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第九十三章
「皇上下定決心了嗎?」
康靖先生站在蔓紗之外, 看著臥榻上逐漸虛弱的帝沉聲問道。
帝躺在臥榻上,嘆了口氣道:「這是朕能想到的保全他們二人的最好的辦法了。」
「寧王若是去了藩地,未必會真的甘心。兄弟二人的嫌隙已深, 不是輕易就可以化解的。皇上還是要深思熟慮。」康靖微微低頭道。
帝從蔓紗中伸出手來,將一封遺詔遞給了康靖道:「這是朕能為他做的最後你一件事了。」
康靖接過遺詔,打開一看瞳孔微微放大,不可置信的看向帝道:「這……太子殿下可知道此事?」
「他不知道。若他能夠和睦兄弟做一仁君,你便把著遺詔帶進棺材中永不取出。若……」帝微微停頓, 隨即又道:「若他不能和睦兄弟,執意要治寧王於死地, 你便拿出這封遺詔。」
「是, 臣知曉了。」康靖先生眸子微微黯淡, 靜靜退下。
康靖先生剛剛走出長宣殿便看見李宗義大步流星的走了過來。
康靖先生給李宗義行禮,李宗義只是淡漠的看了一眼之後便進了長宣殿。
殿內傳來帝沉重的咳嗽聲,李宗義給帝請安, 卻見帝勉強支撐起身體, 猛地就是一巴掌打在李宗義的臉上。
李宗義的臉頰瞬間紅了一塊兒, 臉也偏向了一旁。可此刻的李宗義眼裡卻沒有了過往的怨恨, 反倒是低眸道:「多謝父皇成全。」
帝坐起身來, 冷眼瞧著李宗義,心裡卻疼地發苦:「朕從小喪母,同你一般也是庶子, 只是後來過繼給了太后才得以以嫡子的身份順利登基。朕從小飽受磨難,有的時候連宮裡最末等的下人都能欺負朕, 也正是因為如此, 朕才格外疼惜你, 因為知道你同朕一般, 在這深宮裡一直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的偏差。只是朕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把你養得如此陰狠毒辣,連你的手足兄弟,你都敢如此!」
李宗義跪在地上,低著頭,看不清面目,淡淡道:「父皇經歷過就應該明白兒臣有多不容易。為了這個太子位,兒臣捨棄了兒臣一生所愛;為了這個太子位,兒臣不得不偽裝自己;為了這個太子位,兒臣不能跟其他兄弟一樣縱容自己。可哪怕兒臣這樣小心翼翼,依舊是得不到您的一絲寬慰。」
帝仰面沉沉地嘆了口氣道:「若朕當真對你狠心,當年如何會讓你過繼給孝儀皇后。李宗義,這皇位遲早都是你的,你不必著急,至於瞿兒,朕已經答應你讓他去藩地,從今往後他不會再礙著你,你也不能傷害他,也不能覬覦他的王妃。既讓選擇了高處,那就得學會忍受寂寞。這都是你自己選的。」
李宗義不搭話,卻又聽見帝猛地咳嗽了幾聲,仰面哭著道:「清風,明月。他們好嗎?」
李宗義低著頭,吐了幾個字:「都好。」
「此事倒是得謝謝你。」
帝滿足的閉上了眼睛。
李宗渠和許清如去藩地不過一年,帝便薨逝了。據一直跟著帝的小太監所言,帝走的時候坐在沉凝殿的院子裡,手裡握著一枚子母石,喃喃了幾句後便走了。
李宗義按照帝的遺願許帝同純懿皇后合葬。
次年李宗義繼任大統。
帝給李宗渠挑的藩地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叫做南洲,南洲離皇都遙遠上不少,想要探聽到皇都的消息也是甚難。
許清如抱著咿咿呀呀不聽念叨的李熙垣坐在院子裡賞綠梅,南洲冬季的綠梅開得最好,李熙垣不過三歲便看得懂「綠梅」二字了,認得極准。
康靖先生時常從皇都送些書來,書里總是夾帶著些皇都里的大小事。
李宗渠從書中抽出字條,看了幾眼,眸子微微一沉。
「出什麼事了?」許清如抬眼問道。
李宗渠淡淡道:「康靖先生說兄長病了,這病似乎打在東宮的時候就有了。」
許清如忽而想起來道:「他似乎經常昏倒,那時候王爺還派董樓去查過,說是聶麗阿朵下的毒。」
「康靖先生說,前幾日他上朝嘔了一大口鮮血,太醫院的太醫覺得怕是撐不了多久了。可他膝下無子,所以朝上有些動盪。」李宗渠說著把紙條遞給許清如。
誰知許清如懷裡的李熙垣卻將紙條搶了過去,咿咿呀呀地喊著:「吐血……吐血了……」
李宗渠暖意笑著低下身來撫摸著李熙垣的小腦袋,無奈道:「這孩子總是劍走偏鋒,這些東西總是記得快。」
許清如的心裡卻是忐忑的,其實許清如在藩地的這幾年沒有一天是不心慌的,雖然李宗義並沒有明里為難他們,可難保他心裡的芥蒂沒有消除。
「本王,有必要回趟皇都了。」李宗渠捏著李熙垣柔嫩的小臉,笑著道。
「可是王爺,無召回京是死罪。王爺若是要回去還是得細細做好打算。」許清如低聲勸道。
李宗渠微微點頭道:「等喝了董樓和阿英的喜酒之後,本王再回京。就這幾日的事情了,本王不得不打算起來。」
李宗渠說完便要回屋,許清如卻輕輕放下李熙垣,站起身來,她遲疑了很久才開口道:「王爺……您替妾身送的東西可送到了?」
「送到了。」李宗渠回頭給了許清如一個安心的笑容。
皇宮,
李宗義登基不過一年身子卻日漸虛弱。到了冬日裡只能纏綿於病榻之上,看著門外洋洋灑灑的雪花,李宗義的內心既是淒涼的,又是傷感的。
「皇上下定決心了嗎?」
康靖先生站在蔓紗之外, 看著臥榻上逐漸虛弱的帝沉聲問道。
帝躺在臥榻上,嘆了口氣道:「這是朕能想到的保全他們二人的最好的辦法了。」
「寧王若是去了藩地,未必會真的甘心。兄弟二人的嫌隙已深, 不是輕易就可以化解的。皇上還是要深思熟慮。」康靖微微低頭道。
帝從蔓紗中伸出手來,將一封遺詔遞給了康靖道:「這是朕能為他做的最後你一件事了。」
康靖接過遺詔,打開一看瞳孔微微放大,不可置信的看向帝道:「這……太子殿下可知道此事?」
「他不知道。若他能夠和睦兄弟做一仁君,你便把著遺詔帶進棺材中永不取出。若……」帝微微停頓, 隨即又道:「若他不能和睦兄弟,執意要治寧王於死地, 你便拿出這封遺詔。」
「是, 臣知曉了。」康靖先生眸子微微黯淡, 靜靜退下。
康靖先生剛剛走出長宣殿便看見李宗義大步流星的走了過來。
康靖先生給李宗義行禮,李宗義只是淡漠的看了一眼之後便進了長宣殿。
殿內傳來帝沉重的咳嗽聲,李宗義給帝請安, 卻見帝勉強支撐起身體, 猛地就是一巴掌打在李宗義的臉上。
李宗義的臉頰瞬間紅了一塊兒, 臉也偏向了一旁。可此刻的李宗義眼裡卻沒有了過往的怨恨, 反倒是低眸道:「多謝父皇成全。」
帝坐起身來, 冷眼瞧著李宗義,心裡卻疼地發苦:「朕從小喪母,同你一般也是庶子, 只是後來過繼給了太后才得以以嫡子的身份順利登基。朕從小飽受磨難,有的時候連宮裡最末等的下人都能欺負朕, 也正是因為如此, 朕才格外疼惜你, 因為知道你同朕一般, 在這深宮裡一直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的偏差。只是朕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把你養得如此陰狠毒辣,連你的手足兄弟,你都敢如此!」
李宗義跪在地上,低著頭,看不清面目,淡淡道:「父皇經歷過就應該明白兒臣有多不容易。為了這個太子位,兒臣捨棄了兒臣一生所愛;為了這個太子位,兒臣不得不偽裝自己;為了這個太子位,兒臣不能跟其他兄弟一樣縱容自己。可哪怕兒臣這樣小心翼翼,依舊是得不到您的一絲寬慰。」
帝仰面沉沉地嘆了口氣道:「若朕當真對你狠心,當年如何會讓你過繼給孝儀皇后。李宗義,這皇位遲早都是你的,你不必著急,至於瞿兒,朕已經答應你讓他去藩地,從今往後他不會再礙著你,你也不能傷害他,也不能覬覦他的王妃。既讓選擇了高處,那就得學會忍受寂寞。這都是你自己選的。」
李宗義不搭話,卻又聽見帝猛地咳嗽了幾聲,仰面哭著道:「清風,明月。他們好嗎?」
李宗義低著頭,吐了幾個字:「都好。」
「此事倒是得謝謝你。」
帝滿足的閉上了眼睛。
李宗渠和許清如去藩地不過一年,帝便薨逝了。據一直跟著帝的小太監所言,帝走的時候坐在沉凝殿的院子裡,手裡握著一枚子母石,喃喃了幾句後便走了。
李宗義按照帝的遺願許帝同純懿皇后合葬。
次年李宗義繼任大統。
帝給李宗渠挑的藩地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叫做南洲,南洲離皇都遙遠上不少,想要探聽到皇都的消息也是甚難。
許清如抱著咿咿呀呀不聽念叨的李熙垣坐在院子裡賞綠梅,南洲冬季的綠梅開得最好,李熙垣不過三歲便看得懂「綠梅」二字了,認得極准。
康靖先生時常從皇都送些書來,書里總是夾帶著些皇都里的大小事。
李宗渠從書中抽出字條,看了幾眼,眸子微微一沉。
「出什麼事了?」許清如抬眼問道。
李宗渠淡淡道:「康靖先生說兄長病了,這病似乎打在東宮的時候就有了。」
許清如忽而想起來道:「他似乎經常昏倒,那時候王爺還派董樓去查過,說是聶麗阿朵下的毒。」
「康靖先生說,前幾日他上朝嘔了一大口鮮血,太醫院的太醫覺得怕是撐不了多久了。可他膝下無子,所以朝上有些動盪。」李宗渠說著把紙條遞給許清如。
誰知許清如懷裡的李熙垣卻將紙條搶了過去,咿咿呀呀地喊著:「吐血……吐血了……」
李宗渠暖意笑著低下身來撫摸著李熙垣的小腦袋,無奈道:「這孩子總是劍走偏鋒,這些東西總是記得快。」
許清如的心裡卻是忐忑的,其實許清如在藩地的這幾年沒有一天是不心慌的,雖然李宗義並沒有明里為難他們,可難保他心裡的芥蒂沒有消除。
「本王,有必要回趟皇都了。」李宗渠捏著李熙垣柔嫩的小臉,笑著道。
「可是王爺,無召回京是死罪。王爺若是要回去還是得細細做好打算。」許清如低聲勸道。
李宗渠微微點頭道:「等喝了董樓和阿英的喜酒之後,本王再回京。就這幾日的事情了,本王不得不打算起來。」
李宗渠說完便要回屋,許清如卻輕輕放下李熙垣,站起身來,她遲疑了很久才開口道:「王爺……您替妾身送的東西可送到了?」
「送到了。」李宗渠回頭給了許清如一個安心的笑容。
皇宮,
李宗義登基不過一年身子卻日漸虛弱。到了冬日裡只能纏綿於病榻之上,看著門外洋洋灑灑的雪花,李宗義的內心既是淒涼的,又是傷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