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政治觸覺更為敏銳者,倒是有了些別的猜想。

  韓霜凌被命為監軍,興許只是太子為了安撫關內侯府的幌子。而太子私兵赤峰軍的主將段將軍,他才是太子派去南境的實質上的監軍,也是太子放在嶺南的眼睛。

  如果真是如此,那太子封湛這位儲君如何能不令人驚嘆。

  太子心思縝密,翻雲覆手間將朝局輕易玩弄於鼓掌,不可小覷啊。

  當日,陸沉代表太子,送赤峰軍主將段鴻和韓霜凌一行出上京城永安門外。

  陸沉和段鴻是赤峰軍的老戰友了,自不必多言,只簡單幾句後,陸沉向韓霜凌恭賀道:

  “韓將軍若是久困於後宅,那是埋沒了才能,恭喜韓將軍。”

  韓霜凌笑看著陸沉,而後頷首以示回應。

  陸沉,這個男人對於女人從軍沒有偏見。

  他懂她。

  但在陸沉眼裡,自己同男人並沒什麼區別,只是哥們兒吧。

  ------

  太子封湛歸朝後,立馬接手了因聖上殯天以及梁王攻城而耽誤的堆積成山的政務以及軍務。

  皇后同禮部、翰林院共同商議著處理聖上的大喪。整個上京城在繁忙而井然有序中逐步回到正軌。

  有不少朝臣上箋勸進,太子應依聖上遺詔,命禮部擇日祗告天地、宗廟、社稷,並行登基儀式,以安民心。

  而太子封湛對這些奏疏的批覆只有兩句:

  “登極大典將與立後之禮一同進行。”

  “太子妃回京之日,便是孤登基之時。”

  眾朝臣!

  糟,當初是哪些臣僚聯名彈劾了太子妃!

  太子這……

  難道要為太子妃算舊帳!

  第148章 提親

  上京城。

  自梁王退兵, 太子回京主持大局之後,那日在午門外跪請易儲的左相一派的朝臣每日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但太子只忙於政務,對梁王之事卻隻字未提。

  左相一派可沒法真認為太子不會追究, 他們那日在午門外的動作, 興許不能真正給皇后施壓, 但也可以給梁王帶兵上京,以及攻打上京城和皇城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如同給這場皇權之爭蓋上一張勉強能看得過去的遮羞布。

  這些朝臣皆試著向他們的主心骨左相王顯討個定心丸,左相只道:

  “提出易儲只是為了穩朝局, 安社稷的權宜之計, 沒那麼嚴重,不要自亂陣腳。”

  朝臣……

  沒那麼嚴重?

  王相您這……確定不是掩耳盜鈴, 自欺欺人?

  而左相王顯心中到底慌不慌, 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御史台中, 這幾日眾臣僚看向侍御史王靜宜的眼神都有些複雜。

  不知此次左相府會否因梁王一事的牽連, 被太子清算。

  這日傍晚,王靜宜出御史台衙署時,一名小廝過來向王靜宜行禮道:

  “王大人,季大人邀王大人至千水湖一敘。”

  “季大人說,事關左相府存亡。”

  王靜宜蹙眉看著面前的小廝, 這人似有些眼熟,好像曾經在季宅見過,是季尚書府上的下人。

  而左相府的存亡?是指梁王一事?

  季木是太子的人,從季木處能透露出的, 興許會是太子的意思。

  那麼, 去探探口風也好。

  不過……千水湖?

  那夜和季木在船上的荒唐……

  王靜宜驀地耳尖泛紅, 她迅速拋開腦中不合時宜的雜念,讓那名小廝帶路,而後上了自己的馬車。

  王靜宜在千水湖畔下車後,被引進了一艘豪華精緻的畫舫。王靜宜在畫舫入口處頓住了腳,眉頭微蹙。

  引路的小廝似察覺了她的顧慮,開口解釋道:

  “季大人已包下了整艘畫舫,不會有旁人打擾。”

  王靜宜的確不想讓人看見她同季木的私下會面,以免多生口舌是非。畢竟現在的季木作為朝中新貴,是上京城各世家大族熾手可熱的姑爺人選,盯著他的人只會多不會少。

  王靜宜抬步繼續走向畫舫二樓,她腦中不禁想起這些時日京中關於新晉吏部季尚書的一些傳言。

  季木從前行事低調,存在感頗低。但在升任尚書後,幾乎滿朝都猜到他實屬於太子一派,這位季尚書便像是不再故作收斂,反而高調了許多。

  當然,這聲高調說的是季木驚人的財力。

  上京城物價不低,置辦房產更是難上加難,除非是世代居京,新調任上京的官員多是購置結構緊湊且位置較偏的宅邸,更有家底不豐的低階官員只能是租住宅院。

  王靜宜曾到過一次季宅,也就是在船上那晚。

  王靜宜所見的季宅不大,宅內的物件擺設也只能說是尋常,符合家境普通的吏部季侍郎的身份。

  但有去過季尚書府送賀禮的人回來後卻無不驚嘆季府中隨處可見的富貴堂皇。

  如今的季尚書府仍在當初季宅的位置,但卻擴進了周邊相鄰的幾所大宅,改建之後占地極廣。

  而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於上京城中購入幾所相連的宅邸,且幾乎沒弄出多大的動靜就改建完成。有人猜測,這只可能是季尚書之前就買入了那些宅邸,或許是因從前低調行事,擇了最小的一所居住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