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沈父、沈母更是不停事兒的給他還有來人準備開水,還要時不時的塞一個兩個餅子過去。
因為不看著他們忙碌這一天,真的無法感受到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有多少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劉團在沈家並沒有住太久,第三天的時候他就待不住了。
因為老爺子給他開的中藥一個療程是七天,所以被沈父沈母強行又按著住了幾天。
可後來團里來人說總部配發的第二批燃料以及物資已經到了北寧。
別說劉團,連衛嚴都憋不住了,第二天就不顧一家人的阻攔回了團部。
他們走得極為匆忙,連那天劉團要吃的中藥都是沈母熬好後,沈淙又給送過去的。
沈淙之所以去團部並不是單純的給劉團送藥,她和桐桐也同時接到了通知,被招募過去參加修建溫室的工程。
現在國家和E國的合作項目越來越多,收到的物資也日益增多。
就好像燃煤,如今收到的除了能供應老百姓們正常的消耗之外,已經有餘力來供應農用溫室的需要了。
現在的雪終於停了,可溫度越並沒有回升的跡象。
這種情況下,人們能夠做的只有適應環境,學習在新的環境中生存。
這對於大家來說,其實也並沒有很難。
想當初,炎熱,乾旱一連持續了兩年還多,大家不也都活下來了嗎?
更何況現在還有了國家的支援。
沈淙和桐桐最先去的是農學院的蔬菜基地。
這裡因為最早是隸屬於農學院的種植基地,所以無論是從資源配套還是面積,包括基地的工作人員的能力都是全市最強的。
所以,他們也是為市里提供糧食最多的地方。
現在市民們的生活用糧最少有三分之一都出自於這裡。
這一次,市里決定要在農學院的基地建造十個最新型的大溫室。
說是最新型,其實也新不到哪裡去,只是相對而言。
因為基礎建設在大地震的時候遭到了滅頂的災難,所以到現在建築材料這一塊兒,生產和需求也還是有極大的缺口。
但好在這次國家送來的物資除了燃煤還有輕鋼,以及建設溫室不可或缺的鋼化玻璃以及大量的農用膜。
沈淙和桐桐在農學院待了整整一周時間,他們主要負責的是把那些輕鋼彎到合適的角度。
因為現在工具不夠全,而且每天電量供應的時間也不長,有些時候異能使用起來反倒要比機械更方便一點兒。
一周後,農學院這邊的工作做完了,兩個人得到了一天假期讓他們回家休息和換衣服,然後說好了周一集合一起去小區。
聽說回小區,不要說沈淙,連桐桐都開心了起來。
別看小傢伙年齡小,這些日子在基地也沒少幹活。
往往一天下來也是累得精疲力盡,很多次連回宿舍都是一個工作組的叔叔們給抱回去的。
一周下來,小孩兒臉上的嘟嘟肉都看不見,人都好像抽了條,看上去成長了很多。
看著他這個樣子,沈淙還有點擔心呢,怕回家老頭兒老太太心疼孫子,自己跟著挨罵。
直到聽工作組組長說下一個地點是小區,然後小傢伙一蹦三尺高,看上去精神到不行,沈淙的心才總算是放下來了一些。
由桐桐她又想起了快有一個多月沒有見面的燦燦,還有丈夫。
他們才出來一個星期,已經累成了這樣,不知道早早出去的那仨人現在是什麼情況?
工作組的車將他們姨甥倆送到福臨門口就離開了,兩個人牽著手慢慢往回走。
一周沒回來,沈淙和桐桐又一次感受到了外面的不同。
他們發現小區裡的積雪都被鏟走了,除了中間的廣場已經被清理乾淨了之外,四棟樓之間的路也全都連在了一起。
而且現在的院兒里不再是寂靜無聲,他們回來這一路就碰到了好幾個鄰居。
大家一個個穿得跟棉花包一樣,笨拙的在路上行走著,可每一個人看上去都忙忙碌碌,顯然都有事可做。
進了樓棟,沈淙帶著桐桐下意識的就往樓梯處走。
可還沒走兩步,小傢伙忽然停下了腳步,拽著她大聲的喊:「小姨,小姨,你看電梯是不是能用了?!」
沈淙一愣。
都沒等她晃過神兒,桐桐已經扯住她走到了電梯的跟前,她這才發現那電梯果真已經通了電。
按鍵處都亮了燈。
桐桐歡呼著伸手去按,電梯門應聲打開了。
兩個人坐上電梯,一直到十九樓走下來的時候都還有點無法確認,只覺得仿佛是夢一場。
他們不過就是離家了一周,外面到底發生了什麼?
看到他們回來,全家人都高興萬分。
沈溪立刻抱住了兒子,對著那小臉蛋兒就是一陣猛親,直親的桐桐都不好意思了起來。
而沈淙則立刻問出了心中的疑惑:「爸,媽,現在電梯能用了?咱小區來電了?」
「是啊,來電了。」沈父樂呵呵的回答。
然後他接過女兒脫下來的外套,笑著說:「也是你們運氣好,要是再晚回來十分鐘那電梯就停止運行了,你們趕的太湊巧了。」
「這運行還分時段?」
「那肯定啊!現在咱市裡的電多緊張啊,能夠每天早晚各供應兩個小時的電梯用電就已經很不錯了,可是得惜福!」
因為不看著他們忙碌這一天,真的無法感受到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有多少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劉團在沈家並沒有住太久,第三天的時候他就待不住了。
因為老爺子給他開的中藥一個療程是七天,所以被沈父沈母強行又按著住了幾天。
可後來團里來人說總部配發的第二批燃料以及物資已經到了北寧。
別說劉團,連衛嚴都憋不住了,第二天就不顧一家人的阻攔回了團部。
他們走得極為匆忙,連那天劉團要吃的中藥都是沈母熬好後,沈淙又給送過去的。
沈淙之所以去團部並不是單純的給劉團送藥,她和桐桐也同時接到了通知,被招募過去參加修建溫室的工程。
現在國家和E國的合作項目越來越多,收到的物資也日益增多。
就好像燃煤,如今收到的除了能供應老百姓們正常的消耗之外,已經有餘力來供應農用溫室的需要了。
現在的雪終於停了,可溫度越並沒有回升的跡象。
這種情況下,人們能夠做的只有適應環境,學習在新的環境中生存。
這對於大家來說,其實也並沒有很難。
想當初,炎熱,乾旱一連持續了兩年還多,大家不也都活下來了嗎?
更何況現在還有了國家的支援。
沈淙和桐桐最先去的是農學院的蔬菜基地。
這裡因為最早是隸屬於農學院的種植基地,所以無論是從資源配套還是面積,包括基地的工作人員的能力都是全市最強的。
所以,他們也是為市里提供糧食最多的地方。
現在市民們的生活用糧最少有三分之一都出自於這裡。
這一次,市里決定要在農學院的基地建造十個最新型的大溫室。
說是最新型,其實也新不到哪裡去,只是相對而言。
因為基礎建設在大地震的時候遭到了滅頂的災難,所以到現在建築材料這一塊兒,生產和需求也還是有極大的缺口。
但好在這次國家送來的物資除了燃煤還有輕鋼,以及建設溫室不可或缺的鋼化玻璃以及大量的農用膜。
沈淙和桐桐在農學院待了整整一周時間,他們主要負責的是把那些輕鋼彎到合適的角度。
因為現在工具不夠全,而且每天電量供應的時間也不長,有些時候異能使用起來反倒要比機械更方便一點兒。
一周後,農學院這邊的工作做完了,兩個人得到了一天假期讓他們回家休息和換衣服,然後說好了周一集合一起去小區。
聽說回小區,不要說沈淙,連桐桐都開心了起來。
別看小傢伙年齡小,這些日子在基地也沒少幹活。
往往一天下來也是累得精疲力盡,很多次連回宿舍都是一個工作組的叔叔們給抱回去的。
一周下來,小孩兒臉上的嘟嘟肉都看不見,人都好像抽了條,看上去成長了很多。
看著他這個樣子,沈淙還有點擔心呢,怕回家老頭兒老太太心疼孫子,自己跟著挨罵。
直到聽工作組組長說下一個地點是小區,然後小傢伙一蹦三尺高,看上去精神到不行,沈淙的心才總算是放下來了一些。
由桐桐她又想起了快有一個多月沒有見面的燦燦,還有丈夫。
他們才出來一個星期,已經累成了這樣,不知道早早出去的那仨人現在是什麼情況?
工作組的車將他們姨甥倆送到福臨門口就離開了,兩個人牽著手慢慢往回走。
一周沒回來,沈淙和桐桐又一次感受到了外面的不同。
他們發現小區裡的積雪都被鏟走了,除了中間的廣場已經被清理乾淨了之外,四棟樓之間的路也全都連在了一起。
而且現在的院兒里不再是寂靜無聲,他們回來這一路就碰到了好幾個鄰居。
大家一個個穿得跟棉花包一樣,笨拙的在路上行走著,可每一個人看上去都忙忙碌碌,顯然都有事可做。
進了樓棟,沈淙帶著桐桐下意識的就往樓梯處走。
可還沒走兩步,小傢伙忽然停下了腳步,拽著她大聲的喊:「小姨,小姨,你看電梯是不是能用了?!」
沈淙一愣。
都沒等她晃過神兒,桐桐已經扯住她走到了電梯的跟前,她這才發現那電梯果真已經通了電。
按鍵處都亮了燈。
桐桐歡呼著伸手去按,電梯門應聲打開了。
兩個人坐上電梯,一直到十九樓走下來的時候都還有點無法確認,只覺得仿佛是夢一場。
他們不過就是離家了一周,外面到底發生了什麼?
看到他們回來,全家人都高興萬分。
沈溪立刻抱住了兒子,對著那小臉蛋兒就是一陣猛親,直親的桐桐都不好意思了起來。
而沈淙則立刻問出了心中的疑惑:「爸,媽,現在電梯能用了?咱小區來電了?」
「是啊,來電了。」沈父樂呵呵的回答。
然後他接過女兒脫下來的外套,笑著說:「也是你們運氣好,要是再晚回來十分鐘那電梯就停止運行了,你們趕的太湊巧了。」
「這運行還分時段?」
「那肯定啊!現在咱市裡的電多緊張啊,能夠每天早晚各供應兩個小時的電梯用電就已經很不錯了,可是得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