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魏千這才明白其中的深意,如張昌之流,即便對方想要投降也不能留。

  “屬下見識淺薄,未想陛下竟有此深意,實在慚愧!”

  等到魏千走後,於小魚還久久沉浸在自己的思緒里。

  他原本也不懂這些,那時他不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兵,平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攢夠銀錢娶個媳婦,還是後來燕北有了教習先生才開始跟著習字。

  後來上峰看他為人機靈,就舉薦他入了特訓營,在那裡他學到了更多的東西,人知道的多了,眼界也就寬了。

  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

  當時的晉朝民怨沸騰,然後他們一行人就被安排去做了竊國者,成功的也只有他一個而已。

  不過幾年的時間,他就從普通小兵變成了安定侯,其中有他自己的敢拼敢幹,但更多的卻是大燕的培養和扶植。

  有些人起義是為了活下去,有些人最初的目的就不純,在壬午兵盤踞之地,那些百姓生活的比之以往非但沒有絲毫起色,反而受到的壓榨更甚!

  張昌從來不在陛下招降的名單里,陛下特意將他的名字提出來,也不過是在提醒他而已。

  正在他思量接下來要如何布局時,傳令兵拿來了軍中密信。

  於小魚展開,只見上面寫著:秋日將至,壬午不昌!

  看來,陛下有些心急了呢!

  之前他是打算打消耗戰,如今卻要改變戰略了。

  北地官兵於江南本就不大適應,是要速戰速決才好。

  翌日清晨,於小魚一邊安排人如往日那般在江夏郡城下叫陣,另一方面直接派人從後方突襲。

  大燕有攻城的神兵利器,想要破城輕而易舉,不過半日,江夏郡城破。

  張昌親自率兵迎戰,最終被圍攻致死。

  張昌死了,偽帝自知沒有什麼好下場,直接帶著妻女出逃,結果被憤怒的百姓殺了。

  偽帝原本不過是山都縣的一個小官吏,姓丘名沈,後來被張昌改名為劉尼,搖身一變成了漢朝皇室後裔,這些年助紂為虐,著實做了不少天怒人怨之事,實在是死不足惜。

  各地捷報頻傳,大燕的武力鎮壓速度比預期的還要迅速。

  實力較弱的勢力沒有做太多的掙扎就降了,不是不想握住手中的權利,大燕只給他們兩個選擇,要麼降,要麼死!

  誰能想到一直在塞外活動的大燕還藏著那麼多的先進裝備呢?蚍蜉撼樹,他們是真的干不過,趁早投降也許還能有幾分富貴,晚了估計只能留下黃土一抔。

  在各地還未安定下來的時候,洛陽城已經進行了一場人才選拔考試。

  因為燕北梧還未真正宣布遷都,一些地方州郡也還不知道已經改朝換代了,所以這次科考被後人稱為預科。

  後來,很多人評價這次考試是有預謀的,以往中原採取的是察舉制和徵辟制,後來又有了九品中正制,還真沒出現過這種把一幫人圈到一個地方連考三天的情況。

  有些人在觀望,有些人沒有準備,所以最終入選的大多都是北境之人,這也使得後來的朝廷命官南北比例懸殊,朝堂一度成為了北地的專場。

  甚至還有人不怕死地提出了抗議,只是新朝新氣象,自然都要按皇上的規矩來。

  想當官,可以!科考過了就行。

  先從小官小吏做起,如果能力出眾,自然能夠晉升。

  至於拼爹,那可真是找錯了地方!

  燕北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打破了晉朝世家大族壟斷朝堂的模式,通過科考的學子接受了短期培訓後就直接被打包派往了各地。

  不會做沒關係,有老人兒帶著做一段時間也就能上手了。

  一個地方想要穩定,少不了和百姓打交道的底層官吏,只要這些人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兒負責好,就出不了什麼大亂子。

  這次科考的影響不只是將朝廷的觸角伸向了四方,穩固了大燕的統治,同時也真正將洛陽一帶盤活了。

  如果不是每日來往不斷的官兵,很難讓人相信這裡幾個月前經歷了兩次易主。

  洛陽的百姓對此感觸尤為深刻,如今的洛陽城,熱鬧程度比昔日更盛。可又有所不同,街道上少了鮮衣怒馬、擲果盈車的盛景,可卻更加富有煙火氣。

  洛陽城已經恢復了生機,可是周邊的很多地方仍然需要重建,每天衙門口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百姓們領到任務牌後,就會跟著吏員登上特製的馬車,勞作一天後,又搭乘馬車回來。

  原本流離失所之人也不知又從哪個地方又鑽了出來,荒村漸漸升起了炊煙,荒廢的良田也長滿了莊稼。

  只是農戶眼見著天氣轉涼,看著地里遠未成熟的莊稼卻犯了難,他們今年誤了農時,就算聽從官老爺的建議種植了熟制短又耐寒的玉米,可是想要等到自然成熟也十分困難。

  ……

  段雀桐月前剛與郎君還有父親通過書信,提出了對官吏選拔的建議,隨即就又接到了嚴際中的來信。

  素心看殿下一副沉思狀,就揮手讓室內灑掃的人都退了下去,生怕打擾了殿下的思緒。

  段雀桐想了半天,最後說道:“還是得實踐哪!”

  “素心?”

  “奴婢在。”

  “你去將織錦叫來,本宮有事吩咐。”

  素心親自去膳房尋了織錦過來,段雀桐將剛剛寫的東西遞了過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