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頁
這話下面的官員們就不愛聽了,他們作坊產出的東西明明就很好!
只不過這說話的人是他們紀總督,也沒有人敢出聲反駁。
紀原也看出了底下這些官員們對剛才他說的話的不滿,在心裡哼笑了一聲,繼續下套:「依本官之見,不如咱們就趁著現在農閒時節,幹活的人手也好找,先召集人手把這個路修一修,要不然再等過春耕,想再找人幹活就難了。」
但是這一提到銀子,這些官員們就面露難色了。
「可是大人……」這修路的要花多少銀兩啊?
剛進袋裡的銀子都還沒有焐熱就要掏出來修路,剛才誇他們大人誇得最大聲的幾個官員都不吭聲了。
紀原帶笑的目光掃了一眼底下的這些官員,笑著說道:「咱們先把路修好,上你們那裡去的商人也就多了,作坊產出的東西都賣了出去,銀子不就源源不斷的進來了嗎?與其把賺來的銀子放在銀庫里積灰,不如把銀子拿出來修了路,還能有利益一方百姓,方便百姓出入,也方便外地的商人進來。」
「本官知道你們這裡不少人三年很快就到任了的,難道不想再走之前給當地的百姓留下一點什麼嗎?讓後來的人在談起你們的時候,都能說起你們來的時候,說,哦,那個某某某大人在我們這裡當過父母官,還為我們造了一條路,是一個好官之類的話嗎?」
「別跟本官說你們衙門帳上沒錢,去年秋收和年底作坊的收入多少我這心裡都還有數呢,要說沒錢的,本官都要懷疑你們是不是私吞帳上的銀兩了。」去年的雨水雖然也不是太多,但是一個月少說都會下一場的雨,地里的莊稼反正是旱不死,秋季各地的收成也還算是不錯。再加上各城縣開的作坊,年底出的貨多,幾個月下來的進帳也是十分的可觀。
紀原就是知道各地衙門帳上有錢,才想讓大家把這個銀子掏出來修路,這個事情早在去年的時候他就想做了,只是當時他們整個西北都窮得很,這個事情就拖到了現在才提出來。
敢情他們總督大人是等在這裡了。
他們總督大人都這麼說了,來的這幫官員們自然是沒有敢哭窮的,要說沒有銀兩,那不真的是說他們私吞了帳上的錢財嗎?這個鍋他們可不敢背,沒見前頭那些被處理的官員裡面有好幾個都是死在了一個「貪」字上了。
不過他們大人有一點說得沒錯,難道他們不想在任上的時候給當地的百姓留下一點什麼嗎?而且他們這裡面好多官員在任上連了兩三任的都有了,他們也想做出一點功績往上挪一挪,現在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好機會了。
他們之所以願意跟著他們紀總督幹事,多少還是看在這位從上京來,又是在天子跟前的紅人,想從他們這位紀總督這裡得到一點實在的好處。
「大人說得對,這個修路是關鍵,咱們把路修好了,不僅方便來的商人走,咱們自己也好走。」周知府是很贊同修路這個事,他們去年經常到底下的縣和村子去巡視,一些路不好走的地方甚至是連馬車都進不去,那些村子自然也是最窮的了。
不過周知府倒是沒想這麼多名與利上的事,他純粹就是覺得這個路該修了,修路也是一件有利於民的好事。
「是是,大人說得對,咱們這個路是得修了。」其他的官員們見周知府都開口了,他們也不好落於人後,一個個的也趕緊的附和。
「既然如此,你們各地的路,就由你們各地自己負責,本官這邊也會安排人修從安陽城到阜城的這段路。如果以後咱們有銀子的話,就直接把路修到上京城外去,咱們以後要進京就方便了。」後面這一句並不是紀原誇大其詞,而是覺得有這個可能。
「下官們都支持大人。」底下的官員們一聽都紛紛的說道。
修路的事就這麼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了,雖說這裡面有點個人私心在,不過紀原覺得這個私心只要是為民辦事、再給自己謀點名聲的,有點私心也沒什麼關係。
不過這個路要修,水庫也要建,紀原順便的也提出了修建水庫,和在各地打水井的事情,「至於灌溉工程的話,咱們今年趕著修路了,要修水渠也是來不及了。咱們可以計劃一下,等今年秋收結束後,各地再進行水渠的修建工程,抓一抓的話,沒準在明年的春耕之前就能修完了,那明年的莊稼就能用上咱們的水渠灌溉了。」
「我們這裡年年都遇上乾旱,若是有了水庫,咱們就不用擔心缺水了。」
「是啊,到時候把水渠修好,咱們西北這一片地都有了水,能種出來多少莊稼啊。」
周知府和王縣令幾個都很是贊成這個修建水渠的事,底下一些拿不定主意的官員見有人贊同了自然是跟著附和。
紀原也是看準了這一點,他們西北地方遼闊,地廣人稀,要是把這裡的土地都種上莊稼,供應整個西北都沒有問題的,這也是他為什麼想要修建水庫和修好這個灌溉工程的原因了。
看得出來底下有不少的官員也是支持這件事的。
「周知府,修建水庫和水渠事就交給你去安排吧,你先派人到各地去了解情況,提前做好規劃,咱們今年秋收後就可以動工修建了。」紀原看向周知府說道。
「好的大人。」周知府領命。
「至於修路這邊,用人方面,你們最好就是在當地找,各地的工錢統一,這是惠民的工程,官府補貼一半,百姓出力算一半,另外的官府這邊補貼每人十文錢一天,管一頓中飯,儘量在春耕之前把路修好了。」統一工錢是因為紀原擔心有的地方的官員為了政績壓迫當地的百姓幹活還一個銅板都不給,這樣久而久之,哪怕是他們這做的是惠民的工程也會弄得天怒人怨的,還不如花點錢,到時候路修好了也能博得一片好名聲。
只不過這說話的人是他們紀總督,也沒有人敢出聲反駁。
紀原也看出了底下這些官員們對剛才他說的話的不滿,在心裡哼笑了一聲,繼續下套:「依本官之見,不如咱們就趁著現在農閒時節,幹活的人手也好找,先召集人手把這個路修一修,要不然再等過春耕,想再找人幹活就難了。」
但是這一提到銀子,這些官員們就面露難色了。
「可是大人……」這修路的要花多少銀兩啊?
剛進袋裡的銀子都還沒有焐熱就要掏出來修路,剛才誇他們大人誇得最大聲的幾個官員都不吭聲了。
紀原帶笑的目光掃了一眼底下的這些官員,笑著說道:「咱們先把路修好,上你們那裡去的商人也就多了,作坊產出的東西都賣了出去,銀子不就源源不斷的進來了嗎?與其把賺來的銀子放在銀庫里積灰,不如把銀子拿出來修了路,還能有利益一方百姓,方便百姓出入,也方便外地的商人進來。」
「本官知道你們這裡不少人三年很快就到任了的,難道不想再走之前給當地的百姓留下一點什麼嗎?讓後來的人在談起你們的時候,都能說起你們來的時候,說,哦,那個某某某大人在我們這裡當過父母官,還為我們造了一條路,是一個好官之類的話嗎?」
「別跟本官說你們衙門帳上沒錢,去年秋收和年底作坊的收入多少我這心裡都還有數呢,要說沒錢的,本官都要懷疑你們是不是私吞帳上的銀兩了。」去年的雨水雖然也不是太多,但是一個月少說都會下一場的雨,地里的莊稼反正是旱不死,秋季各地的收成也還算是不錯。再加上各城縣開的作坊,年底出的貨多,幾個月下來的進帳也是十分的可觀。
紀原就是知道各地衙門帳上有錢,才想讓大家把這個銀子掏出來修路,這個事情早在去年的時候他就想做了,只是當時他們整個西北都窮得很,這個事情就拖到了現在才提出來。
敢情他們總督大人是等在這裡了。
他們總督大人都這麼說了,來的這幫官員們自然是沒有敢哭窮的,要說沒有銀兩,那不真的是說他們私吞了帳上的錢財嗎?這個鍋他們可不敢背,沒見前頭那些被處理的官員裡面有好幾個都是死在了一個「貪」字上了。
不過他們大人有一點說得沒錯,難道他們不想在任上的時候給當地的百姓留下一點什麼嗎?而且他們這裡面好多官員在任上連了兩三任的都有了,他們也想做出一點功績往上挪一挪,現在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好機會了。
他們之所以願意跟著他們紀總督幹事,多少還是看在這位從上京來,又是在天子跟前的紅人,想從他們這位紀總督這裡得到一點實在的好處。
「大人說得對,這個修路是關鍵,咱們把路修好了,不僅方便來的商人走,咱們自己也好走。」周知府是很贊同修路這個事,他們去年經常到底下的縣和村子去巡視,一些路不好走的地方甚至是連馬車都進不去,那些村子自然也是最窮的了。
不過周知府倒是沒想這麼多名與利上的事,他純粹就是覺得這個路該修了,修路也是一件有利於民的好事。
「是是,大人說得對,咱們這個路是得修了。」其他的官員們見周知府都開口了,他們也不好落於人後,一個個的也趕緊的附和。
「既然如此,你們各地的路,就由你們各地自己負責,本官這邊也會安排人修從安陽城到阜城的這段路。如果以後咱們有銀子的話,就直接把路修到上京城外去,咱們以後要進京就方便了。」後面這一句並不是紀原誇大其詞,而是覺得有這個可能。
「下官們都支持大人。」底下的官員們一聽都紛紛的說道。
修路的事就這麼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了,雖說這裡面有點個人私心在,不過紀原覺得這個私心只要是為民辦事、再給自己謀點名聲的,有點私心也沒什麼關係。
不過這個路要修,水庫也要建,紀原順便的也提出了修建水庫,和在各地打水井的事情,「至於灌溉工程的話,咱們今年趕著修路了,要修水渠也是來不及了。咱們可以計劃一下,等今年秋收結束後,各地再進行水渠的修建工程,抓一抓的話,沒準在明年的春耕之前就能修完了,那明年的莊稼就能用上咱們的水渠灌溉了。」
「我們這裡年年都遇上乾旱,若是有了水庫,咱們就不用擔心缺水了。」
「是啊,到時候把水渠修好,咱們西北這一片地都有了水,能種出來多少莊稼啊。」
周知府和王縣令幾個都很是贊成這個修建水渠的事,底下一些拿不定主意的官員見有人贊同了自然是跟著附和。
紀原也是看準了這一點,他們西北地方遼闊,地廣人稀,要是把這裡的土地都種上莊稼,供應整個西北都沒有問題的,這也是他為什麼想要修建水庫和修好這個灌溉工程的原因了。
看得出來底下有不少的官員也是支持這件事的。
「周知府,修建水庫和水渠事就交給你去安排吧,你先派人到各地去了解情況,提前做好規劃,咱們今年秋收後就可以動工修建了。」紀原看向周知府說道。
「好的大人。」周知府領命。
「至於修路這邊,用人方面,你們最好就是在當地找,各地的工錢統一,這是惠民的工程,官府補貼一半,百姓出力算一半,另外的官府這邊補貼每人十文錢一天,管一頓中飯,儘量在春耕之前把路修好了。」統一工錢是因為紀原擔心有的地方的官員為了政績壓迫當地的百姓幹活還一個銅板都不給,這樣久而久之,哪怕是他們這做的是惠民的工程也會弄得天怒人怨的,還不如花點錢,到時候路修好了也能博得一片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