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頁
黃門說完便只垂眸看地,等待皇后的吩咐。
他後背的內衫已被汗水浸濕, 不知是由於快跑而出的熱汗,又還是因殿內的低沉的氛圍而冒的冷汗。
黃門對今晨午門外突發的變故很是震驚,這王相爺可是皇后的親兄長,太子殿下的親舅父, 王相這一出是……
皇后手中盤著念珠的動作微頓, 一聲冷笑。
王顯, 她的這位兄長,真是急不可耐啊。
易儲以安社稷?
王相是在為梁王鋪路吧。
呵,若真是要安社稷,梁王此刻應於南境領兵對敵才是。
開國門放南疆犯境,大張旗鼓地帶兵攻打上京城,圍皇城逼宮,這就是梁王的安社稷?
當黃門終於忍不住想要伸手擦掉額上流下的汗液時,皇后冰冷的嗓音在殿內響起:
“告訴王相,在太子的確切消息沒有回來之前,誰膽敢再提易儲,均以謀反論,殺無赦!”
黃門領命,快步出殿。
黃門心中暗忖,沒想到多年虔心禮佛的皇后,這一開口也滿是殺氣。
------
昨夜,北衙禁軍一名副統領帶部分下屬意圖開宮門放梁王進宮,所幸最終還是控制住了局面。
交手時,南衙和北衙禁軍皆損失了不少軍士,北衙兩名副統領喪命,謝長淵右臂刀傷。
今晨,皇城午門的城樓飛上一支羽箭,箭身上綁著一封梁王給北衙禁軍統領謝長淵信件。
謝長淵收到這封信時,太醫剛好處理完他手臂上的傷口,並交代了幾句後離開。
謝長淵接過了那封信,他大致能猜到信里的內容,但卻沒有立即拆開。
未幾,謝長淵還是展開了信箋。
梁王在信中說道:
“永定侯府世子,北衙禁軍統領謝長淵,是天子近臣,聖上最為信任的人之一。”
“太子作為儲君,貿然涉險,並失去消息,是致家國安危於不顧。”
“謝長淵當以社稷安穩為重,擁立新君,讓朝堂歸於正統。”
謝長淵閱後,垂眸默坐。
若太子真的出事,那麼秦煙……
一炷香之後,謝長淵將信箋重新裝回信封,並命下屬將這封信交給南衙禁軍統領陸沉。
由於自昨夜開始,皇城四門就由南北禁軍共同協防,因而這封信的存在陸沉又怎會不知。
梁王心思深沉,不論謝長淵會否同意與他合作,這封信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離間謝長淵和陸沉之間的那點本就不多的信任。
謝長淵交出信件,這算是表態。
是對陸沉的表態,也是對太子一派的表態。
------
巳正,跪在午門外要求易儲的那幫朝臣一個個的開始有些受不住。他們都是文官,哪能這麼長時間受此等磋磨。
皇后的態度強硬,又怎會被逼就範。此刻太陽高懸,終於有名臣僚受不了倒下暈了過去。而他們的領頭人左相王顯,此刻卻不見了蹤影。
距離午門不遠處的一個街角,梁王的馬車內,左相王顯向坐在他對面的梁王封逸皺眉道:
“謝長淵久無回應,那就強攻,不能再等。”
“必須速戰速決,進宮,拿到傳國玉璽,名正言順登上大位。”
“史書都是由勝者書寫,待一切塵埃落定,就算太子平安歸京,也只能認命。”
梁王封逸眸眼微眯,看向王顯的眼神里有些戲謔。
這王相看來是被太子逼急了,倒是比封逸自己還著急。
不過,時不我待也是事實。
午時,皇城各宮門依然沒有動靜,梁王封逸下令攻城。
梁王的人修整了一夜後,攻勢極猛,而皇城內的南北衙禁軍卻是被宮內的叛賊消耗了一整晚,因而在激烈的戰況中,攻防雙方均死傷慘重。
一個時辰後,下屬快馬而來向梁王急稟:
“北境送回八百里加急的軍報,人被扣在了上京城西宣平門。”
“來人說北境大捷,大夏和北梁的聯軍完勝突厥,突厥割地退兵,且太子也已平安歸營。”
梁王封逸接過軍報,快速瀏覽過後,眸色狠厲道:
“殺了那人,嚴守消息,繼續攻城!”
“是,王爺!”下屬領命而去。
但宮門依舊是久攻不下,馬車內的梁王是越發的焦躁。
突厥兇悍勇猛,上一次大夏同突厥的大戰歷時長達十年之久,此次就算是有大夏與北梁聯手合攻,但依照常理來看,耗時也不會少於幾年,再怎麼說至少也得幾個月。
但沒想到,這才僅僅半月,大戰居然就這麼以聯軍完勝結束了。
封逸心中突起暴虐,他不甘心,實在是不甘心。
但事已至此,太子應該得到了上京城的消息,既然八百里加急的軍報已到,那麼太子也應該很快就會回京。
再這麼耗下去對他沒好處,只有保存勢力,日後再謀大計。
梁王封逸當即下令停止攻打皇城,並帶領餘下的幾萬人撤離上京,往南而去。
梁王撤兵的消息迅速傳遍上京,眾人在慶幸之餘,心中都鬆了一口氣。
不少朝臣突然意識到,梁王這個時候撤兵離開上京城,只有一種可能,上京城的援軍到了。
而從朔北回來的第二波八百里加急的軍報在當日傍晚也到達了兵部。
他後背的內衫已被汗水浸濕, 不知是由於快跑而出的熱汗,又還是因殿內的低沉的氛圍而冒的冷汗。
黃門對今晨午門外突發的變故很是震驚,這王相爺可是皇后的親兄長,太子殿下的親舅父, 王相這一出是……
皇后手中盤著念珠的動作微頓, 一聲冷笑。
王顯, 她的這位兄長,真是急不可耐啊。
易儲以安社稷?
王相是在為梁王鋪路吧。
呵,若真是要安社稷,梁王此刻應於南境領兵對敵才是。
開國門放南疆犯境,大張旗鼓地帶兵攻打上京城,圍皇城逼宮,這就是梁王的安社稷?
當黃門終於忍不住想要伸手擦掉額上流下的汗液時,皇后冰冷的嗓音在殿內響起:
“告訴王相,在太子的確切消息沒有回來之前,誰膽敢再提易儲,均以謀反論,殺無赦!”
黃門領命,快步出殿。
黃門心中暗忖,沒想到多年虔心禮佛的皇后,這一開口也滿是殺氣。
------
昨夜,北衙禁軍一名副統領帶部分下屬意圖開宮門放梁王進宮,所幸最終還是控制住了局面。
交手時,南衙和北衙禁軍皆損失了不少軍士,北衙兩名副統領喪命,謝長淵右臂刀傷。
今晨,皇城午門的城樓飛上一支羽箭,箭身上綁著一封梁王給北衙禁軍統領謝長淵信件。
謝長淵收到這封信時,太醫剛好處理完他手臂上的傷口,並交代了幾句後離開。
謝長淵接過了那封信,他大致能猜到信里的內容,但卻沒有立即拆開。
未幾,謝長淵還是展開了信箋。
梁王在信中說道:
“永定侯府世子,北衙禁軍統領謝長淵,是天子近臣,聖上最為信任的人之一。”
“太子作為儲君,貿然涉險,並失去消息,是致家國安危於不顧。”
“謝長淵當以社稷安穩為重,擁立新君,讓朝堂歸於正統。”
謝長淵閱後,垂眸默坐。
若太子真的出事,那麼秦煙……
一炷香之後,謝長淵將信箋重新裝回信封,並命下屬將這封信交給南衙禁軍統領陸沉。
由於自昨夜開始,皇城四門就由南北禁軍共同協防,因而這封信的存在陸沉又怎會不知。
梁王心思深沉,不論謝長淵會否同意與他合作,這封信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離間謝長淵和陸沉之間的那點本就不多的信任。
謝長淵交出信件,這算是表態。
是對陸沉的表態,也是對太子一派的表態。
------
巳正,跪在午門外要求易儲的那幫朝臣一個個的開始有些受不住。他們都是文官,哪能這麼長時間受此等磋磨。
皇后的態度強硬,又怎會被逼就範。此刻太陽高懸,終於有名臣僚受不了倒下暈了過去。而他們的領頭人左相王顯,此刻卻不見了蹤影。
距離午門不遠處的一個街角,梁王的馬車內,左相王顯向坐在他對面的梁王封逸皺眉道:
“謝長淵久無回應,那就強攻,不能再等。”
“必須速戰速決,進宮,拿到傳國玉璽,名正言順登上大位。”
“史書都是由勝者書寫,待一切塵埃落定,就算太子平安歸京,也只能認命。”
梁王封逸眸眼微眯,看向王顯的眼神里有些戲謔。
這王相看來是被太子逼急了,倒是比封逸自己還著急。
不過,時不我待也是事實。
午時,皇城各宮門依然沒有動靜,梁王封逸下令攻城。
梁王的人修整了一夜後,攻勢極猛,而皇城內的南北衙禁軍卻是被宮內的叛賊消耗了一整晚,因而在激烈的戰況中,攻防雙方均死傷慘重。
一個時辰後,下屬快馬而來向梁王急稟:
“北境送回八百里加急的軍報,人被扣在了上京城西宣平門。”
“來人說北境大捷,大夏和北梁的聯軍完勝突厥,突厥割地退兵,且太子也已平安歸營。”
梁王封逸接過軍報,快速瀏覽過後,眸色狠厲道:
“殺了那人,嚴守消息,繼續攻城!”
“是,王爺!”下屬領命而去。
但宮門依舊是久攻不下,馬車內的梁王是越發的焦躁。
突厥兇悍勇猛,上一次大夏同突厥的大戰歷時長達十年之久,此次就算是有大夏與北梁聯手合攻,但依照常理來看,耗時也不會少於幾年,再怎麼說至少也得幾個月。
但沒想到,這才僅僅半月,大戰居然就這麼以聯軍完勝結束了。
封逸心中突起暴虐,他不甘心,實在是不甘心。
但事已至此,太子應該得到了上京城的消息,既然八百里加急的軍報已到,那麼太子也應該很快就會回京。
再這麼耗下去對他沒好處,只有保存勢力,日後再謀大計。
梁王封逸當即下令停止攻打皇城,並帶領餘下的幾萬人撤離上京,往南而去。
梁王撤兵的消息迅速傳遍上京,眾人在慶幸之餘,心中都鬆了一口氣。
不少朝臣突然意識到,梁王這個時候撤兵離開上京城,只有一種可能,上京城的援軍到了。
而從朔北回來的第二波八百里加急的軍報在當日傍晚也到達了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