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但蘇杭沒有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下山後所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找到前世殺害卿氏夫婦的領頭者, 丹陽堡堡主韓勢。
年過五十的老兒懷抱小妾, 睡得安穩, 在察覺到脖頸處的疼痛時睜開眼睛,便看見了奪命亡者。他甚至沒來得及尖叫出聲,喉嚨就已經被割斷了。
嬌美的小妾仍然睡得很熟,殊不知,懷中老爺全身早已被鮮血覆滿,斷了呼吸。
魔修蘇杭叛離仙門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斬殺仙道堡主,可以算得上是大逆不道。但人們還沒有來得及恐慌,就收到了第二位、第三位死者的消息。
分別是真武極門主滕飛,和飛魚寨掌門張瓊。
這三個門派雖然算不上大宗,門主卻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蘇杭一言不發便殺掉三位門主,著實引了眾怒。眾人又驚又懼,膽小者成日提心弔膽,害怕自己會是其中之一,稍微大膽些的,便提出了要斬殺魔頭的設想。
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前世結局發展。
就在此時,有關於三位門主的傳言卻甚囂塵上,說是他們不僅私下斂財,還強搶民女,蘇杭此舉,其實是為鏟奸除惡。
魔頭為了鏟奸除惡,這話說出去估計沒幾個人會信的。
但難以預料的,在傳言演變更加洶湧之際,有百姓聲稱他們曾經被韓勢強征民居,用作丹陽堡的修築,甚至連一分的補貼也沒給,便直接將他們趕了出去。
有了勇敢者的起頭,曾經被這些所謂的門派欺辱過的百姓紛紛站出來,接二連三地掀開死者的遮羞布,將他們做過的所有惡劣事件曝光出來。
一時間,行兇反而成為懲惡揚善,世人對蘇杭的看法產生變化。
至於始作俑者蘇杭,一開始根本沒有想過自己的結局。在他的眼裡,如果堵不了眾人的嘴,就將他們一個個地除掉。誰讓他是魔頭呢,與其被無端控訴,倒不如把名頭給坐實了。
但卿子揚攔住了他,也是在那時,蘇杭突然明白過來,他並不是隻身一人,更不能肆意妄為。
於是乎,哪怕沒有遵循溥先的要求。在卿子揚的面前,蘇杭的心早已經有失偏頗。
他沒有道侶那般心懷天下的胸懷,相反,卻自私又瘋狂,一直藏著毀滅世界的念想。
但是歷經三世之後,蘇杭可以為了道侶改變丁點,不再那麼具有毀滅傾向。只殺惡者,只除奸人。
以流言定風波的方法還是聞宗提出來的,不過若是這些人真的沒有作惡,這場「算計」根本不會成功,如今也不會產生如此之多的擁護者。
趁熱打鐵,蘇杭建立水雲鐧,招收門客。並向外打出招牌,接納任何人的舉報,只要核實情況,便及時針對惡人施展懲罰。
在水雲鐧建立之初,可謂是「門庭若市」,當然,舉報者總是被牢牢保護起來的,令其不至於被人報復。
兩三年間,水雲鐧懲罰了近百名惡者,依照案情的嚴重程度,處以斬殺、遊街示眾和清財等刑罰。當然,其中包括找死的歲殊,他被混在一眾高位者之中,成為任人唾棄的奸惡之徒。
在聞宗沒日沒夜地工作之下,算是形成了後世衙門的簡陋雛形。
舉報人中不乏有渾水摸魚者,也被恭恭敬敬地請了出去,日後再不接待。
此舉可謂是打了個措手不及,做了虧心事者恐慌不已,生怕明日自己就在睡夢中沒了呼吸。也因為如此,初時的那點反對之聲也沒死死地壓制下去。
蘇杭雖然修魔道,做的卻是利於百姓之舉,試問他何錯之有呢?
也不是沒有人覺得水雲鐧行事偏激,應該給人改過自新的機會。但他們有所不知,最初被斬殺的三位門主,曾經使用了何等殘忍的手段,對待卿府上下幾十口人。
手筋腳筋被盡數挑斷,反抗者被割下舌頭,挖掉眼睛。拼命保護夫人的卿縱,整個手掌甚至被齊根斬斷,任憑大雨沖刷也無法抹去這些人的罪惡。
當初蘇杭趕到之時,見到這等慘狀,幾乎是一邊乾嘔著一邊昏死過去。也是在那時,他明白了卿氏夫婦在自己心裡的位置。因此,韓勢、滕飛和張瓊根本死不足惜。
不過這些事情,也永遠不會再上演。千百年來亘古不變的道理,即是百姓只會擁護善待自己之人。
除卻修仙者,凶獸亦被列入名單。不論位居高位者手段如何,只要兇惡可以得到應有的懲罰,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他們都可以接受並臣服。
至少在幾十年內是盛世太平,與他們而言便已經足夠。
在一次任務途中,蘇杭恰巧救下了歷練的欒肅,令其免於喪命妖獸之口。其實蘇杭早已不記得大師兄是在何時身隕,因此完全無法掌控未來,後來想想,這個意外,或許是撥動大師兄結局的指針。
欒肅曾聽聞過水雲鐧的名號,不過因消息閉塞,並不知曉其中首領是自己的小師弟蘇杭。因而兩人的重逢算不上什麼美好,妖獸的血在衣衫上瀰漫開來,那是欒肅第一次親眼目睹蘇杭使用魔力。
蘇杭從天而降,濃黑的魔氣幾乎將他白淨的小師弟籠罩其中,仿佛隨時準備將骨肉拆吃入腹,僅僅只是觀之,都令他壓抑得快要喘不過氣來。
一股難以言喻的悲哀油然而生,欒肅甚至做好了要以身赴死的準備,還是死在自己的師弟手中。
然而瞬息之間,那黑色濃煙攻擊的方向便徹底改變,朝著張起血盆大口的妖獸猛攻。欒肅心裡一驚,來不及詫異,便手握長劍騰空而起,助蘇杭一臂之力。
年過五十的老兒懷抱小妾, 睡得安穩, 在察覺到脖頸處的疼痛時睜開眼睛,便看見了奪命亡者。他甚至沒來得及尖叫出聲,喉嚨就已經被割斷了。
嬌美的小妾仍然睡得很熟,殊不知,懷中老爺全身早已被鮮血覆滿,斷了呼吸。
魔修蘇杭叛離仙門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斬殺仙道堡主,可以算得上是大逆不道。但人們還沒有來得及恐慌,就收到了第二位、第三位死者的消息。
分別是真武極門主滕飛,和飛魚寨掌門張瓊。
這三個門派雖然算不上大宗,門主卻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蘇杭一言不發便殺掉三位門主,著實引了眾怒。眾人又驚又懼,膽小者成日提心弔膽,害怕自己會是其中之一,稍微大膽些的,便提出了要斬殺魔頭的設想。
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前世結局發展。
就在此時,有關於三位門主的傳言卻甚囂塵上,說是他們不僅私下斂財,還強搶民女,蘇杭此舉,其實是為鏟奸除惡。
魔頭為了鏟奸除惡,這話說出去估計沒幾個人會信的。
但難以預料的,在傳言演變更加洶湧之際,有百姓聲稱他們曾經被韓勢強征民居,用作丹陽堡的修築,甚至連一分的補貼也沒給,便直接將他們趕了出去。
有了勇敢者的起頭,曾經被這些所謂的門派欺辱過的百姓紛紛站出來,接二連三地掀開死者的遮羞布,將他們做過的所有惡劣事件曝光出來。
一時間,行兇反而成為懲惡揚善,世人對蘇杭的看法產生變化。
至於始作俑者蘇杭,一開始根本沒有想過自己的結局。在他的眼裡,如果堵不了眾人的嘴,就將他們一個個地除掉。誰讓他是魔頭呢,與其被無端控訴,倒不如把名頭給坐實了。
但卿子揚攔住了他,也是在那時,蘇杭突然明白過來,他並不是隻身一人,更不能肆意妄為。
於是乎,哪怕沒有遵循溥先的要求。在卿子揚的面前,蘇杭的心早已經有失偏頗。
他沒有道侶那般心懷天下的胸懷,相反,卻自私又瘋狂,一直藏著毀滅世界的念想。
但是歷經三世之後,蘇杭可以為了道侶改變丁點,不再那麼具有毀滅傾向。只殺惡者,只除奸人。
以流言定風波的方法還是聞宗提出來的,不過若是這些人真的沒有作惡,這場「算計」根本不會成功,如今也不會產生如此之多的擁護者。
趁熱打鐵,蘇杭建立水雲鐧,招收門客。並向外打出招牌,接納任何人的舉報,只要核實情況,便及時針對惡人施展懲罰。
在水雲鐧建立之初,可謂是「門庭若市」,當然,舉報者總是被牢牢保護起來的,令其不至於被人報復。
兩三年間,水雲鐧懲罰了近百名惡者,依照案情的嚴重程度,處以斬殺、遊街示眾和清財等刑罰。當然,其中包括找死的歲殊,他被混在一眾高位者之中,成為任人唾棄的奸惡之徒。
在聞宗沒日沒夜地工作之下,算是形成了後世衙門的簡陋雛形。
舉報人中不乏有渾水摸魚者,也被恭恭敬敬地請了出去,日後再不接待。
此舉可謂是打了個措手不及,做了虧心事者恐慌不已,生怕明日自己就在睡夢中沒了呼吸。也因為如此,初時的那點反對之聲也沒死死地壓制下去。
蘇杭雖然修魔道,做的卻是利於百姓之舉,試問他何錯之有呢?
也不是沒有人覺得水雲鐧行事偏激,應該給人改過自新的機會。但他們有所不知,最初被斬殺的三位門主,曾經使用了何等殘忍的手段,對待卿府上下幾十口人。
手筋腳筋被盡數挑斷,反抗者被割下舌頭,挖掉眼睛。拼命保護夫人的卿縱,整個手掌甚至被齊根斬斷,任憑大雨沖刷也無法抹去這些人的罪惡。
當初蘇杭趕到之時,見到這等慘狀,幾乎是一邊乾嘔著一邊昏死過去。也是在那時,他明白了卿氏夫婦在自己心裡的位置。因此,韓勢、滕飛和張瓊根本死不足惜。
不過這些事情,也永遠不會再上演。千百年來亘古不變的道理,即是百姓只會擁護善待自己之人。
除卻修仙者,凶獸亦被列入名單。不論位居高位者手段如何,只要兇惡可以得到應有的懲罰,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他們都可以接受並臣服。
至少在幾十年內是盛世太平,與他們而言便已經足夠。
在一次任務途中,蘇杭恰巧救下了歷練的欒肅,令其免於喪命妖獸之口。其實蘇杭早已不記得大師兄是在何時身隕,因此完全無法掌控未來,後來想想,這個意外,或許是撥動大師兄結局的指針。
欒肅曾聽聞過水雲鐧的名號,不過因消息閉塞,並不知曉其中首領是自己的小師弟蘇杭。因而兩人的重逢算不上什麼美好,妖獸的血在衣衫上瀰漫開來,那是欒肅第一次親眼目睹蘇杭使用魔力。
蘇杭從天而降,濃黑的魔氣幾乎將他白淨的小師弟籠罩其中,仿佛隨時準備將骨肉拆吃入腹,僅僅只是觀之,都令他壓抑得快要喘不過氣來。
一股難以言喻的悲哀油然而生,欒肅甚至做好了要以身赴死的準備,還是死在自己的師弟手中。
然而瞬息之間,那黑色濃煙攻擊的方向便徹底改變,朝著張起血盆大口的妖獸猛攻。欒肅心裡一驚,來不及詫異,便手握長劍騰空而起,助蘇杭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