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雲時寫完修復計劃書,提交了所需的工具單,抬起頭休息了一下,順便看了眼其他幾人的操作。
最左側的蔣越擅長的是瓷器修復,他選擇的是一隻八棱長頸秘色瓷瓶。
越窯秘色瓷,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瓷王」,所謂「秘色」,來源於晚唐詩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秘色瓷常以青綠色做釉面,釉面晶瑩剔透,如冰似玉無中生水,製作工藝乃是絕密,專供皇家使用。
蔣越手裡的這隻秘色瓷碎裂成了多塊,表面有結晶鹽和驚紋,釉面出現劃痕和剝落,看起來損傷比較嚴重,但好在碎瓷不會很小塊。
雲時看了看蔣越的工具台,心裡有了數,看來蔣越是打算用他當初勝過蔣向文的手法來打敗他了,工具台上的鋦釘和金剛鑽分明是為了鋦瓷準備的。
蔣越身邊是馮玉山,據說馮玉山最擅長金銀器類修復,他手上的應該是一個金冠。
雖然這個金冠已經被鏽蝕遮掩了光澤,形狀也被擠壓成了一個金餅。
但云時還是依稀看出了那應該是古華夏唯一一個出土的「胡冠」——鷹頂金冠。
再過來就是擅長青銅器修復的羅素威爾了,雲時一眼就看出那是長信宮燈,只是此時的長信宮燈已經和當初妥善安置在博物館內的截然不同。鏽蝕和變形是基本,雖然勉強保持了立體的造型,可以看出那是一尊持燈宮女像。
但那宮女持燈的手卻缺失了一塊,圓形的宮燈被壓癟,歪斜著垂到了一邊。
四人的修復各有各的難處,讓台下的文物修復師們不由得感嘆,八個小時內要完成這樣的修復,難怪人家可以成為大師級人物。
打量了一圈,雲時的工具也上齊了,他活動了一下脖子和手腕,提高了活動的靈活度和靈敏度,然後俯下身,準備取出漆盒中的帛書。
帛書在被放入盒中後沒有得到妥善的保存,各種晃動翻轉讓盒子裡的帛書最後團成了團,受潮後長起了霉斑,還和盒壁黏在了一起。
雲時拿過一個極薄的竹啟子插入盒子裡,稍稍用力晃動使帛書與盒壁分離鬆散開,然後用脫脂棉將盒子空隙填滿,在盒子上蓋下紙和平木板後反扣過來,成團的帛書就被完好地從盒子中取了出來,剩餘極少部分黏在盒底的帛書則用水浸泡,等待它自然浮起。
在取出帛書後,就要將成團的帛書分離,由於帛書黏連緊密,且質地極為脆弱,不能直接上手揭,只能放入裝有蒸餾水的容器中浸泡,使其自然鬆動再慢慢揭開。
除了雲時以外,其他三位的文物類型都比較硬,金銀器和青銅器修復時需要敲擊按壓進行整形。
而蔣越的鋦瓷則要釘釘子,於是,在周圍時不時傳來的叮叮咣咣的聲音中,雲時的動作顯得格外輕柔緩慢。
好在雲時一進入修復狀態就格外專注,周圍的聲音並不會對他造成干擾,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依然可以有條不紊地做著自己的工作,將帛書一片片分離。
在浸泡的過程中,蒸餾水也帶走了一小部分的髒污,隱約可以看見一些帛書上的字跡。
“日、星、逆、贏……”雲時努力辨認著上面的字跡,靈光一閃,記憶讓他補全了看不清的句子,“日月星辰,亂逆其行。贏絀逆亂,卉木亡常……這是楚帛書!”
作者有話說:
楚帛書的修復手法參考《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帛書的修復與保護》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70章
投票
並不完美的修復
“楚帛書?”伊森好奇地探著腦袋,想要過去湊近了看又擔心影響雲時的操作,於是坐在椅子上努力前傾著身子。
“嗯,”雲時小心地把漂浮起的帛書碎片夾起放進盛著溶液的托盤中,“楚帛書,又稱楚繒書,是古華夏出土最早的帛書,全書分為甲乙丙三篇,即天象、災變、四時運轉和月令禁忌,只有九百字,但內容極為豐富,不僅記載了一個完整的創世神話,還包含著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等方面的思想。”
聽到雲時的介紹,羅素驚疑地看向他檯面上殘舊的帛書。
在他接任羅素家家主之位前,這個帛書就被裝在小木盒裡了,看不出是什麼東西,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記錄,東西又破又小,實在不起眼,真沒想到這破東西竟然還小有來歷。
這樣的珍寶,為什麼羅素家沒有詳細記錄妥善保存?羅素威爾自己也想不明白。
但云時心裡卻有了猜測。
楚帛書於1942年在長沙東郊子彈庫的一座楚墓中出土,但將它挖掘出來的不是國家考古人員,而是賊。
被盜墓賊盜出的文物,難逃被倒賣的下場,這份帛書歷經坎坷,兜兜轉轉最後成了賽克勒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賽克勒美術館內藏有種類繁多的華夏玉器,雖然這份楚帛書稱得上是它的「鎮館之寶」,但一來這帛書承載的是華夏的歷史,不是他們的。
二來經過宇宙大遷徙,古藍星歷史文化斷層,這份破舊的帛書對於羅素家來說遠不及那些精美的書畫玉器青銅器等文物來得有用。
雖然這份帛書保存不善破敗不堪,但值得慶幸的是,它流傳下來了,而且會一直流傳下去。
雲時看著被蒸餾水浸泡著的帛書,眼中透露出欣喜和堅定。
最左側的蔣越擅長的是瓷器修復,他選擇的是一隻八棱長頸秘色瓷瓶。
越窯秘色瓷,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瓷王」,所謂「秘色」,來源於晚唐詩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秘色瓷常以青綠色做釉面,釉面晶瑩剔透,如冰似玉無中生水,製作工藝乃是絕密,專供皇家使用。
蔣越手裡的這隻秘色瓷碎裂成了多塊,表面有結晶鹽和驚紋,釉面出現劃痕和剝落,看起來損傷比較嚴重,但好在碎瓷不會很小塊。
雲時看了看蔣越的工具台,心裡有了數,看來蔣越是打算用他當初勝過蔣向文的手法來打敗他了,工具台上的鋦釘和金剛鑽分明是為了鋦瓷準備的。
蔣越身邊是馮玉山,據說馮玉山最擅長金銀器類修復,他手上的應該是一個金冠。
雖然這個金冠已經被鏽蝕遮掩了光澤,形狀也被擠壓成了一個金餅。
但云時還是依稀看出了那應該是古華夏唯一一個出土的「胡冠」——鷹頂金冠。
再過來就是擅長青銅器修復的羅素威爾了,雲時一眼就看出那是長信宮燈,只是此時的長信宮燈已經和當初妥善安置在博物館內的截然不同。鏽蝕和變形是基本,雖然勉強保持了立體的造型,可以看出那是一尊持燈宮女像。
但那宮女持燈的手卻缺失了一塊,圓形的宮燈被壓癟,歪斜著垂到了一邊。
四人的修復各有各的難處,讓台下的文物修復師們不由得感嘆,八個小時內要完成這樣的修復,難怪人家可以成為大師級人物。
打量了一圈,雲時的工具也上齊了,他活動了一下脖子和手腕,提高了活動的靈活度和靈敏度,然後俯下身,準備取出漆盒中的帛書。
帛書在被放入盒中後沒有得到妥善的保存,各種晃動翻轉讓盒子裡的帛書最後團成了團,受潮後長起了霉斑,還和盒壁黏在了一起。
雲時拿過一個極薄的竹啟子插入盒子裡,稍稍用力晃動使帛書與盒壁分離鬆散開,然後用脫脂棉將盒子空隙填滿,在盒子上蓋下紙和平木板後反扣過來,成團的帛書就被完好地從盒子中取了出來,剩餘極少部分黏在盒底的帛書則用水浸泡,等待它自然浮起。
在取出帛書後,就要將成團的帛書分離,由於帛書黏連緊密,且質地極為脆弱,不能直接上手揭,只能放入裝有蒸餾水的容器中浸泡,使其自然鬆動再慢慢揭開。
除了雲時以外,其他三位的文物類型都比較硬,金銀器和青銅器修復時需要敲擊按壓進行整形。
而蔣越的鋦瓷則要釘釘子,於是,在周圍時不時傳來的叮叮咣咣的聲音中,雲時的動作顯得格外輕柔緩慢。
好在雲時一進入修復狀態就格外專注,周圍的聲音並不會對他造成干擾,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依然可以有條不紊地做著自己的工作,將帛書一片片分離。
在浸泡的過程中,蒸餾水也帶走了一小部分的髒污,隱約可以看見一些帛書上的字跡。
“日、星、逆、贏……”雲時努力辨認著上面的字跡,靈光一閃,記憶讓他補全了看不清的句子,“日月星辰,亂逆其行。贏絀逆亂,卉木亡常……這是楚帛書!”
作者有話說:
楚帛書的修復手法參考《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帛書的修復與保護》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70章
投票
並不完美的修復
“楚帛書?”伊森好奇地探著腦袋,想要過去湊近了看又擔心影響雲時的操作,於是坐在椅子上努力前傾著身子。
“嗯,”雲時小心地把漂浮起的帛書碎片夾起放進盛著溶液的托盤中,“楚帛書,又稱楚繒書,是古華夏出土最早的帛書,全書分為甲乙丙三篇,即天象、災變、四時運轉和月令禁忌,只有九百字,但內容極為豐富,不僅記載了一個完整的創世神話,還包含著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等方面的思想。”
聽到雲時的介紹,羅素驚疑地看向他檯面上殘舊的帛書。
在他接任羅素家家主之位前,這個帛書就被裝在小木盒裡了,看不出是什麼東西,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記錄,東西又破又小,實在不起眼,真沒想到這破東西竟然還小有來歷。
這樣的珍寶,為什麼羅素家沒有詳細記錄妥善保存?羅素威爾自己也想不明白。
但云時心裡卻有了猜測。
楚帛書於1942年在長沙東郊子彈庫的一座楚墓中出土,但將它挖掘出來的不是國家考古人員,而是賊。
被盜墓賊盜出的文物,難逃被倒賣的下場,這份帛書歷經坎坷,兜兜轉轉最後成了賽克勒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賽克勒美術館內藏有種類繁多的華夏玉器,雖然這份楚帛書稱得上是它的「鎮館之寶」,但一來這帛書承載的是華夏的歷史,不是他們的。
二來經過宇宙大遷徙,古藍星歷史文化斷層,這份破舊的帛書對於羅素家來說遠不及那些精美的書畫玉器青銅器等文物來得有用。
雖然這份帛書保存不善破敗不堪,但值得慶幸的是,它流傳下來了,而且會一直流傳下去。
雲時看著被蒸餾水浸泡著的帛書,眼中透露出欣喜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