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管是他們還是顧家人,他們的目的都一樣,那就是平息內亂,扶太子上位。

  鳳于謙見顧承歡越走越近,告罪一聲,便帶人打馬上前,與顧承歡簡單的溝通過後,帶著五千精銳護送顧千城與龍寶進城。

  不怪鳳于謙如此謹慎,實在是人心難測,顧承歡是顧千城的弟弟不錯,可難保沒有自立為王的想法。一旦他們孤身進城,就會被人瓮中之鱉,他只有帶著自己的兵進城,才安全。

  顧千城對此沒有任何異議,龍寶也只是嚴肅的點了點頭。

  別看龍寶現在還只是一個小豆丁,可卻沒有人敢忽視他。

  昨夜,顧承歡就將城門、大街戒嚴,此時街道兩側除了重兵外,一個人都沒有,空得有些嚇人,可也安全,不用擔心別有用心的混跡在百姓中間。

  一行人順利進宮,鳳于謙一直護在龍寶左右,以免出現意外。

  宮內,以焦大人、封似錦為首的朝中重臣,早已在大殿等候,龍寶一進殿,眾大臣就高呼「太子千歲」,有幾位死忠保皇黨,更是老淚縱橫,恨不得叩謝上蒼。

  天知道,當景炎宣布皇上已死,太子失蹤時,他們這些人多恨。

  好在,好在老天有眼,太子回來了。

  「眾位大人不必多禮。」面對數百朝臣跪拜,龍寶半絲不怯,沉穩的抬手,大氣的不似孩童。

  沒辦法,他每日都隨父皇一起早朝接受朝臣的朝拜,早就習慣了。

  龍椅身旁有一個小座位,那是龍寶的位置,而隔簾後也有一個座位,那是顧承歡為顧千城準備的,對此眾位大臣沒有異議。

  如無意外,太子登基後,有顧家支持的顧千城必是太后,而身為太子生母,在太子年幼時,她有權聽政。

  太子剛剛回宮,眾位老臣不敢拿大事與他商議,表達了自己的忠心與激動後,一眾大臣便出宮了,只留下幾位內閣重臣與太子商討接下來的事宜。

  亂臣賊子兵變,雖然平息,然皇上生死不明,後面……還有很多事要做。

  內閣本有九位大臣,現在只剩下五位,至於其他四位去哪裡了,龍寶沒有問,因為他不問也知,那四位大臣不是被景炎殺了,就是投靠了景炎。

  依那四位大人的背景,龍寶猜測是後者的可能性更高。

  內閣大臣仍舊以焦大人為首,焦大人先是問候了太子的情況,然後才提出正事,「殿下,叛逆首領景炎對天下公布,聖上已死,不知此消息可否屬實?」聽到這個消息,他們自是不信的,可現在太子都出現了,皇上卻不見蹤影,他們實在不敢不信。

  皇上真要出事了,太子年幼,顧千城有顧家和鳳家軍支持,大權怕是要旁若了。

  「本宮相信,父皇一定不會有事,景炎一定是騙人的,父皇他是天命之子,怎麼可能輕易死掉。」龍寶握拳,聲音有些哽咽,一時間眾臣也分不出這話到底幾個意思?

  這話看似說了很多,可卻一點用處也沒有。

  「殿下言之有理,聖上乃是真龍之子,絕不可能如景炎所言,死於大火之中。」不管太子這話是什麼意思,焦大人都附議了。

  只要一天不承認皇上死了,太子就沒有辦法繼位,大權也不會落到顧家手裡。

  「傳本宮的命令,封城,全力搜尋父皇的下落。」太子不管焦大人所想,只按秦寂言的教導,說自己該說的話。

  「是。」焦大人領旨,同時不忘看一眼珠簾後的顧千城,心中暗暗祈禱秦寂言無事。

  「本宮累了,眾位大人無事便跪安罷了。」該說的話都說了,龍寶怕再說下去,他會答不出來,果斷把人趕走。

  他雖早熟,可終歸是個孩子,並不懂大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也不懂他們的話中話,他現在仍需要秦寂言手把手的教導,才能壓住眾臣。

  「臣等告退,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焦大人等人弓身退下,只有封似錦還在殿中,沒有離去。

  小龍寶眉頭一皺,「太傅還有事?」封似錦是教導龍寶的太傅,平日裡對龍寶也是盡心盡力,龍寶很尊重他。

  「殿下,臣想與顧姑娘單獨見一面,不知可否?」不管顧千城是不是太子生母,她現在還只是「姑娘」。

  太子皺眉,正要回答,就聽到顧千城道:「封大人,我累了,改日再見。」她現在並不想見封似錦,依封似錦的聰明,指不定能猜出什麼。

  「如此……臣便告退。」封似錦深深地看了珠簾後的倩影一眼,輕輕地嘆了口氣,低頭……

  千城想太多了,他只是想見見她罷了!

  大結局(四十九)

  秦寂言自然不會在龍寶登基後才現身,那樣做太容易落人口實,三天後秦寂言就出現了。

  秦寂言現身,證實顧承歡是奉命潛伏在景炎身側,與他虛與委蛇的事,洗清了顧承歡叛亂的罪證。

  至於顧千城叛亂的事?

  顧承歡無罪,她又怎麼可能有罪。

  秦寂言沒有浪費口水為顧千城開解,他只宣布了一件事:「朕與景炎博斗中,身受重傷,需靜養。經深思熟慮,決定傳位於太子。」

  「聖上不可,萬萬不可。太子年幼,聖上您正值壯年,何需要退位!」大臣們自是不肯應,紛紛下跪請求,可是……

  秦寂言心意已決,再加上有太醫診斷,秦寂言確實傷了肺腑,不得勞神,需要靜養,眾朝臣就是撞死在殿上,也改變不了秦寂言的決定。

章節目錄