瑜,還找了賢太妃和淑太妃幫忙。她們兩個資歷深,都是懿元皇后那會兒的老人了,自個也沒個兒子,本朝有郡王親王奉養太妃的,可沒公主奉養太妃的先例,因此只得枯守慈安宮,整日裡也是無聊,如今年紀大了,也沒有什麼爭風吃醋的心思了,徒景年對她們也比較厚道,份例什麼的從來不缺,也不叫那些宮人怠慢了她們,平常又有一些同樣年紀不小的太妃太嬪們湊在一起玩樂,因此,日子過得還算舒心。
結果,給了好處,就來了任務。賢太妃和淑太妃接到幫皇后主持選秀的事情,便是一陣頭疼,只覺接到了燙手的山芋,太妃跟太后可不一樣,她們名分上比皇后還低了一層呢!後宮的事情,真正當家做主的還是皇后,皇帝一般是管不著的!
徒景年做了太子之後,便有意開發遼東,那邊雖說冷了些,但是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何況,那邊徒景年還想著開發西伯利亞呢,那邊自然是一處比較完美的補給地。這些年來,徒景年派出去的人已經做出了一些成績,比較成功地在那邊種起了水稻玉米,雖說生長周期長了一些,但是產量和品質都很不錯。徒景年登基之後,已經有意招安一部分女直人,在遼東開發大農場,女直人日子過得很苦,他卻是不相信,他們不願意放棄原本那種不安定的捕獵採集生活,走進農耕時代。
徒景年因為打算採用經濟措施,實現和平的民族融合,草原那邊,如今已經開始了,徒景年已經命人在草原上跟那些牧民交易,大量收購羊毛,同時,向那些胡人中的貴族推銷各種來自中原的奢侈品,等到草原那邊人心思定之後,甚至可以在草原那邊直接創辦工廠,在草原上就對那些羊毛,牛羊皮進行精加工,然後將成品賣回中原甚至是外洋,將草原上的經濟跟中原緊緊聯繫在一起,再輔以漢族的遷徙,時間長了,自然也就沒有什麼胡漢紛爭了!
這種和平的不見血的手段,在朝中還是很有市場的,倒是武將對此挺不滿,覺得以後沒仗打了,徒景年卻是來了句,想要通過經濟手段對草原進行同化,武力也是不會少的,徒景年的想法就是,儘可能聯繫那些中小部落,打擊乃至拆散那些大部落,這些自然需要邊軍出力,何況,北方除了那些胡人,不還有俄羅斯人嘛,那些人可不是什麼老實的,胡人常年南下,很多就是被俄羅斯人攛掇的,跟曾經受過中原文化薰陶的那些胡人相比,這些人才是真的非我族類呢!
當然了,這些事情都是後話了,一眾紈絝子弟被打得哭爹喊娘,傷口還沒好全,就得走上充軍流放之路,一個個如同瘟雞一般,再沒了往日的囂張。他們的父母也只得好言安慰,又找了心腹下人跟隨服侍,心中卻也沒什麼怨懟之心,畢竟,之前徒景年擺明了做出嚴懲的架勢,但是好歹沒要了他們的性命,也沒有追究的意思,雖說自知在皇帝那邊記了這一筆,日後只怕前程有限了,但是以後的事情誰知道呢?有些家裡比較有遠見的,已經叫自個的孩子到了邊鎮那兒,好好表現,若是能掙上幾分軍功,日後就是浪子回頭的典範,聖上不會看不到。
何瑜因為何思賢的事情,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得了徒景年的好臉色,在聽進宮的季氏說,何思賢已經走上流放的路了,何思賢在這裡頭罪名並不是最重的,他被流放的地方並非北邊,而是東南,說實話,徒景年對他已經挺優待了,何家當年在東南經營過一段時日,如今那邊自然還有些故人可以照顧,日子過得不會太差。
但是何瑜只覺得徒景年半點不給何家面子,心中鬱郁不已,再說,選秀的日子已經來了,來自各地的年輕少女一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地進了宮門,看著那些年輕鮮艷的少女,何瑜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臉。
何瑜這些年雖說養尊處優,在物質上,徒景年半點沒有虧待何瑜,何瑜享用的東西,可比懿元皇后當年強多了,徒景年搞出了人工養殖珍珠之後,每年各個品級的珍珠,何瑜那邊就不知凡幾,除了一些比較大,顏色比較稀奇的,其他的,磨成珍珠粉都能把何瑜給淹沒了。但是,沒有聖寵,兩個兒子跟她也不親近,何瑜這些年性子也有些扭了,變得陰鬱沉悶起來,哪怕有更多的保養品,但是一來她畢竟不是年少的時候了,心情不好,人也老得快,這會兒已經有了些細細的魚尾紋,哪怕用最好的脂粉遮著,也不能掩飾,她已經不再年輕的事實。
偏偏這會兒,何瑜還得親自給徒景年相看那些年輕漂亮的美少女,她的心只有更見不平的。
徒景年自個對選秀的事情並不是很上心,因為對何瑜更加失望,選秀的事情他不光是交給了何瑜,還找了賢太妃和淑太妃幫忙。她們兩個資歷深,都是懿元皇后那會兒的老人了,自個也沒個兒子,本朝有郡王親王奉養太妃的,可沒公主奉養太妃的先例,因此只得枯守慈安宮,整日裡也是無聊,如今年紀大了,也沒有什麼爭風吃醋的心思了,徒景年對她們也比較厚道,份例什麼的從來不缺,也不叫那些宮人怠慢了她們,平常又有一些同樣年紀不小的太妃太嬪們湊在一起玩樂,因此,日子過得還算舒心。
結果,給了好處,就來了任務。賢太妃和淑太妃接到幫皇后主持選秀的事情,便是一陣頭疼,只覺接到了燙手的山芋,太妃跟太后可不一樣,她們名分上比皇后還低了一層呢!後宮的事情,真正當家做主的還是皇后,皇帝一般是管不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