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許衷嘆氣苦笑。
路過一間院子,忽而聽見幾聲嬰啼。
孫全彬停下了步子,扭頭看去。
院門正對著影壁,遮住了裡頭的光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那是,三娘的孩子?」
許衷點頭:「正是,三娘產下一對雙生子。只是……二娘不想讓他們再姓鄭,抱了一男一女夭折了的幼童給鄭家,只說是三娘生產的。三娘親生的孩子,二娘做主留了下來。」
「那這雙生子,如何安排?」孫全彬問。
許衷依舊如實相告。
因他知道,就算自己不說,憑藉孫全彬的本事,他自己也能查得清楚。
「方才岳丈大人來過,也見了這兩個孩子。二娘將三娘的事告訴了岳丈大人。那一對雙生子,打算過到兄長李莫惜的名下。」
李莫惜年長無子,其實是身有殘缺。
他早年間流連煙花之地,患上了惡疾,尋求多方名醫才得以治癒。只是病根終究種下,大夫說,怕是難再生育子嗣。
李訣知道兒子的無奈,本就想著給兒子找一繼子,傳承家業。
如今有了三娘生的一對孩兒,正好,成就李莫惜的一段父子之情。
族譜之上,只寫這是王娘子所生,乃李莫惜的一對嫡子。
李訣也給一對孫兒取了名,哥哥為格非,弟弟為紹先。
孫全彬走出許家大門,抬頭望著天。
雪與陰雲蓋住了整片蒼穹,不見其後的日光。
他一手牽著馬,一手執著不曾打開的傘,走在馬行街上。
低下頭時,鮮血從口中噴出,嚇壞了路邊的行人。
眾人驚聲叫著,一時亂成一片。
他的血濺在雪地上,心口一陣絞痛。
朝雲,朝雲。才十六歲的朝雲。
終為暮雪。
從此後,世上再無李朝雲。
作者有話要說:
為朝雲寫的詩:
梧桐
這樣對嗎
違拗你的蔭蔽
做個奔襲塞外的野人
離開你,離開這條誤闖的牙道
梧桐,這樣對嗎
從這裡走出去
看,天有多高
而地陷得卻太深
我伸出手,再也夠不到你的枝葉
梧桐,這樣對嗎
除了風以外
只有我觸碰過你
我也羨慕風
風卻羨慕你
梧桐,這樣對嗎
巋然不動抑或遠行
梧桐,請別說我錯了
梧桐,這樣對嗎
第124章 高台
李朝煙在一場重病之中,度過了慶曆二年的冬。
先是日夜無眠,後又沉睡了半月之久,夜啼呢喃之時,喊得都是「雲兒」的名字。
魏國夫人心疼朝煙,更痛心於朝雲,華發徒生。
許衷為朝煙便請京畿名醫,總算在慶曆三年開春之際有了好轉。
朝煙能夠下床走動,也抱得動易哥兒了。
只是,易哥兒趴在朝煙肩上時,偶爾也會問道:「姨姨呢?姨姨去了哪裡?」
朝煙抹開眼淚,告訴他:「你姨姨,去了西北呢。」
開春,天氣回暖,日子總算恢復如常。
李紹先與李格非都養在州橋投西大街的李府之中,王娘子本不大樂意替人養孩子,畢竟不是自己親生的。可養上了這麼幾個月,才發覺有了兩個孩兒之後,終日無趣的日子總算有了點牽掛、盼頭。
李莫惜來信,叫她善待兩個孩兒。等他這一任期滿了,就會請旨回京任官。
姜五娘也喜歡這兩個孩子,她最會逗孩子們高興。哥哥安分點,她便可以去逗哥哥笑。弟弟整日哭,她也能把弟弟給哄好了。
幾個月大的孩兒眉眼都長開了些,格非雖是哥哥,但身子更為瘦弱,眉眼承襲了鄭平,已可見日後清朗之姿。而塊頭更大些的弟弟紹先則不然,他的眼梢微微上翹,是一雙像極了楊氏的桃花眼。
因這對雙生子生得並不相像,恐怕將來有人議論,族譜之上,將兄弟二人的年歲寫得差了一歲。一個是慶曆二年生人,一個是慶曆三年生人。
王娘子心大,也不去過問為什麼雙生子雙相,只一心撫養著孩兒。
三四月之中,與西夏戰事初平,朝堂有了大變動。
呂夷簡罷相,輔臣皆進官。
戶部侍郎、平章事、兼樞密使章得象,加工部尚書、樞密使。
刑部尚書、同平章事晏殊依前官平章事,兼樞密使。
宣徽南院使、忠武節度使、判蔡州夏竦為戶部尚書,充樞密使。
市井茶坊之中有人議論起,說,官家這是要為新政改制在選能人任官呢!
從去歲秋,尹洙上書聲呼改制開始,到今歲正月里孫沔上書,請官家下定決心改變政治,本朝冗官、冗員之弊愈來愈受朝中人重視。
官家這一春的提拔任用,像極了為實行新政而揀選能才。
國子監直講石介,感念這幾月來賢官之得用,洋洋灑灑九百六十言,仿唐大儒韓愈為博士日作《元和聖德頌》千二百言,作下一篇《慶曆聖德頌》,盛讚當朝皇帝陛下富任人之才,仁政得行。
於維慶曆,三年三月。皇帝龍興,徐出闈闥。晨坐太極,晝開閶闔。
世人同慶自己生於龍興之朝,官家仁和賢明,文壇大才湧起。慶曆聖德,當為後世所銘記。
路過一間院子,忽而聽見幾聲嬰啼。
孫全彬停下了步子,扭頭看去。
院門正對著影壁,遮住了裡頭的光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那是,三娘的孩子?」
許衷點頭:「正是,三娘產下一對雙生子。只是……二娘不想讓他們再姓鄭,抱了一男一女夭折了的幼童給鄭家,只說是三娘生產的。三娘親生的孩子,二娘做主留了下來。」
「那這雙生子,如何安排?」孫全彬問。
許衷依舊如實相告。
因他知道,就算自己不說,憑藉孫全彬的本事,他自己也能查得清楚。
「方才岳丈大人來過,也見了這兩個孩子。二娘將三娘的事告訴了岳丈大人。那一對雙生子,打算過到兄長李莫惜的名下。」
李莫惜年長無子,其實是身有殘缺。
他早年間流連煙花之地,患上了惡疾,尋求多方名醫才得以治癒。只是病根終究種下,大夫說,怕是難再生育子嗣。
李訣知道兒子的無奈,本就想著給兒子找一繼子,傳承家業。
如今有了三娘生的一對孩兒,正好,成就李莫惜的一段父子之情。
族譜之上,只寫這是王娘子所生,乃李莫惜的一對嫡子。
李訣也給一對孫兒取了名,哥哥為格非,弟弟為紹先。
孫全彬走出許家大門,抬頭望著天。
雪與陰雲蓋住了整片蒼穹,不見其後的日光。
他一手牽著馬,一手執著不曾打開的傘,走在馬行街上。
低下頭時,鮮血從口中噴出,嚇壞了路邊的行人。
眾人驚聲叫著,一時亂成一片。
他的血濺在雪地上,心口一陣絞痛。
朝雲,朝雲。才十六歲的朝雲。
終為暮雪。
從此後,世上再無李朝雲。
作者有話要說:
為朝雲寫的詩:
梧桐
這樣對嗎
違拗你的蔭蔽
做個奔襲塞外的野人
離開你,離開這條誤闖的牙道
梧桐,這樣對嗎
從這裡走出去
看,天有多高
而地陷得卻太深
我伸出手,再也夠不到你的枝葉
梧桐,這樣對嗎
除了風以外
只有我觸碰過你
我也羨慕風
風卻羨慕你
梧桐,這樣對嗎
巋然不動抑或遠行
梧桐,請別說我錯了
梧桐,這樣對嗎
第124章 高台
李朝煙在一場重病之中,度過了慶曆二年的冬。
先是日夜無眠,後又沉睡了半月之久,夜啼呢喃之時,喊得都是「雲兒」的名字。
魏國夫人心疼朝煙,更痛心於朝雲,華發徒生。
許衷為朝煙便請京畿名醫,總算在慶曆三年開春之際有了好轉。
朝煙能夠下床走動,也抱得動易哥兒了。
只是,易哥兒趴在朝煙肩上時,偶爾也會問道:「姨姨呢?姨姨去了哪裡?」
朝煙抹開眼淚,告訴他:「你姨姨,去了西北呢。」
開春,天氣回暖,日子總算恢復如常。
李紹先與李格非都養在州橋投西大街的李府之中,王娘子本不大樂意替人養孩子,畢竟不是自己親生的。可養上了這麼幾個月,才發覺有了兩個孩兒之後,終日無趣的日子總算有了點牽掛、盼頭。
李莫惜來信,叫她善待兩個孩兒。等他這一任期滿了,就會請旨回京任官。
姜五娘也喜歡這兩個孩子,她最會逗孩子們高興。哥哥安分點,她便可以去逗哥哥笑。弟弟整日哭,她也能把弟弟給哄好了。
幾個月大的孩兒眉眼都長開了些,格非雖是哥哥,但身子更為瘦弱,眉眼承襲了鄭平,已可見日後清朗之姿。而塊頭更大些的弟弟紹先則不然,他的眼梢微微上翹,是一雙像極了楊氏的桃花眼。
因這對雙生子生得並不相像,恐怕將來有人議論,族譜之上,將兄弟二人的年歲寫得差了一歲。一個是慶曆二年生人,一個是慶曆三年生人。
王娘子心大,也不去過問為什麼雙生子雙相,只一心撫養著孩兒。
三四月之中,與西夏戰事初平,朝堂有了大變動。
呂夷簡罷相,輔臣皆進官。
戶部侍郎、平章事、兼樞密使章得象,加工部尚書、樞密使。
刑部尚書、同平章事晏殊依前官平章事,兼樞密使。
宣徽南院使、忠武節度使、判蔡州夏竦為戶部尚書,充樞密使。
市井茶坊之中有人議論起,說,官家這是要為新政改制在選能人任官呢!
從去歲秋,尹洙上書聲呼改制開始,到今歲正月里孫沔上書,請官家下定決心改變政治,本朝冗官、冗員之弊愈來愈受朝中人重視。
官家這一春的提拔任用,像極了為實行新政而揀選能才。
國子監直講石介,感念這幾月來賢官之得用,洋洋灑灑九百六十言,仿唐大儒韓愈為博士日作《元和聖德頌》千二百言,作下一篇《慶曆聖德頌》,盛讚當朝皇帝陛下富任人之才,仁政得行。
於維慶曆,三年三月。皇帝龍興,徐出闈闥。晨坐太極,晝開閶闔。
世人同慶自己生於龍興之朝,官家仁和賢明,文壇大才湧起。慶曆聖德,當為後世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