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賈赦緣何雖說也做了一些糊塗事,在外面名聲也比較糟糕,還能得到滿朝大臣的同情,因為他孝順到了愚孝的地步。而對於大臣而言,什麼事情往祖制,禮制上靠,那肯定是沒錯的。你總不能說,祖宗做錯了吧,那是大不孝!

  徒景年對此卻是毫不客氣,祖制上雖說說了以科舉取士,但是那時候,也沒限定了士子的進身之階,反而,太祖他老人家唯才是舉,便是落魄的秀才,也能當心腹重臣,那時候哪有什麼八股,可見,太祖他老人家是胸懷寬廣滴,你們在那裡曲解太祖的原意,那才是大不敬!

  徒景年不是那種沒實權的皇帝,何況,增加一項雜學,對於很多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壞處,並不會因此,減少了進士的錄取名額,反而給那些考不上進士的人一條全新的出路,因此,受益者也很多。像賈璉這樣的,你要是讓他去考什麼秀才舉人,那絕對是抓瞎,他這麼大年紀了,連三字經都沒辦法從頭到尾背下來呢!論起算學,便是在這事情上浸淫多年的老手,也不敢說能比得過他。若不是他出身榮國府,早早就捐了個官,又趕上聖人想要考核下面的官員,之前王子騰炙手可熱的時候,還幫他鋪了路,要不然,他這輩子只能頂個捐來的虛職,哪有展現他天分的機會。

  徒景年也不會將這些雜學上的人才一股腦兒送去當官,除了一些跟實務有關係的,徒景年更希望弄出一個大晉的皇家科學院來。當然了,在大晉,還沒科學這個詞,那就是格物致知,西方早就開始了文藝復興運動,帶來了自然科學的興起,徒景年又不是全才,他自個也就是東一榔頭西一棒的,好多東西,還得引導這些知識分子自己來。

  爭執了幾天之後,徒景年大獲全勝,從此,會試多出了雜學一科,雜學裡面分類很多,什麼農學、醫學、算學、法學、兵法、星象等等,應有盡有。當然,有幾個方面的考試,除了筆試之外,還得考實踐,要不然,你嘴上說得頭頭是道,真的動起手來,卻乾瞪眼,這不是浪費感情嘛!

  這些其實是後事了,這會兒朝堂上面臨的是天天有勛貴上朝請罪,徒景年對此還是很大度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嘛!僭越違制的事情就算了,不過呢,要是家裡有什麼不法的事情,還是要好好處置的,要是你們自己不處置了,卻是讓別人告發了出來,那倒霉的還是你們自己個啊!

  當然了,打一棒子還得給一甜棗呢!徒景年並不介意給這些勛貴一條出路,因此,直接在朝堂上說,如今已經是火器時代了,新兵的全面換裝還有日常訓練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以前的那些基層軍官呢,已經不能適應如今打仗的要求了,需要重新訓練,因此,決定組建皇家軍事學院,學習全新的軍事知識,如果能夠通過考核,順利畢業,那麼,出來就可以直接做基層軍官了。

  至於皇家軍事學院的人員組成,也非常明了,既然打上了皇家的名號,以後院長就是當朝的皇帝,當然了,皇帝沒那麼多時間管學校的事情,因此,還是得設立幾個副院長的,這些就要好好挑選一下了,另外,還得招收一些教官,這也簡單,除了從神機營裡面挑出的一些教官之外,還有一些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戰功卓著的武官。這個日後也將成為一個常例,退役的高級軍官進入皇家軍事學院擔當教官,為下面的學生傳授戰爭經驗。

  文官對此頗有些微詞,在他們看來,這是武將抬頭的一個標誌,雖說本朝並不重文輕武,但是,這麼多年沒什麼大的戰事,朝中的事情,又多半是文官做主,他們已經習慣了文官的強勢,結果,徒景年一上台就改革軍制,顯然是要抬高武將的地位了,這讓他們很沒安全感。但是,徒景年顯然不是一個會受制於文官口舌的人,何況,這些明面上看,根本跟那些文官沒有太大關係,軍事學院選的地方是鐵網山,那邊原本就是皇家的園林,不會勞民傷財,而且,徒景年也說了,不過是現有的軍隊跟不上火器的發展了,他們總不能說什麼,那乾脆還使用原本的兵器吧,這純粹是不把當兵的性命放在心上啊!因此,在徒景年的強勢下,他們只得退卻了。

  徒景年給了各個勛貴一部分名額,剩下的學生,自然是從良家子還有表現優異的邊軍裡面挑選。而且,這裡的學習,是義務教育,不需要任何學費的,一應費用,都由內庫出。徒景年早就想著將軍隊控制在皇室手裡,想要做到這一點,在軍中自然得有人,徒景年已經結合後世的軍校,弄好了章程,只等著過上幾年,將一批經過新式教育還有洗腦教育的基層軍官塞到各地的軍隊裡頭去,等到再打上幾場仗,這些人自然也能升遷了,等到過上幾十年,估計大晉大部分軍官,都得是皇家軍事學院畢業的了。

  徒景年的這個決定自然得到了勛貴們的擁護,火器出現之後,他們就發現,以往家裡教的那些兵法已經行不通了,有意繼續走武官一途的,自然想要在新式軍隊裡面插一手,但是,很快就發現,徒景年如今直接抽調了一部分軍隊,單獨在京畿訓練新軍,作為皇家護衛隊了,其他的地方還不知道要怎麼弄呢,結果,皇家軍事學院一出來,大家恍然大悟,看樣子,聖人是想要進行由上而下的改革啊!先訓練出一批懂得新式軍隊訓練的武官出來,這些人進入軍隊之後,就可以大手筆地進行全面改革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