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
那時候她就覺著讀書識字可真好,只是購買書本於她們一家來說還是一件奢侈的事,這回的報紙卻讓她發現了一個識字的好機會。
書鋪中最普通的一本書還要半錢銀子,可一份報紙最貴的也不過才五文錢,她繡個荷包都能賺十文,當下她毫不猶豫地就買了一份報紙回來。
從此,這份報紙就成了她們家的寶貝,家中的姑婆讓她讀了一遍又一遍,有些字她不認得,就去衙門外聽小吏宣讀,將之一一記在心底,如此半月之後,等到第二份報紙發行的時候,她竟是將先前的字全部都記了下來。
這樣的事情不只發生在一家一人,報紙的影響力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強大。
有說書先生根據邸報中大燕攻破婁門關一事,編了一出燕帝陛下一步殺一人,一吼震三軍的故事。
哪怕實際上燕北梧一直穩居後方,可事實如何對於聽書人重要嗎?爽就完了!
有商人從一些細枝末節中窺探出今後朝廷的動向,依此來推斷著接下來販賣何種貨物才能攫取更多的財富,獲得更多的利益。
農民從邸報上得知今年的花期比去年延遲了一旬,據此判定今年的物候來臨要更晚一些,因而推遲了種植的時間。
……
已經進駐婁山關的燕北梧手中也有這麼一份報紙,哪怕不說,他也知道這定然是桐桐的主意。
他的胸膛中是鼓盪的熱血,每多了解妻子一分,他就會更敬她一分,愛她一分!
作者有話說:
宋贊:平生就這點喜好,殿下還給我抖漏的人盡皆知!
第132章
戰火被遠遠拒在國門之外, 大燕的子民按部就班地過著一天又一天,也只有那一輛輛載滿糧草的車輛和不停調集的軍隊才讓人有幾分正在與晉朝交戰的真實感。
大燕邸報在這段時間成為了最暢銷的東西,通過邸報, 他們知道自家親人所屬隊伍如今的境況, 知道大燕鐵騎又踏上了哪段征程。
等到田野中的秧苗長到小腿高, 邸報上說魚龍軍已經攻占了洛陽城, 眾多的世家逃。晉朝新帝在逃亡的途中被另一支義軍俘獲,直接被砍了腦袋。
苞谷抽穗兒的時候, 魚龍軍首領於小魚面對抵達洛陽城外的大燕帝王,主動投誠, 帶領一干將領出城迎接, 燕國大軍不費一兵一卒,順利進駐洛陽城。
消息傳回燕北, 群情振奮。
有花白著鬚髮的耄老當即跪倒在地,衝著未名府的方向行著三拜九叩的大禮,“蒼天有眼啊,讓老朽在有生之年能夠等到這一刻!”
老人本是中原人,雖然在燕北的這幾年日子過得不錯,可是人到暮年, 還是想要落葉歸根, 魂歸故里, 本以為此生無望, 沒想到陛下如此雄才偉略, 竟然用這麼短的時間就占了洛陽,這讓他如何能不激動。
受到這種情緒的感染, 整個燕北城中都瀰漫著一種特別的氣氛, 這對於胡族出身的百姓來說有些不可思議, 他們習慣了遊獵生活,很難理解那種安土重遷的思想,不過看著身邊熟悉的人如此激動,心緒也不免跟著激動起來。
更何況,皇上可是占了晉朝的大本營,是不是他們以後也能去富庶的中原看一看,逛一逛?
段雀桐得知消息遠比百姓們還要早,她已經安排了一隊人馬在洛陽城開設大燕商行,洛陽接連兩次易主,城內的百姓肯定人心惶惶,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安撫民心,而一個城市是否能夠滿足日常所需,商業是否繁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段雀桐經歷過現代社會的洗禮,又對古代史有一定研究,她太清楚經濟獨立對一個女性有多重要了。
大燕商行一直是段雀桐的私產,她有一種十分樸素的想法,誰有都不如自己有!手裡有錢,心裡不慌!只要她手裡有錢,她就有底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兒。
大燕的邊界在哪?她就要將商行開到哪兒!如今也是一樣。
如果不出意外,這個時候大燕商行應是已經開業了。
段雀桐所料不錯,大燕商行確實已經開業了。
……
洛陽城中一片蕭條,就連枝頭的綠葉也比以往少了幾分鮮亮,明明是盛夏時節,可百姓們卻是噤若寒蟬。
街上的商鋪已經很久沒有開門了,很多店鋪的門窗已被損毀,透過破敗的門窗,可以看到裡面被洗劫一空,早在魚龍軍入城前洛陽城就已經亂起來了。
高價米糧讓百姓的口袋空空如也,他們沒有耕地,平日裡靠著做工餬口,而一旦亂了起來,最先掐住的就是他們這些底層百姓的命脈。
後來魚龍軍入城,有些活不下去的藉機哄搶了商鋪,之後就是一段動盪的日子,大戶人家集體出逃,家產隨即被充了公,普通百姓瑟縮在家中,不敢出門,靠著那點兒殘存的米糧和新鮮的嫩草苟且度日。
後來大燕的兵馬進駐了洛陽城,他們知道大燕的皇帝是鮮卑人,而鮮卑人生性殘忍嗜殺,喜食人肉,會把人驅趕到野外當成野獸射殺取樂,他們更是閉門不出。
每日裡聽著街道上來往不斷的馬蹄聲和車輪聲,他們不敢去看外面發生了什麼,只能無望地等待命運的裁決。
在燕北大軍入城的第五日,忽然城中響起了一陣熱鬧喧譁聲,一聲聲鐘磬之音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
李大海有些不確定地問妻子,“阿花,剛剛過去的那個人,是不是說有免費的米粥領?”
書鋪中最普通的一本書還要半錢銀子,可一份報紙最貴的也不過才五文錢,她繡個荷包都能賺十文,當下她毫不猶豫地就買了一份報紙回來。
從此,這份報紙就成了她們家的寶貝,家中的姑婆讓她讀了一遍又一遍,有些字她不認得,就去衙門外聽小吏宣讀,將之一一記在心底,如此半月之後,等到第二份報紙發行的時候,她竟是將先前的字全部都記了下來。
這樣的事情不只發生在一家一人,報紙的影響力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強大。
有說書先生根據邸報中大燕攻破婁門關一事,編了一出燕帝陛下一步殺一人,一吼震三軍的故事。
哪怕實際上燕北梧一直穩居後方,可事實如何對於聽書人重要嗎?爽就完了!
有商人從一些細枝末節中窺探出今後朝廷的動向,依此來推斷著接下來販賣何種貨物才能攫取更多的財富,獲得更多的利益。
農民從邸報上得知今年的花期比去年延遲了一旬,據此判定今年的物候來臨要更晚一些,因而推遲了種植的時間。
……
已經進駐婁山關的燕北梧手中也有這麼一份報紙,哪怕不說,他也知道這定然是桐桐的主意。
他的胸膛中是鼓盪的熱血,每多了解妻子一分,他就會更敬她一分,愛她一分!
作者有話說:
宋贊:平生就這點喜好,殿下還給我抖漏的人盡皆知!
第132章
戰火被遠遠拒在國門之外, 大燕的子民按部就班地過著一天又一天,也只有那一輛輛載滿糧草的車輛和不停調集的軍隊才讓人有幾分正在與晉朝交戰的真實感。
大燕邸報在這段時間成為了最暢銷的東西,通過邸報, 他們知道自家親人所屬隊伍如今的境況, 知道大燕鐵騎又踏上了哪段征程。
等到田野中的秧苗長到小腿高, 邸報上說魚龍軍已經攻占了洛陽城, 眾多的世家逃。晉朝新帝在逃亡的途中被另一支義軍俘獲,直接被砍了腦袋。
苞谷抽穗兒的時候, 魚龍軍首領於小魚面對抵達洛陽城外的大燕帝王,主動投誠, 帶領一干將領出城迎接, 燕國大軍不費一兵一卒,順利進駐洛陽城。
消息傳回燕北, 群情振奮。
有花白著鬚髮的耄老當即跪倒在地,衝著未名府的方向行著三拜九叩的大禮,“蒼天有眼啊,讓老朽在有生之年能夠等到這一刻!”
老人本是中原人,雖然在燕北的這幾年日子過得不錯,可是人到暮年, 還是想要落葉歸根, 魂歸故里, 本以為此生無望, 沒想到陛下如此雄才偉略, 竟然用這麼短的時間就占了洛陽,這讓他如何能不激動。
受到這種情緒的感染, 整個燕北城中都瀰漫著一種特別的氣氛, 這對於胡族出身的百姓來說有些不可思議, 他們習慣了遊獵生活,很難理解那種安土重遷的思想,不過看著身邊熟悉的人如此激動,心緒也不免跟著激動起來。
更何況,皇上可是占了晉朝的大本營,是不是他們以後也能去富庶的中原看一看,逛一逛?
段雀桐得知消息遠比百姓們還要早,她已經安排了一隊人馬在洛陽城開設大燕商行,洛陽接連兩次易主,城內的百姓肯定人心惶惶,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安撫民心,而一個城市是否能夠滿足日常所需,商業是否繁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段雀桐經歷過現代社會的洗禮,又對古代史有一定研究,她太清楚經濟獨立對一個女性有多重要了。
大燕商行一直是段雀桐的私產,她有一種十分樸素的想法,誰有都不如自己有!手裡有錢,心裡不慌!只要她手裡有錢,她就有底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兒。
大燕的邊界在哪?她就要將商行開到哪兒!如今也是一樣。
如果不出意外,這個時候大燕商行應是已經開業了。
段雀桐所料不錯,大燕商行確實已經開業了。
……
洛陽城中一片蕭條,就連枝頭的綠葉也比以往少了幾分鮮亮,明明是盛夏時節,可百姓們卻是噤若寒蟬。
街上的商鋪已經很久沒有開門了,很多店鋪的門窗已被損毀,透過破敗的門窗,可以看到裡面被洗劫一空,早在魚龍軍入城前洛陽城就已經亂起來了。
高價米糧讓百姓的口袋空空如也,他們沒有耕地,平日裡靠著做工餬口,而一旦亂了起來,最先掐住的就是他們這些底層百姓的命脈。
後來魚龍軍入城,有些活不下去的藉機哄搶了商鋪,之後就是一段動盪的日子,大戶人家集體出逃,家產隨即被充了公,普通百姓瑟縮在家中,不敢出門,靠著那點兒殘存的米糧和新鮮的嫩草苟且度日。
後來大燕的兵馬進駐了洛陽城,他們知道大燕的皇帝是鮮卑人,而鮮卑人生性殘忍嗜殺,喜食人肉,會把人驅趕到野外當成野獸射殺取樂,他們更是閉門不出。
每日裡聽著街道上來往不斷的馬蹄聲和車輪聲,他們不敢去看外面發生了什麼,只能無望地等待命運的裁決。
在燕北大軍入城的第五日,忽然城中響起了一陣熱鬧喧譁聲,一聲聲鐘磬之音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
李大海有些不確定地問妻子,“阿花,剛剛過去的那個人,是不是說有免費的米粥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