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來,孤將她帶回了王宮,冊封為王后,再後來,她為孤生下一子。

  但不知為何,漸漸的,孤對她的感情漸淡,她不再如初見那日般歡笑,山花燦爛似的美麗。後來孤開始寵幸起了其他人,但孤仍然寵愛著她。

  如此一來,似乎也未有不同。”

  先衛王陷入自己的回憶,但他臉上的神情卻並不歡愉,就連眉頭也漸漸緊蹙,“可孤卻覺得,與她漸行漸遠,初見時燦爛春花,也漸漸淡去。

  直到,她死了。

  醫者說,她是鬱結於心,久積成疾,身體一日勝一日的消瘦。

  孤望著她的屍首,甚至無法將她同從前的模樣相憐惜,了無生氣,也無笑靨,她從前明明不是這樣的。”

  先衛王的臉上露出痛苦的神情,很顯然,對於他而言,即便到了今日,依舊難以釋懷。

  “或許,山花便不該摘取在室內,哪怕再富麗堂皇,也未必能供養得起,她需要的或許是山澗的清泉,無拘無束的天地。

  孤也不知為何,此後恨不能將其遺忘,思之心痛,念之哀慟。因而所有與她相關的一切,孤都不願再會想起。”

  一直靜靜聽著的桓珩,突然開口,“甚至是我,你也不願見到。”

  桓珩說這話時,語氣淡漠,並沒有被父親多年忽視不喜的怨憤,他平靜的就仿佛只是在敘述一個微不足道的事實。

  先衛王此刻也不再追憶往昔,他看著桓珩,重重的嘆了口氣。

  “孤這一生,最對不起的便是你與芳漪。”

  芳漪是桓珩母親的名字,其實,作為庶民,芳漪本沒有名字,她的名字是先衛王在將她帶回宮中,情濃時所取。

  先衛王搖了搖頭,重新將目光落在桓珩身上,神情重帶著懊悔無無力,“孤大限將至,這些時日來,夢中總是見到芳漪,她指責孤,稱孤辜負了她,也辜負了你。”

  先衛王說著,突然頓了頓,面上反而露出釋然的笑來,“對孤而言,未嘗不是件好事,芳漪已經等了孤那麼多年,也到了孤去找她的時候了。”

  仿佛已經展開了遐想,先衛王的目光發散,似乎已經看到了些什麼,神情靜謐而安寧。

  桓珩看著先衛王的模樣,等了許久,才緩緩開口,“你所愛的,並非是母后,而是你自己。

  這些不過都是將死之時的良心有愧,徒然生出之念。”

  他無情的打破先衛王的言辭,向前走了幾步,正好停在先衛王的面前,神情寂靜漠然,毫不留情面的揭示先衛王真正的面目,“……”

  被桓珩這般一說,先衛王原本安寧解脫的神情一愣,面色漸漸灰敗,就連身體都愈發佝僂,沒有了先前的悠閒自得。

  因為桓珩所言,無錯。

  先衛王就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他用各種回憶來掩飾自己曾經犯下的過錯,仿佛這樣,他就是一個好人,一個深愛妻子,因為不忍妻子離去,才不願見親子的好人,他用許多的想像來掩飾自己。

  真正的惡人,從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他們會為自己的一切言行找到藉口。

  就連先衛王這樣薄情自私的人,在他自己心中,也有許多迫不得已,有許多的藉口。

  桓珩卻不是當日必須要奉承順從父王的卑弱公子了,哪怕他今日要弒父,也會有效忠他的人,拼死為他遮掩,尋找藉口。

  他看著這樣的先衛王,卻並未覺得解氣,相反,他只覺得平靜,因為被虧待的一切,都以成事實,而他也不再需要父母的關愛,他是如今的衛王,將來能問鼎天下的人。

  他不再停留,而是衣擺微動,轉身離去。

  還坐在原地的先衛王,看著桓珩離去的身影,嘴唇翕動,但終究什麼也沒有說,任憑桓珩離去。

  大錯已經鑄成,再想彌補,又談何容易。

  桓珩離開蓬萊宮後,沒有在其他地方閒逛,而是徑直回了他的殿宇。畢竟還有那麼多的正是未能處理,今日出來這一遭,已算是閒心了。

  而在三日後,又寺人一臉慌張的來稟報,稱是,“王上,先衛王薨了!”

  桓珩執筆的手也只是微顫,面色看不出絲毫不同,他一直到將批語寫完,才放下筆。他鎮定淡然的吩咐左右,“依照應有的儀制,為先王發喪,罷朝三日。”

  在桓珩左右侍奉的寺人見桓珩這般模樣,都心有惴惴,小心地跪下稱是。

  其實不該如此的,即便桓珩再不喜他的父王,此時此刻,換作尋常國君,也該做出哀慟難當的模樣,再由左右勸諫。

  至於為何如此,大抵是因為各國君主的身邊,除了寺人,還有一位記載諸侯言行的史官。

  而桓珩絲毫沒有忌諱的意思,將這樣的一面顯露在史官面前,也不曾叫史官改動,這……

  及至來日,後人翻閱史書,便會知曉衛王桓珩,不敬君父,性情疏冷。但桓珩似乎並不在乎這些,對於先衛王的死,他的臉上尋不出半分悲傷之情,不過,也未曾有憤恨喜悅,讓人琢磨不出他此刻究竟在想些什麼。

  一直到天色昏暗,一盞盞燈被熄滅,他躺在床榻之上,才顯露出了和往常不同的情緒,他的眼神褪去了平日裡洞察人心的銳利,而稍顯得有限呆滯。

  桓珩只是在腦海中迴蕩著,數日前先衛王對他說的那些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