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為了保護大漢皇帝,無數漢軍用血肉之軀築起人牆防線,倒下一排,再立起兩排,直殺到天黑時分,匈奴騎兵的包圍圈縮小了近一半,腳下的皚皚白雪,翻飛著泥濘與血肉殘肢,凜凜寒風中,令人作嘔的血腥味飄向劉邦的軍帳,不可一世的漢王此刻雙目混沌,欲哭,無淚。
如今再要後悔當初未聽劉敬的勸告堅持發兵,後悔將二十萬大軍留在後方自己先行,後悔過分輕敵低估了匈奴王的實力,皆為時晚矣!
眼看著被匈奴四十萬大軍困在這土山堆上,便是想要命人突圍給晉陽城送信都是痴心妄想,今日一戰已是一敗塗地,若是匈奴如此強攻三日,恐漢軍將全軍覆沒,他的老命亦不能保......
然而往後接連三日,劉邦預想中匈奴騎兵繼續強攻的場面卻並未發生。
匈奴騎兵只是將漢軍密匝匝地圍在白登山上,圍,而不攻,冷眼看他們如何做困獸斗。
軍中的糧草即將告罄,這兩日已經有漢軍開始吃戰死的馬匹,保不齊再被圍困下去,會不會有士卒吃自己戰死或凍死的同袍屍體。
劉邦已經接連兩個晚上不曾闔眼了。
每當月升日落,看著遠處匈奴大營中的火杖如天空繁星般亮起,白登山上卻是一片黢黑死寂,他的心便被無限絕望的情緒所蔓延。
這種絕望,即便是在當年彭城之戰潰逃,被項羽追殺時都不曾有過。
他知此時軍中的絕望只會比他的更甚,生平第一次,他亦體會到了項羽被圍垓下時的心境。
陳平見皇帝似是完全呆滯住了,試探著喚他道:“陛下......”
一連喚了幾聲,方才叫回劉邦的魂來:“嗯,何事?”
“臣有一計,或許可助漢軍解圍。”
劉邦急道:“快講!”
陳平快不了,說得不徐不疾:“臣聽聞,此次匈奴大軍出征,冒頓帶著他的大閼氏同行,匈奴王與大閼氏伉儷情深,在漠北河西乃至整個西域傳為佳話,據說那位大閼氏的母族乃中原人氏......”
劉邦此時根本無心聽陳平八卦匈奴王情史,匆匆打斷道:“你到底想說什麼?!”
陳平稍頓,重新整理了一下被劉邦打斷的思路,道:“為臣是想,派人去求這位大閼氏,看在她亦有中原血統的份上,請她對冒頓吹吹枕邊風,或許冒頓聽了大閼氏的話,放漢軍一條生路,也並非全無可能。”
劉邦還當陳平有何妙計,原來是此等不著調的計策,靠一個或許根本就靠不住的女人,能成什麼大事!
他不禁眯了眯眼,不屑道:“就這?”
陳平明知皇帝看不上他的計策,仍十分認真的點頭:“嗯,就這。臣打算給冒頓的大閼氏送一副美女畫像去,告訴她中原的女子皆是這般美貌,若是她的夫君日後在中原稱王稱帝,後宮恐怕就不會只有她這一位大閼氏了!”
劉邦想起了長樂宮中的呂雉和戚夫人,隱隱覺得陳平的計策或許可以一試:“可如今這形勢,你要如何才能見到匈奴大閼氏?”
在劉邦看來天大的難事,陳平卻不以為意:“陛下,冒頓號稱百蠻之王,曾單人匹馬逃出月氏,後又殺父自立,足見他狡黠冷酷,勇武剽悍且性格堅毅。如今我軍被圍白登山已是第四日。除去第一日匈奴發起進攻,後三日匈奴皆圍而不攻,以臣愚見,冒頓或許並不曾想將陛下逼上死路,而是要對我大漢形成震懾,等待我們前去投誠談判。為臣便打著漢王欲與匈奴王談判的旗號進入敵營,然後見機行事,正好也可藉此機會,探一探匈奴王的口風。”
劉邦思忖片刻,覺得陳平說得不無道理。
冒頓若是真想要了他這條老命,大可以連續不斷地發起進攻,漢軍寡不敵眾,根本用不到四天,便都成了匈奴騎兵的刀下鬼。
如今匈奴將他們困在此處,圍而不殺,大約只是想和他做一筆交易,漢軍既身處劣勢,與其如此僵持著等死,倒不如主動前去示好,若是那交易確實可做,白登之圍便亦可解。
“好,好!朕便命你前去,與匈奴談判!”
陳平領了王命,準備好送給大閼氏的帛畫和金銀,舉著白旗,隻身一人孤勇地一步步走向敵軍陣營,匈奴偵察兵見漢軍有人孤身舉白旗前來,速傳軍情與大單于,不久,便得大單于軍令:“放行。”
陳平很快被蒙上雙眼,反綁雙手帶入匈奴大營之中,而此時的冒頓,已等候多時。
還算那個劉邦聰明,知道扛不住了,想明白了該如何自保。
陳平進帳後,被摘下眼罩,解開雙手捆綁,再此之前,他已被上上下下搜了三遍。
眼前驀地一亮,一時難以適應,陳平微微眯眼,覷見大單于端坐王座上,一身明盔亮甲,英氣決然,周身散發著強烈的王者之姿,不怒自威。
他畢恭畢敬向冒頓行禮:“小人陳平,見過匈奴大單于!”
冒頓請他平身,並沒有像對待戰敗者那般苛待,命人給他賜座。
陳平知道自己打從進入這個軍營,腦袋便有一半已和身體分了家,何時完全落地,全憑眼前這位大單于的心情,他便抱著大義赴死的決心,表達了漢王欲與匈奴王講和的態度。
冒頓靜靜聽著,待他長篇累牘地說完之乎者也,直接切入主題道:“孤若是放了你們皇帝,他欲如何回報孤?”
如今再要後悔當初未聽劉敬的勸告堅持發兵,後悔將二十萬大軍留在後方自己先行,後悔過分輕敵低估了匈奴王的實力,皆為時晚矣!
眼看著被匈奴四十萬大軍困在這土山堆上,便是想要命人突圍給晉陽城送信都是痴心妄想,今日一戰已是一敗塗地,若是匈奴如此強攻三日,恐漢軍將全軍覆沒,他的老命亦不能保......
然而往後接連三日,劉邦預想中匈奴騎兵繼續強攻的場面卻並未發生。
匈奴騎兵只是將漢軍密匝匝地圍在白登山上,圍,而不攻,冷眼看他們如何做困獸斗。
軍中的糧草即將告罄,這兩日已經有漢軍開始吃戰死的馬匹,保不齊再被圍困下去,會不會有士卒吃自己戰死或凍死的同袍屍體。
劉邦已經接連兩個晚上不曾闔眼了。
每當月升日落,看著遠處匈奴大營中的火杖如天空繁星般亮起,白登山上卻是一片黢黑死寂,他的心便被無限絕望的情緒所蔓延。
這種絕望,即便是在當年彭城之戰潰逃,被項羽追殺時都不曾有過。
他知此時軍中的絕望只會比他的更甚,生平第一次,他亦體會到了項羽被圍垓下時的心境。
陳平見皇帝似是完全呆滯住了,試探著喚他道:“陛下......”
一連喚了幾聲,方才叫回劉邦的魂來:“嗯,何事?”
“臣有一計,或許可助漢軍解圍。”
劉邦急道:“快講!”
陳平快不了,說得不徐不疾:“臣聽聞,此次匈奴大軍出征,冒頓帶著他的大閼氏同行,匈奴王與大閼氏伉儷情深,在漠北河西乃至整個西域傳為佳話,據說那位大閼氏的母族乃中原人氏......”
劉邦此時根本無心聽陳平八卦匈奴王情史,匆匆打斷道:“你到底想說什麼?!”
陳平稍頓,重新整理了一下被劉邦打斷的思路,道:“為臣是想,派人去求這位大閼氏,看在她亦有中原血統的份上,請她對冒頓吹吹枕邊風,或許冒頓聽了大閼氏的話,放漢軍一條生路,也並非全無可能。”
劉邦還當陳平有何妙計,原來是此等不著調的計策,靠一個或許根本就靠不住的女人,能成什麼大事!
他不禁眯了眯眼,不屑道:“就這?”
陳平明知皇帝看不上他的計策,仍十分認真的點頭:“嗯,就這。臣打算給冒頓的大閼氏送一副美女畫像去,告訴她中原的女子皆是這般美貌,若是她的夫君日後在中原稱王稱帝,後宮恐怕就不會只有她這一位大閼氏了!”
劉邦想起了長樂宮中的呂雉和戚夫人,隱隱覺得陳平的計策或許可以一試:“可如今這形勢,你要如何才能見到匈奴大閼氏?”
在劉邦看來天大的難事,陳平卻不以為意:“陛下,冒頓號稱百蠻之王,曾單人匹馬逃出月氏,後又殺父自立,足見他狡黠冷酷,勇武剽悍且性格堅毅。如今我軍被圍白登山已是第四日。除去第一日匈奴發起進攻,後三日匈奴皆圍而不攻,以臣愚見,冒頓或許並不曾想將陛下逼上死路,而是要對我大漢形成震懾,等待我們前去投誠談判。為臣便打著漢王欲與匈奴王談判的旗號進入敵營,然後見機行事,正好也可藉此機會,探一探匈奴王的口風。”
劉邦思忖片刻,覺得陳平說得不無道理。
冒頓若是真想要了他這條老命,大可以連續不斷地發起進攻,漢軍寡不敵眾,根本用不到四天,便都成了匈奴騎兵的刀下鬼。
如今匈奴將他們困在此處,圍而不殺,大約只是想和他做一筆交易,漢軍既身處劣勢,與其如此僵持著等死,倒不如主動前去示好,若是那交易確實可做,白登之圍便亦可解。
“好,好!朕便命你前去,與匈奴談判!”
陳平領了王命,準備好送給大閼氏的帛畫和金銀,舉著白旗,隻身一人孤勇地一步步走向敵軍陣營,匈奴偵察兵見漢軍有人孤身舉白旗前來,速傳軍情與大單于,不久,便得大單于軍令:“放行。”
陳平很快被蒙上雙眼,反綁雙手帶入匈奴大營之中,而此時的冒頓,已等候多時。
還算那個劉邦聰明,知道扛不住了,想明白了該如何自保。
陳平進帳後,被摘下眼罩,解開雙手捆綁,再此之前,他已被上上下下搜了三遍。
眼前驀地一亮,一時難以適應,陳平微微眯眼,覷見大單于端坐王座上,一身明盔亮甲,英氣決然,周身散發著強烈的王者之姿,不怒自威。
他畢恭畢敬向冒頓行禮:“小人陳平,見過匈奴大單于!”
冒頓請他平身,並沒有像對待戰敗者那般苛待,命人給他賜座。
陳平知道自己打從進入這個軍營,腦袋便有一半已和身體分了家,何時完全落地,全憑眼前這位大單于的心情,他便抱著大義赴死的決心,表達了漢王欲與匈奴王講和的態度。
冒頓靜靜聽著,待他長篇累牘地說完之乎者也,直接切入主題道:“孤若是放了你們皇帝,他欲如何回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