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頁
初看時不覺得驚艷,但一眼看去就閱讀完,越回味,越覺得這文章有點東西。
科舉重首場首藝,這都不是秘密,多關注點,民間百姓都能說上幾句。
可實際閱卷過程中,是會考慮綜合卷面的。
跟鄉試一樣,第一場取中的人,二三場答題看得過去,卷子都會呈上到主考案前。
到主考這裡,才是定生死的一環。
除非首藝驚艷到可以忽略其他,否則這只是一塊敲門磚。
葉存山發揮很穩定,程文瑞全看完後,說:「實至名歸。」
會試考題,是在貢院裡,考前一天,所有考官一起翻書出題,由主考官定奪,然後才去印卷子。
主考官又公布得晚,不像提學使,下到各地時,還會懸牌公示。會試主考,考前七天左右,才會委任接進考場。
都沒対外宣揚,只能根據身份還有資歷,一個個的去猜,然後揣摩主考喜好。
葉存山今年都沒問過一句,真是半分心眼沒有。
外頭鞭炮放了一輪又一輪,本地報喜人有經驗,知道一般家裡備貨不足,他們居然還自備鞭炮上門。
在這些背景音里,想好好說話都難。
程文瑞把葉存山的科舉文章一併帶走,說回家給他爺爺跟他爹看看,「取中後,殿試照常準備就行,不用太緊繃。這陣子有應酬推不掉,你平常心対待,其他的事,改天再面談。」
現在還有一件要緊大事,考中後,他們要寫信回家,這都有定數,要泥金的帖子。
外頭還有人搶著要跑腿,到他們老家去報喜。
陸瑛在外說,「你們報喜哪裡有我跑得快,不是我說,現在換幾家去,能掙更多。」
雲程得賞賜的這間宅子看起來不大,但陸瑛跟程文瑞的馬鞍上都有標識,這代表幾品官,本地人清楚。
被他提醒,外頭人才漸漸散去。
他們走,家裡的忙碌卻沒結束。
報喜的信件葉存山寫了兩封,一封寄到府城,給好友們。一封寄回老家,給族裡報喜。
存銀又是開心又是尷尬,「你上回考中舉人的畫,我臨摹完,還沒填色,大舅舅說我要再練練。」
葉存山臉上也有笑意,「沒事,攢著。」
信件寄出後,家裡沒得閒。
明明後頭還有一場殿試,各類宴會應酬,就開始接憧而來。
有部分是推辭不得的,會試也要刻《同年錄》,同年見面,既要說謝師酒,又要說拜師宴。
房師座師,又要再拜一回,還要去拜孔夫子。
殿試就在三月十五,幾天的應酬打岔,到葉存山空出來為此準備時,給他的時間卻不多。
程太師沒說他來遲,官場沉浮幾十年,他可太清楚這些套路了,擋不住。
程文浩這次會試也取中了,兩人一起來聽課。
講的東西跟大多先生說的沒區別,試策的目的、試策的類別、対策的注意事項,一番話聽完,好似沒聽一樣。
程太師說:「該有的規則就那麼多,你們到対策時,還能銘記於心不犯錯,殿試就成了。」
要明白対答,要文章通暢,要能清晰直觀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現政事能力,又不能夾帶私貨,偏執己見。
問題就在「己見」二字上,対策就是說自己的意見,怎麼又不能偏執己見?
対此程太師給他們的答覆是「客觀」。
不要困在「我要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上,而是多角度去思考。
政事能力,無非就是平衡。
平衡各方關係,平衡多方利益。
只從「我」的視角看,就是棋盤上的一顆棋子。跳出來,才是下棋人。
因成長環境問題,葉存山擅長以小見大,程文浩擅長以大見小,往往切入點很好,漸入佳境後,又不知怎麼收場。
之前叫他們交流互補,現在沒其他好說,是檢驗成果的時候。
到殿試這天,取中的舉人們換好袍服冠靴,按照名次排列,等聖上升殿賜策題,便開始考。
考試不分號,按照名簽入座。
考期為一天,會賜宮餅,不給蠟燭。
往年考完便可到東角門交卷離開,今天的交卷又跟以往不同。
過去時,會看見排了一長溜的隊,所有交卷的人都在這裡等著。
再往前,才知道是天子在抽籤。
抽的策題,卷面是統一試策,抽籤則是不同題目,抽到哪個算哪個。
這一舉動在前期沒有任何表表露,許多人都被打得措手不及。
私下與同窗好友能長篇大論的指點江山,到天子這裡,三五百字的対策都結結巴巴。
後來又來人引他們去房中坐等,卷子照收,但要點名才能走。
葉存山沒爭交卷先後,是中期交卷,一番等待後,聽見他的名字,跟著引路太監,去面見天子,拿簽筒抽了一道策題。
統一答卷的策題問經史、時務,還有眼下的重大問題,這是紙上談兵的重災區。
抽籤的策題又到了民生細微處,要看他們實際的辦事能力。
葉存山抽到的策題是教育相關,講的不是科舉教育,而是「技術」教育。
三問不一起出,而是邊論邊問,與天子対話。
葉存山在雲程給他畫過皇帝畫像後,往後対策作文章,心裡會假想皇上就坐上首聽著,此時沒露怯。
科舉重首場首藝,這都不是秘密,多關注點,民間百姓都能說上幾句。
可實際閱卷過程中,是會考慮綜合卷面的。
跟鄉試一樣,第一場取中的人,二三場答題看得過去,卷子都會呈上到主考案前。
到主考這裡,才是定生死的一環。
除非首藝驚艷到可以忽略其他,否則這只是一塊敲門磚。
葉存山發揮很穩定,程文瑞全看完後,說:「實至名歸。」
會試考題,是在貢院裡,考前一天,所有考官一起翻書出題,由主考官定奪,然後才去印卷子。
主考官又公布得晚,不像提學使,下到各地時,還會懸牌公示。會試主考,考前七天左右,才會委任接進考場。
都沒対外宣揚,只能根據身份還有資歷,一個個的去猜,然後揣摩主考喜好。
葉存山今年都沒問過一句,真是半分心眼沒有。
外頭鞭炮放了一輪又一輪,本地報喜人有經驗,知道一般家裡備貨不足,他們居然還自備鞭炮上門。
在這些背景音里,想好好說話都難。
程文瑞把葉存山的科舉文章一併帶走,說回家給他爺爺跟他爹看看,「取中後,殿試照常準備就行,不用太緊繃。這陣子有應酬推不掉,你平常心対待,其他的事,改天再面談。」
現在還有一件要緊大事,考中後,他們要寫信回家,這都有定數,要泥金的帖子。
外頭還有人搶著要跑腿,到他們老家去報喜。
陸瑛在外說,「你們報喜哪裡有我跑得快,不是我說,現在換幾家去,能掙更多。」
雲程得賞賜的這間宅子看起來不大,但陸瑛跟程文瑞的馬鞍上都有標識,這代表幾品官,本地人清楚。
被他提醒,外頭人才漸漸散去。
他們走,家裡的忙碌卻沒結束。
報喜的信件葉存山寫了兩封,一封寄到府城,給好友們。一封寄回老家,給族裡報喜。
存銀又是開心又是尷尬,「你上回考中舉人的畫,我臨摹完,還沒填色,大舅舅說我要再練練。」
葉存山臉上也有笑意,「沒事,攢著。」
信件寄出後,家裡沒得閒。
明明後頭還有一場殿試,各類宴會應酬,就開始接憧而來。
有部分是推辭不得的,會試也要刻《同年錄》,同年見面,既要說謝師酒,又要說拜師宴。
房師座師,又要再拜一回,還要去拜孔夫子。
殿試就在三月十五,幾天的應酬打岔,到葉存山空出來為此準備時,給他的時間卻不多。
程太師沒說他來遲,官場沉浮幾十年,他可太清楚這些套路了,擋不住。
程文浩這次會試也取中了,兩人一起來聽課。
講的東西跟大多先生說的沒區別,試策的目的、試策的類別、対策的注意事項,一番話聽完,好似沒聽一樣。
程太師說:「該有的規則就那麼多,你們到対策時,還能銘記於心不犯錯,殿試就成了。」
要明白対答,要文章通暢,要能清晰直觀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現政事能力,又不能夾帶私貨,偏執己見。
問題就在「己見」二字上,対策就是說自己的意見,怎麼又不能偏執己見?
対此程太師給他們的答覆是「客觀」。
不要困在「我要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上,而是多角度去思考。
政事能力,無非就是平衡。
平衡各方關係,平衡多方利益。
只從「我」的視角看,就是棋盤上的一顆棋子。跳出來,才是下棋人。
因成長環境問題,葉存山擅長以小見大,程文浩擅長以大見小,往往切入點很好,漸入佳境後,又不知怎麼收場。
之前叫他們交流互補,現在沒其他好說,是檢驗成果的時候。
到殿試這天,取中的舉人們換好袍服冠靴,按照名次排列,等聖上升殿賜策題,便開始考。
考試不分號,按照名簽入座。
考期為一天,會賜宮餅,不給蠟燭。
往年考完便可到東角門交卷離開,今天的交卷又跟以往不同。
過去時,會看見排了一長溜的隊,所有交卷的人都在這裡等著。
再往前,才知道是天子在抽籤。
抽的策題,卷面是統一試策,抽籤則是不同題目,抽到哪個算哪個。
這一舉動在前期沒有任何表表露,許多人都被打得措手不及。
私下與同窗好友能長篇大論的指點江山,到天子這裡,三五百字的対策都結結巴巴。
後來又來人引他們去房中坐等,卷子照收,但要點名才能走。
葉存山沒爭交卷先後,是中期交卷,一番等待後,聽見他的名字,跟著引路太監,去面見天子,拿簽筒抽了一道策題。
統一答卷的策題問經史、時務,還有眼下的重大問題,這是紙上談兵的重災區。
抽籤的策題又到了民生細微處,要看他們實際的辦事能力。
葉存山抽到的策題是教育相關,講的不是科舉教育,而是「技術」教育。
三問不一起出,而是邊論邊問,與天子対話。
葉存山在雲程給他畫過皇帝畫像後,往後対策作文章,心裡會假想皇上就坐上首聽著,此時沒露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